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篇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新闻两篇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新闻两篇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新闻两篇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新闻两篇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新闻两篇 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校:天星二中 姓名:范厚强 年级:七 编制: 审核:【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重、难点】 1.新闻的特点。2.新闻的结构。3.新闻的语言。4 两篇新闻的比较。【知识链接】 1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2.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 背景介绍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自主学习】1.正音辨形横渡() 要塞() 荻港()ku()退 jin()灭 d()战答案:hnsid溃歼督2.据义填词(1):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2):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答案:(1)英勇善战(2)锐不可当3.走进文本(1)我人民解放军共有万人,西起九江(不含),东至,分为路军横渡长江。答案:100江阴三(2)文中为什么交代汤恩伯督战无效这一事件?答案:“汤恩伯督战无效”这一事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文来说,进一步证明我军英勇善战和敌军毫无斗志;对下文而言,是对汤恩伯判断失误的无情嘲讽。【合作探究】1.布局谋篇(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2)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案: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要塞(s)歼灭(jin)镶嵌(qin)B.泄气(xi)噙满(qn)溃退(ku)C.荻港(d)媒体(mi)盛事(shn)D.嘉宾(ji)肃穆(m)荒芜(w)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横渡英勇善战经久不息坚定不移B.实施豪无斗志生机勃勃循序渐进C.签订锐不可挡庄严宣告四面八方D.沸腾灯火辉皇举世瞩目永载史册3.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综合分析下面两个图表,请你提取一条主要信息,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结论。【图表一】【图表二】主要信息: 结论: (2)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50字左右)幸福安康繁荣昌盛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至“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回答48题。4.这部分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5.当时针指向零点时,人们是怎样的反应?答: 6.“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中的“缓缓”与“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中的“徐徐”能否互换?为什么?答: 7.从护旗手出场到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升起,前后不过4分钟,却用三处表示时间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的作用。答: 8.你知道中国政府为了解决香港问题做过哪些努力吗?答: 答案解析1.【解析】选A。“塞”应读si。2.【解析】选A。B项,豪毫;C项,挡当;D项,皇煌。3.(1)答案(示例):(主要信息:)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及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结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答案(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4.答案:这部分特写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的降落以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升起,人们沸腾的盛况。5.答案: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6.【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解答此题主要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两个词的区别。答案:不能互换。“缓缓”表明香港政权的交接是以和平的外交方式并经过长时间才争取的。“徐徐”尽管也有“缓缓”的意思,但主要用于褒义的场合,而“缓缓”则是一个中性词,它既可以指上升,也可以指下降,“徐徐”则主要指上升。7.【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事件的重要性来分析。答案:表现这一过程永远注入中国人民心中,永远载入史册。8.答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12月11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等。【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品析新闻语言。2.两篇新闻的比较。3 对比阅读。【重、难点】 1品析语言。2 新闻的结构。3 两篇新闻的差异。【自主学习】读课文,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1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2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3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1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000余华里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3 主体:“20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4.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 地点( 1 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标题:导语:主体:【合作探究】一. 赏析语言 这篇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战斗经过,语言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请仿照参考示例品析下面的语言。参考示例: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点拨:赏析:“不含”一词,准确地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一试身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赏析:“冲破”一词,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横渡”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二、 赏析语言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明确:这一句话概括了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渡江部队的人数、渡江战线的长度和渡江作战的声势。“百万”交代了渡江部队人数之多;“1 000余华里”,交代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描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直逼对岸的情景,说明战绩辉煌。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明确:这句写敌军毫无斗志。“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照应了上文,用语简洁。用“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和抵抗“甚为微弱”,写出了敌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溃不成军、无心应战的情景。三、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的战况,宣告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境地,表明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 四、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作者对西路军的报道比中路军详细,又比东路军简略。这样安排材料,作者的用意是:因为从当日2时报道中路军起至22时发稿时止,尚未对西路军进行过报道,所以对西路军的报道要比中路军详细一些,以使人们清楚战况。但从这篇消息本身来讲,此处不是报道的重点,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作者重点要写东路军。文章叙述的详略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而定的。五、 对比阅读1.文章的导语是什么?和第一则相比,本文在导语的叙述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导语是15小节,它点明了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则新闻的导语,写法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有较多议论。6、 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1.结合本文的文体,理清全文结构。明确:导语:点明香港回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15)主体: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625)结语: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人数。(2629)2.文章的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几层意思?怎样安排详略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主体部分是详写,导语、结语部分是略写。 主体部分又突出叙述了三个内容: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的讲话。 三个内容之中又浓墨写降旗、升旗仪式,着重传达了江泽民的讲话,略写查尔斯王子讲话。 这样写使新闻疏密有致,详略得当,中心突出,首尾圆合。3.比较两则消息,讨论问题。(1)标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相同点:标题都是主谓结构,都十分概括地叙述了主要事件,都运用修饰语,表达自己的感情。 不同点:第一则新闻的标题更简洁,第二则新闻的标题更严谨、更具体,不仅交代了交接政权的双方,而且交代了地点,显示了气氛。【达标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