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doc_第1页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doc_第2页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doc_第3页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居锦文 古汉语教学,一般少不了文言虚词的内容。有的学生特别害怕文言虚词,认为文言虚词变化莫测,不易掌握。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篇目中,或在同一篇的不同地方,它的含义不同,词性不同,或表示的关系不同。有的虚词有五、六种意思,有的有七、八种用法,有的甚至多达十多种用法。这对初学者来讲,确实增加了不少困难。为解决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的困难,笔者摸索了一些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教一些古汉语常识以及讲读的一些古文的基础上,给学生系统地归纳一下文言虚词的用法。为了便于记忆,还编了一些“顺口溜”,即所谓“口诀”,学生们觉得有意思,学起来有兴趣。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为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做法,我将这些“口诀”整理出来,让同行们批评指正,也可供有兴趣者参考。一、“于”的用法其用法口诀是:“于”的用法有七义,在、向、跟、从、对、比、被。例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此句意思是:庄公和他同乘一辆兵车,在长勺迎战。此句中的“于”相当于“在”。例二:“余将告于莅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的意思是:我将向主管这方面事的官员报告。此句中的“于”相当于“向”。例三:“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陈寿隆中对)此句的意思是:自己常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没有谁承认他。此句中的“于”相当于“跟”。例四:“起于鲁,行十日十夜”。(墨子公输)此句的意思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此句中的“于”相当于“从”。例五:“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司马光赤壁之战)此句的意思是: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此句中的“于”相当于“对”。例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学)此句的意思是:冰是水变成的,却比水更冷。此句中的“于”相当于“比”。例七:“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山传)此句的意思是:秦军队被陈涉打垮,土地被刘邦夺去。此句中的“于”相当于“被”。二、“而”的用法其用法口诀是:“而”的用法要记得,代、并、顺承、修、转折。例一:“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蒲松龄促织)此句的意思是:你父亲回来了,自然要同你算帐。此句中的“而”作代词用,相当于“你”或“你们”。例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的意思是: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此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例三:“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句的意思是:吴广跳起,夺过剑,杀死了将尉。此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例四:“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的意思是:看那瓦罐,幸而我的蛇还在,于是我便放心地躺下了。句中“弛然而卧”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例五:“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贾谊过秦论)此句的意思是:秦人没费一支箭杆,一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却已疲惫不堪了。句中的“而”还是作连词用,表示转折关系。三、“之”的用法其用法口诀是:“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代替人、事、物,常在宾语中。取消独立性,还作“的”字用。宾语能前置,也凭“之”字功。有时辅音节。也当“走”、“到”用。例一:“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的意思是:有一个姓蒋的人家,专门享受捕蛇免租的好处有三代人了,问他,就说,此句中的“之”作代词用,代蒋氏,即代人。例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曹刿论战)此句的意思是:吃肉做官的人会谋划它,你又何必参与呢?此句中的“之”是代词,代迎战的事。例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的意思是:然而如果捕到它,把它晾干做成药饵。句中的“之”作代词,代蛇,即代物。以上三个“之”分别代替人、事、物,而且均为宾语,因而概括为:代替人、事、物,常在宾语中。“之”作助词又有几种情况:请看下面例子。例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诸葛亮传)句中“孤之有孔明”的“之”为助词,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使前一个分句作了后一个分句的主语。例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此句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我不能一一详察,但必定按实情来处理。此句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讲。例六:“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此句意思是:宋国有什么罪呢。此句中的“之”为助词,帮助宾语“何罪”提前。例七:“公将鼓之”。(左传曹刿论战)此句意思是:鲁庄公要击鼓迎战。句中的“之”无意义,只是补足一个音节而已。例八:“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句的意思是:停止耕作,走到田垄上休息。句中的“之”为动词,相当于“走”或“到”。四、“以”的用法其用法口诀是:“以”字五用法,因、凭、拿、用、把。例一:“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的意思是:然而我因为捕蛇才能独自留存下来。句中“以”相当于“因为”。例二:“可以一战”。(左传曹刿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