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内容;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因素,民族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向。 民族消亡及其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第一节 民 族,第二节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第三节 民族与国家,第一节,民 族,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西方学者 的研究,古希腊学者最早在荷马史诗中使用过 “民族”这个词(伊利亚特),1851年意大利学者马齐提出的观点,1852年瑞士政治理论家布伦奇里提出的 观点,中国学者的研究,古代,近代,民族一词不具体指个 人和族体而是分开使用的。,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 所长一文使用。,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 中,使用了“东方民族”一词。,1903年,梁启超将布伦奇里 的民族届说介绍到中国。,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中提出了他的民族定义。,“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当中。 在中国最早使用汉文“民族”一词的是王韬,他在洋务在用其所长(1882年)一文中称:夫我中国,乃天下之大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民族概念的最早使用,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是民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二是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三是民族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人们共同体。,提出,概念,内容,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特征,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 征。共同语言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 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 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每个 民族都自己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 人们就不能结成一个民族。,共同地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共同地域 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长期稳定共同 居住、生活的地区,它是民族形成和发 展的基础。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形 成的人们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经济 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都是在共同地域基 础上形成的。,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共同经济生活是指同一民族人们在经济 上的联系性、不可分离性和互相依赖的 关系。它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 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 形式、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不可缺少的特征。共 同心理素质是指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的特点表现出的,同一民族人们共同具 有的思想、意识、情感、爱好等心理活动。 它体现或反映在建筑的艺术和风格、以及文 学、语言、艺术、哲学、美学、宗教、道德、 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社会风尚、风俗 习惯等各个方面。,继承和发展性,科学与完整性,针对性和批判性,特点,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 理论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我国50多年来民族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关于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12条基本观点,其中提出: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新发展。,1,共同历史渊源,2,3,4,5,6,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构成民族的六要素,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 的地缘渊源、族体渊源等。,共同生产方式是指同一民族群体的人 们,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物质资料的生 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组织、联系 等行为方式的总和。,语言在民族构成诸要素中占有特殊地 位。它既是民族内部相互交往和表达 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民族文化的表 现形式。,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与社会的 一切活动及其结果,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 方式,它包括了人类通过学习获得的法律、 文字、艺术、语言及其创造和传承的信仰、 价值、道德、风俗等。,共同风俗习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喜 好、习俗、禁忌,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 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 传承的行为方式。,共同心理认同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 们,对本民族自觉的归属感,包括民 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 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意 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个基本 特征,以及中国化的六要素的抽象和理 论概括,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第二、它既是区别不同民族的标志,又 是把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加以区分的 界限。,第三、这一理论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我 国民族识别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上。,怎样认识构成民族的六要素,民族的六个要素在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中均有特定的内容,每一个特征都在民族特征中处于一定的地位,起着一定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原因,六个要素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就民族的一般特征而言的,并非每一个民族在任何条件下,都同时完整地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成为民族。,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民族不同于氏族、部落; 民族不同于种族; 民族不同于阶级; 民族不同于宗教; 民族不同于国家。,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我们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实地调查识别、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以民族的客观特征和民族的主观意愿为依据和标准,力求稳妥慎重的甄别,从而使民族识别做到了历史性、现实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其次,我们在具体的识别工作中,即重视每个民族的特点,包括现实的特点和历史文献反映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人类学的相关资料和手段,又重视本民族的意愿,广泛征求各民族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爱国上层人士的意见。,19531957年国务院第一次进行民族识别,进行了各民族社会发展形态的调查,过程,依据,理论依据、事实依据,民族意愿按照“名从主人”的基本原则,民族识别,1、灵活运用民族定义(理论依据); 2、注重调查研究(事实依据); 3、要求有本民族的代表参与识别; 4、尊重民族意愿(名从主人的精神)。,民族识别的原则,第一、1950年至1954年的了解情况、确定对策并取得成果阶段; 第二、1954年至1965年的民族识别并对民族支系进行归并阶段; 第三、1978年至1987年民族恢复和更改阶段,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绝大多数的民族成分都已得到确认。,民族识别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认定了38个民族 第二阶段:1954-1964(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认定了15个民族 第三阶段:1964-1982(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1965年8月,认定珞巴族 1979年2月,认定基诺族,民族识别的成果,民族识别的意义,第一、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使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使中国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第二、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使我国的民族数量和民族称谓得到了确定,从而为顺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三、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增强了各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各少数民族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事业。