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doc_第1页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doc_第2页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doc_第3页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doc_第4页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民众的健康、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得到了改进,本文综述了中成药国内外情况和常用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重点介绍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将以其高效优势和多种检测方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未来。关键词: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发展目录 一、中成药在国内外情况5(一)国外中成药情况5(二)国内中成药情况5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6(一)化学定量法6(二)比色法6(三)紫外分光光度法6(四)红外光谱法7(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7(六)气相色谱法7(七)薄层扫描法7(八)高效液相色谱法7三、薄层扫描法。8(一)薄层扫描法原理和特点8(二)中成药中黄芩的功效和测定分析方法8(三)测定中成药中黄芩含量实验8四、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发展9五、结束语9六、参考文献9 引言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中发 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近年来,全世界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开始重视,这表明中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 时期已经来临。当前,中药要进入世界市场,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当其冲是其质量的控制,而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部分。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198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共收载中成药标准1069个品种,新增各项鉴别2165项,其中显微鉴别259项、簿层色谱鉴别1818项、液相色谱鉴别25项、气相色谱鉴别9项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大幅度增加收载品种和检测项目,能多药物多成分检测,更标准科学有效等等。一、中成药在国内外的情况(一)国外中成药情况。 到目前为止,进入国外市场并且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我国中成药品种主要有几大类:第一类是传统中成药品种,这部份中成药曾随着历史上华人迁入国外和外国人回途时进入外国市场;第二类是通过贸易渠道进入国外市场的中成药产品,这类品种主要以新特药或制剂技术先进的中成药品种为主;第三类为通过电视广告或媒体影响而进入外国市场的中成药品种,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神奇止咳糖浆、消遥丸、西瓜霜含片、金嗓子、湿毒清等产品;第四类是通过边贸或其它非正常渠道进入外国的中成药品种,这类品种以大路货产品为主,价格低,疗效好,适合国外消费市场的需求,以颗粒剂如板兰根颗粒、夏桑菊颗粒、罗汉果颗粒等和片剂清火栀麦片、穿心莲片、咳特灵片、Vc银翘片等以及部份外用类中成药产品。(二)简述国内中成药情况。我国中药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材生产国。全国药用资源共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00余种,药用矿物80种;用量较大的药材均能人工栽培;中成药在应用上品种繁多,为新药、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特别是中药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相应毒副作用小或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疗效等优势,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天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从中药与天然药物中开发的新的单体化合物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蒿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蒿素、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近年来,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中国药典(1985年版。下称药典)一部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现将1980年以来,有关中成药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一)化学定量法化学定量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适用于单味中药制剂或处方中无机成分的含量测定。主要包括重量法和滴定法。此类方法在复杂的处方中仅能测定出某类成分的总量, 专属性不强。(二)比色法中药的有效成分与特定显色试剂呈色后,比色测定。本法可直接测定未经分离的中药中黄酮类、蒽醌类、皂甙类、生物碱、酚性化合物等成分。(三)紫外分光光度法中药的有效成分在紫外区有特征性吸收者,不需加显色剂就能在特定的波长有最大吸收,通过测定其吸收度计算含量。该法灵敏度可达10-410-7g/ml,精密度为0.5%,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组分分析,较比色法应用更广泛。该法可测定中药中黄酮类、香豆素类、皂甙类、二苯乙烯苷类等化合物的含量。(四)红外光谱法(FTIR)红外光谱1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方便,能够提供极其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普及,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中也具独特的作用。有报道采用红外光谱测定中药酸枣仁和补骨脂中磷脂的含量,并与比色法测定结果比较,认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2。红外光谱对于中成药有效成分测定有较大的帮助。(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中成药中所含成分通过氧化铝层析柱, 用溶剂洗脱后, 根据成分的性质可于一定的波长处测定。例如: 左金丸、戊己丸、香连丸、万氏牛黄清心丸和三黄片中的小檗碱, 按上法处理后, 可于345-350 nm波长测定,3-4柱层析由手吸附剂、溶剂和决脱剂的选择不易而纸层析由于影响因素多, 误差大。所以这些方法已很少应用。(六)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有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对经照射能激发产生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分析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基于被测成分的光谱特征分为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法测定、分光光度法。因其分离结果直观,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在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占相当的比例。该法可用于测定绿原酸、淫羊藿苷、猪去氧胆酸、靛玉红等的含量5。(七)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速度快,用样量少,重现性好的特点。但受样品蒸汽压的限制,只能测定挥发性成分的含量。GC以其高效的分离能力常用于中药挥发性成分(如芳香醇、蒎烯等)的测定,中药的其他成分(如酚类、生物碱、内酯类等)经衍生化反应后也可用GC分析。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有47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成分的含量。