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言XX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三峡工程移民大县。1998年,因三峡大坝的兴建,XX县城搬迁至茅坪剪刀峪,为服务三峡工程建设,XX县民政局随全县大局实行了紧急搬迁,民政系统基础设施淹没损失严重,淹没福利院7所,经济实体和福利企业8家。搬迁后因资金缺乏及其他历史原因,导致XX民政各项基础设施依然严重缺乏,服务功能与辐射能力不够,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随着三峡水库蓄水,三峡后续规划工作的启动,将有近2万库区生态屏障区移民进入县城,XX县城在养老服务、“三无”人员供养、救灾物资储备、孤残儿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避难应急管理指挥等工作将承载巨大的压力。XX县民政局作为县委政府落实“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理应贯彻落实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服务平台,更好的为广大移民服务,特别是为移民中的弱势群体服务,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化解和消除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的要求,新建具备综合服务职能的“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提升了我县的社会保障和减灾防灾保障能力,使库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对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从而支撑三峡工程长久持续发挥综合效益,以生态可持续性支持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建设地点项目名称: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XX县茅坪镇金缸城村四组(崔家老屋一带)1.1.2、单位概况项目建设单位:XX县民政局法人代表:宋正荣联系地址:XX县民政局邮政编码:443600 1.2、区域概况1.2.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东与夷陵区的三斗坪、太平溪交界,南同长阳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邻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地跨东径110018、41、-11000、4、,北纬30038、14、-31011、31、之间,县境内东西长66.1KM,南北宽66.6KM,国土面积2427KM2。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我县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是承东启西的川鄂要道。陆路交通便捷,三峡翻坝高速与三峡专用公路直接与沪蓉、沪渝高速公路相通。1.2.2、地形地貌XX为大巴山、武陵山和八面山坳合地带,大部分山脉在海拔千米以上。境内地形起伏,四面高,中间低;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形。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结晶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侏罗系砂页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古、中生界灰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全县800米(黄海高程)以上的高山地区占30%,500-800米的半高山地区占55%,5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占15%,形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山貌。1.2.3、气象 XX县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地形和海拔高差的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多雨少,高山基本无炎夏气候。据三峡坝区资料,拟建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8.9,雨量充沛,在降雨分布上具有区域与时段的相对集中,强度不均,常形成局部性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雨量1147mm,最大年降雨量1803.9mm,最小年降雨量643.9mm,暴雨多集中于68月,相对湿度77%,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18米/秒。1.2.4、水文 县内河流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长64km,流域面积724.4km2,流量丰沛,多年平均流量14300m3/S,水位变幅巨大,达40m。县境溪流网布,135条常流溪流汇入茅坪河、九畹溪、龙马溪、香溪河、童庄河、归州河、青干河及泄滩河等8条支流,呈交错排列,构成树枝状水文网,总流长247.8km,流域面积19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4%,县内最大的支流为香溪河,其次为青干河、归州河、九畹溪。1.2.5、社会经济概况XX县辖12个乡镇,总人口39.5万人,地处湖北省西部偏僻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受大自然地理条件险恶、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制约,XX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县内人口老龄化情况突出,现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15.99%,超出全国老龄人口11%的比例近4个百分点,社会养老压力大;同时县城所在地茅坪镇由于地处三峡坝上库首,是三峡地区承上启下的重要咽喉和人口周转地,日常须救助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多;另外由于XX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气候变化的多样性,风雹、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频发,而且还是全国闻名的地质、地震灾害高发区、易发区、多发区,给我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峡后续工作的启动,大量库区移民进入县城,在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趋势影响下,使XX县民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功能满足上面临极大的挑战。1.3、编制依据 1、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 2、湖北省老龄工作发展规划3、XX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4、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XX县扶贫发展规划5、XX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6、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1320号) 7、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 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4、研究范围 