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终稿.doc_第1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终稿.doc_第2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终稿.doc_第3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终稿.doc_第4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终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题 目 基于 Web 平台的计算机网络与 数据库教学系统 英文题目 The Teaching System of Web-based in Computer Network and Database 院 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 名 邹文超 年 级 A061416 指导教师 魏泽臻 二一年五月 I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并从根本上改变 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网络教学。基于 WEB 平台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教学系统,就是因势而生的新生代产品。这种 新时代的网络化趋势正是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 系统采用 B/S 模式,前台使用超文本语言以及 VBScript 脚本语言建立页面, 后台使用 ASP.NET 技术结合数据库动态生成网页,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扩展,实现 网上课堂、视频教学、在线答疑、考试系统等功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方便、 高效的学习平台。系统采用 ASP 和 ACCESS 2003 进行设计。实现了丰富的学习和考 试功能,用户接口界面友好,是老师的好帮手。 论文研究结果使得课堂学习、多媒体教学、面对面的提问与回答、考试等传统 教学环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 关键词:网络教学,脚本语言,超文本语言 II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and the network technology causes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ed and changes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way of human. The binding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modern education has developed the network teach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ecaus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potential products.This new trend of the times the network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It illustrates the integral function briefly. Based on the B/S pattern, this system uses hypertext language (HTML) and the VBScript to establish web-pages. It uses the ASP.NET technology and the database to build homepage dynamically. The system has implemented a lot of functions, such as th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downloading, video instruction, online tutorials and test system. It provides a convenient, efficient studying platform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Research findings are making classroom learning, multimedia teaching, face to face questions and answers, exams and other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solution for the perfect reality.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Script, HTML III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目 录 摘摘 要要I I Abstract I II I 1 1 绪论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 1.2 课题的主要工作 .(1) 1.3 论文组织 .(2) 2 2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4) 2.2 开发工具介绍 .(6) 2.3 本章小结 .(8) 3 3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要 .(9) 3.2 功能设计 .