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暗挖).doc_第1页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暗挖).doc_第2页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暗挖).doc_第3页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暗挖).doc_第4页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暗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昆明市轨轨道交通三号道交通三号线东标线东标段五工区段五工区 隧道暗挖段施工隧道暗挖段施工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编制: 复核:复核: 审核:审核: 批准:批准: 中国铁建昆明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指挥部中国铁建昆明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指挥部 二二一一年八月一一年八月 II 目目 录录 1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 1 1.1简介 1 1.2管线调查情况 1 1.3周边建筑(构)物调查情况 2 1.4主要风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 2 1.5地质情况 3 2 2编制依据及原则编制依据及原则5 5 2.1编制依据 5 2.2编制原则 6 3 3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的目的6 6 4 4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的主要类型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的主要类型7 7 5 5暗挖段及斜井监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及精度暗挖段及斜井监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及精度7 7 5.1地面沉降 7 5.2拱顶沉降 .10 5.3水平收敛 .11 5.4洞口放坡段水平位移 .13 6 6监测仪器精度、监测项目控制值及频率监测仪器精度、监测项目控制值及频率1515 7 7监测人员与主要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人员与主要监测仪器设备1616 7.1监测组织机构图 .16 7.2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17 8 8监测及组织监测及组织1818 8.1技术准备 .18 8.2设备及物资控制 .18 8.3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 .19 8.4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20 8.5监控测量 .22 III 8.6数据的处理和报送 .23 9 9紧急预案紧急预案2424 1010 附件附件2525 1 昆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东标段五工区昆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东标段五工区 隧道暗挖段监控量测实施方案隧道暗挖段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1简介简介 太平村站虹桥村站区间:太平村站虹桥村站区间起于太平村站,止 于虹桥村站,本区间设计起讫里程为 YDK20+460.400(右线),终点里程 YDK21+540.92(右线),区间长 1080.52m,本区间为暗挖区间。 其中于 YDK20+760 处线路左侧设置一座斜井,斜井中线与右线线路中 线小里程端交角为 50,斜井采用单车无轨运输,斜井平长 140m,斜长 140.725m,洞门设端墙及两侧路堑挡墙,洞口段设长约 90m 路堑,斜井井身 坡度为接正洞设 30m 长 3%缓坡,其余 110m 为 11.5%上坡,洞口段路堑最 大坡度 11.5%路堑边坡最高度 11.43m。YDK21+524.92YDK21+540.92 段 (长 16m),本段紧邻虹桥村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并于 YDK21+527.92 处线 路左侧设置横向出土通道,通道全长 120m,通道接正洞段设 40m 长 3%缓 坡,80m 长 7%的上坡;YDK20+830.000YDK21+300.000 段(长 470m)由 于洞身埋深较深,采用矿山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 CRD 施工,衬砌为单洞 双线马蹄形复合衬砌。 1.2管线调查情况管线调查情况 整个暗挖区间隧道不涉及到管线。 2 1.3周边建筑(构)物调查情况周边建筑(构)物调查情况 整个暗挖区间除隧道右侧是连接二环到三环的快速路之外没有涉及到 其他的建筑(构)物。 1.4主要风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主要风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隧道埋深及地质条件,本隧道具有塌方、大变形、涌水突泥(沙)等 风险,为将各风险源风险等级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 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1.4.1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加 强施工地质工作,并实施全隧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将其纳入正常施工工序进 行管理。通过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核实和预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以便及时调整工程措施,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 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采取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 描等,根据掌子面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及部分炮眼加深 23m 的探测情况, 如地层岩性特征、岩体破碎程度、地下水发育情况、结构面性质、洞型变形 破坏等特征,对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并进行地质作图(几何作图、快体坐 标作图、赤平投影作图、洞身地质展示图等)。 