根据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报告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有关要求,并在XX县民政局对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筑规模与建设方案、环保与节能、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抗震设防、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工程招标、项目管理、社会效益、研究结论及建议,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100150.502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18250.133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0600.234容积率%0.315绿化率%48.60二项目建筑面积1养老服务设施区平方米14600.002流浪人员救助设施区平方米2800.003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平方米3200.004应急避难疏散中心平方米8000.005孤儿养育中心平方米2000.00三工程费用1养老服务设施区万元2825.102流浪人员救助设施区万元568.503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万元752.804应急避难疏散中心万元1397.705孤儿养育中心万元379.006其他费用万元389.007预备费用万元300.00四总投资(一+二+三)万元7032.10第2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依据2.1项目建设的背景三峡库区是国家连片贫困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落后,特别是关乎民生的社会养老服务、救灾物资储备、救助设施等民政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基本没有启动。在三峡工程兴建时期,搬迁补偿的原则是按照“原规模、原标准或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进行,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考虑不足,致使我县服务民生的服务设施至今仍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城集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标准作了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三峡库区已迁建的社区服务设施标准明显偏低,公共服务功能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移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在三峡后续工作中明确提出了恢复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兴建养老服务设施、救灾物资储备和救助设施,来提高库区移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库区构建。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也曾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福利、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福利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为顺应社会各界发展福利事业的要求,推动我国福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开创福利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这充分说明国家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并积极努力实现党中央对库区移民作出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指示。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与XX县民政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兴建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将加强XX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救灾应急等服务环境。项目的建设是提升为民服务功能与手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重要手段。项目的建设对维护新库区和谐稳定,促进XX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2项目建设的依据随着国家对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屏障保护、地址灾害治理等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实施和落实了关于加强三峡库区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筹建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条件已经具备。其政策依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关于三峡库区后续扶持政策性机遇。国家在十二五及其未来的十年间,将就涉及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民生保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投资,投资规模和资金扶持力度大于、优于三峡移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XX后续扶持资金计划为68.27亿元,其中已列入计划项目支持XX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2030万元。2、国家关于五陵山片区扶贫开发政策性机遇。十二五至2030年,国务院已将五陵山片区纳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随着国家对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启动,相关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其中对涉及民生的相关扶持将是扶持的重点。3、民政部门项目建设年机遇。今年是湖北省确定的民政项目建设年,也是民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加强民政基础性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XX县委、县政府对涉及民生保障项目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政策的制定和土地的划拨、转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民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第3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及要求,结合XX县民政部门的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完善和恢复,已是当务之急、势所必然。XX县涉及民政保障对象动态人数25万人次,其中动态灾民人数20.83万人,静态民政保障对象5.52万人次,主要涉及城乡低保对象、老、幼、病、残、孤及五保对象、退伍优抚军人、城市退休老人养老等;其次由于我县受三峡库区蓄水迁城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县城的逐步增容,城市容量近期规划为8万人,中长期规划将突破15万人以上,且由于我县处于鄂渝交接的枢纽中心,承担的社会任务和社会责任与日俱增,因此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及避难场所、养老服务设施、流浪乞讨救助站、儿童福利设施等公益服务项目建设已刻不容缓,最大程度地发挥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障显民政行业的服务效应,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安康。在制定项目实施规划时,将三峡后续规划总体规划中已确定的福利院、养老院、救助站、救灾物资储备设施这四项目进行资源整合,捆绑申报“XX县社会化养老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进行集中征地,统一管理,合并实施,分区建设,既节约了用地,又涵盖了所有功能。