(9) 3.3 数据流程 (12) 3.4 数据库设计 (16) 3.5 本章小结 (21) 4 4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 4.1 网络教学模块实现 (22) 4.2 考试系统模块的实现 (24) IV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4.3 留言模块的实现 (27) 4.4 后台实现 (32) 4.5 系统测试与运行 (33) 4.6 本章小结 (36) 5 5 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 5.1 总体结论 (37) 5.2 课题展望 (37) 致致 谢谢(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0) 1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论 在这一章里解决的问题是课题提出的具体背景,即此次课题研究的国内现有状 况。同时将具体分析设计的现实意义。当然系统的开发离不开开发工具的使用,所 以开发工具的介绍也是此章里面讨论的重点。最后一节里,将计划好整个论文的组 织结构。并将之做为系统开发的指南针。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 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重要科目,因此各校均开设了此门课程。虽然很多学校 都采用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给这门课程教学带来了 很大的不方便性,例如:校外非学生人员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均相当有限,不大可 能想我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学里专门听老师讲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社会人员往往 只能在晚上而且习惯在家里学习。为此想到推出基于 Web 平台的计算机网络与 数据库教学系统,此系统类似的系统目前只是简单地应用于网上在线学习而且数 量很少,几乎找不到一个较完备的基于 Web 平台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教学 系统。用于学校实际教学的更是微乎其微。这样就突显了此系统的重要现实意义。 设计此系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 功能的整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功能的 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的组织,系统教材库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习兴趣的关键。 1.2 课题的主要工作 这个教学系统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 通过这四个基本要素的相对运动从而产生着各个系统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复杂的运 行过程,通过这个复杂的运行过程以保证学校系统内部各个系统的动态稳定与开放 性。做出一个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通过层次的划分使系统更有针对性,不同的层 次有不同层次的规定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技术。从机构层次到学习层 次,步步递进,前一个层次时候一个层次的父层,每一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2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组织形式,这些层次是系统结构领域的状况。 课题研究过程中初步事项是进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这样主要的工作是对 现有国内情况的调查,这些工作包括以前高中母校“新化三中”的视频教程与上机 的调查,九江学院信息学院精品课程的在线调查,通过九江学院论坛,九江论坛, 九江学院信息学院教师群了解精品课程的相关情况,并进行面对面的问答式调查直 接研究相关的教学系统。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主要是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包括从网上下载免费 的系统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8,Macromedia Fireworks 8, Macromedia Flash 8,IIS 6.0,Access 2003 以及其他素材(到九江学院下载相关图片, 在百度中查找并下载按钮图标,导航条图标等) 。通过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建立一个站点,逐步完成系统功能的前台设计。然后打开 Access 2003 建立对应的 表格,在 IIS 6.0 的辅助下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课题研究后期工作,反过来对系统进行多次测试,查看系统的运行情况,对断 了的连接和孤立的文件进行处理。对部分比较大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压缩,即优化操 作。最后总结我分析课题的相关问题并写入文档中。 1.3 论文组织 通过对系统进行初步研究后,论文决定采用下面的基本框架组织全文: (1)绪论,主要是分析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具体实施的意义,从而确定课题是 否可行。当然也牵涉到了开发工具选取的问题,根据工具使用的难易程度结合自己 的技能水平,选择合适的工具也是这一章里面讨论的重点。 (2)系统分析,从各个方面上分析系统的需求,确立在课题研究中将要进行 的主要工作。 (3)系统设计,通过建立好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完成系统要求的功能设计, 做好功能模块图。明确并实现数据的具体流向,画出数据流图。对数据库的具体内 容进行构思,实现数据库表格和表格数据的合理安排。 (4)系统实现,选举比较重要的模块进行详细的实现解说。说明网络教学模 块的实现方法。考试系统模块实现的具体思路。留言模块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在线 3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答疑功能的实现。后台数据库的实现。 (5)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做好课题开发基本上完成后的系统测试和运行监测。 同时对整个课题的一个整体总结与展望。 4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2 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该系统是针对教学现状而设计的。目前很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与学生面对面的 教学模式,譬如:我以前就读的“新化三中”就采用这种模式,它的整个教学过程 均是“手动模式” 。虽然有时有同学在电脑前面进行上机操作,但是很少看到学生 坐在电脑前面进行在线学习的。我的高中也有远程教学课,可是学习形式单调,没 有考试系统,也没有在线答疑功能,只是简简单单浏览教学视频而已。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互动,课后老师比较忙, 学生有什么疑难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老师解决,而且会因为老师上课过程中携 带的资料有限,一时半会可能给不了学生具体的答案,几乎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 模式。除此之外老师的工作量相当大,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上,出现了一门课 反复讲,甚至同样的教学内容需在不同教室的黑板上书写多次,作业批改时相同错 误在不同学生的作业本上进行重复的批改,这就导致老师工作量大且重复性高,效 率低,也不能及时反应学生学习的效果。 当然老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然而从不同学校不断增加上机学习的规律看。 新的教学模式将会迅速发展起来。也证明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整个系统的需 求量大很难估量。 具体例证:九江学院信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校级精品课程 图如图 2-1 所示。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10-3-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008-12-12) 软件工程 (2008-12-12) 计算机组成原理(申报中) (2008-12-1) 专业英语(申报中) (2008-11-28) 网页制作(申报中) (2008-11-27) cisco 路由配置(申报中) (2008-11-26) 数据库系统原理(申报中) (2008-11-26) 操作系统 (2008-9-12) 图 2-1 校级精品课程图 5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针对上述情况,我进行了教学系统课题的设计工作,希望它能够在平时学习中 发挥高效、便捷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学生学习更轻 松、更有效。 由于系统主要是为了更加方便和准确的管理信息数据,所以人机交互界面的功 能要非常完善,能够更好的体现方便,快捷的特点,有效的减少管理员的管理工作, 更准确、快捷的管理数据。工作人员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脑使用方面知识。系 统一经投入运行,便能产生效益。 系统的研究领域是基于 Internet 的教学系统,也就是所说的“在线教育” ,基于 Web 技术的计算机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统课堂、卫星电视教学和专门网络 教学)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Web 教学以 Internet 为载体进行传播,有巨大的影 响范围;Web 技术是一个跨平台、多媒体的信息发布和浏览技术,并可以实现动态 交互,使开展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Asp 技术出现的时代还 不算太久远,许多中小型企业,学校都是采用此技术实现网上维护的。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我利用了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即调查 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并综合采取实证研 究法即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 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 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合理客观的应用了上述需求分析方法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网络教学较好地满 足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 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新型的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 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网络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率等高校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 技术的现代网络教学,是传统学校教学功能的延伸,也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 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一切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一切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教学质 量和学习效率。