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题意识追求有效表达.doc_第1页
强化问题意识追求有效表达.doc_第2页
强化问题意识追求有效表达.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问题意识追求有效表达2010年广州市中考作文评卷综述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 丁之境一、2010年广州市中考作文试题分析请以“奖励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继续奉行“稳中求变”的原则,“稳”主要体现为今年的作文题仍属标题作文。“变”体现在题目的组成部分由前几年的三部分变为了两部分,一是作文题目(标题),二是写作要求,属“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没有导语,审题要求全部落实在题目本身。写好本题要准确把握三点:标题“奖励自己”是一个动宾短语,它隐藏了主语,这个主语可以是考生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还可以是一个群体、团队,比如“我”“妈妈”“小明”“我们”等,但无论是谁,主语和宾语“自己”必须是一致的。题目的动词“奖励”是写作的重点。“奖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给予财物或荣誉来鼓励”,写作时应紧扣“给予财物或荣誉来鼓励”,“奖励”一般是指可见的、有形的具体行为或行为过程,除了金钱、物品外,还应该涵盖由此衍生出来的各色有形的奖励,如一场音乐会、一次出游、一顿聚餐、甚至是一次奢侈的睡眠等。“奖励”的对象是“自己”而非他人,文章中的“自己”必须与写作对象所要表达的主体对象,即加入的主语一致。多年来,广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一贯强调:不设置审题障碍,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差距、发现不同,表达真正有个性的见解与感悟。仔细分析一下2010年的作文题,可以发现今年的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同学们的生活贴得很近,更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试题引导考生观察自己、发现和感受自身的闪光点,写出自己对“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这个问题的独特感悟和思考。试题的角度新,选材的自由度很广。比如写个人的材料只要能体现肯定自我,值得奖励自己的事皆可入题。题目“奖励自己”还可以跳出小“我”,关注社会,写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甚至可以把国家、民族与“自己”融为一体。继续强化对考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的考查。今年的题目,没有导语,审题要求全部落实在题目本身,从某种程度上看审题难度加大。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的学生会将“奖励”和“鼓励”、“激励”、“勉励”等词完全等同,或者用来奖励自己的不是可见的、有形的具体行为或行为过程,从而导致所写作文不能很好地切合题意。二、写作情况分析(一)审题立意从审题来看,大部分学生理解了题意中的主宾关系写自己对自己的奖励,较少学生出现“他人对我自己的奖励”的偏差。从立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透过对“奖励”一词的感受,立意在“励”字上,展现自己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面貌。优秀文大多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取材,以小见大,对“奖励自己”的过程细致地进行描写,并且能点出“奖励自己”背后的意义,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感情真实,语言流畅。存在的问题:1缺乏较强的审题能力。“奖励自己”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但部分考生不能准确理解“奖励”一词的含义,有些考生把“奖励”完全等同于了“鼓励”“激励”,只偏颇地注意到了“励”,而忽略了“奖”需要一个明确的载体。比如有文章写到“奖励自己一份勇气”“奖励自己一份自信”“奖励自己一份坚强”等。这样的文章严格来说并不算切合题意。还有考生把事件的结果当成奖励,写“我成功了,这是我给自己的最大的奖励”。这样的文章明显在理解题目上出现了偏误,这种“奖励”有些牵强附会。还有少数考生或者忽略了“奖励”后的宾语“自己”,没弄清楚动宾之间的关系,把题目偏颇地误解成了他人对“自己”的“奖励”。这些作文暴露出部分考生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2缺乏对材料的开掘能力。有些选材有一定意义,但考生未能作应有的开掘,文章显然缺乏积极的思想价值。比如简单说“得到奖励后我很高兴”、“奖励自己去玩一次过山车,我玩疯了,因为这是我自己奖励给自己的”等,便结束文章了,没能进一步挖掘事件给人的启示。这启发了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更加重视对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的培养,要培养自己围绕中心讲话、组织材料的习惯和能力,要进一步在写作内容和思想上见功力、见水平、见差距。(二)内容题材在内容题材的选择上,有以下亮点:1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大部分考生是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为题材,如把学业进步、取得好成绩等作为奖励自己的理由,并且具体细腻地写出了奖励自己的过程中那种甜在心头的自豪、满足之情。2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新风尚。如:有考生结合自己小时候参与拍申亚宣传片、长大后做亚运志愿者的经历来表现自己对怎样奖励自己才是最有意义的思考,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令人眼前一亮。3链接社会热点,反映社会新问题,如:富士康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说明人们如果不会奖励自己就会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社会中很多人为了所谓的事业、金钱而在忙碌奔波,却无暇陪伴孩子成长。不少考生希望爸妈能抽空陪伴自己一天,用充满欢笑的一天奖励自己,表达了大城市孩子的心声与渴望。还有考生深陷父母离异的痛苦中,希望能用一家三口的团聚来奖励自己,艺术地表现了父母离异这一社会问题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伤害与困惑。存在的问题:1题材雷同幼稚。如60%以上的考生把学业进步、取得好成绩、干家务活、让座、扶老人过马路这些作为奖励自己的理由;至于奖励的方式,则很多学生选择奖励自己一颗糖果,吃雪糕,吃一顿,打一场球,打游戏。这些材料普通、缺乏新意,而且难以通过这些材料挖掘出深刻的立意。2内容单薄,缺少具体内容。有部分考生通过列举大量奖励自己的各种方式来凑字成文,如“我要奖励自己去旅游”“我要奖励自己休息一天”“我要奖励自己大吃一顿”“我要奖励自己唱k”,没有一点能深入具体写下去的,缺乏深入地情感体验。