,第二节,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 二、民族的发展 三、民族的消亡,民族形成的时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野蛮向文明的过渡; 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 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至文明时代的低级阶段,时间,民族形成的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决定性因素;,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 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中外民族的形成,大体都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这样一些阶段(民族形成途径)。 前四种人们共同体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有本质区别的。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后者主要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 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一般是经过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的过程和部落联盟的阶段,部落联盟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东西。,“亲属部落间的联盟,常因暂时的紧急需要而结成,随着这一需要的消失即告解散。但在个别地方,最初本是亲属部落的一些部落从分散状态中又重新团结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恩格斯,规律,从部落发展到民族,二、民族的发展,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发展,是指在民族自身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内部结构、整 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 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 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 族自身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其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本质 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质和量的提高。,概念,民族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社会发展决定民族发展。 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总的一般性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相一致的。 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情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道路。,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有自己从产生、发展 到消亡的客观进程。,已经消失了的民族,不可能经历以后的各发展阶段。 新产生的民族,不可能经历从前的各历史阶段。 跳跃性发展的民族。,民族发展的例外,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制 约 因 素,内部,外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民族素质,人口状况,宗教信仰,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模 式,民族的常态发展,民族的异态发展,民族的跳跃式发展,民族的类型与发展趋向,类 型,前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不同社会条件下 民族发展的不同 趋势,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中。由于阶级剥削与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民族发展的缓慢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阶级铲除了民族剥削与压迫,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三、民族的消亡,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民族将实现融合,民族将走向消亡。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民族分化,是指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这种分化多是因民族迁徙等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是民族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过去的民族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 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整体或一部分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的历史现象和社会过程。,概念,民族同化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形 式,强制同化,自然同化,强制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反动的。 自然同化是不同民族整体、或部分成员之间,经历的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接受和自然适应过程,有利于民族的交往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反对强制同化,欢迎自然同化。,野蛮的征服者,总上被那些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马克思,自然同化的规律,民族的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特点和差别的最终消失。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共同繁荣发展基础上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概念,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结果和趋势。“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必然结果。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它是长期、缓慢的自然过程,当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会出现民族共同因素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会进入民族融合时期。,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联系,首 先 是 阶 级 消 亡,其 次 是 国 家 消 亡,最 后 是 民 族 消 亡,民族消亡的规律,两者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 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 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消失,即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世界形成了一个无民族差别的人类共同体。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区别,民族消亡的标志,各民族心理素质差别的消失和 全人类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各民族语言差别的消失全人类共同语言的形成。,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第一,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好地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二,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会更充分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 第三,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而不是民族消亡时期。 第四,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民族和国家的关系。,第三节,民族与国家,一、民族与国家的区别 二、民族与国家的联系,民族与国家各自形成的基本要素不尽相同。,民族与国家同为社会政治实体,但二者的侧 重点各不相同。,民族与国家的稳定性不同。,民族与国家虽然都是以地域来划分的, 但二者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碳排放权交易与许可合同
- 2024年股东保密协议:保护商业秘密共创双赢
- 2024年道路灯光设备安装协议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争议解决机制设计合同3篇
- 2024建筑工程整洁施工管理合同一
- 2024餐馆废弃物处理合作协议
- 2024年跨国健康产业投资与服务合同
- 2024软件公司关于信息系统集成与运维的合同
- 2025年度城乡公司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开发与运营合同3篇
- 2024年矿区环境保护与修复协议
- DB37T 5175-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
- GB∕T 26465-2021 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高清最新版)
- 泌尿道感染临床路径
- 古诗词常见的修辞手法讲课教案
- 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
-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1—问题描述.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 2-07端阳赛马节的传说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衣柜技术标准
-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共13页)
- (完整版)临时用电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