逐步成为学校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办好教育,加快教 6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正是高校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而出现的一种新的 教学模式。使学习者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使教学管理更为 简便、科学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它改变了传统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转而 变为学习者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模式。 总之,这个网络教学系统正日益贴近我们的自主学习模式,而且目前的现状越 来越紧迫的要求师生交互式系统即教学系统的开发。 2.2 开发工具介绍 2.2.1 ASP 平台的选择 在这个系统中我选择 ASP 作为开发工具。当前的开发工具有很多,如 ASP、PHP 等,ASP 具有如下特点: (1)ASP 是 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的缩写,它是一个服务器 端的脚本环境。在站点的 Web 服务器上解释脚本,可产生并执行动态、交互式、 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ASP 可以胜任基于微软 Web 服务器的各种动态数 据发布。 (2)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 Windows 的记事本,即可进行编辑设计。 (3)与浏览器无关 (Browser Independence) , 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 HTML 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所设计的网页内容。 (4)ASP 方法与传统静态主页的区别 把信息系统纳入 Internet 的框架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网页访问后台 数据库信息。所有应用程序都被分割为页面的形式。用户的交互操作是以提交表单 等方式来实现的。这就要求 Web 站点具有很强的动态数据发布能力。然而目前 Web 的服务。仍以提供静态主页内容为主。所谓“静态” ,指的就是站点的主页内 容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当浏览器通过 Internet 的 HTTP 协议向站点的 Web 服务器申请主页时,站点服务器就会将已设计 好的静态的 HTML 文件传送给浏览器。若要更新主页的内容,只能用非在线的手动 方式更新 HTML 的文件数据。 (5)ASP 所设计出的是动态主页。可接收用户提交的信息并作出反应,其中 7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的数据可随实际情况而改变,无须人工对网页文件进行更新即可满足应用需要。例如: 当在浏览器上填好表单并提交 HTTP 请求时,可以要求在站点服务器上执行一个表 单所设定的应用程序,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 HTML 文件。该应用程序分析表单的输 入数据,根据不同的数据内容将相应的执行结果(通常是数据库查寻的结果集)以 HTML 的格式传送给浏览器。 (6)数据库的数据可以随时变化,而服务器上执行的应用程序却不必更改。 客户端得到的网页信息会始终保持新鲜的魅力。 2.2.2 IIS:Internet 信息服务 Web 服务器是 Web 应用程序的心脏。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作为 Windows NT 的扩展,自推出以来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其体系结构是当今市场上最 受关注的 Web 服务器之一。新推出的 IIS6.0 版本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具有服务器端 脚本开发调试,内容管理和站点分析,崩溃防护等强大功能。 现在我们利用 IIS+ASP 构成三层式 Web 结构的中间一层,将客户机/服务器结 构与 Web 密切结合,使得 Web 站点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 2.2.3 数据库 当前流行的数据库有很多,如 Oracle、My SQL、SQL Server、Access 等。此次 课题研究中,采用 Access 2003 进行后台数据管理。Access 2003 是一个后台关系数 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 Windows 的桌面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即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是 Office 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7 种用来建立 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 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 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 2.2.4 CSS 网页设计技术 CSS 是一种样式表(style sheet)技术。也有的人称之为层叠样式表。在主页制 作中采用 CSS 技术时,只要对相应的代码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可以改变同一页面 的不同部分,或者网页的外观和格式。使用 CSS 可有效地对页面的布局、字体、颜 8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色、背景和其它效果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可轻松地控制页面的布局;可将许多网 页的风格格式同时更新,不用再一一更新每一页面;也可将站点上所有的网页风格 使用一个 CSS 文件进行控制,只要修改这个 CSS 文件中相应的行,整个站点的所 有页面都会随之发生变动。 2.3 本章小结 在这章里对课题的必要性做了具体全面的分析,其中举出了两个调查事例,也 就是例证法,提供了非常详细直观的表格,同时对其它问题做了议论比较。