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年) 通州区张家湾镇人民政府通州区张家湾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目目 录录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 1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3 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及发展目标5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管制7 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11 第六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16 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17 第八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20 第九章 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工程安排 21 第十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22 第十一章 近期规划 .23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4 第十三章 附则 26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3232 一、基本情况32 二、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33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34 四、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36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 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 件精神,贯彻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要求,统筹 安排各业用地,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全镇国民经济和社 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更新时点年为 2009 年, 2010 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划编制遵循“依法编制、上下结合、因地制宜、相 互协调、公众参与、注重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本规划适用于张家湾镇行政辖区 10543.15 公顷范围内 的一切土地利用行为。 第五条第五条 规划主要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 号) 5、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问题的通知 (国发200631 号) 6、 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国发20083 号)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国土资源部 43 号令) 8、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 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文) 9、 北京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要求(试行) 10、 通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1、 通州新城规划(2005-2020 年) 12、 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4、 通州区张家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 15、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划 第六条第六条 本规划的主要用地指标受通州区级指标控制,并纳入张 家湾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本规划与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衔接,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 其中,规划期内尚未明确选址的线性交通水利等用地指标在区级统 筹安排。 第七条第七条 张家湾镇人民政府组织和协调本规划的实施,镇政府土 地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全镇各 有关部门应当紧密配合,通力协作。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八条第八条 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张家湾镇辖区面积 10543.15 公 顷,以农用地为主,占辖区面积的 60.22%,其中耕地面积 3607.50 公顷,占辖区面积的 34.22%;园地 545.89 公顷,占辖区面积的 5.18%; 林地 774.04 公顷,占辖区面积的 7.34%;其他农用地面积 1421.49 公顷,占辖区面积的 13.48%。建设用地占辖区面积的 37.52%,其 中,城乡建设用地 2909.30 公顷,占辖区面积的 27.59%;交通水利 用地 490.83 公顷,占辖区面积的 4.66%;其他建设用地 556.09 公顷, 占辖区面积的 5.27%。未利用地面积 238.01 顷,占辖区面积的 2.14%, 土地利用率达到 97.86%。 第九条第九条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 张家湾镇耕地面积的 57.91%集中在枣林庄村、中街村、前街村、 苍头村、三间房、垡头村、陆辛庄村、北大化、高营村、坨堤村、 西永和屯村、东永和屯村、北仪阁村及小耕垡村;园地主要分布在 张辛庄村、大高力庄村、上店村、牌楼营村及姚辛庄村;林地主要 分布在西定福庄村、枣林庄村、垡头村、陆辛庄村、北大化及坨堤 村,占辖区林地总面积的 36.05%。城镇用地主要分布在梁各庄村、 张湾镇村、西定福庄村及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 模大于 50 公顷的有张辛庄村、皇木厂村、张湾村、大高力庄村、上 店村、里二泗村、枣林庄村、姚辛庄村、中街村、南火垡村、垡头 村、陆辛庄村及北大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张辛庄村、上马 头村、皇木厂村、西定福庄村、南火垡村及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交通用地主要为六环路、京沈高速、京津二通道等主要道路;水利 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张辛庄村、梁各庄村、张湾镇村、烧酒巷村、 何各庄村、枣林庄村、苍头村及南火垡村;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 在西定福庄村及三间房。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张辛庄村、梁各庄村、 张湾镇村、何各庄村,占辖区该类土地面积的 38.96%。 第十条第十条 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 1、建设用地比例高,土地利用南北差异明显、建设用地比例高,土地利用南北差异明显 2009 年,张家湾镇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37.52%,在全区各 乡镇中仅次于台湖和马驹桥镇。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比例最高, 达到 49.49%。 近年来,张家湾镇建设主要集中于镇北部,这使得张家湾镇北 部与南部在经济上差距加大的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也呈现明显的差 异性。镇南部以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主,而北部耕地分布较少,主 要以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仅北京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就占 地近 5 平方公里。 2、开发区发展空间有限,各类用地混杂、开发区发展空间有限,各类用地混杂 北京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内未供应土地仅 105.82 公顷,园区规 划中为工业用地的仅 79.13 公顷,占开发区总面积的 16.26%,按照 当前供地水平,仅尚可供应三年左右。