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穴位详解.ppt_第1页
课件:穴位详解.ppt_第2页
课件:穴位详解.ppt_第3页
课件:穴位详解.ppt_第4页
课件:穴位详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与疾患,主讲: 唐羚逍,一、手太阴肺经 肺经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从胸走手。 1、第一个穴位是中府,可以治疗喘不上气,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位置:胸骨旁开六寸。 2、天府穴,腋横纹下三寸,把两手平举,在鼻子上点一墨点,去碰手臂。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肘横纹外侧叫做尺泽,这个尺暗指肾脏的意思,泽是阳光雨露,是恩泽,灌溉,是肾的补穴,在五行中肺经属金的,这个穴是金中的水穴,水是肾,这有金生水的意思。尺泽穴补肾,有降逆气作用,治疗高血压,哮喘。 4、腕横纹上边七寸,叫孔最穴,治鼻出血、痔疮的要穴,有发汗的作用,可调节孔窍。 5、列缺穴,两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比别处都疼些,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古人云头项寻列缺。 6、经渠穴,是治疗咳嗽的要穴,是肺经的经穴。 7、手腕靠拇指边的腕横纹上用大指的关节各,这个穴叫太渊穴,补气效果好。肺朝百脉,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8、鱼际穴,这个位置象个鱼肚子,鱼肚子边际叫鱼际,属火穴,心中烦热揉鱼际。 9、少商穴,在大拇指手心面,靠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二、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可以有效防治皮肤病,如果要治脸上的疹,身上的湿疹,大肠经是非常好的调节方法。大肠是阳明经,阳明是气血很旺的经络,气血很足,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把多余的火气泻掉。如果经常手肿涨,就是有火气在里面,只要按摩大肠经的痛点、敏感点,肿胀也就消失了。大肠经有明显的通便效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小臂这一段,在肘以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经常按摩它,还有个办法,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用大指内侧骨节往下推,一直推到商阳穴,两边都要推。 1、大肠经从从食指商阳穴开始,在食指指甲盖的外侧(靠近拇指) 2、合谷穴,主要作用是止痛,止面部疼痛,最有效的是止牙痛。右侧牙痛就要掐左侧的合谷穴,左侧牙痛掐右侧合谷穴,最好同时掐下耳垂贴进面颊的部位,这个是在同侧。 3、温溜穴,水到这停止的意思,即聚集的意思,是人体阳气在这里聚集起来,这个穴位有补阳气的作用,可以去痘痘。 4、曲池穴比较深,把肘一曲有个肘横纹,在端点处。有降血压的作用,可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效果,是一个排毒的穴位。 5、肩髃穴,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手伸平有个窝,揉正中心,这个穴最易受风寒的穴。 6、末止穴是迎香穴,有通鼻窍功效,治鼻炎,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会有效果。,三、足阳明胃经 美容的一条经络叫胃经,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日常营养要靠胃供应。讲美容,从面部来讲,气色不好、皮肤松驰、长痘痘,可从胃经调节。 1、第一个要穴是四白穴,眼睛下面的眼窝处,可以治疗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周围供血的穴位。气血真正到脸部,敲打法,敲脸部,脖子两侧,往下敲,胃经在腿正面的外侧一点,到腿这块用拳头敲,胫骨外侧敲。 2、肚脐眼旁边两寸,叫天枢,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 3、膝盖上边两寸位置叫梁丘,治急性胃痛。 4、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就是最著名的足三里,是个强壮穴,也是个长寿穴,只要找着四个横指,再上下左右,最敏感的点就是足三里。但这个穴肉比较多,最好用指节来点,更容易找着这个穴,有慢性胃痛的揉足三里,效果最好。揉穴可先揉左腿,(肝胆经从右边开始,脾胃左边好)。也是个消气穴(太冲消的气是肝胆之气,是生气了。足三里消的是肠胃之气)。 5、足三里再用三横指往下是上巨虚,治疗大肠方面疾病,再往下三横指,下巨虚,治疗小肠疾患。慢性肠胃炎,揉下巨虚效果最好。 6、旁边有个丰隆穴,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要在胃经边上找,要离穴不离经。