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机械厂质量手册.doc_第1页
铁矿机械厂质量手册.doc_第2页
铁矿机械厂质量手册.doc_第3页
铁矿机械厂质量手册.doc_第4页
铁矿机械厂质量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手册编 号: 受控状态:xxxx铁矿机械厂 颁布令 批准质量手册印制发行,决定于xx年六月一日起实施。质量手册是阐述工厂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是质量体系实施中应长期遵循的纲领和指南,是总体规定质量体系结构的基本法规,工厂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本版质量手册是在xx年颁布的xx版质量手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凡与本质量手册规定有抵触的工厂质量文件,一律按本质量手册执行。 厂长:xx年五月二十日前 言xxxx铁矿机械厂地处xx省xx市,西依济南市,东邻潍坊市、青岛市,居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滨博高速公路中段,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地区协作性强。xxxx铁矿机械厂始建于1952年,最初以矿山设备修理为主,1978年开始试制各种规格的矿车、矿井提升罐笼等产品,目前全厂装备机械设备加工机床120余台,其中大型、精密机床20多台,生产设备配套,检测手段完善,具有铸造、锻造、铆焊、机加工、热处理等加工能力。工厂现有职工24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人,固定资产2600万元,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WJD系列电动(柴油)铲运机、ZK型系列电机车、矿车系列、罐笼系列、箕斗系列等。产品畅销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工厂自成立就狠抓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工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在贯彻GB/T1900019xx idt ISO9000:19xx系列标准的同时,组织力量按照GB/T19001xx idt ISO 9001:xx编写了质量手册,包括了设计 、生产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具有较好的指令性、系统性和可检查性。颁布质量手册的目的,旨在使工厂质量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消除质量工作的随意性,对内作为实施质量管理,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依据,对外作为介绍质量体系,证实质量保证能力的文件。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在管理者推动下建立,力求体现“预防为主、系统管理、实行法治”的指导思想,力求符合ISO10013质量手册编制指南的要求。质量手册由技术科组织编制,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审定,厂长发布。目 次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62 引用标准63 术语64 质量管理体系64.1总要求64.2文件要求85 管理职责 105.1管理承诺 10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05.3质量方针 115.4策划 115.5职责、权限与沟通 125.6管理评审 176 资源管理 186.1资源提供 186.2人力资源 186.3基础设施186.4工作环境187 产品实现 197.1产品实现的策划19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197.3设计和开发207.4采购227.5生产和服务提供23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248 测量、分析和改进 258.1总则258.2监视和测量258.3不合格品控制278.4数据分析278.5改进27附录A:质量体系要素分配表附录B:程序文件目录附录C:更改记录表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手册规定了工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内容和要求,是质量管理工作的纲领,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活动的主体文件,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最高层次的文件。对内:对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同时进行不断的质量改进。对外:证实本工厂有能力持续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本手册所描述的质量体系履盖的产品有WJD系列电动(柴油)铲运机、ZK型系列电机车、矿车系列、罐笼系列、箕斗系列等。2 引用标准GB/T19000-xx idt ISO9000:xx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1-xx idt 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19023-ISO10013 质量手册编制指南。3术语本标准引用GB/T19000-xx idt ISO9000:xx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及术语。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1.1 工厂按照GB/T19001xx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改进,为此,应做到下述要求: a)工厂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识别,并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为:顾客需求原材料采购验证生产检验包装检验入库交付技术服务。b)过程流程图见表1。表1 过 程 流 程 图过程内容实施部门销售部技术科生产科质检科供应科铸造车间金工车间锻铆车间产品要求的确定(接订单或签合同)过程策划生产准备制造工艺质量监控最终检验入库交 付注:供应科准备生产用原、辅助材料(7.4)生产科编制工艺技术文件(7.5.1);并提出适宜的设备、水、电、汽与环境(6.3 、6.4)的要求。生产科配备合格操作人员、适宜设备、设施、环境(6.2-6.4);质检科提供适宜的监控装置(7.6)质检员负责过程质量监控(8.2.4)。4.1.2 工厂严格按照上述规定的过程顺序开展工作,只有完成过程规定的内容后方可转入下一过程。既只有上一过程合格或受控方可进行下一过程。4.1.3 通过对顾客满意程度、体系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与测量,收集有关信息进行质量改进。4.1.4工厂的外包过程有计量器具的检定、产品交付过程的运输、部分机械零件表面处理、探伤及个别零件的外协加工等。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本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见手册第5章); b) 质量手册; c) 程序文件(见手册附录A); d) 其他质量文件(包括技术文件,管理性文件等); e)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记录(见记录控制程序)。4.2.2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的内容包括: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删减作出说明(具体见手册第1章的规定); b) 工厂质量手册由技术科负责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厂长批准后实施,作为实现工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开展所有活动的纲领。c) 质量手册各章节中只对各项活动的主要职能部门、职责和权限、控制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主要关系进行规定和阐述,对这些文件均采用引用的方式,详见质量手册相应章节引用的文件。 d) 质量手册作为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采取与其他质量体系文件相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具体见4.2.3“文件控制”的规定。