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训练卷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第一单元训练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学家吕思勉先生陈吉龙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编年体通史通鉴辑览,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一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著作,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作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岁,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竟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乃戴帽”。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摘编自陈吉龙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传)相关链接:(1)吕思勉(1884-1957),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1926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30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B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C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通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D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答案】B【解析】B项,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B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C吕思勉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D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E. 吕思勉不喜结交知名人士,更不涉足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学生都教过。【答案】CE【解析】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B项,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D项,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3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解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根据对文本的筛选可以找到如下因素,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二、古代诗文阅读(5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署异为主簿,从只洛阳。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建武三年春,遣使者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禹复战,大为所败。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十余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异且战且行,屯军上林苑中。时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委以果实为粮。诏拜南阳赵匡为右扶风,将兵助异,并送缣谷,军中皆称万岁。异兵食渐盛,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威行关中。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B.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C.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D.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答案】A【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异裁出兵以救之”一句中,主语是“(冯)异”,“救”是谓语,“之”是宾语,他们。在句中是指冯异的前锋部队。句意是:冯异派出一些兵力前去援救他们。句意完整,语法合理,故应在该句的“之”后面停顿。排除B 项、C项。“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的意思是:冯异于是全力出击,大战赤眉。太阳快要落山时,赤眉军士气衰退。其中“日昃”是时间词,表示太阳快要落山时,应作“贼气衰”的句首状语,故应在“战”和“日昃”后都有停顿,排除D项。据此推断A项正确。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建武三年”中,“建武”是刘秀的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用来纪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B. 玺书,古代原指用泥封固加盖印章后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C. 桑榆,此处喻指事情的后面阶段,现在常用“收之桑榆”表示事犹未晚,尚可补救。D. “苑”是古代帝王游玩、打猎的风景园林。文中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苑囿之一。【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冯异谦恭礼让,治军井井有条。他出行遇见其他将领,总是主动让路;他治理军队井然有序,得到将士认可,等到汉军攻下邯郸,士兵们都愿意归他统率。B. 冯异顾全大局,作战善用谋略。他虽不赞同强攻赤眉军,但当邓弘进攻赤眉溃败,他积极与邓禹合兵救援;兵败之后,他又集聚兵力,设下奇谋,最终打败赤眉。C. 冯异平暴止乱,稳定鄂关中局势。赤眉被平定后,仍有不少寇贼拥兵作乱,他边走边平定,驻军上林苑;当时关中地区粮食匮乏,他又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D. 冯异为民谋利,得到皇帝肯定。他屯兵关中,关心民生,平反冤狱,三年左右使上林成为都邑;有人上疏暗示他有不臣之心,皇帝反而将奏折转给冯异,以示信任。【答案】C【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稳定农业生产,并使百姓果腹”是无中生有。所以选C项。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于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5分)(2)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5分)【参考答案】(1)每次驻扎屯营的时候,将领们坐在一起评定功劳大小,冯异常常独自躲避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2)(冯异)于是逐步征伐打击不听从命令的豪强,表彰赏赐投降归附中有功劳的人,将他们的头目都遣送到国都,解散他们的部众并让他们回归本业(农业生产)。【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止舍”,“驻扎屯营”;“论功”,“评定功劳大小”;“屏”,“躲避”;“号(之)”,“称呼(他)”。第二句关键点:“稍”,“逐步”;“诛”,“征伐、讨伐”;“豪杰不从令者”,“不听从命令的豪强”;“渠帅”,“头目”;“归”,“让回归”。【参考译文】冯异字公孙,是颖川父城人。喜欢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光武帝委任冯异为主簿,只身跟从光武帝到洛阳。冯异为人谦让不自夸,在路上行走如果遇上了其它将领,往往赶着车让出路来。军中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特定)标记(作准则),军队里称他做事井然有序。每次驻扎屯营的时候,将领们坐在一起评定功劳大小,冯异常常独自躲避到大树底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到攻下邯郸,汉军便重新部署众将领编制,各将领各有分配给自己的官吏士兵,士兵都说愿归大树将军统率。建武三年春,光武帝派使者到军中封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恰逢邓禹带着车骑将军邓弘等率军回到东边,与冯异相遇,邓禹、邓弘邀请冯异一同攻打赤眉军。冯异说:“我们可以慢慢用恩德信义去诱使他们顺服,难以一下子就用兵攻破他们。”邓禹、邓弘不听。邓弘和赤眉大战一整天,邓弘溃不成军。冯异和邓禹合力相救,赤眉军才稍稍后撤。邓禹又投入战斗,结果惨败。冯异弃马徒步逃到回溪阪,和几个部下一起回到军营。又加固了壁垒,召集各营堡数万兵马,和敌军约定日期会战。冯异派壮士穿上和赤眉军一样的服装,埋伏在路旁。第二天一早,赤眉军派出万人部队攻打冯异前锋部队,冯异派出一些兵力前去援救。赤眉军见他们势力单薄,就全军出动攻打冯异,冯异于是全力出击,大战赤眉。太阳快要落山时,赤眉军士气衰退,这时埋伏的士兵突然冲出,他们的衣服和赤眉军混在一起,赤眉军无法识别敌我,很快就惊恐崩溃了。冯异乘胜追击,在崤底大败赤眉,降伏八万男女。其余还有十多万人马,向东逃到宜阳,也投降了。光武帝下玺书慰劳冯异说:“赤眉军被攻破平定了,将士们都很辛劳,虽然开始在回溪阪遭到挫折,但最终还是在黾池重振羽翼,大功告捷,这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当时赤眉虽然已经投降,众盗匪还是很强盛,各自自称将军,拥有兵马多的万余,少的也有数千人,轮番向汉军发起攻击。冯异一路边走边战,驻军在上林苑中。当时老百姓饥荒挨饿,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一斤黄金只能换五升豆子。道路被切断阻隔,粮食转运不到,军中的士兵最后拿果实作为粮食。光武帝下诏任命南阳人赵匡为右扶风,带兵援助冯异,还送来了缣帛谷物,军队中都高呼万岁。冯异的队伍食物逐渐充足,(冯异)于是逐步征伐打击不听从命令的豪强,表彰赏赐投降归附中有功劳的人,将他们的头目都遣送到国都,解散他们的部众并让他们回归本业(农业生产)。他的威名传遍关中各地。他招抚百姓,为受冤屈的人昭雪,三年左右,上林成了一座大城市。