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1页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2页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3页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4页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2. 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答:(1) 市场低效, 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主要表现在竞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2)市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调等方面。3. 如何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答:区分或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例子,只要从定义出发举例就可以。比如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如苹果、梨子等。4. 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及其主要治理方式。答: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损害,但受损者同样得不到应有的损失补偿。负外部性的例子很多,比如污染、噪音等。治理负外部性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的管制、收费等,比如拿污染来说,可以征收排污税或者限制污水排放等。7. 政府失效的原因。答: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1)信息失灵。一方面使政府在决策时难以制定出完全符合公众偏好的计划,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可以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但是由于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应难以完全控制,无法对所有政府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导致决策结果最终难以达到预期。(2)决策程序失灵。即难以解决偏好显示和利益集团的问题。(3)时滞的存在。主要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4)执行过程的低效。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般不是同一个政府机构,导致政策实施情况有时和最初的政策意图可能并不一致。8. 财政的三大职能。答:财政的三大职能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要求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3)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政府希望实现的目标,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要通过多种财政手段,有意识地影响和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章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答: 财政支出按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种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有差异。消耗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但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对分配有直接的影响。其次,由于消耗性支出是在市场上进行的,故而政府在进行消耗性支出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贯坚持的原则,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第三,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消耗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消耗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它们的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4.从政府职能角度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答:从表“我国各时期及近年来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的比重”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财政支出结构也在变化, 突出表现在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实行改革之前的平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38.34,2004 年的27.8,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相反,社会行政管理支出则大幅度提高,从实行改革之前的5左右上升到“九五”时期的15.7,2004 年的19.4。7.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其中经济性因素指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支出的财力保证;政治性因素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而社会性因素主要指代人口、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因素。第四章3、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和改革方向是什么?答: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效益。一方面,受教育者学到知识和技能以后,增强了竞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在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因而,它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即排斥性和竞争性,从这一角度来看,个人或家庭可以通过市场来获得教育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育利益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了社会,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民族文化与道德素养,保证了国家的民主制度得以在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中运行,促进了社会交流与经济发展,因而,它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即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财政性教育投资不足;、教育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改革方向:、加强教育事业的立法与监督工作;、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动用社会力量广开办学渠道。5、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各有何特点?谈谈政府介入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答:和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一,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低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其二,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其三,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政府介入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主要有:、基础设施消费中存在外部效益;、基础设施的生产与消费有着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点;、基础设施配置存在着地区公平问题。