4.2.3 文件控制a) 文件控制范围 文件控制的范围除工厂编制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质量文件(如技术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等)外,还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已形成的记录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其控制要求见本手册4.2.4条“记录控制”的规定。 b) 技术科是文件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 c) 除质量记录以外,质量管理的其他文件均按本工厂编制的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规定文件的编号与标识; 2) 规定文件的编写职责与审批权限,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 3) 规定文件的发放、更改、申领、保管与销毁的方法,以确保有关部门或人员能及时得到有关文件的适用版本,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能够得到识别,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并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4) 在文件发布后发现不适用及每次内部审核时,或质量管理体系范围、顾客要求、法律和法规标准、工厂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分配等发生变化时,需对文件进行评审,必要时依评审结果修改文件,并再次经过授权人批准后发布; 5) 对外来文件由技术科按照公司内部文件管理的要求,统一建档登记,做出有效性标识,按照管理者代表确定的范围发放至各使用部门。 6) 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4.2.4 记录控制 a)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它为符合控制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 b) 记录控制范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记录,无论是否规定格式,还是使用任何类型的媒体(工厂目前用纸张作为记录文件的媒体。) c) 技术科负责记录的统一管理,确定并汇总本工厂建立并保持的记录种类以及各种记录样本,工厂编制了记录控制程序,对记录的编号、标识、填写、收集、编目、保存、销毁的控制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记录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并需要时作为客观证据及时提供。当合同中规定或顾客要求提供有关质量记录时,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提供。 d) 具体执行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1.1 厂长首先树立质量意识,通过培训、会议方式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质量和法规方面的规章制度,持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并贯彻于各层次的工作之中,使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有关的活动。5.1.2 厂长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使员工充分理解,为实现方针和目标而努力。5.1.3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厂长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5.1.4 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即组织应理解顾客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5.2.2 组织通过市场调研、走访顾客、订货会和新闻媒体等渠道全面了解顾客目前和未来的期望,并以此作为产品改进的依据。5.2.3 确保组织制定的各项目标,包括质量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一致。5.2.4 将顾客的要求与期望,在整个组织内沟通,使工厂人员都能理解。5.2.5 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5.3 质量方针5.3.1 厂长主持制订质量方针,技术科负责形成质量方针的文件,并在各层次予以宣贯。5.3.2 质量方针应与工厂总的经营方针相一致,方针应包括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以及持续改进体系的承诺。5.3.3 方针应为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相互对应,质量方针通过质量目标的落实来体现。5.3.4 定期评审其适宜性。5.3.5 确定的质量方针,要利用不同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宣传贯彻,确保每一员工都能理解。5.3.5工厂质量方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诚信为本,以质量创效益,以质量促发展,质量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永恒主题。5.4 策划5.4.1 质量目标a) 厂长在质量方针政策基础上主持制订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质量方针的具体落实与体现,应包含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且是可以测量的;b) 制定质量目标时应结合工厂实际情况,目标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c) 技术科负责将工厂的质量目标落实分解到各科室、车间;d) 定期组织质量目标的评审,也可以与管理评审一并进行,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如期实现质量目标可以予以修订与调整。e)工厂质量目标:1.工艺执行率大于98%;2.顾客满意率大于98%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a) 厂长应识别实现组织质量目标所需的全部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过程输入与输出及其相互作用。b) 确定已识别的过程的目标;c) 建立能实现质量目标和过程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控制的准则和方法,对过程的监视、测量及过程控制所需记录按照4.1总要求的内容加以控制。d)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出应形成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e) 由于各种原因(如顾客、市场或机构改革)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应对现有的体系文件进行评审与调整,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5.1 职责和权限a) 厂长依据管理要求设置组织机构,并规定各部门的职责(组织机构见图1,职能分配表见表2);组织机构图厂长 管理者代表生产副厂长经营副厂长设备副厂长生产科销售部供应科技术科质检科铸造车间金工车间锻铆车间图1b)职责和权限1)厂长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决定实施有关方针和目标的有关措施; 向工厂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变更进行策划,以实现质量目标; 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 组织管理评审;指定管理者代表。决定有关改进的重大措施。2)副厂长 确定、提供和维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确保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 分工负责生产、经营、技术、设备等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有决策权并向厂长报告管理业绩。 批准生产计划、设备维修计划、技术改造计划等; 合理安排、调配各种资源,确保厂内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负责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活动; 批准生产工艺中规定的技术指标; 针对进货、工序不合格或产品不合格所采取措施有审批权; 对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控制以及监视测量装置的控制负领导责任;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负领导责任。