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doc_第1页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doc_第2页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舍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能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2、能领悟托物言志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3、能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学习重点 】1、能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能理解雅舍之“陋”和“雅”。2、能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如何化“简陋”为“雅趣”?领会心中要有精神支柱,身上要有点文化底气,才能在苦涩的物质条件下开掘精神生活的谐趣之泉的深刻涵义。【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字 ,笔名秋郎、子佳,学名梁治华。现代著名 、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涵丰富,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2、简介背景雅舍,是梁实秋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抗争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迁至重庆北碚,与友人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并以友人龚业雅名字中的“雅”字命名为“雅舍”。在这里蛰居7年,期间编写教材,创作散文,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他的代表作是散文集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是为什么呢?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奢望( ) 蜀黍( ) 奇葩( ) 纤尘( ) 吮汤( )滂沱( ) 砉然( ) 咿唔( ) 岑寂( ) 榛莽( ) 猖獗( ) 斑斓( ) 无俚( ) 俨然( ) 瞰灯( )2、解释下列词语。躬受亲尝: 喁喁(y)细语:惶悚不安:数见不鲜:疏落参差:长日无俚:三、合作探究1、学生朗读课文。2、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3、什么是“雅”?4、作者为何称他所住的地方为“雅舍”?5、通读全文,说说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 6、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得知,“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陋”是实情,“雅”是情趣。那么它“陋”在哪里,“雅”在哪里?7、作者对于“雅舍”有着怎样的情感?8、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作者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9、文章结束语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有何用意?四、课堂测评1、梁实秋的所谓“雅舍”,实际上是一个 的寓所。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将雅舍的月夜与雨夜形成对比,是为了表现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时知识分子漂浮不定的人生遭遇。B梁实秋的散文于朴实、恬淡中深藏着深厚的功力。文中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享受。C本文笔触细致入微,语言典雅隽永又活泼自然。D作者在幽默风趣中体现闲适,充分体现了中国散文历来讲究的含蓄的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的乐天性格。E雅舍之美在于它雅而不俗,虽简朴而实用。人处其间,能化孤寂,能解惶恐。五、拓展延伸你能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雅舍吗?六、课后作业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1、这段主要突出雅舍的“闹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3、“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使得人不得安枕”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了突出雅舍的蚊风之盛,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5、“我没有法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6、“聚蚊成雷”“累累隆起如玉蜀黍”运用了什么修辞?7、“但是我仍安之”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8结合全段内容,分析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2、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二、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研读第1段1、请学生朗读。2、作者认为四川人建造房屋的特色是什么?3、作者笔下的四川人是如何经济地建造房屋?4、对待这样一座在风雨中“飘摇”的房子,作者最初的要求是什么?5、那客观情况是否满足了作者的要求呢?6、这段中哪句话体现了雅舍的简陋?把握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章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结合文后练习二)1、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呢?2、练习讲评(见书)三、课堂测评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雅舍和陋室铭,体会在情趣和理念上的异同。五、课后作业阅读第6-7段,回答问题:1、“我非显要,亦不能张我四壁”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