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_第1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_第2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_第3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_第4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设计理念:以前教学古诗,总要把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对应地“直译”成白话文,更要精心译准,只因为考试必定要考古诗的解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厌烦,全然没有一点“吟诗弄月”的情趣。古诗教学,如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呢?我认为,可以考虑预留“三个空间”:一是预留学生文本阅读的空间。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二是预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空间。不要因为古诗语言的深奥与跳跃性而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文字本身的品读尽情展开想象,从中体验各种情感,体会语言的精彩。三是预留师生情感互动的空间。古诗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的点拨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这样既体现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设计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适逢重阳节来临,所以就顺势抓住这一恰好时机进行古诗教学,并拓展开展“重阳节诵诗会”,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带着学生吟诵,逍遥在诗的氛围和意境中,与诗人一起“思乡”,与诗人一起“念亲”,充分领略古诗语言之美、蕴含之深。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渗透爱家乡、惜亲情的教育。3、 拓展阅读有关重阳节的古诗,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重阳节及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 背古诗,揭题导入:、 以前背过或学过的古诗。师出示一首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背,生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师:是啊,每见月圆,诗人总会思念故乡,每逢佳节啊,对故乡的思念更是深切啊!、板书: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多少?(生说,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孩子借助注释、课辅资料)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过重阳节时的习俗。古人啊还要在这天带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插入资料: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祝寿节”、“女儿节”等,今天也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继续看老师写。、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想念谁?板书(山东兄弟)重阳节诗人在思念谁?、题目中的山东就是指哪里?(王维的家乡,华山以东,今山西省永济县)、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读诗题。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可以读了出来,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我们今天就用这种方法去读读这首诗。要读正确流利。生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解诗题7、同学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诗人王维究竟什么人?谁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给大家展示一下:作者,背景。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板:知诗人二、 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 孩子们自由读诗。(读两遍)、 指名读诗,正音(异、逢、知、登、处、插、茱萸、少)、 画出节奏来读出古诗的韵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板:读诗句三、 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师:学古诗,不但要会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来,还要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你们以前有什么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呢?小结:看资料书、查工具书、看注释、边读边理解、自由了解诗句的意思,同桌之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指名说:板:明诗意四、 悟诗情。1、 师: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感受?(思念故乡、思念亲人)2、师: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思)。读读诗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见诗人在哪里?心情怎么样?诗人当时一个人在异乡,心里觉得很忧伤。师:你很理解诗人的心情。你还看见了什么?师:因为思念,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冷清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啊。(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你已经懂得了诗人的忧愁了。还有谁?把声音再沉下来一点,速度再慢一点。谁还能读,把诗人心读的更加沉点,愁一点。、 师:重阳佳节,诗人身边的人们正在干什么?(异乡的人们都在团团圆圆过节。他们带着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兴兴。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重阳糕,和着美酒,非常快乐。师:而诗人呢?心情却是怎样?读. 重点体会“独”。 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生畅所欲言)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象:先自己说一说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怎么能读出作者那种一个人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导朗读。(生读后总结)很孤独。忧伤。师:而事实他却只能是。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倍)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对重阳佳节,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此刻王维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_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到现在,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每逢佳节倍思亲_”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辛勤工作的人们,(对着天上的那轮圆月),用这样的诗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 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抱着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思念:“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这众人团聚欢笑的重阳佳节,远在异乡的王维可能在哪里?他看到的什么情景?他耳边传来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对此展开了充分的想像。5指导诵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听出了寂寞,听出了孤独,听出了思念。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一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哀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独在异乡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来。此时,读第三、四句。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从哪里看出来? 2朗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理解诗句“遥”字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少一人”?4.想象画面:读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说诗意) 4出示重阳节的风俗,触景生情的王维心中该是多么难过啊!5. 角色体验: 如果你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你在登高时会怎样思念自己的兄弟,在心里会对兄弟说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是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5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师: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钦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我仿佛听到了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一定正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生:每逢佳节倍思亲!2、而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回忆之中,重阳是别人的,团聚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读这两句。诵古诗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1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2、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大声地吟诵着配乐读: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王维。再次深深地想念山东的兄弟吧! 3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古筝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师:兄弟登高插茱萸,却发现,读遍插茱萸少一人、师:少一个,那个人就是谁?师:作为他的兄弟,此时,你的心里啊?(引导学生说完并读诗句3、4行)6、师:过节少了一个你,王维。读第四行?遍插茱萸少一人。师:故乡的这一切都是王维所遥知、所想象的,想到这里,王维更加思念家乡。师:所以王维在节日时候,他只能说(读全诗)生齐读全诗。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短短的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的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历经12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