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发展史》doc版.doc_第1页
《广播电视发展史》doc版.doc_第2页
《广播电视发展史》doc版.doc_第3页
《广播电视发展史》doc版.doc_第4页
《广播电视发展史》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发展史广播电视局史志资料一、发展始末:1949年5月,齐河县建立第一个收音站,地点在原县城(齐河)县委院内,一间房子,一部5024型收音机,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由宣传部干事焦兴武负责收听记录,然后刻印分发至县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至1953年,全县成立县级收音站4处,乡级收音站7处,并在全县设立了20多个收听点,按时组织群众收听新闻。1957年10月开始筹建有线广播站,1958年8月1日正式播音,当时无录音设备,采用直播,1961年后改为录音播放。1968年秋,广播站改称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广播组。1970年恢复广播站称谓。1975年5月,齐河县广播站搬迁至新县城,二层办公楼,26间。二、沿革: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于1987年5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齐河县广播事业管理局”,与齐河广播站实行局、站合一体制。齐河县电视转播台建立于1988年12月。1992年8月1日,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山东广播电视厅批准,齐河县广播站改建为齐河县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局台合一。2004年9月,与烟台前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全县农村有线电视。2006年10月,14名乡镇广播站长中12名站长编制归属了县广播电视局(安头,仁里除外)。主要领导人更迭表(1986年2007年)1986年1992年 张洪才1992年1996年 朱连君1996年2003年7月 张万隆2003年7月2007年12月 李孝平人员编制情况:1986年底干部职工28人。2007年底干部职工120人。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3人。事业建设:1987年12月31日,建成一座高75米的发射塔,功率为50瓦发射频率104兆赫,发射机房设在的办公楼二楼上。1993年,在晏城镇红庙朱村征地10亩,于1995年6月22日,建成一座高140米,功率为1千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修建发射机房6间,并与新塔同时启用。齐河广电大厦在原址于1997年10月18日奠基,2001年10月主体完工,大厦为12层框架结构,高52.7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厅680平方米。2001年12月,大厦1一4层及多功能厅启用,2004年大厦5一7层启用,播出机房。2007年11月,县政府投资,上电梯一部,装修8一11层。广播、电台(一)广播:农村有线广播网经历了由小到大再到小,由低级到高级再到消衰的过程。1958年到1969年是以木杆为主的农村有线广播网阶段,1970年到1978年是以方水泥杆为主的广播网阶段;1979年至1985年是以圆水泥杆为主的有线广播阶段。1987年12月31日,建75米高的广播电视发射铁塔,1988年1月6日,调频广播建成使用,以调频104兆赫发射。县至乡镇的无线传播信号,乡镇至村实行有线传输。1992年8月1日,齐河县广播站改建为齐河人民广播电台,发射频率为调频88.2兆赫。随着电视的推广普及农村有线广播网逐渐萎缩消退。1997年,重建了城区广播网,在繁华地段安装低音喇叭30只,发射功率由150W扩大到300W,2001年,城区低音喇叭增加到118只。由于城区改造,有线广播网到2006年基本消失。(二)广播宣传(1)转播节目(全天转播2小时40分钟)6:307:00 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20:0020:30 中央广播电台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6:006:15 省台新闻与综合6:156:20 省台广告6:206:30 省台每周一歌12:0012:10 新闻12:1012:40 山东纵横18:3019:00 小说连续广播(2)自办节目:1994年10月,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报考的办法,聘请10人为业余兼职主持人。2001年5月,与省电台生活频道联办齐河宣传月活动。2000年始,每天晚上20:00,转播齐河电视台的齐河新闻。2000年,每天播音时间达到10个小时。?2003年4月18日2006年7月底,开办“承诺接线”直播节目,每晚19:30全县26个执法和窗口服务单位的一把手轮流上线,通过热线电话5326145、5326146与听众对话交流。?2007年4月,电台将重点放在了对外宣传上,自办节目逐渐消失。