物理总复课件人教版.ppt_第1页
物理总复课件人教版.ppt_第2页
物理总复课件人教版.ppt_第3页
物理总复课件人教版.ppt_第4页
物理总复课件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总复习,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单元测试,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拉胡琴时琴弦在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而产生的.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这说明物体的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 传来的,实际上_和_也能传声,_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声源振动的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越低.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它由_和_决定. 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决定,_产生低音,_产生高音. 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 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 次. 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和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到_. 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 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的人恢复听力. 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的原理. 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23.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 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 D. 铜、水、空气 24.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 B. 空气 C.岩石 D. 月球上空 25.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1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26.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20 HZ1100 HZ B.85 HZ20000 HZ C.85 HZ1100 HZ D. 20 HZ20000 HZ 27.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大小 28.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D.月球上没有空气 29.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里说话的人是谁,这是因为 A.每个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每个人的远近不同 C.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每个人声音的频率不同,31.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 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 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32.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33.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34.下列几种减弱噪声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改造噪声大的机器 B.在产生噪声的厂房周围种树 C.将产生噪声的厂房门窗打开 D. 戴上防噪声耳塞 3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源振动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越大 C.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三、计算题 3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出一段较长废铁轨的长度,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带长度尺,小亮同学戴了一块电子表,他们让小亮将耳朵贴在铁轨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力敲击铁轨的另一端,小亮听到一声敲击声后,经过0.5 s又听到一声敲击声.(当时的气温为15 )请你帮他们计算出铁轨的长是多少?,37.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38.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39.“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将它打捞出水,专家们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测量船在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 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2 s,则“黑匣子”所在的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答案,1.振动,振动,振动,振动 2.振动,振动 3.介质,空气,液体,固体,真空 4.温度,340 5.小于 6.17 m 7.能感知,听觉神经,骨传导 8.慢 9.频率,快慢,高低,音调,音调 10.音色,音色 11.响度,声源的振幅,到声源的距离 12.空气柱的长短,长空气柱,短空气柱 13.音色 14.1308 15.噪声,学习,工作,噪声 16.20 Hz,20000 Hz 17.振动,能传递,更强烈 18.70 19.传导障碍 20.传播速度不同 21.次声波,次声波 22.B 23.D 24.D 25.B 26.C 27.C 28.D 29.A 30.C 31.B 32.D 33.B 34.C 35.D 36.182 m 37.1700 m 38.850 m 39.145 m,第二章 光的传播,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角,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反射光旋转2)(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五、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六、凸面镜和凹面镜,七、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八、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十、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十一、看不见的光:,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单元测试,一、填空题 1.光在_中沿直线传播,日食和月食都可以用光_来解释.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节日里放鞭炮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光后听到爆炸声,这是由于在空气中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_ . 3.打靶时,要求“三点、一线”,既:缺口、准星、靶心在一条直线上,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利用了_的原理. 4.光年是_单位.北极星距地球44光年,我们现在看到北极星的光是_ 年前发出的. 5.早晨,当我们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由于空气_,对太阳光有_,所以太阳实际上还处于_,而看到的太阳是红彤彤的则是因为_.,6.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进入了人的眼睛. 7.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入射角为_,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_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 . 8.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30,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_ ,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 9.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_ 用光屏承接到(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 . 10.身高均为1.7 m的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和3 m的地方,他们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甲_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_,反射角是_,当将平面镜转动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12.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到玻璃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处传播方向_,光线向_偏折. 13.某同学站在清澈的河边看到河底的石头,他看到的是石头的_像(填“虚”或“实”),像的位置比石头的实际位置_一些(填“高”或“低”). 14.某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当他距平面镜1 m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_,若他又远离平面镜0.5 m,则他与他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 15.把一只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这是光的_现象.如果将铅笔竖直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_. 16.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如_,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身体十分有害,轻则_ ,重则_ . 17.十字路口,用不停闪烁的黄光,提醒驾驶员注意观察;铁路上的巡道工、街道上的清洁工穿黄色工作服.是因为人眼对黄光的敏感程度_.,二、选择题 18.(多选)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的是 A.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比中午时的太阳显得大 B.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显出我们的影子 C.猴子看到井中的月亮 D.枝叶茂密的大树下面,地面上出现圆形光斑 19.入射光线和平面镜夹角为75,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15 B.反射角为15 C.入射角为3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30 20.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0 B.反射角为0 C.反射角为90 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0,21.小刚站在平面镜前4 m处,另一位同学将平面镜向远离小刚方向移动了1 m,则小刚在平面镜中两次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A.1 m B.2 mC.3 mD.4 m 22.小明同学游泳时,站在及膝的水中,他看到自己的腿 A.向上偏折了 B.向下偏折了 C.变短了 D.变长了 23.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则晴天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中星星的光线 A.是沿直线进入我们眼睛的 B.发生了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发生了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无法确定,24.白纸上印有黑字,我们看得很清楚,这是因为 A.自然光照到书上,白纸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B.自然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白光进入眼睛,黑字不反射光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光线进入眼睛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25.