阐释了 传统的“手动式教学”与“自动式教学”的区别和利弊。分析了现在学校的网络化 教学趋势和中小学以及大学的网上教学实施状况。提出了教学系统激发自主式学习 的概念。章节的后半部分,给出了课题研究即系统开发的具体工作。这也是课题研 究从刚开始的需求分析到最后的系统测试与结论的总结,所需要经历的行动指南。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就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步骤一步一步的做好系统的。 9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要设计 系统决定采用 Windows xp 操作系统平台,IIS6.0 web 服务器,Access 2003 以 及面向对象简单易用,功能强大适用范围广的 Asp 技术。 系统的结构体系建立在 Web 的客户/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用 户的输入提供动态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交互式教学管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以及一般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平台。 学生登陆系统时,只要直接打开系统主界面就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功能,既模拟 课堂的幻灯片式学习又有生动的视频式学习。在系统主界面中,学生还可以浏览学 校里的一些通知公告,查看学校的简单介绍,课程的介绍,学习的课时等情况。在 系统右上角部分能够与老师进行交互式学习,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 最重要的是在对应的按钮上,学生能够实现考试功能,现在具体的页面注册, 建议使用自己的学号注册,这样有利于老师对成绩的处理。而后利用自己注册好的 信息登陆考试系统,选择考试的科目点击“开始考试” ,就能进入初始化考试界面。 等考试完成后,点击“交卷” 。等待稍许片刻就能查看到系统给的自动评分。 老师登陆系统时,首先当然是可以进行学生能够进行的所有操作:查看自己对 学生回答的留言,查看课程等相关情况。 然后老师们最重要的操作是点击左下角的“管理入口” ,在管理员登陆界面中 输入自己的帐号和密码(我设置的默认帐号和密码均是:admin) 。登陆到后台管理 页面。在管理页面平台上进行主要的操作,例如留言信息的查询,回复和审核。自 己帐号和密码的修改等。当然老师也可以登陆到考试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操 作。 3.2 功能设计 系统面向二类用户,分别为教师、学生。为简化本系统,学生用户无需登录进 入系统,只拥有系统的部分权限,能浏览基本信息,可选择某种课程进行在线测试, 可通过在线答疑与老师交流。老师用户可以编辑,管理相关信息。详细的功能设计 10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如下。 3.2.1 学生用户端 学生的整体功能设计,学生功能模块图如图 3-1 所示。 系统(学生功能) 浏 览 公 告 浏 览 通 知 公 告 网 上 课 堂 视 频 学 习 在 线 考 试 留 言 板 图 3-1 学生功能模块图 (1)浏览通知公告,学生无需登录就能在首页课程列表中阅读“通知公告” 栏目中的通知。 (2)阅读学院简介,课程介绍,授课计划,教务中心等信息:提供学生了解 学院和课程的一个平台,使得学生从刚开始就知道授课计划从而指定自己的学习计 划。 (3)网上课堂功能的设计,网上课堂效果图如图 3-2 所示。 11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系统(网上课堂功能) 课 程 选 择 课 程 学 习 图 3-2 网上课堂功能模块图 学生通过单击“网上课堂” ,进入“网上课堂”学习列表,里面有上图所示的 学习材料。只需要往任何一个连接上一点就能进行在线学习了。 (4)视频教学功能设计,实现视频教学功能效果。 (5)考试系统功能设计,实现考试功能效果。 (6)在线答疑功能设计,实现留言板功能。学生点击“我要留言”图片按钮, 就能进行留言操作,但是不能马上显示出来,必须经过老师的审核才能显示。 3.2.2 老师用户端 老师的整体功能设计,老师功能模块图如图 3-3 所示。 12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系统(老师功能) 修 改 管 理 员 帐 号 密 码 留 言 回 复 留 言 审 核 试 题 编 辑 与 添 加 查 看 管 理 学 生 成 绩 查 看 管 理 学 生 用 户 图 3-3 老师功能模块图 (1)修改管理员帐号密码的功能设计: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进行修 改操作。 (2)留言回复的功能设计:老师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并将回复以帖 子形式发表。 (3)留言审核的功能设计:老师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审核,并将审核了的 问题批准以帖子形式发表。 (4)试题编辑与添加的功能设计:在考试系统中,试题编辑与添加功能的设 计,老师只要通过登陆考试系统管理员身份后,选择对应的科目进行试题管理,就 可以完成添加试题的具体操作。 (5)查看管理学生成绩的功能设计:老师能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查看,删除 等操作。 (6)查看管理学生用户的功能设计:老师能够对学生用户的用户名进行查看, 修改,删除等操作。 13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3.3 数据流程 系统数据流程包含了:1,学生在线考试功能; 2,教师与学生的在线交互 3, 学生的在线学习;4,老师的在线操作等。 整体动态数据流程结构,站点地图如图 3-4 所示。 图 3-4 站点地图 3.3.1 师生数据流图 师生数据流图主要反映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服务请求与答复的底层数据交互 情况。底层数据流图如图 3-5 所示。 学生老师 教学系统 服务请求 答复 监测与答复 请求信息 图 3-5 底层数据流图 学生发送服务请求使用教学系统,老师在后台对系统进行检测若发现有留言等 信息就实行答复操作。