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教案: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教案: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教案: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教案: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革命岁月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4、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触摸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单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单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感受革命者的精神。11 井冈翠竹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8自然段。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4、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累计 1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读课题齐,谈话激趣同学们,昨天我们去了延安窑洞坐了温热的土炕,今天,我们又紧跟着红军的足迹,去看看井冈山的竹子。一起读课题“井冈翠竹”。知道井冈山这个地名吗?(自由交谈)是啊,那是中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鲜血的土地”在它绵延500里的林海里,长满了青青的竹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轻松谈话,理解词语。(1)说说井冈翠竹的样子和作用。(2)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读读。相机指导认识理解“郁郁苍苍、亭亭玉立、帐篷、梭镖、白匪、稠密、硝盐、殷切、迢迢”3、概括说说课文讲了什么?4、课文是分哪几个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指生读生字,记忆生字,练习书写生字,师指导。三、再读课文,领略翠竹秀美外形。师述: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一句总领全文,一幅优美的画卷接着展开了。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竹子样子的词句。2、 汇报并朗读,设问:翠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交流体会。伺机板书:翠竹 外形 葱郁秀美4、 抓住“岗哨、士兵”理解两个比喻句,照应“革命的竹子”。读出井冈山人心中的自豪之情。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累计 2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2、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以及本文丰富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井冈翠竹的哪些方面?分几部分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请自由读课文5、6、7自然段。(1)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用“”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2)交流写竹子用途的句子,适当点拨引思,体会翠竹为革命做出了无私贡献。(3)出示句子: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理解“坚韧”。为什么“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读下文,说说“再重的担子”指什么?设问:这么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吗?(4)简要介绍相关历史,帮助理解“漫漫长途”2、指名读课文的8、9自然段。(1)认真读第8、9自然段,哪些地方表现出竹子前仆后继,坚贞不屈的精神?用“”画出来。(2)交流表现竹子精神的句子。(3)出示句子: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敌人抓不到革命者,最后烧山了,那些竹子呢?)(4)指导朗读,读出竹子的品质。(5)竹子砍尽没有?压倒没有?烧光没有? (6)出示句子: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毛竹年年长,怎样生长? “绿”说的是长得青翠,富有生机,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 坚贞不屈小结:这是在写竹子吗?不,这不仅是写竹子,更是井冈山人顽强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3、学生默读1013自然段。(1)自由读11自然段,画出表现井冈翠竹作用的句子。交流翠竹发挥作用的句子。(2)引导读好翠竹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句子。读了课文,你知道井冈山人的心愿是什么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干劲和风格呢?(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激情朗读,升华情感。(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井冈翠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对它说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心中赞美之情。)齐读1、2句,深情赞美。想到无数的井冈山人英勇顽强地投身革命,不屈不挠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再次齐读1、2句。(4)师反复:井冈山人啊,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献出一切。你们像那翠竹,永远(学生接读: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5)现在,你知道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翠竹吗?(6)学生自由交流体会感受。三、深情齐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板书设计: 井 冈 翠 竹外形:别有风采 革命的竹子,英雄的战争年代:坚贞不屈、顽强 井冈山的象征建设时期: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二次备课12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 一 课 时累计 3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诗歌分层。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中国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累计 4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三、指导读,引起共鸣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五、总结1、教师小结: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13 七律到韶山累计 5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2、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1、韶山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是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93年12月20日,主席的铜像被运送到韶山,江泽民主席给铜像揭幕时,红绸缓缓飘下时,奇迹出现了!天空竟出现日月共明,满山的杜鹃花也竞香开放。这表明毛主席的光辉与日月争辉。 2、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是什么心情?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毛主席的这首到韶山写了什么。二、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意。(1)把诗读得正确、流利。(2)结全自己的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诗,品味探究1、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1)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2)画出生字,小组研究学字的方法。(3)汇报并学习生字。(4)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诗。(1)指名读诗。(2)指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指导朗读。四、指导读,引起共鸣 作者在写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五、课堂练习作业收集一些关于革命气概的诗句。板书设计:七 律 到韶山 毛泽东日 月 换 新 天翻 身 求 解 放(豪情与壮志)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课外阅读 龟虽寿 累计 6节 月 日教学目标:1、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4、认识文中两个二类字。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基础知识:1区别字沥( ) 骥( ) 怡( )枥( ) 冀( ) 贻( )2正音字乘雾(chng) 盈缩(su)3生字怡 怡悦 怡养 怡然自得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1板书课题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3学生学习生字新词。(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2指名读诗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第二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三层: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5组织学生汇报。