而且,未供应土地中绝大部 分为农村建设用地,仅有 1/4 为农用地,土地一级开发成本高、难 度大。 由于开发区成立较早,区内存在一些低端产业、低效企业等, 还有一部分已供土地由于各方面原因多年仍未建成,造成优质的产 业形态、城市形态与低端产业形态、粗放村庄用地僵持的局面。 3、村庄规模较大,分布较为分散、村庄规模较大,分布较为分散 张家湾镇村委会共有 57 个,其中农村居民点面积在 20 公顷以 上的村有 30 个,占村庄总数的 52.63%,村庄数量多,建设用地规 模普遍较大,且布局分散,难以获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 规模效益,不利于村容村貌和农民居住条件的集中改善。 4、用地布局较为凌乱,缺乏综合统筹、用地布局较为凌乱,缺乏综合统筹 由于张家湾镇毗邻通州新城,经济区位优势明显,镇域内各村 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形成了各自为中心的发展局面,缺乏综 合统筹。此外,三间房军用机场及机场输油专线居于镇域中北部, 这阻碍了镇域内的交通发展,同时也由于军事设施的特殊要求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民用设施的发展。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及发展目标土地利用战略及发展目标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张家湾镇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通州区中部,北 隔京沈高速公路和通州新城相邻,南隔京津二通道和亦庄新城搭界, 镇域内京沈高速、京津二通道及张凤路、张采路、潞西路、漷马路 等多条区级公路综合交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经济基础。张家湾镇的经济实力在通州 11 个乡镇中居于前 列,是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区。2007 年,张家湾镇工业 企业已发展到 800 余家,其中,已有技工贸各类入区企业 200 多家, 实现工业总产值 30 亿元,形成以新材料、新医药、电子、精细化工 为支柱的新技术新材料产业集群。随着市级开发区的南扩,全力实 施园区的“二次创业”,带动村庄工业集中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形成市级开发区与村庄产业互动的“一区带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按照新版通州新城规划,张家湾镇东北部将纳入通州新城城 区用地控制范围,部分区域作为运河中心区建设的发展备用地,未 来将承担部分新城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的重要任务。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发展定位 张家湾镇是通州区集约型都市工业示范区、多产业联动共生的 和谐之镇、古城文化旅游区。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战略 1、张家湾是通州新城规划控制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融 入通州新城区的发展,协调好新城城区内外的各类用地安排。 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发挥其多重复合功能,积极 构建新城的生态安全格局。 3、在确保通州新城、镇区、市级开发区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 前提下,促进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日趋合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目标 一、农用地及建设用地总量指标 1、耕地及基本农田。2020 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为 3690.81 公顷 (5.54 万亩) ,基本农田保护规模 2686.67 公顷(4.03 万亩) 。 2、园地。到 2020 年全镇园地面积为 844.80 公顷。 3、林地。到 2020 年全镇林地规模为 870.72 公顷。规划期间, 主要采取调整林种结构,优化优良品种,提高河流、道路及农田防 护林的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4、建设用地。规划到 2020 年,辖区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 在 3318.66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2099.85 公顷,特殊交 通水利用地 1218.82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1195.86 公顷,农村居民点规模为 903.99 公顷。其中,规划期内尚 未明确选址的线性交通水利等用地指标在区级统筹安排。 二、新增建设用地及新增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 规划期内,辖区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 541.04 公顷,其中新增建 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540.49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216.76 公顷。 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 规划期内,全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规模达 116.49 公顷 (0.17 万亩) 。 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加大技术、资金等投入,通过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减少 相挂钩和工矿用地复垦,争取到 2020 年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 741.56 公顷。 五、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原则,严格保护镇内 的河流、林地等重要生态用地,将张家湾建设成空气清新、环境优 美、生态友好、人与自然和谐、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典型。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管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管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为达到规划期末土地利用目标,在进行各业土地需求 量预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合理配 置土地资源,使规划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融为一体,并根据张家湾 镇各业用地需求和土地供给总量,确定规划期内辖区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指标(见附表 1) 。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次序 1、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优先安排耕地和基本农田; 2、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城镇建设及交通、 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其它建设项目按照产业政策安排; 3、各类用地的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外延扩大应少占或不占耕 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特别 是存量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一、耕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耕地面积调整为 3690.81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 35.01 %,比 2009 年净增 83.31 公顷。 2、规划期间,不得破坏、污染和撂荒耕地,不得在耕地上建窑、 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 坏耕地的活动。 二、园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园地面积调整为 844.80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8.01 %,比 2009 年净增 298.91 公顷。 2、规划期间,加强对低产果园改造、挖潜,通过增加投入,提 高单产水平。 