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安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福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7年11月目 录一、规划背景(一)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面临的主要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三、总体布局(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设置(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一)医院(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五、重点任务(一)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三)加强系统整合与分工协作,提高整体效率(四)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基层工作体制机制(六)推动“互联网+医疗”,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大政府投入(三)落实部门职责(四)强化监督评价福安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闽委发20153号)和宁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委20159号),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市人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号)和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以及宁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卫生事业发展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邻柘荣县、霞浦县,西连周宁县,北毗寿宁县、浙江泰顺县,南接蕉城区、三沙湾。全市土地面积0.188万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5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13个镇;21个社区、18个居、439个行政村。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57.20万人,城镇化率53.6%,地区生产总值354.86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34.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78元。2.居民健康情况。2015年,婴儿死亡率3.59,孕产妇死亡率9.43/10万,比2010年分别下降1.7个10万分点和2.76个千分点;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558.6/10万。疾病监测显示,我市居民死亡原因前五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3.医疗卫生资源情况。我市已建立了由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类注册医疗卫生机构581所,其中医院4所(闽东医院、市医院、市中医院和市民族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所,精神病疗养院1所,民营医院2所、门诊部1所,厂矿、学校医疗室13所,个体诊所57所,村卫生所481所;卫生技术人员20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83人、注册护士1175人;床位2346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4.11张。4.医疗服务利用情况。2015年全市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200.81万人次,住院服务7.005万人次,市级医院(不含闽东医院)病床使用率60.99%,病床周转31.63次;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38.36%,病床周转12.04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包含闽东医院、宁德市福安精神病人疗养院在内,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4.11张(福安市本级仅为1.02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7人(福安市本级仅为0.56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2.1人(福安市本级仅为0.51人),不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宁德市周边县(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历史原因,我市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城南、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业务场所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现行医疗服务需求。按照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设备建设标准,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与“双达标”要求相距甚远,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3.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缺乏。由于医疗条件不佳、人员待遇不高等问题,不但难以吸引优质医学毕业生到我市就业,而且现有医务人员外流的情况比较严重。紧缺人员招聘难、高级人才引进难、业务骨干留住难,影响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4.服务能力不足,患者外流比例高。闽东医院单体规模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有限,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由于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弱,福安市2015年70%的患者选择在闽东医院住院治疗,20%选择市外医院住院治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5.医院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科学补偿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亟待建立,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和健全。(三)面临的主要形势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强,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保障。2.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对卫生工作提出新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快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患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同时,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艾滋病等传染病已构成新的威胁,老年疾病对卫生资源的消耗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问题将更为凸显;随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我市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59.2万人,新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妇产、儿科、生殖保健等相关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也将更加突出。这些新的情况要求卫生系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结构,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推动形成以“维护健康”为中心的各类卫生资源分工协作格局,发展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健康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医疗保健的多种需求。3.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让卫生工作面临新挑战。近年来,通过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大增强,城乡卫生保健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在: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于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没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学历和适用技术的人才队伍,适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尚不完善;城市大型设备总量增长较快,而农村基层卫生单位仍然难以及时获得适宜配套设备。在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上,城区中心地段医疗机构过于密集,而新建住宅小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城乡结合部相对缺乏医疗网点,滞后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滞后于各辖区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卫生服务功能的错位和供给的失衡,闽东医院病人拥挤,承担了本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卫生院诊治的常见病或健康检查工作,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总体上降低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4.信息技术带来医疗模式的转变。随着信息化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应用,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也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革新带来极大可能,使互联网+医疗卫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福建省实现转变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市要充分利用远程诊断手段,提升市域内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转变诊疗模式,让患者留在当地就医。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国家出台了医改的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方案。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必将打破阻碍福安市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地域、人群在健康保障、服务提供、健康状况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发展,提高福安市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按照强基层、保基本、促均衡、升能级、激活力的要求,整合资源,优化效能,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为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进一步发挥卫生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1.