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处死长安县令,权威极重,老百姓亲近归附,称他为“咸阳王”。光武派人将奏章送给冯异看。冯异读后极为惶恐,上书谢罪。光武下诏回答说:“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感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第二年夏天,与各位将领攻打落门,没有攻下,疾病发作,死在军营中,追封他为节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3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书 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5分)【参考答案】“愤”为愤慨、愤懑之意。诗人矢志做“塞上长城”,北伐收复中原,但为投降派所阻,志向始终不能实现。尽管此时诗人已经年逾花甲,罢官退居多时,但一想到未能实现的北伐大计,心中的愤懑就无法遏止。因此,诗人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既有对投降派的控诉,也饱含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解析】诗歌的题目,可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题材等诸多信息,它往往交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通过对诗歌题目的内涵的揣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感知诗人对生命、社会和生活的某种见解,甚至是诗人的某种理想、抱负等。“书愤”中的“书”为书写之意,“愤”为愤慨、愤懑之意,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内容等就可以知道“愤”字包含的内容及情感。(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起句和结句。(6分)【参考答案】书愤起句中的“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感慨“空自许”做了铺垫。“那知”写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慨,照应了诗歌的主旨“愤”。结句诗人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比。诗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诗情推向了高潮。【解析】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的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说明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注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B“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比喻,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C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这里的“闲”是怡养天性的悠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D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E这首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答案】BC【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倾注豪情的比喻”有误,应为“倾注豪情的夸张”。C项,“怡养天性的悠闲”有误,实际上是“身闲而心未尝闲”。(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尾联表现了刘、白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人在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写法上借助想象,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或答:以乐写忧,悠然的心态更显出哀伤之情)【解析】本题要求理解尾联表达的情感,并分析其表现手法,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最后一联理解其内容,领悟背后表达的情感。“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意思是,等菊花开放,家里的酒酿好时,我再与君一醉方休。写出了诗人与刘禹锡的深情厚谊。结合诗歌背景理解,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因此这种共醉陶然的情景却包含着无奈的哀伤,作答时,要理清这两层意思。这两句内容是诗人设想内容,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并不是眼前之景,手法上可以判断为借助想象。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柳永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注】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E本词写词人于舟中凝伫时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时怀乡,心绪郁结。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到达目的地”有误。D项,“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而是“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离别的痛苦。“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深感痛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可通过了解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以及通过认真揣摩诗歌的意象和语言风格来分析情感。如本题这是一首典型的游宦思归之作,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惋惜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 ,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3)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及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 , ”。【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3)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解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捷”“衰鬓”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要注意同音异义词;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要留意具体环境;要留心语句顺序;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花朝节是古时人们爱花赏花的一个重要节日,其浪漫程度可以媲美中秋赏月。 ,众生云集,赏月色,观花影,其乐融融。清澈得不可思议的海水,碧蓝得如同画卷的蓝天,再加上沙滩、阳光、海风如此 ,仿佛就是为天下有情人而设。苏轼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 ,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不忮不求,率性坦荡。A良辰美景 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B光风霁月 良辰美景 花朝月夕C良辰美景 光风霁月 花朝月夕 D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良辰美景【答案】A【解析】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刻和宜人的景色。形容难得的时空环境。花朝月夕:泛指景色美好的时候。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1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可怜光彩生门户 B 迟迟钟鼓初长夜C 遂教方士殷勤觅 D 其中绰约多仙子【答案】D【解析】解答古今异义词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可怜。B项,古义,缓慢悠长;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D项,古今相同,都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轻盈的样子。1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语言得体的试题。“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的需要,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有分寸感。做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来选择运用敬辞或谦辞,书面语或口语。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15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引用了鲍照拟行路难(其二)的诗句,请引用拟行路难(其四)的诗句拟写下联。(4分)上联:“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婉转深沉,流露弃妇哀怨悲苦意。下联: 【参考答案】“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磊落诗才,尽泄寒士慷慨激愤情。【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首先理解上联中诗句的含意,然后联想拟行路难(其四),筛选符合要求的语句,筛选时注意对联的要求。 16前一段时间,一组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