1.4.2 监控量测监控量测 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 3 织,并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辨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对 隧道浅埋段开展地表沉降观测,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段布设,并与洞内观测 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重点布点观测断面为浅埋段即设计图中采用“V 级 抗震设防复合衬砌”段落,其中 YDK20+460.4+680 为浅埋受断层影响段落 尤其应重视,每观测断面布点不小于 20 个;对隧道开展洞内外观察、拱顶 下沉、净空变化监控量测,V 级围岩浅埋段量测断面间距不大于 5m。 1.4.3 施工安全施工安全 施工中除加强施工地质及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并设置专职安全员 外,同时应加强以下工作: a、应加强施工组织安排,各作业区信息应互通,并与洞外生产组织调度 中心保证联络畅通。 b、洞内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以及紧急疏散标志。 c、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时,应将抢险预案及紧急措施纳入,增强职工安 全意识,并组织所有参建人员进行安全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培训以及应 急处理演练活动。 d、加强洞口排水系统、场地、材料、设备、房屋等布置。 1.5地质情况地质情况 1.5.1 地表水地表水 线路所经过的地表径流为东大沟、东大沟支沟,东大沟在 YDK20+533 里程处穿过线路,河道与线路直交,河道宽约 1.3m,流量较大,地表径流对 场地地下水形成一定补给关系,地下水较丰富,水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 4 地表水对工程影响较大,施工前应做好截排和疏导。东大沟支沟沿昆明租赁 公司围墙,与线路近平行,距线路最近距离约 15m,沟宽约 1.5m,水量较少, 主要受东大沟和附近居民生活污水补给,对场地地下水形成一定补给关系, 对工程施工有不利影响。 1.5.2 地下水分布及特征地下水分布及特征 测段内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和裂隙水两种类型,现分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段内第四系覆盖层岩性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局 部含砾砂、圆砾,地层含水性及层间透水性较差,富水性一般较弱,但由于 地势低于周围地面,原先地形多为水田或水塘,受大气降水补给条件好,能 形成较为稳定的地下水面。 (2)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的寒武系沧浪铺组页岩夹砂岩内,该段内泥 岩砂岩呈互层状分布,具差异风化现象,节理及风化裂隙发育,裂隙密集、 短小,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地下水赋存条件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分布不均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中在 F8 断裂破碎带内含较丰富裂 隙水,赋存于断层泥及断层角砾中,受大气降水、地势较高处的基岩裂隙水 及东大沟水补给,由于该断层下盘为坚硬的白云质灰岩,裂隙较少发育,地 下水不易向下渗漏,因此该断层破碎带形成较好的储水通道,富水性较强。 钻孔内揭示的地下初见水位埋深为 05m,部分地段未见初见水位,稳 定水位埋深为 017.5m,稳定水位标高为 1909.931967.04,部分钻孔为水 上孔,直接临水,隧道中段风化残丘地下水位较深,使得初见水位和稳定水 位相差较大。 5 综上所诉,对区间隧道地下水分段评价如下: YDK20+460.4YDK20+700 段: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赋存于断裂 破碎带带内(YDK20+460.5YDK20+618 段),其次为松散孔隙水,受东大 沟及东大沟支沟、大气降水和水塘、农田水补给,断裂破碎带成为储存和排 泄地下水的通道,中等富水,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YDK20+700YDK21+535 段:地下水为基岩风化及节理裂隙水,其次 为松散孔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往隧道两侧地势低洼地段排泄,富 水性弱中等,对隧道开挖有一定影响。 2编制依据及原则编制依据及原则 2.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8.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9.铁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11. 昆明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文件与图纸; 12. 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6 2.2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开展和加强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实时的监测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工程施 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周边环境及围护体系的变形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 控制指导工程施工,保护周边环境及围护体系的目的。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 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以下 原则进行: (1)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同时能客观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围护体系的变形情况。 (2)采用的监测仪器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正 确、监测频率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施 工的要求。 (3)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工程各方,同时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各项 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找出产生原因并建议相应的对策,及时预测下道工序的 影响,优化施工,切实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3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的目的 (1)通过对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监控,实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 构的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对隧道上方地表沉降进行监控,了解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 况; (3)将监控量测结果及时反馈于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以便控制指导 施工,确保后续施工的安全性。 