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doc_第1页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doc_第2页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doc_第3页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doc_第4页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硕士部分)2011年4月3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3二、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3三、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61 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62 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问题7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8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8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9四、培养模式10五、企业培养方案131、培养目标132、培养标准133、培养体系134、企业学习与实践计划安排14六、合作企业的选择161 利用校内基地162改造现有校外基地173发展就业基地174政府工业园区17七、师资队伍建设171、校内教师建设172.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17附件1:东南大学机械工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计划”19附件2 东南大学与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21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硕士部分)机械工程学院是东南大学最早建立的工程类系科之一,起源于1916年创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专修科,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和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时期,迄今已有90多个春秋。经过几代教职工的辛勤建设和积极创新,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和其他行业输送了上万名毕业生,而且支援了校内外能源动力、自动化、仪器仪表、汽车、材料等学科和领域的创建和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机械工程学院在国内较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建设点,“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于2007年10月通过了由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主持的专业认证,成为全国机械类本科专业通过认证的第3所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并为此积极开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获国家级和部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0多项,在全国高校中影响广泛,并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目前拥有国家精品课程五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微机系统与接口(与其他学院共建),涵盖学院“创新设计 - 先进制造 机电测控 - 质量监控”教学主线;国家精品教材和省级精品教材3部。机械工程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本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一批学者在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专家组、评审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同时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院兼职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普遍建立起自主研究、主动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近5年来学生主持校级以上各类创新实践项目400多,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设计、制作的原创性实物作品获国际、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奖50余项。研究生整体表现出综合素质高,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一、培养目标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独立承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能熟练地应用中、外文资料和计算机等工具。二、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机械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产品质量、制造设备的状态检测与分析知识与技术,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本培养标准如下: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1.1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工程科学以数学、物理、化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与试验的应用。1.1.2 工程技术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以及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与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1.1.3 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机械工程相关标准。1.1.4 人文科学: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1.2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与技术,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应国家通用标准4、11)1.2.1 机械创新设计原理与方法(1)掌握机械设计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2)掌握机械产品、过程设计的知识、方法与技术。(3)能熟练进行零部件以及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4)熟悉实用设计方法、创新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1.2.2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1)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专门知识,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现状,并能根据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材。(2)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3)熟悉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4)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验证的有关知识。(5)熟悉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与设计。1.2.3 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1)掌握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够分析、设计、改进机械工程中的一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2)掌握扎实的控制理论与技术,熟悉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3)掌握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掌握机电液传动原理,能够进行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与维护。(4)熟悉过程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1.2.4 机械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1)掌握机械系统信号采集、描述、分析、控制的知识与技术。(2)掌握机械工程常见物理量的检测技术,以及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方法,熟悉现代数字化检测技术。