6指导朗读(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四)背诵古诗(五)课外延伸小精灵儿童网站背诵观沧海板书设计:龟虽寿神龟虽寿,人生有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乐观奋发,自强不息表达 讲话要看对象累计 7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讲话有针对性。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讲话要有条理。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讲话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学生表演课前编排的小品误会,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二、出示要求出示表达内容 给出表达提示三、练习1、分组练习:进行情景交谈。(注意根据对象采取恰当的语气)2、表演:推荐一至两组到前面表演。3、其他同学评价,指出优缺点。4、小组设计其他讲话情景。四、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性 别 讲话要有针对性 年 龄 不同语气 职 业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2 汉 语 家 园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是一种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他会锦上添花,反之,贻笑大方。4、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单元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言是一种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他会锦上添花,反之,贻笑大方。单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21 妙语批试卷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难点: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累计 8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老师经常写一些评语,有的是赞美,有的是建议,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的考官,批语可以说是妙趣横生。(板书课题)二、初步感知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呢? 立刻打开书,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2、你也想读读这个故事吗?好大声朗读吧?读过之后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课文时代背景或人物的资料。3、指名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可真多)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读生字,记忆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 学习课文1、 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到妙语在哪?康有为的批注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答卷错在哪?2、 小组交流一下你的所得。3、 谁愿意汇报妙语在哪个自然段?(1)好,谁来读一读?(2)那么康有为的批注是什么意思?妙在哪?(3)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课后第2题。康有为运用了同试卷错误相同的方法,在比照中揭示错误所在。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告诉我们的。(4)谁来读一读。要注意断句。相机理解“妙趣横生、啼笑皆非、无言以对”的意思。四、 教师小结:答卷为什么能闹出这样的笑话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累计 9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难点: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学习第一段指读课文第一段,回答:1、课文是怎样介绍康有为的?(对康有为的介绍语言非常简练,把他的人生阅历一笔带过。)2、结合上下文理解“用人唯贤 、政治开明”的意思。3、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三、学习第二段指名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2、答卷为什么能闹出这样的笑话呢?(胸无点墨、不懂装懂)谁找到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3、理解“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意思4、康有为是怎样批的?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四、学习第三段齐读课文,想一想:1、康有为的批语妙在哪里?2、理解“妙趣横生、啼笑皆非”的意思。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五、拓展升华本文文言文较多,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五、作业回家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板书设计: 谬误比照妙语批试卷 妙趣横生教学反思:二次备课22 词语的变迁累计 10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4、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总分的写法。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出了词语的变迁。教学难点: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还能体认到他的发展的足迹。学习总分的写法。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提问:谁能说一个你喜欢的词语?(指名说)老师:你们说的都是词语,那么,你们了解词语的变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的变迁这篇课文。你们有兴趣学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读后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3、轻松谈话,疏理课文层次(1)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2)指名说出课文结构安排上的特点。第一自然段是总起段,其余5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3)应给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4、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5、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1)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2)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收集新名词板书设计: 1、打上地域烙印的词语 洋装 2、舶来客 T恤词语的变迁 3、词义变化 平台 4、新名词 WTO 5、动物的语言 鸟的语言教学反思:课外阅读 望岳 累计 11 节 月 日教学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是因为。”格式说一说。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三总结课文: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八)作业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二次备课3 科学家眼中的动物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动物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眼中动物的奇特与美丽;通过反复朗读、感悟,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单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眼中动物的奇特与美丽;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动物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单元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动物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单元总计课时: 8课时31 天 鹅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典雅的美与自由独立的天性,感受动物的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鹅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 累计 15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天鹅吗?皎洁的白色、优美的线条凑成了可爱的天鹅。本文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天鹅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天鹅吧?(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出现的多音字比较多,请同学们读准字音。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3、默读,想一想这篇课文都写了天鹅的哪些方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兴致勃发、悠然、不同凡俗”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省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天鹅写得这么美的?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 累计 16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典雅的美与自由独立的天性,感受动物的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典雅的美与自由独立的天性,感受动物的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描写天鹅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天鹅的哪些方面?