并把答复后的结果通过请求的形式发给教学系统,再由教学 系统把答复的具体内容返回给学生。 3.3.2 学生功能数据流程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功能操作数据上。考试页面和答疑页面分别对应在下面的功 能模块中:总体模块图如图 3-6 所示。它们又分别有进行考试的属性,和实现留言 14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板功能的属性。 基于 Web 平台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教学系 统 学 院 简 介 课 程 介 绍 授 课 计 划 网 上 课 堂 视 频 教 学 教 务 中 心 考 试 系 统 在 线 答 疑 通 知 公 告 退 出 图 3-6 总体模块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的操作基本上集中在学生的主页面上,也就是图 3-4 站点 地图中的最上面的 index.asp 中。而后学生有可能产生两个交互式的请求,分别进入 到 text.asp(考试页面) ,dayi.asp(答疑页面) 。 3.3.3 老师功能数据流图 老师的数据流主要体现在身份的验证和管理平台的管理上。老师功能数据流图 如图 3-7 所示。 15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3.3.4 留言板系统数据流程 学生不用身份认证进入学习页面,这样方便没有注册的学员,进入后在“在线 答疑”模块提交留言,审核后就能把留言显示出来。留言板数据流图如图 3-8 所示。 老师后台管理平台 帐 号 管 理 留 言 管 理 学 生 管 理 试 题 管 理 考试系统管理平台 登录页面 身份 验证 身份 验证 登录页面 合法 合法 不合法 不合法 图 3-7 老师功能数据流图 16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学生主页面 在线答 疑系统 提交留言 回复留言 管理页面 获取信息 学生 直接进入 老师 查看留言 回复并审核 显示信息 图 3-8 留言板数据流图 3.3.5 老师与留言板间的详细数据流 老师对留言系统的操作是审核和回复留言,只有学生的提问审核了才显示。老 师在留言板系统中的数据流图如图 3-9 所示。 图 3-9 老师在留言板系统中的数据流图 在线答 疑系统 管理 页面 老师 查看留言 获取信息 审核 已经审核 请求显示 回复与审核 3.3.6 考试系统学生数据流 考试系统学生数据流,考试系统学生数据流图如图 3-10 所示。 17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考试系统登 录界面 学生注册 管理员登录 学员 登录 时间到 考试系统 交卷并评分 判断 图 3-10 考试系统学生数据流图 3.3.7 考试系统老师数据流 老师也就是考试系统的管理员必须经过身份确认才能进入考试系统管理平台, 在管理平台中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管理,如删除学生用户,添加学生用户。 可以修改自己的管理员帐户名,帐户密码。可以查看学生考试成绩,或者删除学生 考试成绩。可以对学生科目进行管理,例如:添加考试试题,编辑考试试题。详细 数据流情况,考试系统老师数据流图如图 3-11 所示。 18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不 合 法 管理员登录 (老师入口) 学生管理 管理员帐号 密码修改 学生考分科目管理(试 题管理) 管理平台 身份 认证 图 3-11 考试系统老师数据流图 合法 3.4 数据库设计 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操作请求然后系统判断请求的合法性后处理操作 请求,将结果返回至客户端的浏览器上,这是本系统的总体处理流程思路。数据库 总体流程图如图 3-12 所示。 19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用户(浏 览器) 教学系统 (WEB 服务 器) 数据库 请求操作 请求操作 处理结果 返回结果 图 3-12 数据库总体流程图 (1)老师实体图 其中管理员 id 号是区分不同的管理员的。老师实体图如图 3-13 所示。 老师 管理员 帐号 id 号密码 图 3-13 老师实体图 (2)学生实体图如图 3-14 所示。 学生 帐号id 号密码 图 3-14 学生实体图 20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3)留言实体图 留言实体图如图 3-15 所示。 记录编 号 邮箱 留言人 性别内容 是否审 核 回复内 容 回复日 期 留言时 间 留言记录 图 3-15 留言实体图 (4)学生考试分数实体图如图 3-16 所示。 交卷时 间 分数学生名 id 号 科目 学生考试分数 图 3-16 学生考试分数实体图 (5)试卷实体图如图 3-17 所示。 21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体现了试卷的数据库结构,详情如下。 题型 科目名 问题 选项 答案 试卷 图 3-17 试卷实体图 (6)老师与学生的 E-R 图,老师学生实体联系图如图 3-18 所示。 学生 审核,回 复,管理 注册,考 试,留言 老师 1 1 n n 图 3-18 老师学生实体联系图 (7)逻辑结构设计 老师信息表,主要是用于老师的身份认证。它和学生信息表相似老师信息表如 表 3-1 所示。 22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表 3-1 老师信息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说明 admin_id 自动编号 50No 自动编号 admin_name 文本 50No 姓名 admin_pass 文本 50No 登录密码 留言信息表如表 3-2 所示。 表 3-2 留言信息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说明 id 自动编号 4No 留言编号 (自动编号) name 文本 50No 留言者名称 liuyan 备注 100No 留言内容 Reply 备注 2000No 回复内容 email 文本 50Yes 留言者的E_Mail time 日期/时间 8No 留言时间 sex 文本 4Yes 留言者性别 check 是/否 4Yes 留言是否审核 icq 文本 4No 留言者电话 Replay-Date 日期/时间 8No 回复日期 23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试题信息表如表 3-3 所示。 