三、林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林地面积调整为 870.72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8.26 %,比 2009 年净增 96.68 公顷。 2、严禁各类建设占用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等各种公益林;禁止在 有林地上毁林开荒、采石、挖矿和取土。鼓励改造残次林,增加有 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四、其他农用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 1269.79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12.04%,比 2009 年净减 151.69 公顷。 2、其他农用地应充分发挥近郊都市农业的优势,在不影响区域 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扩大都市高效设施农业的经济投入,提高区域 农用地的经济产出水平。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一、城镇建设用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 1128.8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0.71%,比 2009 年净增 190.00 公顷。 2、各项城镇建设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不得突破用地总量;应 贯彻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管控土地供应;应充分 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首先利用非耕地 或劣质耕地;新增的城镇建设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按原用 途使用,废弃撂荒土地能恢复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禁止建设 占用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不得占用公共、公益设施用地作为经营 性用地。各类建设都必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 903.9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8.57 %,比 2009 年净减 1053.99 公顷。 2、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用于乡村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 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挖潜 村庄内的空闲地及空心村,鼓励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积极推进城 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逐步提高农村居 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注重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防止水 土污染。 三、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 66.9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64 %,比 2009 年净增 54.54 公顷。 2、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不宜在城乡居民点内安排,对气 候、环境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矿建设,应不突破规划其他独立建设用 地总规模;土地使用应符合相关行业、产业的选址和建设要求;建 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新增其他独立 建设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注重保护和改善 生态环境,强化“三废”污染的治理。 四、交通水利用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交通水利用地面积调整为 665.85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6.32 %,比 2009 年净增 175.02 公顷。 2、规划期间将以提高路面质量为重点,新修、改扩建与社会经 济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的现有等级低、路面差的公路;道路修建应尽 量避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凡已确定的规划交通用地,不得 批准建房等有碍于交通设施建设的项目。 3、抓好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城镇防洪及农田旱涝保收,提高防 汛抗旱能力。 五、其他建设用地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 552.97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5.24 %,比 2009 年净减 3.12 公顷。 2、其他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军事、监教场所、墓葬地等不适合在 城镇村内部布局的各类建设以及风景旅游项目建设等;各类建设应 符合相关行业的各项建设要求,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 地和废弃地;新增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1、到 2020 年,辖区未利用地面积调整为 548.36 公顷,占土地 总面积的 5.20 %,比 2009 年净增 310.35 公顷,主要是为满足通州 新城内北运河两岸景观建设的需要,水域面积有所增加。 2、未利用地是区域具有重要生态景观功能的自然保留用地,应 加强保护和管理。 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土地用途分区是指按不同的土地主导用途划定的土地 用途区。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规划期间,将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 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及生态环境 安全控制区,并设村镇建设控制区(复区) 。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需要划定的土 地用途区。区内以基本农田为保护主体,并对其他土地实施特殊管 制。该区是辖区内粮食、油料、蔬菜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 地,面积 3015.3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8.57%,主要分布在垡头 村、陆辛庄村、前街村、三间房、坨堤村、枣林庄村及中街村。 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坟、挖 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 田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一般农地区 一般农地区是指除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 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土地面积 1754.11 公顷,占辖区土地面积的 16.64%。主要分布于垡头村、里二泗村、上店村及张辛庄村。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园地、林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 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 设施;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未利用地应当优 先整理、复垦、开发或调整为耕地、园地及林地; 3、不得破坏、污染区内土地。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建制镇以上城镇的建成区和需要实施的城 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区域,本区面积 2882.6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 27.34%,集中分布在北大化、大高力庄村、通州经济开发区、西 定福庄村及张湾村。 