9、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答:从近、中期看,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支出管理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体系为重点,深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筹资方式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加强和改进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与营运管理;3、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4、加强和完善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管理与监督。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复习思考题:3.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如GNP、人均GNP 等从总体上反映了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2)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和产品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物质消耗的降低和经济效率的提高。(3)收入分配体制。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重,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第二,财政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4) 价格水平。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价格变动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复习思考题:1.税收有哪些基本特征?1.答:税收的基本特征是指税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征。具体包括:(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以国家的行政权力为依托、按照法律规定强制进行的征收。(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税款一经征收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国家征税不支付任何报酬,也不必立即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或给予以某种特许权力。(3)规范性。税收的规范性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法令、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征收比例或数额,纳税人只要取得了应纳税收入,或者发生了应纳税的行为,就必按照规定的标准纳税,一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2.试述现代税制原则的主要内容。2.答:现代税制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应该是当以价格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作为最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政府税收对资源的重新配置都将干扰经济效率的有效发挥,使经济变得低效或无效。第二,税收行政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是从税务行政管理角度分析税收的成本效益,主要是分析税收的征收管理成本。(2)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对收入的再分配应依据公平准则和公平目标,为市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按受益征税,依据能力负担。简单地说,可以分为竞争原则、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第一,竞争原则。税收的竞争原则是着眼于收入分配的前提条件,通过税收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企业和个人创造竞争环境,鼓励平等竞争。第二,受益原则。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根据市场经济则确立的等价交换原则, 把个人向政府支付税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价格,因此个人税收负担应根据个人分享的公共品受益大小来确定。第三,能力原则。税收的能力原则是以个人纳税能力为依据行使征税,即以个人收入或财富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按照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征收税款,使负担能力比较强的人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负担能力比较弱的人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通过税收调整个人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实现均等收入的公平目标。(3)税收的稳定原则。税收的稳定原则是就税收的宏观调控而言的,即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应依据稳定准则,实现稳定目标,促使经济稳定发展。税收对经济的稳定可分为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和税收政策抉择两种稳定方式。第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税收自动稳定机制是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稳定经济的方式,是税收制度对经济的一种自动反应能力。第二,税收政策抉择。税收政策抉择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税收政策变动及其选择,其任务就在于消除税收自动稳定机制所无法消除的经济波动。5.分析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5.答:影响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税收负担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说来,随着一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税收负担水平也会呈上升趋势。(2)政府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广,则需要的税收量大,税收负担也就较重;反之,政府职能范围窄,则需要的税收量小,税收负担也相应较低。(3)财政收入手段选择。如果其他手段取得的收入较多,税收负担水平就会相对较低,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较高,税负水平也较高。(4)税收制度本身的因素。首先,税种的设置影响税负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及一国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宏观管理水平各异,因而税收的覆盖面宽窄不一,税种的设置各不相同,不同税收制度下税收的相对数量也不同,税负水平也因此有高有低。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影响税负水平。出于鼓励投资、吸引外资、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的考虑,各国政府均实行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优惠税率、税收扣除、加速折旧等,形成巨额税式支出,从而减少政府实际征收的税收数量,降低税负水平。