健康导向,科学配置。按照强基层、保基本、促均衡、升能级、激活力的要求,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明确功能定位、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重点,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建设,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2.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对基本、基层、基础医疗卫生资源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作用,维护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4.资源调整,系统整合。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通过盘活存量、规划增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补齐短板、突破瓶颈,着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格局。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合作共享,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协同性和整体性。(三)规划目标以深化改革、多元办医为动力,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构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依据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宁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规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0年福安市医疗服务体系主要资源要素配置指标(见附表1)附表1:2020年福安市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一览表主 要 指 标福安市2020年目标值福安市2015年现状宁德市2020年目标值福建省2020年目标值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5.64.115.86.0指导性其中1、医院(张)4.63.604.44.9指导性1.1公立医院(张)3.923.463.63.4指导性1.1.1市办医院2.532.51.41.1指导性1.1.2县办医院0.890.52.21.7指导性1.1.3其他公立医院0.50.46-0.15指导性1.2社会办医院0.680.140.81.5指导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1.00.511.41.10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21.72.22.5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2.12.93.14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0.50.320.830.83指导性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2.00.682.02.0约束性医护比1:1.411:1.331:1.321:1.25指导性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120-25060-200500-800500指导性注:上表中的医院床位包括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疗养院床位。三、总体布局(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设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见图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公立医院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公立医院政府办医院县办医院市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市办医院(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资源配置标准调整思路:为改变我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实际情况,达到分级诊疗和到2020年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的要求,适度提高市办医院,重点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同时,通过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社会资本办医在卫生资源配置的比例。1.床位配置。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6张,达到3320张,约需新增床位976张(附表2)附表2:福安市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标准一览表2020年预计常住人口2015年千人均床位数2020年千人均床位数2020年新增床位数59.2万人4.115.6976其中闽东医院2.52.5374(共计1500张)市直医院0.50.89244(共计528张)基层卫生机构0.511.0298(共计592张)精神病院0.460.540(共计300张)社会办医院0.14 0.68320(共计400张)注:含宁德市直驻福安市医疗卫生单位数据在内,下同。2.人员配置。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1人,医护比达1:1.41的目标,需增加执业(助理)医师420人、注册护士660人,逐步实现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附表3)附表3:福安市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标准一览表行政区划2015年2020年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注册护士人数福安市1.72.12.213023.11833其中闽东医院0.971.51.227231.721020市直医院0.290.270.281650.44260基层卫生机构0.270.240.382250.51300精神病院0.020.050.05300.0847其他公立医院0.100.040.11640.1270社会办医院0.05-0.16950.231363.信息资源配置。以业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和共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重点突出区域医疗协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系统间的功能互撑和资源共享,为深化医改提供技术保障。4.大型设备配置。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医用设备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格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办法和全省医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对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条件适度放宽,预留一定配置空间予以支持。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规和举债装备。对未经准入、无配置许可证的大型医用设备不予医保报销支持和物价收费许可支持。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医用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6大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5.技术服务配置。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发挥优质资源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全市医疗技术水平,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市直医院依托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实现专科能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减少市域患者外转率。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一)医院1.公立医院(1)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援藏援疆、对口支援、救灾、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市办医院主要承担市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2)机构设置根据区域实际和常住人口数,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设置1个市办综合性医院(福安市医院)和2个市办中医类医院(福安市中医院和福安市民族医院)。以市级医院为市域医疗资源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3)建设规划市医院福安市医院是市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五大临床薄弱学科(新生儿科、精神科、康复科、血液透析科、重症监护科)和五大核心临床专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建设,规划投资1590万元完成远程会诊中心、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病理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等6大市域医疗服务技术平台,使市医院的病区设置更加规范、科室设置更加齐全,为晋升“二乙甲等综合医院”创造条件,为2020年实现大病不出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市中医院市中医院新院区选址富春大道西侧满春街北侧,占地面积5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0800平方米,其中门诊医技楼面积21780平方米、住院楼面积27200平方米、妇保大楼面积11700平方米、连廊面积320平方米、附属楼面积1800平方米、地下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十三五期间,要加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21年完成项目建设投入使用。重点打造口腔、中医治末病、骨伤、康复等特色专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进一步促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打造全市康复护理医疗网络,负责全市居民慢性病和急性病康复期的住院治疗。市民族医院市民族医院主要承担西部地区一镇二乡群众医疗救护、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畲医药研发等服务功能。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专科能力建设,并逐步向综合医院发展。规划投资3000万元,在“真福楼”原址新建8000平方米康复大楼,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医养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品质优良、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服务平台,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组建福安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建设紧密型县域医联体,科学整合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资源,依托市中医院新院区,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福安市人民医院,组建以福安市人民医院为中心的医疗集团。