1、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各项建设应严 格按照规划执行,不得突破用地总量; 2、城镇建设用地应贯彻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严格 管控土地供应; 3、城镇建设用地应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 用地的,应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并报有批准权的机关审批; 4、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按原用途 使用,废弃撂荒土地能恢复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5、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不得占用公共、公益设 施用地作为经营性用地。各类建设都必须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镇生 态环境。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 村镇建设用地区指用于农村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公共 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用地区域,本区面积 903.99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 8.57 %,主要分布在垡头村、陆辛庄村、南火垡村、枣林庄 村及姚辛庄村。 1、村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乡村居民住宅、乡(镇) 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 2、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积 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逐步提 高村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安排各项村镇建设用地,农村 居民应坚持一户一宅,多出的宅基地要逐步依法收归集体所有; 4、注重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污染。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独立工矿区 独立工矿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区及村镇建设控制区之 外的主要用于工矿生产建设及直接为工矿生产服务的用地区域,本 区面积 66.9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64 %,主要分布在南火垡村、 上马头村、西定福庄村及中街村。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不宜在城乡居民点内安排,对气候、环境 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矿建设;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相关行业、产业的选址和建设要求; 3、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4、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 5、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强化区内工矿“三废”污染的治理; 6、区内土地应合理利用,从事非农建设用地的必须经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区内独立建设用地应不突 破规划独立建设用地总规模。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该区主要是指河湖及其蓄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 危险区等基于生态安全目的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本 区面积 152.8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45%,主要分布在通州大运 河两岸及地下水源保护地等。 1、区内土地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用途;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 3、区内影响生态安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4、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 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包括水利设施用地、旅游建设用地和特殊用地三 类,其中水利设施用地是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 (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 、闸、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 常水位岸线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旅游建设用地是指为满足旅游、 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特殊用地则是指为 军事、监教、宗教、殡葬等用地需要划定的土地。本类用地面积共 620.3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88%,主要分布在三间房村。 1、该类用地内水利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河流水系行洪安全的工事 保障;旅游建设用地主要用于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活动, 包括旅游设施建设区和用于观光休憩并限制开发的公共绿地区,及 其与旅游相配套的服务性设施用地;特殊用地主要用于军事、监教 场所、墓葬地等不适合在城镇村内部布局的各类建设。 2、公共绿地区内禁止各项开发建设项目,严格保护区内自然生 态环境的和谐稳定。 3、该类用地内的各项开发建设要符合相关规划及相关行业的要 求,并且必须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村镇建设控制区(复区) 村镇建设控制区是指规划期间不再扩大现有规模范围、需逐步 拆并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本区是一般农地区的一个复区,面积 741.5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03%,主要分布在皇木厂村、里二 泗村、上马头村及张辛庄村。 1、村镇建设控制区内的土地规划期间将限制各类改扩建活动; 2、区内各类建设用地应逐步拆并,逐步通过城乡增减挂钩等措 施向城镇用地区或村镇建设用地区集中;确实不能拆并的,应维持 现状的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确有宅基地增加需求的村庄需报 区级国土资源部门严格审批。 第六章第六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严格保护耕地和农用地,按照不占或少占的原则,严格控制各 类建设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规模。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及用地的 评价和论证,必须把是否占用耕地作为评选方案的重要因素,确需 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逐级落实到村、到 户、到地块。积极推进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促进基本农田集中连 片布局。 2、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划定 325.27 公顷(0.49 万亩)的多划 定视同基本农田保护的耕地,用于替代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 目占用的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性工 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 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公共项目建设、市政设施建设、 生产防护绿地、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 。 