(5)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对税负水平产生影响,政府的主观意图和税收征管水平会影响税负水平。第十一章复习思考题4试评价我国国债负担的现状。(一)国债负担率考察从表111 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国债负担率在1990-1995 年期间比较稳定,19951997 两年的时间增加了1.76 个百分点。受1998 年发行2700 亿元特种国债的影响,这一指标在1998 年一年就上升了2.51 个百分点,之后持续增长,2003 年达到最高值(19.26%), 比1996 年的国债负担率增长了近两倍。表111 1990 年2004 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国债负担率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债余额(亿元) 国债负担率(%)1990 18547.90 890.34 4.80 1991 21617.80 1059.99 4.90 1992 26638.10 1282.72 4.82 1993 34634.40 1540.74 4.45 1994 46759.40 2286.40 4.89 1995 58478.10 3300.30 5.641996 67884.60 4361.43 6.42 1997 74462.60 5508.93 7.40 1998 78345.20 7765.70 9.91 1999 82067.50 10542.00 12.85 2000 89468.10 13020.00 14.55 2001 97314.80 15618.00 16.052002 105172.3 19336.10 18.39 2003 117390.2 22603.60 19.26 2004 136875.9 25777.60 18.83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第51 页和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5 年)第107 页数字计算。(二)债务依存度考察从具体的数字统计来看(参见表112), 1994 年以来,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基本维持在25%左右,最高达到30%(1998 年),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控制线(15%20%),但并未超出太多。但从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来看,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我国中央债务依存度一直都比较高,在1998 年达到巅峰值105.93%,尽管之后有所下降,但仍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的资金几乎全靠发行国债来解决。当然,1994 年以后,每年债务收入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还本付息的。以1998 年为例,计划发行国债2808.6 亿元,其中用于还本付息的支出就达2348.6 亿元,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仅为460 亿元。表112 19902004 年我国国债依存度与中央债务依存度年份当年国债发行额(亿元)(1) 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亿元)(2) 当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亿元)(3) 国债依存度(%)(1)(2) 中央债务依存度(%)(1)/(3)1990 375.45 3083.59 1004.47 12.18 37.38 1991 461.40 3386.62 1090.81 13.62 42.301992 669.68 3742.20 1170.44 17.90 57.22 1993 739.22 4642.30 1312.06 15.92 56.341994 1175.25 5792.62 1754.43 20.29 66.99 1995 1549.76 6823.72 1995.39 22.71 77.671996 1967.28 7937.55 2151.27 24.78 91.45 1997 2476.82 9233.56 2532.50 26.82 97.801998 3310.93 10798.18 3125.60 30.66 105.93 1999 3715.03 13187.67 4152.33 28.17 89.472000 4180.10 15886.50 5519.85 26.31 75.73 2001 4604.00 18902.58 5768.02 24.36 79.822002 5679.00 22053.15 6771.70 25.75 83.86 2003 6153.53 24649.95 7420.10 24.96 82.932004 6879.34 28486.89 7894.08 24.15 87.15注:全国财政总支出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地方本级财政支出。本表的财政支出数字2000 年以前不包括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利用国外借款收入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2000 年起,全国财政支出和中央财政支出中包括国内外债务付息支出。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第51、276、289 页的数据计算。(三)国债偿债率考察1990 年2004 年期间,国债偿债率与中央财政偿债率基本上是以1994 年和1998 年为两个转折点(如表113 所示)。1994-1998 年我国的国债偿债率与中央财政偿债率同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四年间分别增长了14.25 和20.92 个百分点。这与我国1994 年以后国债发行期限缩短,导致19961998 年间出现了偿债高峰有密切的联系。而1998 以来年,两项指标又同时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六年间分别下降了9.91 和22.78 个百分点。但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债偿债率与中央财政偿债率还是基本保持了稳定。表113 1990 年2004 年我国国债偿债率和中央财政偿债率年份 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亿元)( 1) 当年中央财政收入(亿元)( 2) 当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亿元)(3) 国债偿债率(%)( 3)/(1) 中央财政偿债率(%)(3)/(2)1990 2937.10 992.42 190.07 6.47 19.15 1991 3149.48 938.25 246.80 7.84 26.301992 3483.37 979.51 438.57 12.59 44.77 19 4348.95 957.51 336.22 7.73 35.11931994 5218.10 2906.50 499.36 9.57 17.18 1995 6242.20 3256.62 882.96 14.15 27.111996 7407.99 3661.07 1355.03 18.29 37.01 1997 8651.14 4226.92 1918.37 22.17 45.381998 9875.95 4892.00 2352.92 23.82 48.10 1999 11444.08 5849.21 1910.53 16.69 32.662000 13395.23 6989.17 1579.82 11.79 22.60 2001 16386.04 8582.74 2007.73 12.25 23.392002 18903.64 10388.64 2563.13 13.56 24.67 2003 21715.25 11865.27 2952.24 13.60 24.882004 26396.47 14503.10 3671.59 13.91 25.32注:表中财政收入数字不包括国内债务收入。从2000 年开始,国债还本付息支出的数据均为债务还本支出。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第276、289 页的数据计算。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高,表明以前所发行国债对财政形成的压力越大。发达国家该指标一般较低,20 世纪80 年代,世界主要工业国的此项指标一般都在6%12%之间。美国在19851987 年间该值平均为6.9%,;日本在19751980年间平均为8.5%。因此,国债继续跳跃式增加发行量,已经有了较大难度。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债总水平是比较低的。