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_第1页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_第2页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_第3页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_第4页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案例分析的对象是我所任教的八(3)班学生中6名离异家庭子女,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个案分析法。二. 案例分析的内容我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分析了父母离异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离异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3的离异家庭子女知道父母离婚后自己感到愤怒、痛苦,极易产生恐惧、羞愧和攻击性行为。100的学生对父母离婚感到不理解,认为父母自私。离婚子女一般都有情绪低落、烦躁、冷漠、孤独、受压抑的特征。例如:有一次,我班在开“感谢父母”的主题班会课上,班里一名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离异家庭学生,整节课始终低着头,表情很冷漠和痛苦。67的离异家庭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在集体活动中胆怯、懦弱、有自卑心理,生怕同学看不起自己。父母在离异过程中,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受刺激,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父母离异后,孩子缺少父母一方的关怀照顾,深感压力大。父母再婚后,有些学生不习惯新的家庭,背上包袱,学习精力分散。调查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总体上低于完整家庭子女,且差异显著。离异家庭子女不仅在学习上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品德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品德方面表现差,与同学关系紧张的人数,高出完整家庭子女的1/4。父母在离异过程的消极因素,为孩子直接提供模仿榜样,使孩子形成不良习惯。 离婚父母对子女教育态度也是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另一因素。调查发现:33的父母为了弥补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对子女百依百顺,百事包办。有的父母过分满足对孩子的物质要求,这样,五花八门的物质刺激使孩子迷失了正确的学习目标。17的离异父母则视孩子为累赘,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放任自流。33的父母则表现对孩子过分限制,为了给自己争口气就整天让孩子念书不停歇,考试成绩不好便会大骂孩子,造成孩子倔强的性格。当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少部分离异家庭的父母注意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自强不息,健康成长。 调查显示: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这样一些问题:一是任性、倔强、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常有违纪现象;二是性格孤僻,不大与人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差,合作能力低;三是进取心、上进心较差,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四是学习成绩低下、家庭作业普遍完成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五是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无法沟通,学生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对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一切机会向家长宣传有关法律知识,使其承担起监护、抚养、教育的责任。其次,我主动与离异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并且经常家访或让家长到校面谈,详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发现情况,做好教育工作。我们尊重离异父母双方,与他们分别商讨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态度热情、诚恳,使他们感受到我校对离异家庭子女的重视和关心。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关心、爱护父母离异的孩子,以“心理换位”的方式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他们试着去体谅、理解父母,并像以往一样爱父母,尊敬父母。还经常给他们讲授一些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让孩子明是非,识荣辱,确立自己的行为规则。老师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给予慈母般的爱,教育他们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让这些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走出精神上、生活上、学习上的低谷,引导他们在逆境中崛起。鼓励离异家庭子女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有兴趣爱好,有追求目标,精神生活充实,性格就会变得开朗、活泼。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多表扬、奖励。本学年来,我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已渐渐地促使家庭离异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下是我班离异家庭学生教育较为典型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1.学生:黄伟伟同学,(化名)性别:男,年龄:14岁,独生子女,身体健康。2.家庭成员情况父母均为初中文化水平,父母离异。家住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农村,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基本上在奶奶家由奶奶照料,奶奶是农村妇女,文盲。家庭的经济状况收入很低。3.家庭教育情况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4.该生特征:学习不能集中精力,常自言自语,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下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性格较为内向。 5.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多次找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并让他每学期享受国家住校贫困生生活补贴375元,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6.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黄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集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他渐渐地进步了,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班级中等偏上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们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1.学生:陈晓利同学,(化名)性别:男,年龄:14岁,身体健康。2.家庭成员:离异的母亲3.家庭情况:父母离异,上有两个姐姐,已出嫁,由母亲抚养,母亲在集市摆摊卖菜,收入低微 4.该生特征:未住校,学习成绩差,每周早晨迟到两三次,作业常迟交或不交,找到他,态度极好,认错很快,但就是没有行动,天天如此。 5.教育方法:我把他作为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经常上门家访,和其母亲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稍有效果。课任老师等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6.教育效果:这学期以来,陈同学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在这学期开学初,陈同学自己推荐当班级的劳动委员,我们及班上同学抱着信任的态度,让他当上劳动委员,他尽职尽责,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1.学生:王利明,性别:女,年龄:15岁,独生子女,身体健康。 2.家庭成员: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父亲跟随建筑队在本县城内打工,搞装修,收入较高。 3.家庭情况: 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亲为其买了较高档的手机等,每月零花钱达三百余元。其父亲经常说:“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4.该生特征: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开朗,但平时花钱大方,很爱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美”,经常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聊天。. 5.教育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她第二天一早就来办公室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鼓励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6.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校要求同学们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正统”,服装整洁大方,不戴装饰品。据其父亲讲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学习成绩进步较明显.四、感想在对离异家庭学生进行教育,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案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同学的转变,使我想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