3、推进农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农地保护应由过去单纯的数 量型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型保护转变,注重提高农地质量,改 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的 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域。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 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积极推进农用地和耕地的集约化经营 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农用地保护 的经济补偿政策研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强对农业结 构调整的引导。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 地,在鼓励发展都市高效农业的同时尽量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 土地耕作层。 第七章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及允许建设区 1、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按照规划确定的城乡建 设用地指标,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 为允许建设区,是现状和规划期内新增城镇、村庄、工矿建设用地 规划选址的区域。 2、辖区内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面积为 2099.85 公顷。 其中城镇允许建设区 1128.86 公顷,农村居民点允许建设区 903.99 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 66.99 公顷。 3、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发展建设;区内新增 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规划实施过程中, 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形态可 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及有条件建设区 1、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之外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规模边界 外、扩展边界内的区域为有条件建设区,在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规 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允许建设区的布局调整。 2、辖区内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为 1753.82 公顷。 3、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 时置换相应规模的允许建设区;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 不得调整。如需调整须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 关批准。 4、在所有约束性指标没有被突破的前提下,经市国土资源局审 查批准,区内可安排用于拟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农村居 民点缩并)的新增建设用地。 三、城乡建设用地禁止建设区 1、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景观等特殊需要,划定规划 期内需要禁止各项建设的空间范围。 2、将辖区内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河流蓄滞洪区及地下水源保护区 划为禁止建设区,规模为 152.88 公顷。 3、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严格禁止与主 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 四、城乡建设用地限制建设区 1、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土地一律 划入限制建设区。 2、辖区内限制建设区的规模为 6536.60 公顷。 3、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 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限制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 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建设项目规模及布局 一、城乡建设用地 1、到 2020 年城镇面积将达到 1128.86 公顷,比 2009 年扩大 190.00 公顷。主要布局在通州新城集中建设区及张家湾镇中心区。 规划期间应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环境和物业管理,扩 大公共绿地面积。 2、到 202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将达到 903.99 公顷,比 2009 年减少 1053.99 公顷。其中,城镇化整理型村庄主要包括大高 力庄村、后街村、立禅庵村、梁各庄村、张湾村等,这部分村庄的 农村建设用地或大部分土地位于城镇建设用地区,直接纳入城镇发 展体系;规划迁并型村庄主要为重大建设用地影响范围内或拟实施 城乡挂钩需搬迁的村庄,主要包括北许场村、后南关村、后青山村、 宽街村、南许场村、南姚园村、前南关村、前青山村、上马头村、 烧酒巷村、施园村、十里庄村、张湾镇村、张辛庄村、上店村等; 现状保留型村庄主要包括北仪阁村、苍头村、大北关村、东永和屯 村、高营村、瓜厂村等,均为拟保留的现状村镇建设用地;规划新 增型村庄主要包括北大化、苍上村、大辛庄村、东定福庄村、垡头 村等。 3、到 2020 年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 66.99 公顷,比 2009 年增加 54.54 公顷。本项用地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 原则,充分挖掘低效、空闲等存量土地,逐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 水平。 二、交通水利用地 到 2020 年,辖区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665.85 公顷。交通设施 建设的重点是公路,应以现有公路为基础,提高改造为中心,建设 与张家湾镇未来发展和各项职能相适应的、以加强与通州新城和周 边地区交通联系为主导的、和谐开放的交通体系。主要新增或改扩 建公路的建设项目是:漷马路、京津二通道、京津公路、四支路、 胜利干渠西路、市场路、京沈北侧街、张台路、九德路、张凤路、 大件路等,其中,规划期内尚未明确选址的线性交通水利等用地指 标在区级统筹安排。水利建设应坚持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水策略,以 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和排涝、抗旱能力为重点安排项目用地。 三、其他建设用地 到 2020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552.97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应 结合相关行业的规划及建设要求,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 置地和废弃地,节约集约用地。 第八章第八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严格控制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未利用地开发,尽量减少对农用 地、湿地、河湖水面的占用。规划期内,确保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作 用的耕地、园地、林地、荒草地、水域等地类占辖区面积的比例在 50%以上。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统筹各类生态用地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园林绿地等生态用地。协调生态用地 与建设用地布局之间的关系,发挥耕地、园地、河流水面等的生产、 生态和景观功能,高品质打造凉水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在镇域范围 内形成由大型绿地、水系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构成的城乡一 体、完整连通的生态系统。 