桌面上铺着一块白布,布上放着一块小平面镜,夜晚没开灯时,用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旁边看,桌面和镜子一样亮 B.从旁边看,镜子很亮,桌面较暗 C.正对着镜子看,桌面和镜子一样亮 D.正对着镜子看,镜子很亮,桌面较暗 26.(多选)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处一定发生变化 B.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处一定不变 C.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处可能发生变化 D. 光的传播方向在水面处可能不变 27.(多选)红外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远,关于红外线的主要用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战士用来观测夜间敌人的行动 B.用来测量体温 C.用来消毒杀菌 D.用来进行遥控 28.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某同学以0.1 m/s的速度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向平面镜走去,他的像将 A.以0.2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 B. 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 C.以0.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运动 D. 以0.1 m/s的速度向该同学运动,答案 1.均匀介质,的直线传播 2.3108 m/s,大 3.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长度,44 5.疏密不同;折射作用;地平线的下方;阳光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 6.反射的光 7.30,30,60 8.60,90 9.不能,虚像,相等 11.等于 11.0,0,30 12.发生改变,法线 13.虚,高 14.2 m,3 m 15.折射,变短了 16.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使皮肤粗糙,引起皮肤癌 17.高 18.AC 19.C 20.C 21.B 22.C 23.C 24.B 25.D 26.CD 27.ABD 28.C,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四、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五、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六、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八、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九、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一、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二、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单元测试,一、填空题 1.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时,想使字更大一些,应该让放大镜离字稍_一些. 2.王欢同学到郊外旅游时,用照相机拍摄某风景,他想拍得范围更大一些,应将照相机离风景_一些,同时还要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_. 3.小川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了屏的上边缘处,经检查发现烛焰高度与光屏高度一致,这时他应将透镜向_移一些. 4.实像是由实际光线_而成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_而成的像;实像_用光屏承接,虚像_用光屏承接;实像_直接用眼看到,虚像_直接用眼看到.,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这种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6.某同学将一个圆柱形酒瓶里装满了水,把一个小球放在酒瓶的另一侧,当他将小球由靠近酒瓶处向远处慢慢移动时,可看到_. 7.粗心的小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组装和调整好实验装置的高度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_. 8.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_,对光线的偏折变_,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_、_、_像;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_,对光线的偏折变_,近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_、_、_像. 9.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变_,不能恢复,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在视网膜_,形成_视.用凹透镜可对_视进行矫正,凹透镜先将光线进行_,使物体所成的像_移,就到视网膜上了. 10.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投影片上的图案在屏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镜头_范围,屏到镜头的距离在_. 11.凸透镜可对_视进行矫正,某眼镜的焦度是4 m1,此眼镜镜片的焦距是_,此眼镜的度数是_. 12.某同学将一个口径较大的凸透镜拿在手中,伸直手臂,观察远处的物体,可看到远处物体的_、_的像.,二、选择题 13.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照相机照像时,人和景物要在照相机镜头焦距的二倍以外的地方 B.做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焦点附近 C.观察细小的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外的地方 D.放投影时,要将投影片放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14.在玻璃圆鱼缸内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从侧面看起来比实际的大,这是因为 A.水的圆形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面镜,起了放大作用 B.水的圆形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起了放大作用 C.人看水中物体时,总比实际的大 D.看到的是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了,视角大了,所以看起来变大了 15.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能用光屏接收到 B.用眼睛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到 D.虚像的形成遵循反射的规律,实像的形成遵循折射的规律 16.某同学利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小于镜头焦距 B.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等于镜头焦距 C.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 D.使照相机到景物的距离大于镜头二倍焦距,17.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某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等大的像.然后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了20 cm,无论在哪都找不到物体的像了,透镜焦距是 A.40 cm B.30 cm C.20 cm D.10 cm 1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到离透镜1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他将蜡烛又远离了透镜15 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 C.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9.某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在离凸透镜15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该凸透镜20 cm的地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凸透镜另一侧,离凸透镜30 cm以内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像 B.在凸透镜另一侧,离凸透镜30 cm以外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像 C.在凸透镜另一侧,离凸透镜30 cm以内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像 D.在凸透镜另一侧,离凸透镜30 cm以外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像,2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在屏上成了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像,然后用一挡光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关于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只有烛焰上半部分的像 B.屏上只有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C.屏上的像没有变化 D.屏上仍是烛焰的全像但亮度减弱了 22.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想使屏幕上的影像大一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D.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23.如果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像,关于凸透镜的焦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20 cm B.小于20 cm C.大于20 cm D.大于20 cm小于40 cm 24.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一定是凸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像 C.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像 D.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小越好 25.已知某同学所戴近视镜镜片的焦距是0.4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眼镜的焦度为40 m-1 B.该眼镜的焦度为-2.5 m-1 C.该眼镜的度数为400度 D.该眼镜的度数为250度,答案,1.远 2.远,调小 3.下 4.会聚,反向延长,可以,不能,可以,可以 5.凸透镜,会聚 6.小球的像水平变长 7.烛焰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的地方 8.薄,小,倒立的 缩小的,实,厚,大,倒立的 缩小的,实 9.厚,前,近,近,发散,后 10.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二倍焦距以外 11.远,0.25 m,400度 12.倒立的 缩小 13.C 14.B 15.C 16.D 17.C 18.A 19.D 20.D 21.D 22.C 23.B 24.C 25.B,第四章 物态变化,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 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单元测试,1._ 分为晶体 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有一定的熔点,而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的.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最小刻度是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和_;蒸发现象是在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 .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和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现象.,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态;它在-40 时处于_态;它在-39 时处于_态或_态. 1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