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 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时期哲学家, 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有欲买履者 ( ) 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及反 ( )市罢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 )无自信也 ( )4三读课文郑人买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通假字。而置之其坐 通 义: 反归取之 通 义: .一词多义。度:先自度其足 ( ) 吾忘持度 ( )之:而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何不试之以足( )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疏通全文。.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提示:定语后置) (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 (3)无自信也 。 (提示:宾语前置)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 第一层: (六)深入研读课文。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作者_,_(朝代)人。2给下列字注音。履( ) 宁( )3解释字词。履( )操( ) 市( )罢( ) 以( ) 宁( )4翻译下列句子。(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 (3)宁信度,无自信也。_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_ 五、拓展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 (4)至之市,而忘操之A.(1)(2)相同,(3)(4)不同 B. (1) (2)不同,(3)(4)相同C.(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 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2背诵郑人买履,掌握全部词解、句子翻译。(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2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难点)二、自主预学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涉江者( ) 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不亦惑乎( )(2)文学常识积累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楚人有涉江者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入水求之 ( )舟止 ( ) 求剑若此 ( )不亦惑乎 ( )3三读刻舟求剑,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标出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示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 ) 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 ) 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 )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何不试之以足 ( )其:遽契其舟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者:楚人有涉江者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先自度其足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是吾剑之所从坠。(提示:判断句)译:_(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 译:_.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 第二层: (六)深入探讨课文。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 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 (七)总结。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人。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句子中不能突出人物不会变通,不能因势而动的一项是:( )A何不试之以足 B至之市,而忘操之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D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课内阅读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编者是_。2为下列字注音。坠( ) 遽( ) 契( )3解释下列词语。涉( ) 是( ) 遽( )求( ) 止( ) 惑()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遽契其舟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5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阅读月怀一鸡今有人日攘(rng)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斯:那么、就、应该。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2)或告之曰(3)是非君子之道 (4)请损之A(1)(2)(3)(4)都相同 B(1)(3)相同,(2)(4)相同C(1)(2)相同,(3)(4)相同D(1)(2)(3)(4)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_(2)是非君子之道。 译:_(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2背诵刻舟求剑,掌握全部词义,翻译课文。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二、预学导学(1)l du d nng su(2)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战国末期 法鞋子 放置到了拿,携带用到,等到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终于宁可不三、课堂互动探究(三)坐座座位反返返回量长短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码到去指履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四)(1)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3)不相信自己的脚。2全文参考译文: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五)(1)一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因为忘了带量好的尺寸,结果没有买到鞋。 (2) 通过人物对话,深刻地揭示了郑人的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六)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寓意: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四、课堂练习(一)1.宁信度,无自信也。2.D(二)1.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韩非 战国末期 2. l nng 3. 鞋子 拿,携带 集市 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 用 宁可4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五、拓展阅读1mn y go2悯:耽心、忧虑; 长:生长、发育; 揠:拔; 谓:告诉;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槁:干枯; 非徒:不仅只是。3D4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7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杞人忧天、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智子疑邻等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参考答案二、自主预学1(1)sh zhu j q hu(2)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2 渡,从水上经过掉下去 立即,匆忙雕刻 我 寻找 停止 像 迷惑,糊涂 三、互动探究(三)是: 这,这儿 对,正确 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之: 代词 指剑 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动词 到去 代鞋子其: 指示代词,那,那个 他 他的而: 表转折 表顺接自: 从 自己(四)1.(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不是很糊涂吗?2.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五)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 议论,讥笑楚人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六)1表现楚人相信自己的办法绝不会错的心理。“遽”写出楚人反映速度之快,生怕错过时机。“契”表明他认真的态度。“求”表明他毫不怀疑自己的方法,认定能找到剑,增强了文章戏剧效果。2不能找到他的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3(1)让船夫立即停船,找船上识水性的人潜入江中,下去找剑。(2)可以在水中竖一竹竿,上曰:剑落此处,如果有一个足够长的竹竿,这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等到船靠岸后,找一个水性好的人,回到插竹竿的地方下水找剑。(3)立即停船,选择一较重的铁块、石块之类的重物,用一根长绳把其系在一端,再找一漂浮物系在绳子的另一端,然后把重物从落剑处投入水中。等到船靠岸后再找人来到该水域,根据漂浮物的位置及绳子的方向下水寻剑。(七)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四、课堂练习(一)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B(二)1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2zhu j q3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