3.1、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6次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到2011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近1.32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1年底,XX全县老年人口6194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99%,XX城区老人口5600多人,占县城总人口的13.5%,超出全国11%比例近5个百分点。(须完善)XX县已进入老年社会行列,较同等县市提前达5-8年,形成老年人口呈急剧增长态势,加之由地理、经济、人文等综合的影响和限制,家庭式养老模式已严重不适应社会的总体发展。因此,科学规划,有效管理,积极应对和缓解社会养老问题,已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3.1.1、项目建设是加强库区生态屏障区基础公益性建设的需要 在XX县现有人口结构中,“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比重很大,“四二一”的供养关系很是突出,老年人供养矛盾非常突出。社会养老机构的出现将为许多家庭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许多老人愿意到福利机构养老,福利机构已成为解决社会养老、缓解家庭压力的重要途径。随着XX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加快,老年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养老态势将更加严峻。通过人口分析显示:在大量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搬迁减载人口进入县城后,随着大量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搬迁减载人口进入县城后,XX县容量近期规划将提高为8万人,中长期规划将突破15万人,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养老问题日益严峻,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将达到2000多人。如何解决好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使老人们安享晚年,为移民家庭免除后顾之忧,已经成为移民家庭是否能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目前,XX县城没有专门为社会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设施,暂时没有形成以“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体系”的社会养老体系。现有的公共养老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公共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势必会影响移民群众的安稳致富。因此,发展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有效解决解决移民问题,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有力保障与内在要求。3.1.2、项目建设是生态屏障区移民搬迁民生保障的需要XX县只有一家福利机构,并且基础设施落后,虽然2009年进行了改造,随着国家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保障人口的不断增多,现有的福利机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县内老年人的供养需求,不能为有养老服务需求的社会老人提供全面、完善的养老服务。他们的吃、住、医等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与XX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幸福指数是不相适应的。由于生态屏障区人口减载大量移民进入县城,加之XX县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高,因此,不解决好该老龄群体的养老问题,势必会给移民家庭和县城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隐忧。社会福利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建成后,就可以为家庭老年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在为家庭和社会减轻压力的同时,也使得老年人的各项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彰显XX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库区的内在要求。3.1.3、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政策,实现三峡库区社会平衡发展的需要 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人平收入低,根据全国人大1992年会议精神和2000年来中央对三峡库区建设一系列指示精神:“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三峡工程基本完成后,切实解决好库区后续建设各种问题,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对于保障三峡枢纽工程安全运行,促进水电基地建设,库区移民步入小康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后续规划总体规划中所作出关于移民安置社会保障的大方向,并在XX县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得到重要指示,大力发展民政事业,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落实国家政策,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体现。XX县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XX县县城内2000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为许多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对移民家庭步入小康生活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项目建设落实了国家政策,实现了库区稳定发展。3.2、流浪人员救助中心建设的必要性XX县与宜昌、巴东交界,长江从县城南边穿过,向西通往四川、重庆,向东通往宜昌、武汉;省道宜巴公路在县内4个乡镇经过,县内各乡镇及百分之八十的村有县乡级公路,交通便利。XX县城所在地茅坪镇流动人口量大,特别是近几年来,流动人口逐年呈上升趋势,本县外出及外地来我县的务工经商人员有增无减。另外,由于XX县城地处坝上库首,特殊的区位环境将使XX县城成为三峡物流集散地、黄金水道的周转站,流动人口的增多也使流浪乞讨人员及需临时救助的人员增多,每年救助量都在1500人次以上。3.2.1、项目建设是实现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保障流浪人员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是民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将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流浪人员救助保护工作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预防犯罪和减少社会负面影响的重要方面。流浪人员救助中心作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平台,直接决定着救助保护工作的容量、内容和水平,加强流浪人员救助保护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和迫切。3.2.2、项目建设是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XX港口及物流通道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人员的大量流通,势必造成XX县县城流浪人员的数量将大幅增长。这些流浪人员长期生活在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心里发育不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现象极易影响他们。