4)技术科 负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负责设计技术文件的管理以及搜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等;负责设备的调研、购置、验收、维护、保养、检修等管理工作。 负责内部质量信息的收集; 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管理; 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并进行实施; 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以及组织管理评审有关输入内容等工作; 负责质量记录的管理;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培训工作;并建立员工培训档案。5)生产科 负责产品实现的策划,针对特殊产品、项目或合同编制质量计划; 负责生产组织与指挥; 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及统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负责工艺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负责矿内合同的签订和矿内有关质量信息的收集。 负责产品库房的管理。6)供应科负责组织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工作;负责编制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原材料、外购件的库房管理。7)销售部 负责合同评审及合同管理工作; 负责产品交付、售后服务、顾客意见的处置; 负责与顾客的联络与有关问题的处理;负责工厂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负责外协产品生产厂家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与合同签订。8)质检科 负责按照工厂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对产品的符合性负全面责任; 负责厂内、外相关的质量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处理;负责工厂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负责工厂采购物资及生产过程化学成份分析和机械性能试验工作。负责组织审理不合格品;负责组织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及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11)成品库 负责成品库房的管理; 配合销售部做好交付、搬运等工作。12)生产车间 负责按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等工作; 负责工序标识与可追溯性; 负责基础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负责本车间生产环境的控制。13)内审员 负责按内审计划进行内部审核; 负责按审核组长的分配编制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开具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14)检验员 负责按检验规程进行进货、工序和成品的检验和测量; 负责记录检验测量结果; 负责合格证签发工作。15)生产工人 严格按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对由于不执行工艺及操作原因而造成的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负责; 保证所承担质量指标的完成;严格控制多余物和混批现象的发生,对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负责。5.5.2 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和权限: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4)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5.5.3 内部沟通a)沟通内容涉及体系运行过程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如:质量要求、过程目标及完成情况,过程有效性等。 b)沟通渠道:上下级间的沟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部门内部的沟通; c)沟通方式:调度会、质量分析会、文件、简报等。5.6 管理评审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厂长每年度进行一次管理评审,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评审的输入信息:-审核结果;-顾客反馈;-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改进的建议。评审的输出:-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资源需求。具体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的规定。6 资源管理6.1 资源提供 厂长应确定并提供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以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强顾客满意程度。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 a)对承担体系规定职责和岗位的人员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适应; b)对人员能力的评判,应从其教育的程度、培训、经历、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综合考虑,选拔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和作业活动; c)根据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选派到适宜的岗位以满足岗位要求; d)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评价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岗位练兵等。 e)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培训,使员工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工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努力; f)工厂技术科对员工建立培训档案,并保留员工的培训记录;6.3 基础设施6.3.1 工厂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 a)厂房、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包括水、电、汽等; b)生产过程运行、监控和测量所需的过程设备;6.3.2 对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维护,以满足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需要;6.4 工作环境6.4.1 应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以满足实现产品符合性的需要。 6.4.2 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a)人的因素:为员工创造一个愉快的空间,采用创造性的方法使员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其才能,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b)物的因素:工作场所卫生、清洁、通风良好。6.4.3 工作环境的管理 a)生产现场由生产科与车间负责维护,并定期检查; b)工作环境由各有关部门负责维护,生产科负责定期组织检查。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1.1对于公司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确定顾客要求原材料采购验收生产检验包装检验交付服务)的策划,以指导各部门能协调一致的开展各项工作,实现顾客满意。