20 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债务水平相当于大多数发达国家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的水平。但我国国债的增长幅度快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债增长幅度。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进行政府债务指标的国际间比较的时候,不能只进行数量的比较,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些数量指标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债务指标有以下特点:(1)对外债务全部是公共债务,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部门的债务、金融机构的债务、银行的债务和国有企业的债务,私人部门不允许对外发生债务。(2)对内债务,主要是国债。目前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债券和借款。(3)中央政府部门的债务数量较其他国家大,其使用用途和中央政府的债务没有本质的区别。(4)债务的偿还对中央政府的依赖性大。中央政府的内外债务全部都要由中央政府来偿还,中央政府部门的债务实际上是由中央政府担保的,国家承担了由地方和部门使用资金统借统还的还本付息责任。尽管我国的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占全部预算支出的比重荏苒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占中央财政的比重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根据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我国可以考虑将国债利息支出纳入财政预算。这样,当政府每年支付债务利息时,就不会出现“利滚利”的情况,债务余额的绝对值就不会呈指数型增长。如果利息支出仍用债务收入来偿还,一旦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债务余额占GDP 比重就会迅速上升,相应的利息支出比重也会迅速上升,必然对国家财政形成巨大的压力。应考虑将国债利息支出纳入预算,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财政风险。9试述国债的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为弥补政府预算赤字的国债发行会减少民间部门的资金供给,同时形成金融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进而导致民间投资的萎缩。通常而言,国债发行对民间资本的形成存在“挤出效应” ,其强弱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国债政策的有效性。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是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的。(一)资金供给方国债发行减少了民间的可用投资资金总额。它导致资金使用权从民间转移到了政府手中。国债规模急剧扩张的实质债是政府与企业尤其是民间企业争夺资金,从而产生了对民间投资的“挤出” 。“预算赤字直接减缓了资金积累的速度,因为用于公共开支的赤字可以将私人投资挤出 ,它的可预见结果是造成经济中资本形成的速度大大减缓。用于支持预算赤字的公共借款规模的膨胀意味着对可借资金需求的增加,尽管利率的一个微小的提高可以引起经济中储蓄总额的增加,但是作为可借资金使用的私人部门需求的储蓄余额将下降,而政府利用储蓄支持赤字的做法将挤出私人投资对储蓄的占用。(二)资金需求方国债发行还会抬高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引起债券价格下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企业的资本边际效率未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时,相对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企业的投资意愿受到抑制,进一步导致投资规模所见。私人部门对资本的需求减少,资本市场处于较低的均衡水平上。正如萨伊所言:(政府发行国债) 使资本利率上涨,当人们能够很容易地从政府得到7 厘或8 厘利息时,谁愿意将款项以5 厘利息借给农民、工人和商人呢?换言之,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人们对私人生产部门的货币资本供给,同时私人生产部门自身的资金需求也因利息成本上升而减少。政府从征税融资转向债务融资对资本形成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莫迪利安尼在其生命周期理论中指出:政府举债融资,居民以持有国债取代私人资本,而被政府所挤出的资金通过政府支出大多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当前消费,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降低,未来供给减少。在未来国债大规模偿还之际,总供求的短缺型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而私人资本的缩减也将是持久的。尽管以上的分析说明国债的发行具有相当大的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资金和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社会投资与储蓄结构,另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基础性的程度也有差异。在我国当前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国债的挤出效应并不强烈,从而国债发行将能有效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第十二章1.政府预算的含义及其构成。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政府预算是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财政具有内在的联系。从财政收支的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财政的核心。政府预算就是政府收支预算,一般说来,有一级政府即有一级财政收支活动主体,也就应有一级预算。我国政府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与政权结构适应,并同时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相应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人民预算。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的预算组成。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2.比较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政府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形式,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去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其优点是把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分列于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上,这就从整体上反映了年度内政府总的财政收支情况,整体性强, 便于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的了解,而且简便易行。其主要缺点是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入按经济性质分列和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有选择地进行宏观经济控制。复式预算是从单式预算组织形式演变而来的。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或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这种组织形式的典型例子是把政府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其中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及宏观调控。