近年来出现的利用流浪人员进行乞讨、偷窃、扒窃等多种手法获取钱财,为其谋得非法利益的事件多发。这种现象和问题,不仅严重危害社会,而且可能使流浪人员成为不法分子的谋得非法利益的工具。加强流浪人员救助工作,有利于预防流浪人员违法犯罪,防止黑恶势力的渗透。另外流浪人员是违法犯罪的重点人群,加强流浪人员的保护、救助和教育,是预防违法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流浪人员工作,预防流浪人员违法犯罪,关系到XX县县城的发展与稳定,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2.3、项目建设是保障流浪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流浪人员流落街头,居无定所,脱离了主流社会,流浪人员因其基本生活、人身安全、卫生医疗、义务教育等失去保障,以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流浪人员群体处于社会底层,处境困难各项基本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已成为急需全社会保护和关爱的特殊弱势群体。做好流浪人员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流浪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合法权益得到落实,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统一的社会。做好流浪人员工作,让流浪人员这一特殊的全体同样可以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成果,关注、尊重和保障他们生存、发展的权利,体现了公平、正义和人道原则。同时,流浪人员受到排斥和歧视,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是一种潜在社会危害,容易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护流浪人员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回归社会,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2.4、项目建设是提升救助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建设集救助、保护、安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流浪人员保护中心,加强流浪人员救助保护工作,建立流浪人员救助网络,完善流浪人员救助保护设施,健全流浪人员救助中心功能,实现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为流浪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安全保护、心理康复等有效措施,让他们真正能够感受社会,回归社会,贡献社会。3.3、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的必要性XX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基础薄弱,土地贫瘠,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抗击灾害风险的条件十分脆弱。由于XX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气候变化的多样性,风雹、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频发,而且还是全国闻名的地质、地震灾害高发区、易发区、多发区,给我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据统计;近20年来,XX遭受了17次重大旱灾和21次特大暴雨灾害,7次特大冰雹灾害;先后发生了沙镇溪镇千将坪、树坪,郭家坝镇鸡鸣寺、莲花坨、周家湾,归州镇彭家坡,两河口镇秦家坪等多处大型、特大型坍山滑坡;仅以2008年为例,全县沿江河谷地带就先后发生1.5级至4.0级地震达300余次以上。近20年来,全县遭受各种自然灾害达151次,31万户,389.2万人次,倒塌房屋31789间,农作物受灾总面积累计1061.39万亩,成灾累计781.8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3.65亿元。目前,由于三峡试验性蓄水正处于关键阶段,多种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同时全县境内地质灾害高达747处,总面积7982万平方米,总体积约158575万立方米,直接受威胁人口1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预评估达17亿元。XX县纳入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的崩滑体涉及199处,其中实行专业监测的重点地质灾害点15处,群测群防点184处,总体积35381万立方米,涉及9个乡镇52个行政村,受威胁人数11万人。由于这些地质灾害的存在,尚有3000余农户近8000人需要实施异地搬迁居住。3.3.1、项目建设是防灾减灾的需要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报告和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三峡库区XX县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报告,落实为732处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库区内236处,库区外496处,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XX县地质灾害数量超过60处的乡镇有6个即归州镇、水田坝乡、沙镇溪镇、两河口镇、郭家坝镇及杨林桥镇,灾害点数达469处,占灾害总数的67.5%。全县崩塌灾害点共35处(含山体开裂、危岩体),其中山体开裂5处、危岩体12处、崩塌18处,占全县灾害总数的0.06,总体积5685.96104m3。主要集中分布于杨林桥镇、周坪乡及屈原镇,其它乡镇零星分布。35个崩塌灾害点中,稳定性差的有7个,较差的26处,好的有2处。近年来,XX县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的不便,救灾物质储备就凸显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XX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需要,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大灾大害之后人民群众拥有充足救灾物资,维护地区内的和谐稳定,所以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是XX县政府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的良好体现。3.3.2、项目建设是库区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保障的需要 XX作为三峡航运中转中心和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拥有重要的区位优势。该项目的建设是立足XX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为前提,以XX为基点,以辐射和覆盖宜昌市辖县市,神农架林区、恩施州相邻县市为影响范围,以年救助灾民2.510万人为基本单元,以地震、大型滑坡、泥石流、特大性暴雨等自然灾害为防灾减灾的主要种类进行筹建。建立XX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物流效率,实现救灾物资储备的区域联动,保障受灾区域的物资供应。作为政府救灾减灾工作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对于灾害的理解更为深刻。救灾物资的到位速度、数量,决定着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的成效,救灾物资储备应具备从灾难发出到在灾后重建这一过渡时期的物资保障功能。以XX为应急中心的原点,以神农架林区至恩施所辖县市为防灾减灾的扇面进行应急物资救援的储备和集散,从现有的交通布局来看,对于灾害的及时和有限救援,较之于武汉在时间上可以赢得3到5小时的有效时差,能够快速响应,物资储备库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为灾区提供部分救灾物资,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供应保障,能及时的解决灾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正常次序,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3.3、项目建设是库区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XX县现有的救灾储备物资储备仓库尚无法满足各种对救灾物资多样化的需求。