分几部分来写的?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讨论:(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说说“妍美”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突出天鹅的美的?(3)“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外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鹅的不同凡俗的?(4)谁能用你的动听的声音读出天鹅的美?2、自由读第二段,小组探究:(1)填空,想一想:为什么称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它的( )高高的,( )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 );它的宽广的( )就像( );它的( )为了便于疾驰,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 );( )是地道的( );( )就是宽阔的( );它的一对( )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 ),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2)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请你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3)这些词语这样生动,你能读出作者对天鹅的喜爱之情吗?(指名读)谁还能读得更好一些?3、天鹅除了天生的美质以外,还具有哪些美德呢?默读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画一画。(学生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1)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从哪词句中可以看出天鹅是崇尚自由的动物?4、指名读第四段,讨论:为什么说天鹅是一位神奇的歌手?怎样理解:“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的叹息的前奏”这句话?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文章除了赞美天鹅以外,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感情读,入情入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出作者这种赞美、喜爱之情。四、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天鹅写得这么美?(作者对天鹅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观察,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每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使文章层次清晰。)五、拓展延伸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要突出它的美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天 鹅 面目优雅,形状研美 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 自由的美德 神奇的歌手 (赞美天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教学反思:二次备课32 蜘 蛛 累计 17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4、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教学重点: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指生猜)对了,谜底就是蜘蛛。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结网吗?蜘蛛很常见,但往往不被我们注意,本文的作者却对它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说明文蜘蛛。(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3、默读,想一想这篇课文都写了蜘蛛的哪些方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甲胄、尽善尽美、小心翼翼”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蜘蛛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有趣?(作者对蜘蛛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运用了说明、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物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六、拓展延伸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学会用“新”眼光去看“旧”事物,在“旧”事物中看出新迹象、新特点,并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下来。板书设计: 蜘 蛛独特的身体结构 最聪明 具有高超的织网能力 对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战术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 使至塞上 累计 18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3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1、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2、点评:节奏、情感3、指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全诗4、师板书重要字词。(属国、征蓬、汉空、关、单车和候骑)5、了解作者王维(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显示幻灯片2)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1、引导学生质疑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奇特壮美的边塞风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巡视相机指导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1、齐读全诗。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3、指导有感情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五、拓展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2、画古诗:选喜欢的诗句画下来。3、课外摘抄,高适、岑参描绘的边塞诗。板书设计: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二次备课33 大孔雀蛾的晚会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 累计 19 节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实验过程。教学难点:能正确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什么是晚会?(指生回答)大孔雀蛾为什么会举行晚会?晚会上都了生了什么?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昆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3、默读,法布尔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脱颖而出、约莫、偌大”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实验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查找资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孔雀蛾闯进法布尔的家里?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 累计 20 节 月 日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感受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实验过程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孔雀蛾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二、探究读,品味赏析1、齐读第一段,思考讨论:大孔雀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读第二段,小组探究:(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脱颖而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蛾的演变过程?(3)“一只雌夜蛾当着我的面,从蚕茧中脱颖而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应用什么语气来读?(指名读)谁还能读得更好一些?3、指名朗读第三段。(1)法布尔做了个怎样的实验?实验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是什么?(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呢?(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4)对于这次实验,作者在文中写出结论了吗?请你根据实验的过程推断一下实验的结论,并说明道理?(5)在第四自然段中小保尔初见一大群孔雀蛾的情景应读出什么语气?(惊讶与震惊)第8自然段大孔雀蛾围着圆形笼飞舞的情景就用什么语气来读?(壮观、惊叹)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从这个实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小组讨论后汇报)三、感情读,入情入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出作者这种赞美、喜爱之情。四、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有趣?五、拓展延伸整理上课的观察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