7 (4)与业主第三方监测单位数据相互印证,保证施工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的主要类型施工监控量测工作的主要类型 洞内外观察;隧道拱顶下沉降观测;隧道净空观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 5暗挖段及斜井监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及精度暗挖段及斜井监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及精度 5.1地面沉降地面沉降 5.1.1 点位布设点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 面内,沿隧道中线,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测点间隔应取 25m,一个测量断 面内应设置 711 个测点。测点编号由项目编号、断面编号、断面测点编号 组成,断面编号与断面测点编号以“-”隔开。监测断面按线路走向里程由小 向大编号;每个断面监测点按线路走向方向由左向右逐一编号。如最小里程 处监测断面为第一断面,编号为 D1,该断面最左侧监测点编号为 D1-1,第 二测点 D1-2。测点纵向间距见下表。 地表沉降监测纵向间距地表沉降监测纵向间距 表 5.1-1 埋置深度埋置深度 H H地表沉降监测断面间距(地表沉降监测断面间距(M M) H2B2050 BH2B1020 HB10 5.1.2 埋设方法埋设方法 为保护测点不受碾压影响,道路及沉降测点标志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采 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地表测点埋设形式如图下图(孔径 8 不得小于 150mm)。道路、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 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混凝土标石 直径18mm长80cm 螺纹钢标志点 土层 钢管保护井 钢保护盖 50 150 大于1000 砂土 80 图 5.1-1 道路、地表测点埋设形式图(mm) 5.1.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使用 DS05 级精密水准仪加测微仪 5.1.4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监测点观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技 术要求观测,其技术要求及观测注意事项与建(构)筑物变形监测要求一致。 具体限差见下表。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表 5.1-1 等级等级 视线长视线长 度(度(m m) 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 (m m) 任意测站上前任意测站上前 后视距差累计后视距差累计 (m m) 视线高度视线高度 (下丝读数)(下丝读数) 级 300.51.50.3 9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 表 5.1-2 等级等级 监测点与相邻监测点与相邻 基准点高差中基准点高差中 误差误差(mm)(mm) 每站高差中误每站高差中误 差差(mm)(mm) 往返较差及环往返较差及环 线闭合差线闭合差(mm)(mm) 单程双测站所单程双测站所 测高差之差测高差之差 (mm)(mm) 检测已测高差检测已测高差 较差较差(mm)(mm) 级 0.50.3 0.3 n 0.4 n 监测中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用高程监测网的控制水准点(基准点) 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基准点每月进行检测一次。监测点按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要求观测,以附合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 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 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 计沉降量。计算公式如下: 1 iii hhh )( 21i hhhh 式中:为本次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为上次标高;本次累计沉 i h i h 1i h h 降量。 5.2拱顶沉降拱顶沉降 5.2.1 点位布设点位布设 沿隧道前进方向,根据围岩情况,510m 布设一个测点,以隧道里程 为测点编号。 5.2.2 埋设方法埋设方法 隧道初次衬砌后,先用冲击钻在拱顶上钻 20mm、深 50cm 左右的孔, 然后敲入 18mm、长 4050cm 的螺纹钢筋,初衬外留 5cm 左右钢筋,再 n0 . 2 10 在钢筋上焊接挂钩(见下图)。 图5.2-1 隧道拱顶沉降测点 5.2.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采用DS05级精密水准仪 5.2.4 测量方法与计算测量方法与计算 监测中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用高程监测网的控制水准点(基准点) 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基准点每月进行检测一次。监测点按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要求观测,以附合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 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 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 计沉降量。计算公式如下: 1 iii hhh )( 21i hhhh 式中:为本次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为上次标高;本次累计沉降量 i h i h 1i h h 下图为现场用水准仪观测拱顶沉降) 11 图5.2-2 隧道现场水准仪观测拱顶下沉 5.3水平收敛水平收敛 5.3.1 点位布设点位布设 沿隧道前进方向,测点按施工设计图纸及第三方监测设计图纸布点, 510m 布设一个测点,与拱顶下沉监测点布设在同一断面。 5.3.2 埋设方法埋设方法 按设计的测点位置使用冲击钻打 20mm、深 50cm 左右的孔,然后将 18mm、长 4050cm 螺纹钢筋敲入孔中,初衬外留 5cm 左右钢筋,再在钢 筋上焊接测点。一般情况下测点需有保护罩保护(见下图)。 12 图5.3-1 隧道现场净空收敛测点 5.3.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JSS30A 型数显收敛仪,精度 0.01mm。 