(3)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1.2.5 计算机应用及数控技术:(1)熟悉机械工程中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2)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3)了解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了解常见数控系统及其发展现状。(4)掌握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5)掌握CAPP/CAM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1)2、掌握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2、5、6、7、8)2.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提出改进产品与系统,改善服务效能的方案,探索和发展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2.2具有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能够整合资源,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能够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2.3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实施计划;2.4具有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的能力,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2.5能够主动汲取反馈信息,改进设计方案;2.6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7、9、11、12)3.1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3.2具有与项目相关方(委托人、承包商、供应商等)协商、约定的能力;3.3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3.4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3.5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0、12、13)4.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4.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4.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4.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4.5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4.6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8、10)5.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5.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5.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三、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1 掌握从事工程开发和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能力实现1.1基础科学知识1.1.1数学知识数值分析、泛函分析、矩阵理论、数学建模1.1.2物理、化学知识固体物理、表面化学1.1.3力学知识传热学、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流体力学、高等材料力学、高等机构学、边界元分析、摩擦学、机械动力学1.1.4人文知识人文社科类课程、经济与管理类课程、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类、英语1.2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2.1设计表达能力高等机械设计、几何精度设计实验1.2.2计算机能力计算机语言、数据库1.2.3材料科学能力工程材料及成形、机械制造基础1.3高级工程基础知识1.3.1机械结构设计能力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现代汽车设计理论1.3.1机械制造工程能力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1.3.2传动控制设计与运行能力转子动力学、高等摩擦学与润滑理论1.3.3电工电子设计与制作能力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机器人触觉技术1.3.4检测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能力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工程电磁场、高等运动控制1.3.5质量分析与管理能力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3.6计算机及数控能力现代数控技术、计算智能1.4科学思维能力经典文献阅读、近代物理讲座、学术讲座2 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实现2.1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2.1.1认识和系统表述问题工业系统实践、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工程训练、创新设计实验、实验室训练2.1.2确定假设并建立模型2.1.3判断和定性分析2.1.4带不确定性因素分析2.1.5解决方法和建议2.2实验中探寻知识2.2.1知识准备与文献查询信息与文献检索、经典文献阅读、近代物理讲座、学术讲座2.2.2 设计实验方案物理实验、创新设计训练、机械制造实践、现代制造技术实践、结构综合实践、车辆工程综合实践、产品设计综合实践、机电综合实践2.2.3实验探索2.2.4假设检验与论证2.2.5结果分析讨论2.2.6实验改进与创新2.3系统思维和重点规划2.3.1系统设计原则、目标、标准及路线机械制造实践、现代制造技术实践、微纳制造实践、机械创新设计训练、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子设备结构综合实践、车辆工程综合实践、产品设计综合实践、机电综合实践2.3.2系统内的紧急性和交互性2.3.3确定优先级和焦点2.3.4技术可行性2.3.5经济型、环保性2.3.6决议时权衡、判断和平衡2.3.7系统检验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能力实现3.1企业及商业环境3.1.1认识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考察3.1.2企业价值增长点企业管理、企业调研3.1.3企业的法律环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伦理、企业训练3.2组织管理与协调3.2.1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项目管理、心理学等3.2.2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变化能力3.2.3确保项目或工程顺利进行3.2.4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3.3设计、制造与实施3.3.1设计过程分析与方法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原理、机械故障诊断学、企业训练3.3.2设计实施过程3.3.3制造过程3.3.4过程管理3.3.5支持产品生命周期3.3.6系统改进和演变3.3.7弃置处理与产品报废 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力实现4.1团队精神4.1.1组建高效团队研究生学术论坛、SRTP、综合设计、企业工程训练4.1.2团队工作运行4.1.3团队成长与演变4.1.4领导能力4.1.5技术协作4.2人际交往能力4.2.1个人角色意识各类学科竞赛、SRTP、辩论赛、学生社团、企业训练4.2.2自我反省意识4.2.3平等意识4.2.4沟通心里与技巧4.3技术交流4.3.1交流战略答辩、竞赛、企业训练、学生社团、国际会议4.3.2写作交流实验报告、技术报告、项目申请书、科研报告、项目总结、毕业论文4.3.3电子和多媒体交流项目汇报、演讲、答辩4.3.4图表交流实验报告、项目总结4.3.5口头表达答辩、研讨课、研讨会4.4外语能力4.4.1英语英语、双语课程4.4.2其他语言选修课、公共课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能力实现5.1个性修养和态度5.1.1主动和愿意冒险SRTP、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1.2执着与变通工程伦理5.1.3创新性思维SRTP、各类实验中的选做实验、各类竞赛5.1.4批评性思维小组讨论、机械设计创新大赛5.1.5自省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个人总结、实验实习报告5.1.6求知欲和终生学习机械工程学科前沿、讲座5.1.7时间和资源的管理学科竞赛、生产实习5.2职业素养和道德5.2.1公共政策与法律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伦理5.2.2责任感和奉献承担工程伦理、学生社团、企业训练5.2.3知识产权保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伦理、企业训练5.2.4保密协议遵守5.2.5同业限制遵守5.2.6与世界工程界保持同步机械工程学科前沿、国际会议、论文5.3社会责任5.3.1个人职业规划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程学科前沿、就业导论、企业训练5.3.2绿色环保意识工程训练、企业训练等5.3.3社会效益评价企业管理、企业训练5.4社会角色认识5.4.1企业与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伦理、企业训练、工程类课程5.4.2工程界对社会的影响5.4.3社会对工程界的约束5.4.4企业的价值观5.4.5预测与防范工程风险5.4.6全球视野机械工程学科前沿、国际会议、出国考察、外资企业见学四、培养模式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硕士采用(3+1)+(1+1)+(1+2)模式,前面(3+1)为本科培养,(1+1)为工程硕士培养,其中硕士第1年是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硕士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以上,硕士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博士阶段在企业实践2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和教改成果。