第九章第九章 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工程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工程安排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重点建设项目 合理安排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包括: 1、交通:重点建设漷马路、京津二通道、京津公路、四支路、 胜利干渠西路、市场路、京沈北侧街、张台路、九德路、张凤路、 大件路等项目; 2、能源:重点建设 220KV 变电站等能源项目。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重大工程项目 1、集约高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根据张家湾镇规划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参照镇域规 划和村庄体系规划的要求,明确张家湾镇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主要有 三间房村、牛堡屯村、苍上永屯新村、垡头新村、枣林庄新村、大 辛庄新村、齐善庄新村、坨堤新村、陆辛庄新村等。规划期间保障 落实必要的农村居住、产业、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同时 建设项目的实施要制定详细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方案。 2、大力加强农村土地整治 以农田整治为主,村庄整治为辅,结合“城乡增减挂钩”政策, 将规划迁并型农村建设用地逐步进行整合优化,有序推进辖区内“田、 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最终引导村民居住向城镇建设区 或村镇建设区集中,从而实现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规划期 间,需整治复垦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共计 741.56 公顷,主要布局在通 州新城城区规范范围内。在城镇建设用地区及村镇建设用地区内需 安排搬迁村民安置用地 76.75 公顷左右,严禁随意挪作他用,具体 空间布局需依据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 3、适度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应根据本乡镇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结合 本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在现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做 大做强。项目建设应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建设过程中要严防借农 业项目之名进行非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 4、有序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根据通州区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和控制指标, 结合张家湾镇实际情况,落实本乡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 务,预计规划期内可新增耕地规模 116.49 公顷。 5、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在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的前提下,结合张家湾镇 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和项目,主要 包括凉水河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第十章第十章 村土地利用控制村土地利用控制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落实乡镇各类用地安排 严格按照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关控制指标, 结合辖区各类建设活动的用地需求以及各村实际,对基本农田、耕 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等各类用地逐一落实到各村、各地块。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统筹兼顾各村土地利用 各村应按照分区发展、功能互补的思路,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1、大高力庄村、后街村、张湾等村均为通州新城城区及张家湾 镇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融入城镇发展,土地利用以城镇 用地和重大产业用地为主。 2、中街村、南火垡村、大北关等村作为乡村发展地区,未来应 作为通州区乃至北京市都市高效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示范和 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人居和谐的 生活环境。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近期规划近期规划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近期规划目标近期规划目标 规划近期,积极引导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和建设用地理性增长, 保障通州新城、镇中心区、市级开发区南扩区和必要基础设施项目 建设需要,加快集约型都市工业区、古城文化旅游区、新农村建设 试点镇的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统筹新农村建设及 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逐步优化 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格局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近期规划要点近期规划要点 1、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规划近期,伴随通州新城及张家湾村镇 的建设,张家湾各项建设的用地需求处在非常强劲的增长阶段。张 家湾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应本着“严控总量、理性增长”的原则,引 导城乡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发展,提高市级开发区准入门槛,启动村 镇工业集中用地区域的建设,促进工业向开发区集中,积极引导中 心村的建设,并通过重点整合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引导非农建设占 用耕地,为通州新城发展预留后备空间。 2、确保重大工程的有效推进。对镇域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加建、 扩容和新建,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住质量和投资环境,以满足镇 域内建设发展的需要;新修、改造镇域的道路系统,初步形成镇域 建设格局;推进镇域东南部地区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区域生 态环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有效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 地。 3、积极推进绿色空间建设。切实做好生态绿地控制区的保护, 不断完善张家湾绿地系统,保护镇域各村庄的绿化隔离带。加大力 度控制水土流失,避免土地污染,抑制土地退化趋势,严格保护重 要的生态功能区。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强化法制观念,执行土地法规 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 策,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有 关法律法规,依法用地,依法管地。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以规划为依据,实行土地用途管制 以批准的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为依据,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基本手段,严格对农地和非农地进行管 理,实行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和基本农田占用许可制。实行土地利 用规划管理,严格执行上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按计划供地。