(3)获奖情况电台在1991年、199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电台集体记者二等将;自1993年至2007年,连续15年获省台集体记者一等奖。实现了“十五连冠”。1986年至2007年,自办节目在每年一度的省、市优秀节目评比和单项评比中均取得好名次。第二节 电视1989年12月24日齐河县投资5.5万元,建成了齐河县电视转播台,发射功率50W,频道为11,覆盖半径10公里,主要转播德州电视台节目。1、齐河电视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1991年,齐河县投资37万元,购买Hi8摄像机一部和一条编辑线,7月1日开始自办齐河新闻节目,为上级以提供新闻稿件。电视行业重装备高消费,历届县委、县政府、广播电视局班子,高度重视,多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发展电视事业,保证了齐河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由于全县呈东北西南狭长,县城偏距北部,电视发射塔高75米,发射功率仅50W,致使西南近半数的乡镇看不到本县节目,群众反映强烈,1993年、1994年齐河县政府两度将建设新发射塔的计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4月20日,投资310万元、140米的发射塔举行奠基仪式,1995年初安装完毕,6月22日正式启用,该发射塔采用较先进的无缝隙天线,11频道,1000W发射机,实现了全县覆盖,到1995年底,全台已拥有摄像机5部,编辑线3条。2004年10月,广播电视局又投资28万元,购买3KW北广发射机一台,以44频道发射,至此,齐河电视实现了两套节目无线播出。2001年,投资50多万元,对摄录制作,播出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摄录,非线性制作。随着广电大厦的完善,广电局自筹资金30万元,2004年8月,齐河县电视台播出机房从广播电视局南院迁至广电大厦7楼,结束了录像带播出的历史,全部实现了高清晰的硬盘播出。截止2007年底,齐河县电视台拥有摄像机14台,非线编辑设备10套。2、随着电视的普及,齐河电视节目覆盖的提高,电视宣传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快速发展。1991年7月1日,齐河县电视转播台开始,自办齐河新闻,每周一组,节目时间长短不定,周六首播,周日和下周二重播。1993年元月1日,齐河新闻由周一改为周二播出,每周制作播出两组,周二、周五首播,周四、六重播,1999年1月齐河新闻由周二、五首播改为周三播出,即周一、三、五首播,二、四、六重播。2000年6月齐河新闻由周三改为周五播出,即每周一、周五每晚8:00新闻首播10:00重播,由原来每组时间不定改为每组10分钟,2007年4月齐河新闻由每周五组改为每周六组播出,基本实现了当天的新闻当天播发。齐河新闻栏目,从开办之初,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改革开放主旋律,服从和服务于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宣传全县各行各业的新人新事,架起了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全县宣传的主阵地。齐河电视台最初的节目播出是在德州电视台节目里插播,逐步齐河电视台又开办了广告、专题栏目、电视剧等,播出时间由每晚最初十几分钟逐步达到每晚5、6小时,至2004年基本实现了全天播出,播出时间从每天早上8:00开始至晚上23:30分结束,全台每天播出时间在60小时左右。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齐河县电视台每年策划开办一些新的栏目,如2003年每周有健康之路,周一、二播出,希望的田野周三、周四播出,齐河方园周六、日播出。2007年,齐河电视台除齐河新闻开办的栏目还有齐河方园、田园金风、社会与法、民生快车、经济信息。这些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全方位立体宣传齐河,服务大众,丰富了荧屏,展示了齐河人民丰富多彩的生动实践。全局从事电视宣传的采编人员达到40人,占全局人员的 %3、1993年4月,齐河县广播电视局自筹资金70万元,启动了有线电视,5月建成两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在城区由广播电视局为中心向四面幅射发展用户,6月底采用美国基洛德前端设备安装完毕,8月1日一次开机成功,向用户传送12套节目,当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000多户。1994年12月,齐河县有线电视规划、建设,通过了省广播电视厅组织的专家小组论证,到1995年12月,城区已架设主干线14公里,支干线20公里,发展用户4400户,形成了覆盖城区及附近村庄的有线电视网络。1997年10月,我县开通了中央四套卫星加密电视节目,同时整理了城区有线电视网,提高了节目传输质量。1999年6月开始,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与德州联通公司联合,融资72万元建设光缆网200余公里,14个乡镇政府驻地全部通上了光缆。