各阶段培养模块见图1所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全面引入企业优质的工程教育资源,利用企业先进的工程应用环境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措施,是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平台。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以现代大工程为主线,由课程模块(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工程训练模块、课题研究模块和职业教育模块构成高层次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其中课程模块包括不同性质和层次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硕士平台课程和博士平台课程;工程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等;课题研究包括工程应用研究和工程基础研究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模块可组合成不同的培养规格,不同规格之间具有良好的互通性;不同性质、不同层次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硕士阶段:第5学年:在校完成硕士平台课程学习。第6学年:研究生课程修满后,将进入企业实习和硕士论文阶段,了解企业,提出研究内容及思路、技术路线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硕士论文。图1 培养方案的模块划分五、企业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 通过参与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现代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2、培养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企业实践通过在生产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顶岗工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验动手能力与工程、素质协调发展。企业培养目标包括:1)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机电设备运行和维护能力。2)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3)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 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工程硕士达到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工程博士达到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3、培养体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采用(3+1)+(1+1)+(1+2)模式,其中前3年是本科课程学习阶段,与四年制本科的模块共用。“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硕士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以上,硕士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博士阶段在企业实践2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和教改成果。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利用了大类学科培养的模式。本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分别由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指导学生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指导。企业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把握企业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校方导师主要是指导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并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4、企业学习与实践计划安排与企业合作培养分为本科阶段和硕士、博士阶段,其中:本科阶段:参见东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阶段:1) 第6学年:在企业一年,完成企业实践训练、论文开题、论文实施等工作;博士阶段:2) 第8、9学年:主要在企业完成论文。4.1工程硕士阶段原则上,工程硕士阶段与本科毕业设计分别在不同的企业进行,了解并熟悉不同企业的文化背景和运行方式,训练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本阶段要求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践、论文研究工作。具体如下:时间/周实践内容学习内容质量标准(考核方式)第6学年上(秋季)第1周军训,企业环境熟悉,熟悉该企业产品企业文化、背景、专门知识等入司培训相关课程8天体能考核与书面考试第23周机械设计环节实践参观车间生产流程,了解产品性能及基本操作,着重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产品知识、液压挖掘机结构、挖掘机电器基础、挖掘机发动机基础、挖掘机学习报告与书面考试第45周机械制造环节实践分别在备料中心、机加中心、动臂车间、斗杆车间、铲斗车间、平台车间、履带架、小件涂装、整机涂装、装配车间及调试车间实习15天;着重发现实际生产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另设立挖掘机备料、装配、途装、焊接、调试、研发流程与制度、标准化体系、专利知识,尝试发现问题,优化工艺实习笔记与实践报告第6周机电传动、测控环节实践掌握车间实际生产情况与控制设备技能的同时,着重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实践报告第78周设定岗位,进入研发团队,指派工作导师进行带岗管理,进行工作引导与项目情况介绍实践报告与工作指导报告第914周熟悉项目,查阅文献,提出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系统测控/质量工程等初步方案第1518周方案完善、硕士论文开题开题答辩第6学年下(春季)第110周针对所选课题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过程/系统测控/质量工程等的项目研究实践报告与工作指导报告第1014周论文撰写第1518周论文提交、盲审答辩4.3工程博士阶段 工程博士阶段以企业实践为主,深入研究企业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难题。即,第8、9年在企业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六、合作企业的选择与合作企业组成办学联合体。合作企业拟从四个途径选择。1 利用校内基地工培中心、科技园等,通过制订相应政策,将人才培养纳入其正常工作内容。2改造现有校外基地目前已建立起一批长期的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改造,可以承担“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任务。3发展就业基地挑选每年大量接受本校毕业生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建立包括人才培训的全面合作关系。