复式预算组织形式由于把政府的一般性质上的经常收支列为经常性预算,把政府的资本投资支出列为资本预算,这样就区分了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政府权衡支出性质,分别轻重缓急,做到资金使用的有序性,比较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便于经济分析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与控制。其次,把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以各自来源应付各自的支出,各自平衡,这就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和传统的收支平衡观念。再次,由于把国债收入作为资本预算的正常收入项目,这就使得资本预算总是平衡的,只有经常预算的收支才可能有差额。5. 分税制的含义。分税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关系的制度。分税制最早出现在19 世纪中叶的一些欧洲国家,目前已经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调拨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从1994 年1 月1 日起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科学核定地方财政收支数额,逐步实现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实行分税制以后,原则上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实行分级预算制度,硬化预算的法律约束。7. 什么是转移支付制度?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财政转移支付是除政府购买之外的那些不以取得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财政的各种社会救济支出、价格补贴、社会福利补助等;有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如上级财政对下级的各种专项拨款、分类补助,以及没有指定用途以平衡地区差距为目的的一般性补助;还有下级政府对上级财政的资金上缴,以及同级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中的转移支付一般指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尤其指上级政府将其财政资金的一部分转移给下级政府。实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主要是:(1) 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无论财政收支的纵向不均衡还是横向不均衡,都会影响相应级次或地方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造成社会成员之间在获得公共产品上的差异,这是背离社会公平原则的,因此,必须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公共资金的分配进行调节,以保证各地财政能力的大体均等。(2)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必要的控制能力。一般说来,在分税制体制下,为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实施中央的政策,赋予中央政府的财权通常会大于其事权,因而从整体上看,转移支付首先表现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资金拨付。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分级预算体制中中央政府控制和诱导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从机制上确定了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3)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区域性和部分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益不完全局限于其辖区内所决定的,如地方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受益的不仅是当地企业和居民,其他地方也能从该区域较为便捷的交通中受益。在区域性公共产品存在外溢性和这类公共产品的成本完全由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承担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容易从本地利益出发,有可能高估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而低估其整体收益,并减少此类整体效益较理想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这不仅影响着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本地区及相关地区居民的利益,而且也不利于地区之间经济关系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通过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一定的财政补助,对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适当的调节,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干预方式。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5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内容预算政策按照预算收支的不同对比状态可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有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在减税与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如果在一定经济状态下,增税与减支同时并举, 财政盈余就有可能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同于盈余财政政策。6说明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差异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扶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控制效果。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相机扶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需求过旺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也可二者同时并举,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反之,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即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也可二者同时并举,以刺激社会总需求。7简述我国近期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演变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它的内容和作用过程是不相同的。在传统经济下,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采取大一统的形式,内容单一,基本上只是国民收入的统配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财政政策已不可能再用大一统的形式统揽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调节经济的运行。这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财政政策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政策运用的难度。值得一提的是,自1998 年以来,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政策要点:一是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防范金融风险,充实国有独资银行资本金。三是调整税收政策。