策划时应考虑:a) 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b) 具体产品的实现过程,所需的文件、资源等;c) 产品的验证、确认、检验、试验活动安排及产品的接收准则;d) 所需要的质量记录。7.1.2 对于长期生产的批量定型产品,现有的体系文件能满足要求,可不编质量计划。7.1.3 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当发现有的文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由生产科组织编制质量计划。7.1.4 质量计划 a)根据策划的内容和结果编制质量计划,它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与现有的体系文件相适应; b)质量计划由生产科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或厂长批准实施; c)各部门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实施,记录实施情况; d)生产科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e)质量计划需修改时,由生产科将修改内容报管理者代表或厂长批准; f)质量计划的有关文件由生产科存档。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即顾客明示的要求,包括对产品、交付和交付后的要求等; b)顾客未明示,即规定的或已知的用途所必要的要求; c)必须履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的附加要求,如内控标准等。7.2.2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a)评审目的:明确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保工厂有能力满足;b)评审时机:在工厂向顾客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C)评审的内容:1) 产品的要求得到规定;2)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3) 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7.2.3 顾客沟通 a)沟通目的:确保组织充分准确地了解顾客要求及顾客对组织的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 b)沟通时机:在产品提供之前、提供之中及提供之后; c)沟通内容: 1)顾客关于产品要求的信息; 2)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3)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d)沟通途径:电话、传真、信函、调查表、上门查访和用户座谈等; e)沟通方式:销售部通过市场调研、访问顾客等方式做早期沟通;通过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与修改实现中期沟通;通过售后服务,收集顾客信息,实现后期沟通; f)销售部负责保存有关顾客沟通记录。7.3 设计和开发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当顾客、工厂及其它相关方对产品质量特性已有明确要求时,技术科负责设计和开发策划,包括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各阶段的职责分配、所需的资源等内容。设计和开发计划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必要时应予修订,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同的部门的接口应有明确的规定。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技术科根据顾客明确的要求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最终确定产品设计的输入要求,一般包括:A功能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它要求。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输出应做到: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包含产品接收准则;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在设计和开发的转阶段之前应进行评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应包括与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并记录评审结果和必要的措施。7.3.5 设计验证 试生产可行性评审通过后,生产科负责按照工艺文件的初稿要求组织试生产,质检科针对试生产中及试生产后的产品按照检验规程初稿的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技术科负责组织对设计和开发活动进行验证。7.3.6 设计确认 试产合格的产品,有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将试制的产品送交顾客试用,若顾客试用合格,则由技术科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工艺文件与检验规程初稿、试生产检测报告与顾客试用情况进行确认,并形成设计和开发确认报告。7.3.7 工艺制定 产品设计确认通过后,生产科将所有工艺文件与检验规程初稿整理成最终技术文件。7.3.8 设计更改 技术文件确定后,若需修订,则由有关部门提出文件修订申请,技术科组织有关部门对更改进行评审,必要时应予验证、确认更改可行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7.4 采购7.4.1 采购过程 a)控制目的:确保采购产品在质量要求、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b)控制内容: 1)结合采购物品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程度,供应科组织制订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 2)按照评价准则,供应科组织有关人员对选定的供方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结果选定合格供方,形成合格供方名录; 4)对选定的合格供方进行动态控制,结合供方业绩定期对现有供方重新评价。7.4.2 采购信息 a)采购信息内容包括: 1)有关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验收总则; 2)有关产品或服务提供的过程要求,如工艺要求; 3)有关供方人员资格的要求; 4)有关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等。b)有关采购要求的信息可用采购文件来表达。采购文件包括: 1)采购计划 2)采购合同或协议等。 c)采购文件发布前由主管负责人审批,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验证方式:进货检验,如查验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据等。7.4.4 采购的控制 具体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a) 生产工艺流程:铸造产品的工艺流程: 造型|采购检验配料熔练检验浇铸清砂检验热处理检验机加工检验装配检验入库。铆焊产品的工艺流程: |铆焊加工|采购检验机 加检验装配检验入库。 b)生产科负责编制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文件、及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工装等; 负责指导车间进行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管理、控制、确认、产品防护所需的工作环境等; c)质检科负责产品检验及出厂产品放行的质量证明,并负责对关键、重要工序的监视和测量; d)生产车间负责对工艺过程的监视,并负责本车间设备、工装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 e)销售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和交付后的技术服务工作。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工厂的特殊过程有焊接、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确认活动包括: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规定的准则;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 记录的要求。