是去除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四、足太阴脾经 从足走腹胸。脾主运化,帮助胃肠吸收,帮助把吸收掉的食物消化掉,把脏东西排到大肠。脾主统血,如果四肢冰凉,血运化不到四肢,血液就循环不到末端,手麻的原因是血到不了四肢。脾经在足大趾内侧。 1、隐白穴,在大脚趾指甲旁,内侧趾甲角旁一分,可治鼻出血,崩漏,用香烟头来灸可止血。 2、脾经的原穴是太白穴,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脚大趾下面的缝,贴着骨头。通过脾来补肺,相当于山药粥。 3、大拇指往下一滑,能遇上公孙穴,用大指的内侧来缕,缕到后横指掐,在骨头边,比较游离,公孙穴作用,可直接通到心脏,心脏闷,如果吃太多喘不上气,揉公孙穴。其他脾经都在小腿胫骨边缘,哪个穴位敏感,多按哪个部位。小腿内侧穴一起按,揉通就可以。 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5、血海,掌心敷在膝盖上,大拇指位置,敏感痛点就是血海,是气血聚集地方,男人主气,女人主血。,五、手少阴心经 从胸走手,心经跟情志有关,包括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问题。 1、心经从腋窝中点的极泉穴开始,可以调心律,治疗两肋疼,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拔动会有电麻感,可预防心梗。 2、少海穴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血性属水,和肾相通,睡觉不是多梦就是睡的很浅,可以减缓心率,降低血压。在肘横纹末端和肘尖连线的中点。 3、腕横纹上1.5寸叫灵道穴,可以防治心脏早搏,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4、腕横纹上0.5寸,叫阴郄穴,睡觉时手脚心发热或出汗,老起夜,它是专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穴位在骨缝当中,要往里掐才能摸到。 5、掌横纹上凹陷处,叫神门穴,安定心神作用更强,可增强睡眠,这个穴是原穴,属土,火生土,心脏的血液给脾胃供过去,睡觉有一个问题就是胃不合则寝不安,通过按摩神门,将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同时把心火泻掉了。吃马丁琳的是心脏给脾胃供血差了,点按神门穴。五十岁以后要及早多按神门穴,防止老年性痴呆。神门穴还有个好的作用,可以治疗晕车。神门穴穴位很深,可用大指指节各。 6、少府穴,少是心脏(少阴),即心脏的腑,可以调节心脏,治先天性心脏疾患,把手轻轻握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就是少府大概位置。少府还可治疗阴道痛痒,是心经的火穴,一切心经的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小便黄赤,心火下不去,可通过揉少府降心火。突然中风说不出话来,经常揉少府。 7、少冲穴,可治发烧、癫狂,通常是用放血的方法,主要功能是去热。,六、手太阳小肠经 起点小指外侧的少泽穴到耳旁的听宫穴,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 1、少泽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穴位都是一些井穴,穴位开始从井里而发,治疗热症,通常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是最好的。象少泽血,咽喉痛、牙肿,放血可缓解,不太适于按摩。 2、掌横纹末端有个后溪穴,可治疗落枕,肩膀痛。需要剪平指甲,往里按,往上推。 3、养老穴,治眼睛昏花,耳鸣,耳聋,养老穴把手放平,手心向下,用食指肚摸到高骨头,一转的凹陷就是养老穴。 4、腕横纹上五寸,支正穴,心脏与小肠相表里,这个是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如扁平瘤,脂肪瘤。 5、后肘发麻处,叫小海穴,可增强心脏的力量,去上火。 6、后背有个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可以防治肩膀酸痛。 7、耳平前边一厘米位置,张口时是凹陷的,叫听宫,可治耳聋,耳鸣,听力下降。,七、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最大的功效是它的排毒功能,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后面主要的穴位都叫俞穴,是通道的意思,是脏腑和体表之间的通道,所以五脏六腑的毒素,可以通过俞穴排出去。督脉旁开1.5-3寸是膀胱经。 1、晴明穴,看书疲劳了,这个穴很深,揉时注意,把这个手按住头,中指按住晴明穴,在鼻根部,方向朝手按头方向,按时可揉揉,不要过力,可预防近视和眼部疲劳。 2、肾俞,腰酸时,用手顶住的穴位,站起来,胳膊肘垂下,肘尖的位置。 3、委中穴,把膝盖弯曲,它正好在中间,这个穴位很深,按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腰背委中求,腰背有问题找委中,还是一个排毒的出口,古人经常在这个地方用刺血疗法,把毒素释放。 4、腿肚子边缘位置有个穴位叫承山穴,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5、承山穴旁开三个指,再往下两横指,叫飞扬穴,治疗慢性腰痛。