同时城区开始进行网络改造,部分主干线由同轴电缆改为光缆。2000年,光接点发展到4个,2007年底,城区光接点达到 个,群众的收视效果明显改善。2004年8月,齐河有线电视台前端机房从南院迁至广电大厦,至此全县已传输有线电视节目47套,其中德州传输24套,自办节目4套,接收19套。2004年9月16日,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与烟台前卫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自2005年2月31日2017年2月31日,十二年间,双方合作开发农村有线电视市场,合作12年后所建网络资产全部归齐河广产。当年底,投入达3200万元,铺设光缆14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05年发展有线电视20000多户。同时广电局积极探索农村有线电视管理体制,06年11月,14个乡镇广播电视站纳入了广电局的统一管理,即壮大了队伍,又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打下了基础。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宣传开路、政策跟进,发展迅速,截止07年12月底,全县农村有线电视达到63137户,入户率达到47.9%。4、卫星地面接收是有线电视的源头,1993年4月齐河县广播电视局开始筹建有线电视,在原办公楼前修建了两面卫星地面接收天线,直径4.5米,接收东方红1号卫星,中星五号卫星节目,传送到千家万户。1997年,广电大厦动工修建,将两座卫星天线迁移至广播局南院,2004年8月,随着有线电视机房的搬迁,两座地面卫线接收天线,迁至广电大厦裙楼,接收信诺3号、中星六B卫星的信号,传输中央1、辽宁、安徽、四川等14个电视频道的信号。5、广告业务电台广告:1986年1992年8月1日,齐河县广播站的广告业务很少,基本以失物招领为主,2 元一天播出三次。1992年2001年,撤站设台后,广告电台编辑部经营开设了评书连播等文艺节目,联系了部分广告,广告经营额年度在万元左右。2002年开始,电台加大了创收力力度,实行了招标承包经营,当年经营额突破了7万元,创历史最高。2004年,随着城区改建,县城内低音调频喇叭逐步取消,收听面越来越小,广告经营额逐年下降。电视广告:随着电视的普及,齐河电视播出时间的逐步延长,电视,制作手段的提高。一些精明的商家逐渐到齐河电视台要求播出广告,当时以家俱,家电行业为主,开避了经济信息栏目,在齐河新闻后播出。后来,每晚播出两三集电视剧,在片头部分增加了赞助广告,94年5月,顺应形势齐河台又开避了点歌台栏目,丰富了荧屏,当年创收20多万元,到1996年电视台宣告经营,一直由新闻部经营,坐门等客,收入在40万元左右。95年12月开始,齐河电视台为了增加收入,开始以竞标的方式,选出承包人,对电视广告进行经营。投标人中标后,即分广告经营责任人,在法律法规欠评的范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广告收入纳入局财务统一管理,所有广告均需先交款后播出。中标人需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中标额均为扣除各种费用后的净交额,超出部分由中标者与局按一定比例分成。99年以来,电视台先后增加齐河二套、图文频道、有线频道、多频道走字等形式,播出时间逐渐到每天60小时,成为我县主流媒体,广告收入一 达到 万元。第三节 管理一、 宣传管理宣传管理主要由局总编室负责,总编室由分管宣传的局领导、新闻部、各专题栏目负责人、电台新闻部主任等人员组员;设总编室办公室,主要任务是研究审批局、台年度宣传计划,研究组织协调重大宣传活动的规划,协调各单位组织实施一些重大活动,审听审看重点节目。总编室实行编委会例会制度,新闻部实行每天晨会制度,讨论决定宣传工作中的有关事项,交流信息、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各个栏目实行提前报题制。二、机关管理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人员迅速增加,为了加强队伍管理,实现有序运转,广电局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十不准、考勤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办公电话管理办法、办公用品购置及领用办法、招待费及其他费用管理办法、打字复印管理办法、会议大厅使用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合同工管理办法、安全保卫制度、水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三、社会管理全局的社会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由社管科负责,社管科、稽查大队一个科室两个牌子,负责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打私拉乱接有线电视行为。卫星地面设施管理制度1、 凡需设立卫星地面设施的单位或个人须向当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批报批。2、 凡经批准安装使用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