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ppt_第1页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ppt_第2页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ppt_第3页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ppt_第4页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食品农药残留,成员:霍利婷 黄桥 姜帅 李文 刘朋 孔祥斌,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逐渐提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贸易国际化,食品安全问题已延伸为全球性公共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社会的看法。所以,综合考虑食品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影响,如何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成为食品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药物残留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应用,至今经历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薄层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毛细管区域电泳法和免疫分析法。药物残留分析是复杂的混合物中痕量组分的分析技术,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难度大、仪器化程度和分析成本高,为药物残留分析带来一定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方法也将应用于生产实践,如生物传感器方法和荧光免疫法,纳米科技、远红外和中红外也将应用于药物残留的检测中。但所有的这些方法都需要有精密的大型仪器,只能适合于中心实验室或作为确证。因此,在生产中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ELISA检测方法倍受青睐。,1 ELISA测定原理,抗原抗体的特异免疫反应,待测抗原(抗体)的定量与有色产物量成正比,可借助吸光度值计算抗原(抗体)的量在上述反应中,酶促反应只进行一次,而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可进行一次或多次。,材料与方法,仪器与材料 37C恒温箱、酶标板、酶联免疫试剂盒8、100l加样器、塑料吸头;酶标抗原、待测抗原、特异抗体、稀释液、阳性对照液、底物。,方法 间接法测定抗原和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抗体和大分子抗原,通常用于临床诊断,而竞争法测抗原是测定小分子抗原的方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的检测。由于食品安全检测需测定的物质大都是低分子量的,但免疫动物产生抗体的抗原分子量要大(至少50000Da) 。因此,本文采用竞争法测农药残留所制备的抗原。,抗原制备 农药属于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半抗原,无免疫原性。检测时首先要根据农药的结构选择合成路线,人工合成抗原。通过DNA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筛选具有高度免疫性的重组抗原,从而扩大ELISA检测范围。,抗体制备 目前,制备的抗体分为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重组单链抗体。多克隆抗体偶尔会不识别农药分子,从而影响了标准曲线的准确性。单克隆抗体不仅特异性高,而且产生抗体的单克隆细胞可在体外传代繁殖,不受动物免疫时间限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免疫球蛋白结构的认识和DNA重组技术的发展,抗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阶段抗体库。将多种抗原一起免疫小鼠,免疫后无菌条件下取出小鼠脾,提取脾细胞总RNA。以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抗体,将抗体中的轻重链连接成单链抗体ScFv(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这些重组抗体比常规单、多克隆抗体的生产速度快,可通过诱变改变抗体特性,使抗体的特异性更强,而且最明显的优势是利用这项技术生产的噬菌体抗体库可同时检测多个农药残留,可制备成试剂盒用于农药残留检测。,ELISA检测(竞争法测抗原),结果预测,注:“+”无色或极浅;“”深色。,讨论 样品中的抗原和酶标抗原可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待测样品中抗原含量越高,则与固相抗体结合的越多,使得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结合的机会就越少,甚至没有机会结合,这样加入底物后就不显色或显色很浅为阳性,显色深者为阴性8。 ELISA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仪器设备要求不高,测定成本低,方法快速、简便,试剂保存时间较长,自动化程度高,无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比如不能同时分析多种成分,对试剂的选择性高,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开发高度免疫原性的重组抗原,研究 多项标记快速测定方法,将酶体外定向进化应用到检测中以及研发种类更多的全自动酶联免疫测定仪这样将扩大检测的范围,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加强标准化,同时也促进了商品化的应用。同时,提高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也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提升我国在世界个国家中的信誉。,【引用文献】 梅 平,惠小敏,王 雄.农药残留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长江大学学报.2007,4(1):37-41. 朱正美,刘辉.简明免疫学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李玉珍,林亲录,肖怀秋.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3:108-112. 【4】徐勤惠,荣泰康.苯甲托品人工抗原的制备及结合比的测定.中国免疫学杂志.1991,7(5):309-311. 【5】MARIAPILARMARCO,SHIRLEY J GEE,HONGMCHENG,et al.Development of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carbarylJ.J Agric Food Chem,1993,41 :423-430. 【6】 ANTONIOABAD,ANGELMONTOYA.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carbaryl fromahaptenpreservingthe carbamategroupJ.JAgricFoodChem,1994,42 :1818-1823. 【7】董国伟,王沫,刘贤进,等.兔抗甲胺磷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华中农 业大学学报,2001,20(4):340-343. 【8】刘冰,魏松红,尹晓东. 农药残留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安徽农业大学.2007,35(21):6484,6515.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