5.3.4 测量方法与计算测量方法与计算 将收敛仪测尺端的挂钩与测点连接再将另一端与另一测点连接,适当 收紧测尺后将其固定,再调整调节装置使张力线与恒力线重合即可读数。 先读钢尺上的读数,然后再读数显读数,两读数之和即为测值,独立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为观测值(下图为现场测量水平收敛)。 图 5.3-2 用数显收敛仪观测水平收敛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测点的位移量: = Ln - L0 式中:测点的位移量(mm);Ln第 n 次的实测值(mm);L0初始值 (mm) 13 5.4洞口放坡段水平位移洞口放坡段水平位移 5.4.1 点位布设点位布设 沿隧道洞口放坡段前进方向两侧每 10m 布设一个测点,测点埋设在坡 顶上,并做好标识,便于保存。 5.4.2 埋设方法埋设方法 观测点埋设:直接在坡顶钻 100mm 深 500mm 的孔,浇灌混凝土使其成为 一根混凝土桩,然后在混凝土桩顶埋设 10mm 长 16cm 加工过的强制归心 水平位移桩,缝隙用锚固剂填充。 5.4.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采用精密全站仪观测,测量精度:测距 1mm+2ppm,测角 1。 5.4.4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 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 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如下: A C B A、B已知点,C、C 点为待求坐标点 S C S 测定待求点 C 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 A、B 的方位角 14 /1800 BA BA BA XX YY 测定角度 和边长 BC,根据公式 计算 BC 方位角: BABC 计算 C 点坐标: BCBC COSSXX BCBC SINSYY 2)小角度法 小角度法主要用于坡顶水平位移变形点的观测。是利用全站仪精确 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的微小角度,并按下式计算 偏离值: P P P SL P AB S A、B已知观测墩,P、P1 点为待求坐标点 P1 测小角度法,其前提是观测中基准点采用强制对中设备,即必须建立 观测墩,另一方面,小角度法的测距是能够精确测定,且相对于测角而言容 易得多,计算偏离值精度时可以忽略测距引起的误差。在基坑监测中,沿基 坑方向的变化量很小,即 S 可以认为基本不变。 15 6监测仪器精度、监测项目控制值及频率监测仪器精度、监测项目控制值及频率 暗挖隧道监测项目暗挖隧道监测项目 表 6-1 序号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仪器仪器精度仪器精度 设计控设计控 制值制值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 1地面沉降 DS05 精密 水准仪 0.7mm见表 6-2见表 6-2 2拱顶沉降 DS05 精密 水准仪 0.7mm见表 6-2见表 6-2 3水平净空收敛 JSS30A 型 数显收敛 仪 分辨率 0.01mm 见表 6-2见表 6-2 4洞内外观察 随时进行 按变形速度、距离开挖工作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按变形速度、距离开挖工作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表 6-2 变形速度变形速度 (mm/d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m m)量测频率量测频率 5(01)B(12)次/d 16 注:B 为隧道开挖净空 7监测人员与主要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人员与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7.1监测组织机构图监测组织机构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我部经过慎重考虑后成立了专业监测领导小组,由 项目现场负责人、项目技术指导、项目内业指导、外业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 成,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完全信息化控制中,具体机构安 排如下图: 现场负责人 陶 江 技术指导 黄宇峰 监测一组 黄海波 内业指导 李 霞 监测外业负责 幸卫峰 监测二组 罗 立 15(12)B1 次/d 0.51(25)B1 次/(23)d 0.20.5(25)B1 次/3d 0.25B 1 次/7d 17 图 9.1-1 组织机构 7.2主要监测仪器设备主要监测仪器设备 监测仪器表监测仪器表 表 9.2-1 序号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名称型号型号精度精度数量数量有效期有效期检定状况检定状况 1水准仪苏一光 DS05 0.7mm 2 台2011.12.30合格 2全站仪索佳 230RK1、1+2ppm1 台2012.03.14合格 3收敛计JSS30A0.01mm2 台2011.12.30合格 4测斜仪xb338-2001mm1 台合格 5频率计XB-1801 台合格 8钢尺水位计1mm1 台合格 9笔记本电脑SL400-2- 18 8监测及组织监测及组织 8.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8.1.1 人员进场人员进场 在人员进场并且组建了现场管理机构后须进行监测方案的交底,组织 监测人员熟悉监测方案,工程设计监测内容及监测的精度要求及注意事项, 明确个人的分工职责,检查各自应有的资料、记录表格是否齐全; 8.1.2 基础资料调查分析基础资料调查分析 收集监测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监测地区的气温、施工现场地形、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下障碍物状况、周围建筑物的形状、临近地下工程 的状况、地下管线布设等; 8.1.3 编制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监测组织和作业循环图标,监测工程 项目程序要符合工程总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要求,要有与其协调平衡的措 施,避免干扰冲突,确保初期监测和工程施工监测取得准确的初始状态值和 时间与空间上连续的全过程的资料; 8.1.4 标准和要求标准和要求 认真研究监测项目设计布置和技术要求,保证监测工程项目施工严格 遵循有关规范,达到监测标准和要求。 8.2设备及物资控制设备及物资控制 (1)根据本项目中各工程的特殊要求,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了解、熟 悉新购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对原有设备进行保养、检验和维修; 19 (2)根据监测方案中所提供的仪器、仪表、传感器、辅助材料等的规格 和数量,编制各种设备、物资需求量计划,签订设备、物资供应和租赁合同, 保证按时供应; (3)确定设备及物质进场时间及使用计划; (4)保证 100%测量和监测设备在校准、鉴定的有效期内运行; (5)注意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6)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仪器的常规检查; (7)各监测项目要按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方法固定、监测时间段固定 的原则作业,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8)在正式埋设安装仪器设备前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完好性检查,试装确 认工作正常才可以进行埋设安装,试装过程应有资料记录。