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7.5.3.1产品标识 1)标识目的:防止不同类别的产品混淆; 2)标识范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3)标识方式:区域、标签、标牌、记录、合格证等。7.5.3.2可追溯性标识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标识。注:上述工作包括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7.5.4 顾客财产顾客财产主要是指顾客提供的用于产品生产的产品图纸、设备、工装或为顾客实施维修或改造的产品,对顾客的财产应进行登记、保护。如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7.5.5 产品防护 a)防护目的:结合产品特性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持产品的符合性; b)防护范围: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至预期目的地所有过程; c)防护内容: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d) 防护对象: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a)控制目的: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b)控制内容 1)监视与测量装置在使用前由质检科负责送检并按规定的周期校准,保存检定和校准记录。对于无法溯源的,质检科负责制定内部校准规程,并形成文件的自检依据进行检定,保存自检记录; 2)使用者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进行正确调整和使用,防止因操作或调整不当造成设备失准; 3)检定、校准合格的装置,由校准人员进行校准标识; 4)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监视和测量装置损坏和失效;5)当发现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对其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采取措施;具体按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工厂目前还没有应用计算机软件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当应用计算机软件时,首先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适当时进行再确认。8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对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并予以实施,以达到: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b)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c)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8.2 监视与测量8.2.1 顾客满意 对顾客满意进行监视与测量是测量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方法。 a)目的:对顾客满意信息进行监视,以此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可改进的机会,从而增强顾客满意; b)信息来源: 1)对顾客的调查; 2)有关产品方面(质量、价格、交付和服务)的反馈; 3)顾客需求的变化; 4)服务提供数据; c)信息收集方式: 1)通过市场调研、媒体或行业交流收集信息; 2)顾客沟通,如走访顾客、电话回访、发放调查表和传真信函等方式; 3)接受顾客投诉或抱怨。 d)销售部定期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进行收集,信息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可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得出顾客满意程度的趋势,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8.2.2 内部审核 a)内部审核的目的: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和工厂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b)内部审核控制内容: 1)对内审进行策划,内容包括:审核的频次、目的、审核依据、范围和方式等; 2)明确审核的职责,保持审核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3)实施审核,记录审核结果; 4)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证措施;5)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具体按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进行控制。8.2.3 过程的监视与测量 a)目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保持预期的过程能力,确保产品的符合性,最终目的是持续满足顾客要求; b)监视与测量对象: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 c)采用的方法包括:内部审核、产品质量的检查、过程有效性的评价、日常质量工作监督检查等; d)对于产品实现过程,可通过抽样检验等方式进行监视与测量,对于过程的有效性可通过内部审核予以评价; e)通过监视与测量,当发现过程未达到预期结果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纠正措施。8.2.4 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a)目的:验证所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b)控制对象:原材料、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 c)控制内容: 1)质检科负责按照产品实现策划的结果以及在产品实现的适当阶段进行监视与测量; 2)生产科负责规定接受准则; 3)质检科保持符合接受准则的证据; 4)厂长对负责放行产品的人员予以受权; 5)对于特殊放行(未经检验或未检验完毕放行产品)的规定。 具体按照检验和测量的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8.3 不合格品控制 a)控制目的: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b)控制对象:不合格原材料、过程不合格品、不合格成品以及交付到顾客手中以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 c)控制活动包括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 d)具体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8.4 数据分析 a)数据分析目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 b)数据收集: 1)销售部负责收集有关顾客满意方面的信息以及产品要求符合性的信息; 2)生产科负责收集与生产过程控制有关的数据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包括矿内销售产品信息的收集); 3)质检科负责收集与供方产品和过程有关的数据及负责收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 c)数据分析:质检科对各部门收集的数据,每季度汇总一次,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以寻找改进机会,并将数据分析的结果提交管理评审。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 a)目的:为了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b)持续改进途径: 1)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作为分析的参考依据 ; 2)通过审核、数据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3)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来达到改进的目标、循环重复使用这一过程,实现持续改进。8.5.2 纠正措施 a)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