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的过程中.doc_第1页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doc_第2页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doc_第3页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doc_第4页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在这个阶段,可以提出第四个问题,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然后问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表示支持。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第大能力培育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第二大能力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第三大能力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4用自信取代自卑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第四大能力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第五大能力 让孩子敢于梦想1有梦想才有创造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5善待孩子的兴趣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第六大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第七大能力 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第八大能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现在孩子的都偏早熟,古灵精怪的。我女儿童童今年11岁,我觉得对这样年龄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家长不可能用填鸭式的方式,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入手,反而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37岁的陈女士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 从零花钱里学消费规划“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中午在学校里吃午餐。小孩子们在一起,喜欢吃点小零食,女孩子们也喜欢在学校旁边的小店里买点可爱的橡皮、笔等小文具。于是童童开始向我要求一些零花钱。”从那时起,陈女士每个礼拜都会给女儿20元钱。 “刚开始的时候,童童对怎么花零花钱并没有概念。”和好多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一样,童童对独立支出并没有控制的意识。第一个礼拜,童童周二晚上就告诉妈妈,自己的钱用光了,想再要点零花钱。“其实20元并不算多,但是我觉得零花钱是这个阶段儿童财商教育最好的一个机会。”面对女儿的不安,陈女士并没有斥责,而是耐心地问童童,她的零花钱都用到了哪些地方。 “买了冰淇淋,买了饮料,买了贴纸”童童一一道来,陈女士就开始帮着女儿分析这些零花钱是不是真的花着有必要。 接着陈女士给了童童两个方案,一种方案是这周不再给她零花钱,另外一种方案是再给童童10元钱,但是要从下周的零花钱里扣除。 “妈妈,我选后面一个办法!”过了两个礼拜“紧巴巴”的生活之后,童童重新领到了每个礼拜20元的零花钱,“她当时大舒一口气,告诉我说妈妈,零花钱少的日子真不好过啊,我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记者点评】 u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陈女士对女儿零花钱的限制太过苛刻了,但是钱并不是表达对子女爱护的唯一方式。对于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们来说,他们对金钱并没有明确的认识,父母的一味娇惯,只会让他们形成“我想要的,就可以得到”这样的错误观念。从小就缺乏对金钱和欲望的控制,长大之后,当他们有独立的能力获得收入时,就很难做到有规划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u 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从零花钱入手,是进行财商教育的一个不错的途径。不过,当他们在花钱上出现小毛病的时候,家长们不应当采用责备或是命令的口吻,用温和的语气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提供方案为他们解决问题,才是理想的处理方式。 u 小孩子们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零花钱上过度的限制往往会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出现不合群、甚至自卑的心理。因此家长们在制定零花钱的标准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平均的水平,确定合理的范围。 教孩子自己去赚零花钱在零花钱的规划之外,陈女士也希望给女儿一些“开源”的意识。于是,陈女士和丈夫商量之下,为女儿建立了一套“家庭报酬”机制。 有一次,童童提出想买一个新款的哆拉A梦机器猫,陈女士告诉她,“这个玩具大约需要200元,其中150元我和爸爸可以为你支付,其余的50元你自己来赚可以吗?” 童童点头答应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兴趣,陈女士提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方案每洗一次碗,陈女士就给童童记上3元的报酬,“这样,你一个月就可以挣到90块钱,不仅够买玩具了,多下来的钱还可以留着自己用。” “那时候她还够不着水池,站在小凳子上,用稚嫩的双手努力地洗碗,真有点心疼。”陈女士说。一个月后,童童领到了自己的“工资”,和妈妈一起买到了心爱的机器猫玩具。她自豪地把这个娃娃放在自己的床头,每逢有亲戚过来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童童会把工作这两个字念得特别大声,这个时候我才会真正觉得欣慰。” 【记者点评】 u 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工作获得报酬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明白,劳动和工作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u 国外的一些儿童,很早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打工挣零花钱,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推销饮料、送报对于国内的父母们来说,可以在子女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创造一些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方式。但是劳动报酬的标准不宜制定过高,以免孩子们在现实中有落差感。 给女儿发“奖学金”当然,在财商教育的同时,陈女士也没有放松对女儿学习的督促。“童童特别崇拜大表姐,大表姐在美国念书。有一天童童告诉我,她也想以后到美国去念书。”陈女士就不失时机地告诉童童,表姐在国外念书要花不少钱,但是因为她成绩优秀,可以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这样就不用自己支付很多的钱了。 “哦,那我也要拿到奖学金!”童童的一句话给了陈女士不少启迪,她在童童的“工资表”上新列出了“奖学金”的项目如果童童拿到班级考试的第一名,就可以获得50元的奖学金。“现在的奖学金是爸爸妈妈为你支付的,但是以后你一直保持下去,就可以获得学校发给你的奖学金,你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记者点评】 u 对父母们来说,使用金钱作为动力,以达到激励子女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一种很明智的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