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签订保护责任书,落 实保护责任人,制定奖惩政策,严格兑现奖惩。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加强土地市场体系培育,提高用地效益 增强市场调节土地资源的配置力度,把使用土地的企业推向市 场,把企业经营业绩和用地效益结合起来,优化产业结构和用地结 构。要继续推行家庭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进一步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集约经营,向公司化、集团化发展,不 断提高农业用地效益。实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珍惜和 合理用地的自我约束机制。 大力挖掘土地潜力,城镇建设要充分盘活存量用地,走内涵发 展、集约用地的道路。农村要采取综合手段,对田、林、水、路、 村进行综合整治。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制定与人口、经济增长等相挂钩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办法,实 行上一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分级考核,考核结果定期公布, 作为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积极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 源,鼓励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 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依规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实行土地利用规划公示制度 将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公示 于所涉及的单位和村、组,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完善规划,接 受公众监督,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土地利 用管理监测网络系统。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建立实施规划的跟踪反馈系统 通州区张家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经批准 后,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任务和指标落实到各村, 认真组织实施。建立上下结合的实施规划的信息反馈系统。制定实 施规划的检查、验收制度,建立总体规划执行档案,以便监督规划 的正常运行,及时反馈实施规划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解决实 施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的问题,并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完善,进一 步提高规划质量。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附则附则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本规划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市、区有关规定执 行。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本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由张家湾镇人民政府负责 解释。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公布施行。 附表附表 1 张家湾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张家湾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基期年规划目标年 面积比重面积比重 规划期间 面积增减 地类 (公顷)(% ) (公顷)(% )(公顷) 合计 6348.92 60.22 6676.12 63.32 327.20 耕地 3607.50 34.22 3690.8135.01 83.31 园地 545.89 5.18 844.88.01 298.91 林地 774.04 7.34 870.728.26 96.68 其他农用地 1421.49 13.48 1269.79 12.04 -151.69 农用地 合计 3956.22 37.52 3318.66 31.48 -637.56 小计 2909.30 27.59 2099.85 19.92 -809.46 城镇建设用地 938.86 8.90 1128.86 10.71 190.00 村镇建设用地 1957.99 18.57 903.99 8.57 -1053.99 城乡 建设 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2.46 0.12 66.99 0.64 54.54 交通水利用地 490.83 4.66 665.85 6.32 175.02 建设用 地 其他建设用地 556.09 5.27 552.97 5.24 -3.12 合计 238.01 2.26 548.36 5.20 310.35 水域 225.82 2.14 539.83 5.12 314.01 未利 用地 自然保留地 12.19 0.12 8.53 0.08 -3.65 总计 10543.15100.0010543.15100.000.00 注:规划期间新增特交水用地指标全区统筹安排。 附表附表 2 张家湾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张家湾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单位:公顷单位:公顷 规划期间补充耕地规划期间减少耕地 增加 合计 土地 整理 土地 复垦 其他 减少 合计 建设 占用 预留 占用 规划期 间净 增 (+) 减(-) 耕地 基本农 田保护 规模 年均 增减 21.917.770.0014.1522.5614.458.11-0.65 规划328.70116.50.00212.21338.47216.76121.71-9.77 2686.67 期合 计 附表附表 3 张家湾镇土地整治规划表张家湾镇土地整治规划表 单位:公顷单位:公顷 调整至地类 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合计 1土地整理 116.49000116.49 2土地复垦 00000 3土地开发 00000 合 计 116.49000116.49 附表附表 4 张家湾镇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表张家湾镇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指标表 单位:公顷单位:公顷 规划期间 新增合计耕地非耕地 一、城乡建设用地402.81 174.64 228.17 1、城镇建设用地347.78 156.60 191.18 2、村镇建设用地49.46 14.92 34.54 3、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57 3.12 2.45 二、特殊及交通水利设施用 地138.23 42.12 96.11 1、铁路用地0.03 0.02 0.01 2、公路用地138.19 42.10 96.09 3、特殊用地0.01 0.00 0.01 总计541.04 216.76 324.28 年均占地36.07 14.45 21.62 附表附表 5 张家湾镇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张家湾镇重点建设项目统计表 序号类型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年限 1漷马路改扩建近期 2京津二通道 3京津公路新建近期 4四支路新建远期 5胜利干渠西路新建近期 6干渠路新建近期 7市场路新建远期 8京沈北侧街新建近期 9张台路新建近期 10九德路及二期改扩建近期 11张凤路及其南延改扩建近期 12 交通用地 大件路新建近期 13能源用地220KV 变电站新建 14水利用地北运河城区段补水净化工程新建近期 附表附表 6 张家湾镇土地用途分区统计表张家湾镇土地用途分区统计表 单位:公顷单位:公顷 行政村名称 基本农田保护 区 一般农地区 城镇建设用 地区 村镇建设用地 区 独立工矿区 其他建设 用地 生态环境安全 控制区 村镇建设控 制区(复区) 北大化 54.98 60.98 116.17 46.81 1.51 20.32 北许场村 1.97 0.02 北仪阁村 95.72 24.33 19.45 0.80 3.13 苍上村 37.39 34.44 18.35 6.76 苍头村 111.21 45.26 35.13 4.73 0.55 大北关村 91.87 55.16 0.75 25.06 0.22 0.51 5.34 大高力庄村 9.94 248.86 0.49 9.13 大辛庄村 82.64 71.21 5.16 28.45 0.01 4.66 5.49 东定福庄村 39.19 0.46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