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湿化罐内湿化液消耗速度的测算课件_第1页
机械通气患者湿化罐内湿化液消耗速度的测算课件_第2页
机械通气患者湿化罐内湿化液消耗速度的测算课件_第3页
机械通气患者湿化罐内湿化液消耗速度的测算课件_第4页
机械通气患者湿化罐内湿化液消耗速度的测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通气患者加温加湿器内湿化液消耗速度的测算,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周文华 刘晓颖 高健 周茵,一、前言,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目的 意义 操作性定义,(一)、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有效的气道湿化极其重要,也是人工气道患者日常护理中最常遇到的工作。 当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对其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 同时机械通气往往增加通气量,若不对吸入气体进行有效湿化和加温,必然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下呼吸道的失水、黏膜干燥、温度下降,气道分泌物黏稠、纤毛功能减弱、痰痂形成、肺不张或人工气道堵塞,甚至损害肺功能等,(一)、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续),气道湿化的作用: 维持支气管粘膜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 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呼吸道丧失的水分达350-500ml/天 因此,人工气道的有效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使用的呼吸机均配有湿化器 加温加湿器作用机理: -是以物理的方法对干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可以达到需要的温度(3537)以及100%的湿化,患者吸入的全部气体都是通过湿化器湿化的。 但是,临床上呼吸机加温加湿器内湿化液加入方式各有不同,常见添加方式: 1)直接添加 2)持续添加 普通输液器 可调节输液器 。,(一)、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续),(一)、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续),湿化液不同添加方式优、缺点比较 目前,我科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添加湿化液。,(一)、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续),机械通气时加温加湿器内湿化液消耗速度没有标准? 湿化液的消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目的: 分析影响湿化液消耗量的相关因素 确定机械通气使用可调式输液器注入湿化液时,适宜的湿化液输注速度 意义: 通过对湿化液输注速度的探讨,满足临床湿化的需求,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三)、操作性定义,1、机械通气患者:选取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 2、加温加湿器:应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治疗中心提供的呼吸机加温加湿器。 3、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 4、消耗速度:选取ml/h(每小时消耗湿化液的毫升数)作为计量单位,二、文献回顾,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目前,临床常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使用 添加湿化液的常用方法及优缺点,二、文献回顾(续),影响加温加湿器内蒸馏水消耗速度的相关因素: 呼吸机相关设定参数 分钟通气量 温度 加温加湿器温度 外部环境:室温 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温疾病生命体征 痰液粘稠度,三、研究设计,(一)研究类型,类实验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量性研究,(二)研究对象及抽象,1、研究对象 协和医院急诊科机械通气的患者 纳入标准: 使用呼吸机时限 3 d 病情相对稳定,实验期间呼吸机条件没有改变的患者。 呼吸机模式为容量控制的患者 2、研究场所: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抢救室 3、研究时间:2011年8月-2013年4月 4、样本及抽样方法: 非随机方便取样的方法 样本量:130例,(三)资料收集具体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分钟通气量不同分为二组:A组68L,B组810L,患者各15例 在加温加湿器内,添加200ml灭菌注射用水,观察消耗200ml注射用水所需时间,并计算出每小时消耗湿化液的毫升数 分析分钟通气量与湿化液消耗时间的相关性,第一部分 确定湿化速度,第二部分 验证湿化速度,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分钟通气量为6-8L/min,一组分钟通气量为8-10L/min,每组患者50例 根据测算的比值,计算出每组湿化液的滴注速度,并进行滴注 每小时观察各组液体消耗与湿化灌基线相差的距离。,(四)观察指标,呼吸机相关参数 呼吸模式 频率 潮气量等 温度 加温加湿器温度(39-2C) 外部环境:室温(20-22C) 患者: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温疾病生命体征 痰液量及性状:吸痰次数;痰液粘稠度 气管插管模式:经口气管插管 湿化液消耗量:以湿化罐标志线为目标达到。,痰粘粘稠度判断标准: 度是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患者易咳出。 度是痰液较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的痰液流在玻璃管内,但易被水冲净,患者能自行咳除痰液。 度是外观呈黄色,明显粘稠,吸痰后玻璃接头内侧壁上滞留大量的痰液,不易被水冲净,患者排痰困难。,进行调查的表格,五、资料处理与分析,对调查表格进行统一编码,录入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描述性分析 均值标准差:用于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生命体征参数等 构成比:患者性别、痰液黏稠分度、气管插管方式、呼吸机设定的各参数等 推断性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注入速度下加温加湿器内液体量的差异 相关分析:探讨使用可调式输液器注入湿化液时,为保证加温加湿器内适量的液体量,注入湿化液的适宜速度 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湿化液消耗量的相关因素,六、质量控制,(一)取得医院护理部的支持,作好护士们的协助和动员工作,以提高观察表填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取入选对象; (三)进行预实验,提前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完善观察指标; (四)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衡量标注,避免偏差; (五)调查表由专人录入计算机并核对。,七、可行性分析,(一)本研究得到急诊科的支持。 (二)本研究在确保患者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由患者自主选择,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三)研究者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本研究得到了相关的临床专家及护理专科的支持。,八、研究进度,九、科研经费,十、参考文献,1侯金兰.循证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2. 2赵莹.循证护理在AECOPD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温度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39-40. 3曹德森,刘光荣.湿化器的性能与维护管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191-192. 4陈晓娟,王孟昭,徐凯峰.机械通气中的湿化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6(3):335-337. 5侯大鹏,姜智.机械通气时环境温度对呼吸道湿化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108-1109. 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72,7周秀秀,于静蕊.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体量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90-1791. 8李秀琼.呼吸机湿化液不同加入方法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23-24. 9刘燕,曾玲,美瑶.呼吸机湿化器两种加水方法效果比较.现代护理,2007,13(12):1160. 10曾碰华,吴静冰,郑若菲.呼吸机湿化器不同加水方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