4政府工业园区对于优秀的中小型企业,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单独承担人才培训任务,可以统一和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七、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在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实习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研究生由其指导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也可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1、校内教师建设校内教师分为专业课任课教师和导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水平均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并且具有2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了保证专业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每年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包括指导学生实习、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和科技咨询合作,通过产学研联合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为了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已实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挂职锻炼,在业绩考核方面给予倾斜。另一方面,为增强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进修。2. 企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学生企业学习的质量,企业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采用相应的选聘标准,包括:(1)企业实习教师: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在企业实习教师;(2)企业授课教师:企业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担任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如: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制造工程、液压气动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特种加工、PLC控制等。(3)企业导师:企业导师的聘任条件是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了解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企业导师主要承担学生专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指导、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参与指导硕士、博士论文。附件1: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计划”第一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8600102军训12 3周07011280几何与代数(B)234818000601/2体育2、326486001010军事理论311617001052/3大学英语2、3664+6402131920机械工程概论2199000002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工医管类) 20.581012060工业系统认识20.5计算机程序设计(上)22401301107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32计算机程序设计(下)323610021221大学物理(B1)33488801102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4810021311物理实验3107011201/2高等数学(A)2、310128第二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130110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4802031035/6机械制图(A)2、35.584+2402131910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10.54周10021222大学物理(B1)2464130130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34810021312物理实验213218000603/4体育2,326405531080材料力学(B)345617001054大学英语236402131030电子技术3348070113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234884101972电工电子技术实践23105531070理论力学(B)23.55605532070基础力学实验30.502131020电工技术223202101010工程材料及成形33.550+1284101971电工电子技术实践120.5第三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81011020机械制造基础实践10.502003020几何精度设计实验20.581011090现代制造技术认识实践10.502023910微机综合实践20.588011030形势与政策 20.502023010机电控制技术32.54003033120热工学223202053020机械制造工程学33.552+803033130流体力学1,223202063020液压与气动技术3228+802063060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1,2,358002043010计算机辅助设计3228+802023020微机原理与应用1,2340+1602114020汽车理论3230+402013010机械设计1,2,369602003040机电控制基础实验30.502053070几何精度设计1,21.52402130924机械工程学科前沿311602003011/2机械设计实验1,2,3102003030机械系统测控实验2,31注:前三年与普通班课程相同第四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微机电系统工程方向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分流普通班:选修课1,2普通班毕业设计,毕业3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践1,2卓越工程师计划毕业设计,毕业3第五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硕士学位课程硕士平台课程S00010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236S002101现代设计方法23.054S000105学位英语1360S000111工程矩阵理论23.054S002999专业外语(文献精读)1118S000112数值分析23.054S000129职业素质教育1354选1门S002212机械故障诊断学22.036S002102高等机构学1354S002216现代集成制造系统23.054S002103机械设计中的有限元法1354S002301现代控制理论23.054S002210时间序列分析与系统辨识1354S002302工程电磁场22.036第六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七学年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期学分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学分学时博士平台课程博士选题、开题等第八、九学年工程博士阶段主要在企业进行论文附件2 东南大学与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三一重机有限公司)1、培养目标 通过参与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现代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2、培养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企业实践通过在生产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顶岗工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验动手能力与工程、素质协调发展。企业培养目标包括:1)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机电设备运行和维护能力。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3)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工程硕士达到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机械工程工程博士达到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3、培养体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采用(3+1)+2+3模式,其中前3年是本科课程学习阶段,与四年制本科的模块共用。“硕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硕士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博士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生本科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以上,硕士阶段在企业实践1年,博士阶段在企业实践2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和教改成果。