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咬尾症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1页
猪群咬尾症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2页
猪群咬尾症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群咬尾症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猪群咬尾症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袁忠利1,张 季2 (1辽宁省黑山县姜屯镇政府 121400;2辽宁省黑山县动物检疫站 121400) 猪的咬尾、咬肋、食仔等行为均属于异常行为,这样的情况在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养猪场中经常出现,发生以后比较难控制,在早期断奶猪群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制止不及时,会导致猪发生断尾、损伤、感染等症状,降低其采食量,对健康和生产能力带来影响,造成养猪场的经济损失。 1 临诊特征 有咬尾癖的猪常见舔舐墙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咸味异物(伤口、血液)等症状。有的咬耳朵、尾巴;有的母猪吞食胎衣和仔猪;有的食欲减退、贫血、衰弱,甚至衰竭。咬尾癖猪起初表现举动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减弱,眼光呈恶毒状。同栏的猪发生咬斗的情况在初期都是单独几只猪之间发生,然后影响到其他猪,尤其是咬尾和咬耳。猪被咬伤后,胃部有损伤和流血,导致了咬猪的异嗜,引发咬尾癖,对猪群的危害范围会不断的扩大。咬伤的程度也会从轻度到重度的发展,引起猪的脱尾症状。猪被严重咬伤,在几天内被多次咬伤,就会引起骨髓炎、脓肿等症状。 2 原因分析 品种和行为特性因素:猪群中有些种猪生性比较凶,好斗。圈养的时间过长,猪的情绪起伏较大,喜欢相互玩弄耳朵和尾巴,导致咬伤。猪群内争位次,引起了咬斗,让其他的猪受到刺激,扩大咬斗范围。 管理因素:猪群饲养密度太大,猪舍的面积太小,猪群过密,饮水器、饲槽位置设置不合理,猪争夺饮水和饲料,导致咬尾。同一栏的猪群强弱悬殊,体轻、体弱的猪和体壮猪放在一起易被咬伤。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比较大,室内温湿度过高,光照强烈,引起了猪群的骚动。猪舍的粪便堆积过多,影响通风,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超标。水泥地面没有使用垫草,导致猪群受到应激,引起不适。 营养因素:饲料营养不平衡,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中各种原料配合比列不当,混合均匀度差,饲粮贮存不合理,都会引起猪咬尾。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例如日粮中钙、磷、硫、钠、锌、铜、铁、钴含量不足可诱发猪咬尾巴、咬耳朵等异常行为。缺乏维生素B会让猪的体内代谢发生异常,体内酶活性下降,出现咬尾的情况。 疾病因素:体内寄生虫的影响也会引起咬尾。体外寄生虫对猪的情绪会产生影响,导致其烦躁不安,在舍内摩擦,引起损伤,引发其他猪的啃咬。贫血、尾尖坏死会导致咬尾和咬耳,其他部位也会有咬伤的情况。体内荷尔蒙会对猪的情绪造成刺激,引起咬尾。 3 防治措施 环境和卫生条件要良好。环境卫生会给猪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集约和规模化的养猪场中更是如此,需要改善养猪场的通风、防潮、光照、保温等条件,让猪舍可以冬暖夏凉,满足猪的生活需求。 猪的组群要合理,减少个体差异。引入外地仔猪前,需要对仔猪进行筛选,将差异性太大的仔猪隔离饲养,差异性小的进行合群。在运输中造成了猪的皮损,需要分开饲养,避免导致群体咬尾。 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要根据圈舍决定,既不能太过松散,也不能够拥挤,对其生长和进食不造成影响,每群控制在1012头最佳。冬季可以适当增加密度,夏季要适当减少密度,这样能够保持较好的饲养生存环境。 科学配合饲料,猪的营养需求一定要满足。根据各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营养搭配,如果有咬尾情况,应该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禁止使用腐败变质的饲料。 育肥猪应早去势和断尾、剪掉獠牙。提早对育肥仔猪去势可以增加育肥性能,也能够预防公母猪爬跨导致的咬尾情况。仔猪断尾:出生后12d对仔猪进行断尾,仔猪出生时剪去犬牙,断去2/3尾巴,在2025日龄进行去势。断尾后发生咬尾的仅占0. 25%,而未断尾的咬尾发生率为6.86%,相差27倍。 定期驱虫。猪的整个饲养过程中,应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23次;即分别在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时各驱虫1次。同时要注意驱除体表虱、疥癣等,否则会因寄生虫影响而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隔离有恶癖的猪。把猪群中比较凶恶的猪筛选出来,避免其咬伤其他猪,对被咬伤的猪进行治疗。如果猪群中有咬尾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