没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惯用的减税政策, 而且加强税收征管,适度提高税收占GDP 的比重。四是增加社会保障、科教以及公交人员工资等的支出。综合起来说,1998 年积极财政政策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拉动总需求,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政策;二是建设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七年多,对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的灵活和完善,掌握宏观调控的艺术日趋成熟。2004 年底,中央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了积极财政政策,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即“双稳健”政策搭配来调控宏观经济。下面是经典歌词100句,朋友们可以享受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林夕经典歌词1、若只是喜欢,何必夸张成爱。林2、擦光所有火柴难令气氛像从前闪耀,至少感激当日陪着我开甜蜜的玩笑。失恋太少3、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邮差4、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当时的月亮王菲5、我愿意做你的老师,示范着执子之手如何解释,不愿为深奥的感情变白痴。诗人的情人方大同6、有一梦便造多一梦,直到死别都不觉任何阵痛,趁冲动能换到感动,这愉快黑洞苏醒以后谁亦会扑空。梦死醉生张国荣7、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但现实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无间道8、似等了一百年忽已明白,即使再见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不如不见9、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明年今日10、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暗涌11、黑了倦眼都侧耳倾听,让我做只路过蜻蜓,留下能被怀念过程,虚耗着我这便宜生命。路过蜻蜓张国荣12、如除我以外在你心,还多出一个人,你瞒住我,我亦瞒住我,太合衬。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若无其事原来是最狠的报复。想哭13、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人来人往14、我想知如何用爱换取爱,如何赤足走过茫茫深海,超乎奇迹以外。当赤道留住雪花,眼泪融掉细沙,你肯珍惜我吗?当这地球没有花15、那日我狂哭不止,曾经差一点想过死,多少艰辛不可告人,多少光阴都因为等。奇迹16、爱若难以放进手里,何不将这双手放进心里。人来人往17、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凝住眼泪才敢细看。约定18、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似是故人来19、无论热恋中失恋中,都永远记住第一戒,别要张开双眼。相爱很难20、得到,你的爱情,还要再得到你任性。一切,原是注定,因我跟你都任性。明知故犯21、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百年孤寂22、感情寻找它的模特儿,衣服挂在橱窗,有太多人适合,没有独一无二。香奈儿23、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流年24、不要我的我不要,不爱我的我不爱,把灯关上连背影都不会存在。不爱我的我不爱25、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不爱我的我不爱26、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红豆27、拿下了你这感情包袱或者反而相信爱。邮差28、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再见二丁目29、不是爱不起,只是伤不起。伤不起30、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蝴蝶31、爱是没名字的歌,留给这世上没名字的你。没名字的歌,无名字的你32、过去都已经过期,何必要跟自己过不去,还过得去,就值得恭喜。还过得去33、做最爱做的我没什么不敢,才是最大的力量,梦想的现场,每个人头上都有光环。梦想34、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原来多麽可笑,你是真正目标。追35、但愿我可以没成长,完全凭直觉觅对象。模糊地迷恋你一场,就像风雨下潮涨。有心人36、趁冲动,能换到感动,这幻觉不去用苏醒以后难道你会哭出笑容。梦死醉生37、哭,我为了感动谁。笑,又为了碰着谁。路过蜻蜓38、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39、从前到以后,一夜间拥有,谁说这不算相恋到白头。红颜白发40、天爱上地,不会完全凭运气。这刻春光明媚,差点不忍记起。奇迹41、你离开了,却散落四周。左右手42、你这样恨我,好不好过,温馨被单,都变成负荷。你这样恨我43、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十年44、不信眼泪,能令失乐的你爱下去。难收的覆水,将感情慢慢荡开去。如果你太累,及时地道别没有罪。牵手来,空手去就去。玻璃之情45、感情不必拿来慷慨。因为爱,所以爱46、谁貌似花美艳?是谁努力照亮半边天?但是情无独钟,贪心的你偏爱哪一边?情无独钟47、谁亦记得不能容他宠坏,不要对他倚赖,感情随他出卖,若你喜欢犹大。情戒48、传说有一男一女同偕到白发之后才怀念刻骨铭心的旧友,回头陪着那合照,一块将余生渡过。一千零一个49、爱是一段一段一丝一丝的是非,叫有情人再不能够说再会。天下有情人50、不爱就不爱,难捱就不捱。如果你是李白1.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似是故人来所以和你生活的那一个,永远是second best 。2.无论热恋中失恋中,都永远记住第一戒,别要张开双眼。相爱很难爱情就是盲目的。能使爱情长久的方法,便是找片树叶来遮住眼睛。3.得到,你的爱情,还要再得到你任性。一切,原是注定,因我跟你都任性。明知故犯难怪李宗盛要说爱情是精神鸦片 。4.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百年孤寂既是如此,何必执着?5.感情寻找它的模特儿,衣服挂在橱窗,有太多人适合,没有独一无二。香奈儿这年头,哪有不二臣?(亦舒语)所以,没什么放不下的。6.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流年爱情有时徒有虚名,不过是一场宿命。7.不要我的我不要,不爱我的我不爱,把灯关上连背影都不会存在。不爱我的我不爱唱的容易做的难,谁又真能如此洒脱?8.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爱情游戏中,永远只有十分之一的甜,剩下的十分之九,有苦,有涩,有酸,就是没有甜。9.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红豆拥有的时候永远不懂珍惜,人类通病。10.拿下了你这感情包袱或者反而相信爱。邮差拿开旧的奶酪,才能得到新的。所以,谁动了我的奶酪,并不要紧。11.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你的不满成全我的美满。你喜欢不如我喜欢这样爱,会容易得多。12.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蝴蝶只要蝴蝶曾在沧海上飞过,就已足够,结果,永远没有过程重要。13.不要迷信情变等于灯灭,不要含泪直到与他肯定再不相见,爱恨无须壮烈,不随便狂热。情戒感情,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不要为它死去活来,让人看低。14.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暗涌爱情虽然美丽,却是易碎玻璃。15 不要虔诚直到懂得怎样去爱魔鬼,纪念留给下世,不对别人发誓 。情戒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也不要轻易对一段感情做出承诺,否则害人害己。16.每个人都是单行道上的跳蚤,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个人都在单行道上寻找,没有人相信其实不用找。单行道缘分可遇不可求。17.有一梦便造多一梦,直到死别都不觉任何阵痛,趁冲动能换到感动,这愉快黑洞苏醒以后谁亦会扑空。 梦死醉生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感情是一个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