中药制剂中丹皮酚、麻黄碱、麝香酮、察香酮、冰片、斑鳌素等成分均可用此法进行含量测定6。(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7主要是利用要测定的指标成分与其他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把指标成分分离出来并进行含量测定。具有分离效率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选择性优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其与气象色谱法比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对于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核酸、类脂等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型化合物尤为适合。因此在中药含量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得最为广泛,但该法对设备要求高,建立色谱条件也较薄层扫描法麻烦一些。该法检测的中药有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甙类、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萜类、有机酸类、甾酮及甾醇类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多达518项。中药新药申报中,含量测定绝大部分也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中药中多种成分。三、薄层扫描法。(一)薄层扫描法的原理和特点1938年,俄国人Izmailov和Schraiber首次发表了一篇利用薄层色谱法 技术作为药物分析方法的文章。此后的几十年里,薄层色谱法作为一种好的分离方法迅速发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种现代定量分析检测技术 薄层扫描法。该法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广,分辨率高, 样品不易被破坏,可以从薄层板上回收;同时,该法是以色谱系统为基础的, 杂质对色谱系统的干扰小。所以自从1972年第一台日本岛津CS900双波长 薄层扫描仪问世以来,薄层扫描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二)中成药中黄芩的功效和测定分析方法黄芩甙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降转氨酶的作用。它也是以黄岑为主味药的中成药中的重要成分,通过对黄芩甙的定量测定,可以建立该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指标。测定黄芩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薄层扫描法等。与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样品分析速度较慢,仪器造价很高,且对色谱柱的要求很严; 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法的选择性较差,受杂质干扰大。所以薄层扫描法一直在中草药、中成药的有效成分检测和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测定中成药中黄芩含量实验主要运用薄层色谱新型内标法成功地测定了中药材黄芩及含黄芩的四种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槐角丸、礞 古滚痰丸、葛根芩连胶囊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甙的含量。内标法是盖拉赫于1925 年提出的,旨在减小实验条件的变化对定量分析测定精密度的影响。对内标物的要求:内标物应是原样中不含有的组分,否则会使峰重叠而无法测 量内标物的峰面积A_s;内标物应与分析物在同一条件能完全分开,但是位置不能差得太远;内标物应该是纯物质。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中运用广泛。这是由于在上述色谱体系中,被测组分的重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通过对分析物和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相比较,可以消除由于进样量不准确等因素引起的误差。但是,在薄层色谱中,内标法却受到很大限制。首先,内标物的选择有一定困难。选择内标物时,要求它与分析物具有相近的 最大吸收。此外,薄层板一般比较短,为 10cm左右。山于内标物的加入,造成原体系更加复杂,则在较短的薄层板上很难同时使得分析物和内标物斑点 与其周围斑点得到良好地分离;其次,根据色谱理论,在薄 层色谱中,待测组分的浓度与测得信号之间做的曲线,不是一条通过原点的 直线,所以分析物对内标物的相对响应因子RRF(Relative Response Factor)值,会随着内标物加入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内标法在薄层色谱中并不常用。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内标法,克服了传统内标法在薄层色谱中的不足之处。首先,选择的内标物为黄茶素。黄荐贰是黄茶素70葡糖醛酸,是黄芥素结构中7位上的羟基中的氢,被葡糖醛酸取代生成的衍生物,因此它与黄苛 素具有相同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在本文的测定条件下,二者均在276urn处有最大吸收:在以苯丁酮甲醇甲酸(9:2:15:05)做展开剂时,二者可在同一聚酚胺薄膜上得到良好的分离。所以,选择以黄茶素作为测定黄芦贰的内标物,能够满足薄层色谱测定内标的要求。其次,以非线性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为基础,建立两条标准曲线。第一条标准曲线用来求黄芍贰对黄芬素的相对质量响应因子RRF值;第二条标准曲线用来求待测物中黄芬贰的含量。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内标法中,物质浓度与所测信号之间的曲线不通过原点这一弊病,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方法的 准确度和精密度。运用薄层色谱新型内标法,测定了黄芍及含黄芩的中成药中有效成分黄芍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四、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期望。中成药在我国药品应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其剂型、品种不断更新扩大。由于中成药成分复杂 ,分离提取繁琐 ,所以一直是药品检验的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许多准确、快捷、方便的检测方法。中成药的质量不稳定是中药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中成药要想有稳定的质量,同时保持与原方剂相同的治疗效果,关键是保证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发展中成药必须重视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测定方法。笔者认为,测定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跟上中成药发展的趋势。中成药在未来必然能很西药并驾齐驱,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到那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作为21世纪的人才,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脚步。需要把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测定方法更进一步。五、结束语对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发挥作用的主要有分光光度法、TLCS法、GC法、HPLC法等,早期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技术已较少应用 (如比色法、重量法、滴定法等)。关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正在朝着全面、综合的方向发展,色谱技术以其高效优势和多种检测方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色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更加提高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水平,从而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体系,为中药现代化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