总投资7.5亿元(其中基建投资6.3亿,医疗设备投资1.2亿元)。 (4)床位配置根据我市常住人口规模,结合闽东医院规划1500张床位的实际,2020年规划我市公立医院编制床位528张,其中,市医院248张,市中医院160张,市民族医院 120张。附表4:福安市公立医院2020年床位配置目标一览表单位名称2015年2020年规划床位数新增床位数核定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市医院20016924848中医院6060160100民族医院805512040合计340284528188(5)人员配置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为重点,以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和医师工作量为依据,结合各公立医院编制情况合理配置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并逐步提高医护比,到2020年,实现医护比不低于1:1.41。 附表5:福安市公立医院2020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目标一览表单位名称2015年2020年配置目标新增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市医院5685701101425中医院4630601001470民族医院202835501522合计122143165260431172.社会办医院社会办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办医院可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形成有序竞争;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医疗需求;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医疗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0.68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加快办理审批手续,对符合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办医院,应按照规划予以批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办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完善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社会办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鼓励政府购买社会办医院提供的服务。加强行业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急危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诊所、门诊部(所)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服务,并受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除具备一般乡镇卫生院功能外,还应开展普通常见手术等,着重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并承担对周边区域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承担行政村、居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单位内部的医务室和门诊部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单位或本功能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他门诊部、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其提供的服务予以资金补助。2.机构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街道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1)乡镇卫生院。到2020年,除穆阳镇和穆云乡外,实现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共计17个乡镇卫生院,并整合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职能。规划将湾坞镇、社口镇卫生院建设为中心乡镇卫生院。规划投资5830万元,按照填平补齐和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8600平方米,修建污水处理设施、绿化、大门、围墙等附属配套工程。规划投资1000万元,征地20 亩(其中10亩为卫生院用地,另外10亩为建设老年人疗养院用地),完成溪柄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投资500万元,征地5亩,完成潭头卫生院整体搬迁;投资1200万元,征地4.01亩,完成赛岐卫生院整体搬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装备水平,每个一般乡镇卫生院应拥有功能完好的彩色超声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分析仪、DR或X光机和心电图机等必备设备。(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20年,实现在每个街道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共计4所。新建罗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投资1500万元,征地10亩,设置床位25张;城南、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处中兴街,相距不足百米,布局不尽合理,十三五期间,规划置换现有沿街资产实现异地搬迁。(3)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每个行政村原则上只设置一个一体化管理卫生室,个别人口多(3000人以上)、幅员面积大、居住分散的可增加一个村卫生室,部分人员条件不具备的可与邻近村联办,镇(乡)所在村不新设卫生室。全市共设置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439个。城南、城北、阳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下设2个服务站。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进行调节。3.床位配置按照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0张,共592张,需新增床位298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附表6:福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床位配置目标一览表单位名称2015年常住人口数(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数(万人)2015年床位数(张)2020年规划床位数(张)新增床位数(张)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33.98103020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68.48206040阳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3.74103020罗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1.6902525上白石中心卫生院1.251.3030300下白石中心卫生院3.583.72253510甘棠中心卫生院4.224.39255025溪柄中心卫生院2.322.41254520城阳卫生院3.343.47102010坂中卫生院2.822.93153015康厝卫生院2.122.2032219溪潭卫生院2.352.44102515赛岐卫生院5.365.5732522湾坞卫生院2.422.5225305溪尾卫生院1.081.1210155松罗卫生院0.961.0010155潭头卫生院1.711.7815205社口卫生院1.431.4925250范坑卫生院1.211.2610155晓阳卫生院0.690.7210155穆阳卫生院2.872.9833027合计56.9559.192945922984.人员配置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1.5人(宁德市为3.5人)以上,共计888名,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及以上合格的全科医生,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应占20%以上,并配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含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执业。附表7:福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配置目标一览表单位名称2015年2020年新增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81620012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0131737罗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0710710上白石中心卫生院641015411下白石中心卫生棠中心卫生院1216172256溪柄中心卫生院4971233城阳卫生院811151877坂中卫生院1041420416康厝卫生院6671014溪潭卫生院8691216赛岐卫生院16101720110湾坞卫生院66101549溪尾卫生院155843松罗卫生院536815潭头卫生院3671044社口卫生院5491248范坑卫生院247854晓阳卫生院226846穆阳卫生院已合并民族医院计算合计15213722530073163(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功能定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向辖区内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精神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标准管理、计划免疫、出生缺陷防治等,下同),并承担相应管理工作的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由政府举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2.机构设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数、服务范围、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1)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加强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硬件、软件达标,尤其是艾滋病的筛查和监测、饮用水的监测等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深化专业技术服务“龙头”作用。(2)设置卫生监督所1个。重点做好医疗执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规划投入560万元,完成卫生监督所业务大楼建设,确保2018年竣工投入使用。(3)设置市妇幼保健院(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市妇幼保健院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整合,成立市妇幼保健院,加挂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牌子,承担全市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围产保健等妇幼保健服务和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助产技术服务、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等医疗保健服务;承担全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任务;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工作;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委托,承担全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管理、项目管理、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整合乡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妇幼保健职能。