治疗慢性腰痛的要穴。 6、在外踝后侧有个昆仑穴,除了治疗腰痛,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蠕动,开会时别拔,会有便意。 7、申脉治疗肟骨两边的腰痛,效果最好。 8、金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急性头痛,穴深,要用指节点。 9、至阴穴在小脚趾外侧,指甲旁,用艾灸可转胎。,七、足少阴肾经 肾经肾为先天之本,是遗传因素。肾主骨,比如人体缺钙,骨头容易折。肾其华在发,骨之余为牙,牙齿容易松动,肾气不足。肾开窍于耳,耳朵听不见声音,蝉鸣了,肾气不足。肾之府为腰,腰经常酸,肾的房子有问题了,肾里面出现问题了。肾经的要穴,按摩这个穴位,会起到明显效用。 1、肾经从涌泉穴开始,前脚掌掌下凹陷处,对着心脏方向按摩。每晚睡觉之前搓脚心一百下,就是引火下行,引气血归于肾,气血会充足,如果飘在上面,会血压高,哮喘(上实下虚之症)。肾火旺,肾阴不足,要多揉涌泉穴。可调节高血压,金鸡独立法。 2、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补肾的大穴。双向调节,什么体质都可以调节。肾虚确定:一是脑袋发空,肾气上不到头,眼睛酸涩,耳鸣,牙齿松动,例假牙痛,只要揉太溪补肾就会不痛了。左侧腰痛按摩左侧太溪穴,按摩时最好在左侧的肾俞穴先拔一个罐,再按摩太溪穴。 3、太溪穴下面一点是大钟穴,治疗失音症。 4、复溜穴治疗淤血症,防止静脉曲张;可以通月经;帮助伤口愈合;是一个滋阴的穴,可以治疗干咳症,哮喘症。 5、阴谷穴是肾经里最重要的一个穴,是一个合穴,利尿作用非常明显,可以治疗不孕症,利尿去湿,可以治妇女的阴道瘙痒等。 6、太溪穴是陪补的,这个是消除症状的。 7、俞府穴是调动肾经的气血,梅核气,通过按摩俞府穴可缓解,最好同时按太溪,复溜穴。,八、手厥阴心包经 从胸走手,乳侧边走中线,中指尖(中冲)结束,刺激左侧效果最佳,因为离心脏最近。怎么利用心包经,预防心血管疾病,通常早期心血管问题的人,在天泉穴下边四指位置很痛,这个痛点是个救命点。 1、首先记住在正中心,先找天泉穴,腋横纹两寸(三指头),治疗胸痛、心悸(跳的很快)。 2、曲泽穴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心闷,憋气,头晕,这里是个放血点。 3、郄门穴是急救穴,从手腕取五寸位置(手腕纹到手纣是12寸),要在拇指按住这里不动,手转动。 4、内关穴是治疗失眠的要穴,还可以调节心率,心跳快的可减缓,心跳慢的可增加心率,对心血供应调节很有功效。 5、大陵穴治疗头痛,预防口臭。 6、劳宫穴,可以使心情放松,心慌气短时按。 7、指甲边的中冲穴,泻心火。靠近食指,指甲缝边,用指节各。 8、小孩有内热,或者夜里发烧,按摩天河水,大拇指从掌心,劳宫穴往上推,推到曲泽穴,每次推300下。,九、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从手走头,多按摩右侧效果更好。 1、关冲穴在无名指指背靠近小指方向。 2、小指与无名指缝隙交界处,无名指处,骨头推骨头,叫液门,治口干舌燥。 3、腕关节有个叫阳池穴,对于身体虚寒的人很重要。 4、支沟穴在腕横纹下三寸位置,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的人,散郁结之气。 5、耳后根这块有个叫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的要穴。轰鸣属肝火旺,揉此穴效果好。 6、丝竹空在眉毛边,经常按摩可防止黄褐斑。,2019/4/24,12,可编辑,十、足少阳胆经 1、胆经起自瞳子髎,眼角外侧一厘米。 2、率谷穴,治偏头痛,在耳尖上3-5厘米。 3、风池穴有明目效果,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在发际边的凹陷处,冲鼻子方向使劲。 4、肩井穴, 把大拇指贴在脖子上,把手弯弓形,中指的位置点的就是。治疗痛症,不管是头痛,眼痛,肩痛。 5、京门穴,手在侧面肋骨偏后,肋骨边缘点一点,是肾经的发源地,可以调节肾气,补肾。 带脉,把手贴在脸上,肘尖对的肋骨位置叫章门穴(肝经),带脉在章门穴下面三个手指。或者和肚脐眼平行,又在肘尖下,两个交点处。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可调节月经,白带。 6、风市穴,站立起来,中指点按的地方,用手指拳头的指节敲打,会找到痛点。是一切皮肤急症,风疹,吃海鲜起的疹发出来,抽风等,可刺激风市得到缓解,治疗瘙痒。在风市穴拔个罐可治失眠和腰酸。 7、小腿上有个阳陵泉,拔动后产生电麻感,关于筋的问题可预防,还有小儿多动症,可治月经不调,相当于逍遥丸。 8、光明穴防治眼疾,多揉,眼睛会光明,外踝上5寸。 9、丘墟穴可治疗炎症,和扭脚(还要揉阳陵泉),治嗓子红肿、咽喉肿痛、牙痛、眼睛发红等上火之症,这个穴相当于上身淋巴反射点,如果是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跟它就更有关系了。,十、足厥阴肝经 三大功能,一是主疏泄,通畅的话人会愉悦;生气,郁闷就是肝经堵塞,怒伤矸;二是肝主藏血;三是男性生殖问题。始点在乳下一点五寸期门穴,起始地足大趾外侧大敦穴。 1、起点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大敦) 2、行间穴(大脚趾和二脚的骨缝中间),肝藏给心脏供血的通道,是肝经的原穴,也叫消气穴. 