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利用了大类学科培养的模式。各阶段培养模块见图1所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全面引入企业优质的工程教育资源,利用企业先进的工程应用环境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措施,是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平台。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以现代大工程为主线,由课程模块(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工程训练模块、课题研究模块和职业教育模块构成高层次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其中课程模块包括不同性质和层次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本科专业课程、硕士平台课程和博士平台课程;工程训练模块包括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等;课题研究包括工程应用研究和工程基础研究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模块可组合成不同的培养规格,不同规格之间具有良好的互通性;不同性质、不同层次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科阶段:前3年为本科课程学习阶段,与四年制本科的前3年模块共用,适合本专业全部学生。学年安排及学生选拔:1)第1年为通识教育阶段,第2、3年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2)第2、3年中部分课程聘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授课。3)第4学年实行分流:已获得工程硕士类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学生,以及自愿读工程类的学生第4学年11月份起在企业实践、学习、完成毕业设计。经过在企业参与实践,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较密切的联系,本科毕业后这些学生进入硕士工程型阶段学习,也可去企业工作。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基础和前几年教学改革的成果。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利用了大类学科培养方案。本培养模式采用与现有工程硕士相同的指导方式(双导师),分别由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指导学生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指导。企业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把握企业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校方导师主要是指导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并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硕士阶段:第5学年:在校完成硕士平台课程学习。第6学年:研究生课程修满后,将进入企业实习和硕士论文阶段,了解企业,提出研究内容及思路、技术路线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硕士论文。博士阶段:第7学年:在校完成博士平台课程学习,并通过与企业紧密沟通确定研究方向并开题。第8、9学年:将进入企业做研究,提出研究内容及思路、技术路线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博士论文。图1 培养方案的模块划分4、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4.1 掌握从事工程开发和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能力实现1.1基础科学知识1.1.1数学知识数值分析、泛函分析、矩阵理论、数学建模1.1.2物理、化学知识固体物理、表面化学1.1.3力学知识传热学、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流体力学、高等材料力学、高等机构学、边界元分析、摩擦学、机械动力学1.1.4人文知识人文社科类课程、经济与管理类课程、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类、英语1.2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2.1设计表达能力高等机械设计、几何精度设计实验1.2.2计算机能力计算机语言、数据库1.2.3材料科学能力工程材料及成形、机械制造基础1.3高级工程基础知识1.3.1机械结构设计能力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现代汽车设计理论1.3.1机械制造工程能力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1.3.2传动控制设计与运行能力转子动力学、高等摩擦学与润滑理论1.3.3电工电子设计与制作能力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机器人触觉技术1.3.4检测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能力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工程电磁场、高等运动控制1.3.5质量分析与管理能力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3.6计算机及数控能力现代数控技术、计算智能1.4科学思维能力经典文献阅读、近代物理讲座、学术讲座4.2 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实现2.1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2.1.1认识和系统表述问题工业系统认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工程训练、创新实验、课外研学等2.1.2确定假设并建立模型2.1.3判断和定性分析2.1.4带不确定性因素分析2.1.5解决方法和建议2.2实验中探寻知识2.2.1知识准备与文献查询信息与文献检索、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系列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践、现代制造技术认识实践2.2.2 设计实验方案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系列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践、现代制造技术认识实践、微机综合实践、机械设计综合训练、机电控制技术实验、机械系统测控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机械综合实践、电子设备结构综合实践、车辆工程综合实践、产品设计综合实践、机电综合实践2.2.3实验探索2.2.4假设检验与论证2.2.5结果分析讨论2.2.6实验改进与创新2.3系统思维和重点规划2.3.1系统设计原则、目标、标准及路线机械制造基础实践、现代制造技术认识实践、微机综合实践、机械设计综合训练、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电控制技术实验、机械系统测控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机械综合实践、电子设备结构综合实践、车辆工程综合实践、产品设计综合实践、机电综合实践2.3.2系统内的紧急性和交互性2.3.3确定优先级和焦点2.3.4技术可行性2.3.5经济型、环保性2.3.6决议时权衡、判断和平衡2.3.7系统检验4.3 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能力实现3.1企业及商业环境3.1.1认识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考察3.1.2企业价值增长点企业管理、企业调研3.1.3企业的法律环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程伦理、企业训练3.2组织管理与协调3.2.1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项目管理、心理学等3.2.2洞察质量标准、程序和预算变化能力3.2.3确保项目或工程顺利进行3.2.4指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3.3设计、制造与实施3.3.1设计过程分析与方法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材料测成型、机械故障诊断学*、企业训练3.3.2设计实施过程3.3.3制造过程3.3.4过程管理3.3.5支持产品生命周期3.3.6系统改进和演变3.3.7弃置处理与产品报废 4.4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力实现4.1团队精神4.1.1组建高效团队各类学科竞赛、SRTP、综合设计、企业工程训练4.1.2团队工作运行4.1.3团队成长与演变4.1.4领导能力4.1.5技术协作4.2人际交往能力4.2.1个人角色意识各类学科竞赛、SRTP、辩论赛、学生社团、企业训练4.2.2自我反省意识4.2.3平等意识4.2.4沟通心里与技巧4.3技术交流4.3.1交流战略答辩、竞赛、企业训练、学生社团4.3.2写作交流实验报告、技术报告、项目申请书、科研报告、项目总结、毕业论文4.3.3电子和多媒体交流项目汇报、演讲、答辩4.3.4图表交流实验报告、项目总结4.3.5口头表达答辩、研讨课、研讨会4.4外语能力4.4.1英语英语、双语课程4.4.2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