村级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4)设置市120指挥调度中心1个。以闽东医院急救中心为依托,下设福安市医院急救分中心以及市民族医院,上白石、下白石中心卫生院三个急救站,承担全市院前急救和重大医疗救护事务。此外,以宁德市福安精神病人疗养院为主体、闽东医院和福安市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3.人员配置到2020年,全市公共卫生人员数296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0.5人,宁德市标准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0.83人)。(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置74人(按常住人口1.25/万人比例配置,宁德市标准为1.7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技人员不得低于70%。(2)卫生监督所配置人员18名。(3)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配备人员104名(每千常住人口0.1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4)120指挥调度中心配置人员4名。附表8:福安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020年人员配置目标一览表单位名称2015年2020年新增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47430卫生监督所16182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910435120指挥调度中心044宁德市福安精神病人疗养院589638合计187296109五、重点任务(一)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进一步推动结构优化。重点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级医疗中心技术水平;调整医疗卫生资源不合理布局和结构;增加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院以及儿科、产科、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领域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市医院建设,重点推进市医院标准化建设,扶持市医院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薄弱学科建设。持续深化“大手牵小手、强院带弱院”工作,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组建县域医联体,推行城乡一体化,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卫生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市级医院工作;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招聘计划,吸引和激励医学类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实施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和福建省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完善聘用管理和待遇保障;继续实施定向委培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委托培养本科定向生10-30名;继续开展农村医学专业订单教育,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卫生人才培训工作。依托宁德市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方式,全面提高临床医师、全科医师专业技能;制定并实施好“十三五”医院骨干医师分年度培训计划,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科室带头人;加强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升乡村医生整体服务能力。(三)加强系统整合与分工协作,提高整体效率强化防治结合。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非公立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强化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和服务购买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各项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到位。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检查。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并重、政府主导、服务百姓,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服务领域、慢病防治领域及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特色优势,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综合服务能力,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养结合。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和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四)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全面落实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具体数量、地点和间距的限制要求,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明确公开公布举办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审批主体和审批时限,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出足够空间。在保留适量大型公立医院数量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医院。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纳入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落实社会办医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办医走多元化、高端化、差异化路子,向“专、精、优”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专科医院和高端医疗,与公立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办一所二级以上综合性民营医疗机构。到 2020 年,逐步实现多元办医格局,社会办医床位数力争达到全市医院床位数的 17.1%。(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基层工作体制机制1.深化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明确政府“六项”投入政策,建立常态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在推动综合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院长聘任制、目标年薪制及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公立医院以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机制。改革编制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逐步实现动态调整的编制备案制,实行定岗不定编管理。改革医院职工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拉开收入差距。强化医院考评和监管机制,制定以公益性为导向、与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第三方参与、医院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全行业属地化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和规范医院建立内控制度。2.实施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继续推行药品招标采购“两票制”,逐步推进医用耗材和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建立医保药品支付和结算新机制,改革药品配送模式,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强化合理用药监控,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3.推动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体化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区市统筹,2016年实现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实行与统筹层次相适应的医保政策和管理体制。4.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贯彻实施宁德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迪庆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
- 2025年益阳下载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系统试题
- 2025年吉林货运从业资格证报考条件
-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方 法学工具
- 包括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个人心理等多个层面
- 伴鱼少儿英语与bedakid对比
- 公司员工的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 关于交通安全倡议书 (15篇)
- 毒品预防及假期安全教育
- 钢材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国家电投集团珠海横琴热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教育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小学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讲话:以八项规定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深・重明・规立・法新・行远
- 2025山东航空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开封尉氏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政策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建筑公司管理制度大全
- GB/T 45251-2025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西交大政治考题及答案
- 铁路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