3、行间下面一寸的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中间,当推太冲穴痛时,推到行间穴痛时,郁结就消散了,肝血供应心脏血液就充足了. 4、内踝上5寸位置,蠡沟穴,旧指妇女阴道,治疗女性阴道痛痒,月经白带不正常。还有个穴位,妇女更重要,在肋骨边缘,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贵重材料的门,连接五脏的门户,舒肝健脾,防止妇科问题,减肥),五行、五方、五时及 人体器官系统,肺 脾 心 肾 肝,五色 白 黄 红 黑 绿 五味 辣 甜 苦 咸 酸 五季 秋 长夏 夏 冬 春 五志 悲 思 喜 恐 怒 五神 魄 意 神 志 魂,五声 泣 歌 笑 呻吟 呼 五官 鼻 口 舌 耳 目 五液 涕 涎 汗 唾 泪 五体 皮毛 肉 脉 骨 筋 五变 咳 哕 厥 栗 握,肺 脾 心 肾 肝,肝胆,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到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肝火上炎则目赤。 肝木主筋,其华在甲。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身困难;若风邪伤动肝木,也可发生抽搐。“甲为筋之余”甲和肝也有密切联系。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 在志为怒。肝功能不好的人通常易发脾气。俗话说,肝火太旺。 味酸色青。肝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爱吃酸味食物。面色通常发青无光泽。 胆为六腑之一,胆的主要作用是贮藏胆汁。胆汁为清净的液体,胆病的主要表现为肋痛、黄疸、口苦、呕吐苦水等。 肝与胆通过经络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而且肝胆相连,发生疾病时常互相影响。,心与小肠,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舌色紫暗无华。痰迷心窍时,可见舌强不语。心住神志的功能异常,可见口吃甚至失语等。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 在志为喜,藏神志。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高级神经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果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病症,如心悸、惊恐、健忘、发狂、喜笑不休、昏迷等。 味苦色红。心脏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好苦味的食物;面色通常过于发红。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输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分别清浊。小肠有病时,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会出现小便异常。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尖红痛,口腔糜烂,或有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这种病理现象,叫做“心热移于小肠”。,脾与胃,开窍于口。脾能正常的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则食欲旺盛。 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肌肉丰满健壮,四肢有力,口唇红润。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则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在志为思。有事没事都易思虑,遇事易想不开,思虑过度,所思不遂。 味甜色黄。脾胃不好的人,在饮食上通常偏好甜食。面色发黄无光泽。 脾与胃通过经络联系构成表里关系。胃有病可出现上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的任务。脾胃的作用在人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肺与大肠,开窍于鼻。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肺有病时,常表现有鼻塞、流鼻涕、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肺与声音有关,肺气足则声音洪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微。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肺痨病出于病邪的损害,或因肺气消耗过甚,可致失音。 肺主皮毛,其华在毛。肺与皮肤肌表关系密切,肺胃之气充盛,皮肤润泽,抵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