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一章12节ppt课件_第1页
必修3一章12节ppt课件_第2页
必修3一章12节ppt课件_第3页
必修3一章12节ppt课件_第4页
必修3一章12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11高考导航,高考点击,1.内环境的组成() 2稳态的生理意义(),2011高考导航,考纲解读,1.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各种指标。 2了解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知识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细胞外液(内环境) (1)组成: 、 、淋巴等。 (2)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基础知识梳理,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 (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 (2)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含量很少。,相近,蛋白质,蛋白质,基础知识梳理,3细胞外液理化特征 (1)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 。 (3)温度:一般维持在 。,无机盐,蛋白,质,7.357.45,37左右,基础知识梳理,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的媒介。,物质交换,基础知识梳理,思考,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吗? 【思考提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即内环境中。,基础知识梳理,二、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 (1)动态变化:内环境 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成分,器官,相对稳定,基础知识梳理,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经典解释: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主要调节机制: 调节网络。,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基础知识梳理,(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均会遭到 。 3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 的必要条件。,调节能,力,破坏,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核心要点突破,一、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异同点比较 1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外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点 (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核心要点突破,(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核心要点突破,即时应用,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 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核心要点突破,解析:选B。毛细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内环境是指血浆和组织液;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能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但这一过程还需机体一些系统、器官协助完成。,核心要点突破,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核心要点突破,(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357.45。 (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核心要点突破,(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和HCO3、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 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核心要点突破,即时应用,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异常 D血糖含量偏高,核心要点突破,解析:选C。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为容易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渗透压与血糖含量变化只是稳态破坏的两种表现;酶促反应加快表明各方面条件适宜,故稳态没有遭到破坏。,核心要点突破,三、各器官系统协同作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各器官系统及外部环境与内环境关系如下图,核心要点突破,1气体交换 (1)氧气进入: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2)二氧化碳排出:过程与氧气进入过程刚好相反。,核心要点突破,2物质交换 (1)营养进入: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2)代谢废物排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借助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核心要点突破,即时应用,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核心要点突破,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 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核心要点突破,解析:选C。(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依次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核心要点突破,(2)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4)可用简明短语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实验专题探究,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实验专题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实战演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专题探究,(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此外,还必须以_作实验用具。,实验专题探究,(2)实验步骤 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再依次滴入等量_,测量pH并记录入表。 对B组_。,实验专题探究,(3)结果预测 A组:_。 B组: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专题探究,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机制,从实验材料和用具可看出,通过向蒸馏水和预先配制的缓冲液中加入乳酸或Na2CO3(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对比pH的变化,可得出结论。,实验专题探究,答案:(1)Na2CO3、乳酸 pH试纸、滴管 (2)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或Na2CO3) 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实验专题探究,(3)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2009年高考广东卷)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一 对内环境稳态的证明,例1,高频考点例析,【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需呼吸、循环、运动、排泄、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如人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导致体温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稳态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参与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答案】 B,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二 内环境的成分比较,例2,(2009年高考上海卷)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高频考点例析,【解析】 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三者之间Na、Cl、HCO3等物质含量差异不大;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差别最大。 【答案】 B,高频考点例析,(1)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还是细胞内液中?(2)大分子蛋白质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内? 【提示】 (1)细胞外液 (2)胞吞,高频考点例析,考点三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例3,(2010年宁夏模拟)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高频考点例析,【解析】 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答案】 B,高频考点例析,【归纳提升】 血浆pH的调节:(1)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缓冲对)有NaHCO3/H2CO3(其比例为201)、Na2HPO4/NaH2PO4、血浆蛋白等。,高频考点例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