表 3-3 试题信息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数据长度是否为空说明 ID 自动编号 4No 题目编号 question 文本 50No 问题 A 文本 50No A选项 B 文本 50No B选项 C 文本 50No C选项 D 文本 50No D选项 answer 文本 50No 答案 3.5 本章小结 在整个系统中这一章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完成了系统的设计,相当于系统要做 什么事,有了明确的规定。在“系统概要”的小节里就初步体现了系统如何设计的 构思。而后通过紧接着的“功能设计”实现了系统的功能规划。里面的功能结构图 是系统的基本框架。有了基本框架,在数据流图的指导下就能很快分析出系统的开 发思路。然后在后面的“数据库设计”里面,对具体的实体在数据库中的表示进行 了阐述。列出了重要的数据库逻辑设计表格。在完成这一章的过程中当然也碰到了 一些问题,例如:图表的画法就是难点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很快就利用基本 的 office 软件完成了操作。 24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4 系统实现 在上一章里,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系统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是这一章 里面将重点讨论的问题,整个系统的实现是很复杂的,也是很烦琐的。现在重点讨 论系统重难点模块的实现。讨论模块如下:网络教学模块,考试系统模块,在线答 疑模块和后台数据库的实现。 4.1 网络教学模块实现 网络教学是本系统的中心环节,用户在该系统首页导航处点击在线课程列表即 可查看所有课程。选择课程名或查看课程详情进入相应课程学习界面。 该部分要达到的效果是象老师在课堂讲课一样,通过幻灯片形式引导学生在线 学习。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功能呢。素材有:老师提供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幻 灯片。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我决定采用网站相册的方法进行实现。这种方法简单 而且很有效。具体实现思路如下: (1)打开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幻灯片,点击“文件”下的“输出为图片” , 这样就把每一个幻灯片变做了图片。 (2)在应用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进行编辑的时候,选择“命令”下的 “创建网络相册”这样就弹出了创建网络相册图如图 4-1 所示。 图 4-1 创建网络相册图 (3)网络相册的创建相当于课程的各个幻灯片创建的成功。现在就要制作课 25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程列表了。使用开发工具插入表格命令,同时将每一章节的章节效果图片插入到表 格中。然后在每一个单元格里面添加各个课程的名字。效果如“图 3-2”所示。 (4)学习课程内容设计好了,在打开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创建超链接 的时候了,逐步为每一个课程项目添加超链接。 (5)这样一个“网上课堂”就创建好了。课程选择整体效果图如图 4-2 所示。 图 4-2 课程整体效果图 (6)进入课程学习的具体状态效果课程学习效果图如图 4-3 所示。 26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图 4-3 课程学习效果图 4.2 考试系统模块的实现 考试系统我是做一个完全独立的模块来开发的。考试系统有三大功能分别是: 学生注册,学生登陆后考试功能,老师登陆后管理功能。 (1)考试系统试题添加功能外观效果,试题添加效果图如图 4-4 所示。 图 4-4 试题添加效果图 (2)学生注册功能的实现注册功能,学生注册页面如图 4-5 所示。 图 4-5 学生注册页面 数据的提交是采用表单方式提交的。部分代码如下: 整个数据提交的后台代码实现如下: trim(request(“studentpassword2“) then Response.Redirect “register.asp?errMessage=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 response.end end if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检查学生是否重名 rs.ope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tudentname=“ & cstr(trim(request(“studentname“) & “,conn,1,1 if if not rs.bof and not rs.eof then Response.Redirect “register.asp?errMessage=错误!该学生已经存在!“ rs.close response.end end if rs.close set rs=nothing sql=“insert into student(studentname,studentpassword) values(“ & cstr(trim(request(“studentname“) & “,“ & cstr(trim(request(“studentpassword“) & “)“ conn.execute sql if err.number (3)学生考试功能的实现,考试效果图如图 4-6 所示。 图 4-6 考试效果图 其中开始考试按钮代码如下: 学生考试数据与正确答案的核对代码的实现: 4.3 留言模块的实现 留言板设计以简单、实用为终旨,提供一个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 用户可以将某门课程的疑难问题通过留言的形式供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实现的效 果要求有: (1)用户通过页面导航进入留言板; (2)可浏览所有留言; (3)发表自己的话题以及观点; (4)能够对他人的留言进行回复; (5)系统管理员可删除留言; 留言板效果图如图 4-7 所示。 30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图 4-7 留言效果图 4.3.1 留言板学生端 学生利用留言版进行留言操作效果功能详细情况在第三章。