这启发了我们在作文学习中,应该把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培养自己关注生活,积累素材、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集体的、家庭的、社会的、个人的生活等都是写作的素材,生活的素材和生活的积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关键是我们能敏锐地发现这些看似普通和平凡的生活小事中那些闪光的东西、与众不同的东西。(二)语言表达优秀之作的语言都是在表意准确地基础上,做到了或简洁明快或者清晰流畅或者优美生动。但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语言贫乏,缺乏应有的语言表现力,具体表现为:记叙事情只会平铺直叙,描述事物把握不住描写的重点,语言累赘,不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句式基本是单一的陈述句。三、有效备考策略(一)强化问题意识中考作文首先是作为一道试题存在的,所以每位同学在写考试作文的时候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和答题意识。作文题与其他试题最大的不同在于,作文题的题干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但这不等于题目中没问题。命题人其实在作文题中设置了问题,等待考生在作文中给予回答。所以我们拿到作文题后,必须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必须要紧扣题目问自己一些问题。2010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很适合用“问题法”来审题立意,围绕标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谁奖励自己?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确定全文的写作主体的过程。标题“奖励自己”还隐含着第二个问题,用什么奖励自己(即奖励自己什么),奖励自己的可以是具体的物品财物,也可以是精神层面心灵层面的收获、享受等。如果写用具体的物品财物奖励自己,要注意选材的新颖独特,写出这个物品对自己的独特意义,否则可能会流于一般。精神层面心灵层面上可写可挖掘的内容很丰富,比如一场音乐会、一次出游、一顿聚餐、甚至是一次奢侈的睡眠等,凡是能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内容,无论是亲历的、看到的、听闻的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但必须是可见的、有形的具体行为或行为过程,比如勇气、理想、自信、坚持等就不太适合来奖励自己。题目中隐含的第三个问题,怎样奖励自己?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具体展开文章内容的过程,要写出奖励自己的具体行为和行为过程,这应是文章重点要表现的。题目中隐含的第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奖励自己?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在行文过程中必须对奖励自己的原因作必要的交代,要写出“自己”值得奖励之处,这不能作为文章的主体内容,但必须有交代。二是在文章主题上要围绕“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作用、好处、意义”等进行深入思考,写出自己对“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这个问题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都不能离开对“自我肯定自我激励”的感悟与思考,所以,文章要写出考生自己对生活的发现、感悟与思考。强化问题意识可以帮我们解决选材和立意的问题,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贴近命题者的意图、更符合题目的潜在要求。尝试着去培养自己良好的问题意识吧,顺利拿下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啊。(二)追求有效表达有的同学认为,华丽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因而写起作文来就大量使用形容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大量引用古诗文,大量运用题记后记等,而全然不顾内容的需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语言繁复,啰嗦,表达不准确;表意紊乱,条理不清,层次不明;所要表达的内容或空洞,缺乏情感和生命力,或与中心无关,缺乏有效性。好的考场作文应该具备三个要求:一是准确,就是要简单明了,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那天你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手里像捧着珍宝一样捧着那张满分试卷,在我为你开门的那一刻,你冲进厨房,举着那张试卷要妈妈给你奖励。我和妈妈都知道,你是想要商店里新上市的游戏机,只是妈妈不舍得买家里并不富裕啊。妈妈又一次对你摇头了,于是你又一次对妈妈哭吼,头也不回地回到房间,嘭地关上了门。”作者写弟弟考试得满分回到家,用了“捧”、“冲”、“举”三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了一个孩子的难以抑制的兴奋;可是遭到拒绝后,作者又用了“哭吼”、“头也不回”、“嘭”,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弟弟此时内心的失望和气氛。这样的语言虽然朴实,但准确,这就是好的语言。二是生动,就是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用词要准确、精辟,词句要新鲜,遣词造句时要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把抽象的概念性词语化用一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如:“夜,柔和的月光爬上窗台,轻轻地趴在脸上,我扬起嘴角,以温柔如水的月光奖励自己。”考生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爬”和“趴”,如“温柔如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轻柔美好,赋予了月光以生命的灵动。语言生动,有很强的穿透力和视觉效果。三是有效自然,有效就是要切题,围绕中心表达。自然就是用语要恰如其分,用具体恰当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态,要符合作者或人物的情感。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语言的形式,忽略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实际功用。如有部分学生在文章开头非要引用几句古诗,似乎觉得没有古诗,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一样,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