安装埋设仪器 时要进行照相记录和保存文本资料。 8.3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 (1)现场记录使用统一制定的标准格式,内容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 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应本人签名 并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在的页数,保留原始资料,并按要求进行签字、 计算、复核。 (2)需现场计算的检核数据要当场完成,避免返测而耽误工期。现场记 录采用电子记录手薄,观测各项限差都已经设定,可避免人为计算错误。 (3)根据不同原理的仪器和不同的采集方法,采取相应的检查和鉴定手 段,包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监测系统,加强上岗人员的培 训工作等内容。 20 (4)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检验方法:误差产生主要有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偶然误差等,对测量产生的各种误差采用对比检验、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 检验。 (5)监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预测围岩、 结构和支护状态的稳定性,把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提出施工参数 的调整意见,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监测工作应分阶段、分工序对测量结 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8.4监测质量控制措施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8.4.1 管理控制管理控制 监测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实际运行应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以保证 监测工程项目在设计基准期内具有规定的可靠度。 8.4.2 质量控制的环节质量控制的环节 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各类反映质量的信息和监测数据,制定监测的每项工作和设备 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的规定; (2)对监测工作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 (3)对仪器设备定期检验和标定; (4)根据观测值分析判断反馈监测工作和仪器状态; (5)根据质量标准做出评价和处理意见。 8.4.3 质量控制的保证质量控制的保证 监测工程质量控制应通过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予以保证。 21 8.4.4 监测工程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监测工程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 (1)初期控制 在设计阶段通过必要的勘测、实验和研究得出参数,用于确定监测点布 设位置、深度和数量。工程开始前还必须进行各种实验,确定合理的标准和 仪器安装工艺参数,以确保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施工控制 在仪器安装埋设全过程中,必须对仪器传感元件、材料、设备工艺等进 行连续性的检验,以保证他们的质量的稳定性,这个阶段要做好安装记 录。 仪器的种类型号和说明; 仪器的位置、坐标和高程; 仪器安装的日期和时间; 气候、温度、风和雨的情况; 安装周期施工状况; 钻孔(挖槽)时的记录,岩芯、地下水观测的描述; 安装过程中的记录、方法、材料; 按比例绘制平面和剖面图标示仪器埋设所在结构、仪器位置、电缆 的准确位置; 安装时的彩色照片,包括仪器,埋设前的特写镜头; 安装期间的调试及其测试数据; 测取初始读数。 22 8.5监控测量监控测量 8.5.1 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 本工区的精密导线和 GPS 点基本满足监测要求。 桩点位置表桩点位置表 表 10.5-1 点号点号位置位置通视情况通视情况备注备注 D059东风东路金马立交桥下良好距离过去较远,作为备用点。 D060东康花园小区 8#楼顶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明挖区间控制点。 D061寺瓦路居民小区楼顶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明挖区间控制点。 D062寺瓦路官渡二中大门口较差在我工区内,作为明挖区间控制点。 D063太平路云南省轻工学院路口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明挖区间控制点。 D064快速车道与太平路交岔口路堤 边坡处 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明挖区间控制点。 ZD1快速车道立交桥上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明挖区间控制点 D065快速车道与辅助车道中央绿化 带 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隧道的控制点 D066隧道进口 150 米处(洞顶)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隧道的控制点 D067快速车道边坡顶良好在我工区内,作为隧道的控制点 D068快速车道中央绿化带良好距离隧道出口较近,作为控制点。 D069快速车道中央绿化带虹桥立交 桥下 良好距离我工区较远,作为备用点。 D070建材场旁边良好距离我工区较远,基本不用。 8.5.2 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高程桩点位置表高程桩点位置表 表 10.5-2 点号点号高程高程位置位置备注备注 D59东风东路金马立交桥下区间附近控制点,经常使用 D062寺瓦路官渡二中大门口车站附近控制点,经常使用。 D063云南省轻工学院路口车站附近控制点,在变形区域内, D064快速车道与太平路交岔口边坡处区间附近控制点,经常使用 D065快速车道与辅助车道中央绿化带处车站附近控制点,经常使用。 D066隧道进口 150 米处区间附近控制点,经常使用 D068快速车道中央绿化带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