留言表单图如图 4- 8 所示。 图 4-8 留言表单图 此表单设计采用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的表格和表单设计工具(如表单 按钮,文本框等部件)很快就能够实现。提交表单数据的方法和上节提到到方法是 31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一样的。 4.3.2 留言版管理端 老师必须通过登陆后才能对留言板进行管理。登陆效果界面如图 4-9 所示。 图 4-9 登陆效果界面 打开数据库代码: 把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传输给 check.asp 进行身份认证的表单: 身份认证详细代码实现: 对不 起,您输入的用户名、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在此返回“ else session(“admin_name“)=request(“admin_name“) response.redirect “/manage.asp“ end if rs.close set rs=nothing conn.close set conn=nothing end if % 4.3.3 管理员管理留言版 管理员管理留言版中删除功能详细算法如下: If 会话变量不为空 Then If 会话变量 4.44.4 后台实现后台实现 4.4.1 后台管理员的管理 管理员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输入修改后的帐号密码然后点击确定就能 实现管理员帐号和密码的修改。管理员用户管理图如图 4-11 所示。 图 4-11 管理员用户管理图 实现的代码也比较简单,具体和用户注册是一样的,只是单单把修改后的用户 名和密码提交到数据库中。详细情况参见本章第二节。 4.1.2 后台学生管理 主要是对学生的删除与添加操作,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从注册页面主动添加到 学生库中。学生管理图如图 4-12 所示。 图 4-12 学生管理图 35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代码的实现同样简单,具体和用户注册也是一样的,单单把用户名和密码提交 到数据库中就可以了。详细情况参见本章第二节。 4.54.5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测试环境如下: 1、开发环境: (1)体系结构:Browser/Server (2)操作系统:Windows XP (3)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8,Macromedia Fireworks 8, Macromedia Flash 8,IIS 6.0,Access 2003 2、 运行环境 Windows XP、IIS6.0 推荐配置要求: CPU:奔腾 1.6GHZ 以上 内存:512M 以上 显卡:标准 VGA,256 色显示模式以上 硬盘:80GB 其它设备:鼠标等 3、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集中的检验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正式测试之前必须先通过编译程序 检查并且改正所有语法错误,然后用第三章系统设计作指南,对所有的内部链接进 行测试,以便发现模块内部无法响应的错误。这次单元测试我使用白盒测试法,同 时对多个模块并行地进行测试。主要是检查下述几点: (1)参数的数目、属性与由调用模块送来的变量是否相同。 (2)全程变量的定义和用法在各个模块中是否出现了重复定义。 (3)输入/输出错误的检查和处理。 (4)错误的初始值或不正确的缺省值。 36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5)数据类型是否相容。 (6)是否出现了不正常的死循环。 (7)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流向。 在测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而问题主要是集中在数据类型不相容。经过不 断的调试,修改数据类型,最终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4.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组装软件的系统技术。由于已经对各个模块进行了测试,所以集成 测试阶段采用了黑盒测试,从总体上检查了软件的功能。测试范围有:首页测试, 在线学习测试,考试系统测试,留言板测试,后台管理测试。因为在之前的模块调 试中解决了大部分错误,所以在此测试中只发现了几个模块间的小错误,并且也已 经将其解决。 本系统采用黑盒测试分析法中的边界值分析方法。 (1)测试项目名称:身份验证模块。 测试内容:用户登录的账号和密码。 测试目的:检查用户的身份的合法性,功能性测试。 测试步骤: 如果输入空错误密码时,系统还能正常的工作,则证明系统存在问题。 如果输入错误密码或者错误的帐号时,系统还能正常的工作,则证明系统存 在问题。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能正常登录,则系统存在问题。 测试结果:只有输入了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陆,系统正常。 (2)测试项目名称:权限管理模块。 测试内容:用户的口令和密码。 测试目的:验证用户的权限,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测试步骤:学生用户登陆系统是否不具备管理权限。 测试结果:只有老师登陆系统才具备管理权限,系统正常。 (3)测试项目名称:首页测试,在线学习模块测试。 37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测试内容:首页的各个按钮和连接。 测试目的:点击各个按钮和连接是否能实现跳转效果。 测试步骤:逐个点击。 测试结果:均能实现跳转。 (4)测试项目名称:留言板模块测试。 测试内容:输入信息是否正确添加留言,管理员是否能够回复,审核和删除留 言。 测试目的: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测试结果:学生的留言能正确写入数据库,在管理员审核之后能够显示留言内 容和回复的内容,当管理员点击删除留言时,该留言能够从数据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