在大灾害面前只能表现的无能为力,离紧急抢救、保障灾民生活所需要的救灾物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仍需要上级仓库的救援,不能及时的为灾民提供强有力的救灾保障,对灾民重建家园有着一定的制约。不能满足自身救灾需要的同时,更不可能去满足以辐射和覆盖宜昌市辖县市,神农架林区、恩施州相邻县市等范围的救灾需要,靠外级仓库支援导致救灾物资运距过远,运输时间过长,影响了该区域内的救灾工作的时效,大大增加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减弱了救灾能力。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与XX县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要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该项目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推动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3.4、应急避难疏散管理指挥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我县是各类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区,为了提高区域灾害应急处理能力,使广大群众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有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消除受灾群众的恐慌心理,同时使救灾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 。XX现有的避难疏散场所都是以公园为载体,平日多为城区居民的休闲场所,缺乏相应配套设施,不能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及场地。因此,建设一个具备管理指挥综合服务能力的应急避难疏散中心,可以有效的提高救灾应急能力。3.4.1、项目建设可显著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能力XX县现有的应急避难疏散场所,用于群众的休闲娱乐的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随着三峡后续规划总体规划逐步开展,大量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搬迁减载人口进入县城,现有的避难疏散场所已经无法满足XX县城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应急避难疏散中心是XX县委县政府应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XX县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灾后社会稳定。应急避难疏散中心的建设提高并完善了XX县政府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防灾减灾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能力,是一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生工程。3.4.2、项目建设可有效规避突发灾害风险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到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失去他们的住所,在露天度过灾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由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得不到第一时间的的庇护和救助,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据统计,近20年来,XX县遭受各种自然灾害达151次,31万户,389.2万人次,倒塌房屋31789间,农作物受灾总面积累计1061.39万亩,成灾累计781.82万亩。目前由于三峡实验性蓄水正处于关键阶段,多种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同时全境内地址灾害高达747处,总面积7982万平方米,总体积约158575万立方米,直接威胁人口19万人。结合严峻的现实状况,建设应急避难疏散中心为避免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中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构建了灾前预防,灾后指挥救助的有效平台,是防灾减灾,为民生考虑的重要工程。建立抗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县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3.4.3、项目建设能有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由于灾后一段时间内灾区的生活环境极其混乱,人们无法实现平日里看来极为简单的活动,所以为了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地点作为临时住所。提供给XX县委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对灾区灾民进行统一安排、统一领导、统一救助,尽量减少灾后社会环境混乱的发生。保障灾区人民生活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维护灾区社会环境的稳定有序进行,为灾后救助的相关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5、孤儿养育中心 XX县现有孤儿106人,因没有建设专门孤儿养育设施,现大多数孤儿主要采用分散供养和当地农村福利院供养的模式进行养育。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来看,其中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是儿童权益得不到保障、生活和教育条件差等问题。因此加强孤儿养育设施建设已是势在必行。3.5.1、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库区民生保障公共服务能力随着库区移民进入县城,县城城区需救助的孤残儿童、弃婴及将逐年增多,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养育设施,势必会造成民政服务能力重大失衡,与社会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不能满足XX县的现实需求。由于一些孤残儿童、弃婴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使得孤儿养育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孤儿养育中心的建成将有效保障孤残儿童、弃婴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将更好的改善孤残儿童、弃婴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切实解决XX县孤残儿童和弃婴的收养难的问题,更好的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促进优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3.5.2、项目建设填补和完善了民生事业发展的空白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应区别情况,完善救助制度,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建立健全完善孤儿救助制度体系,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使孤儿得到切实救助和健康成长。XX县孤儿养育中心建设是完善儿童福利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使孤残儿童能够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和良好的教育,能够更好的保障孤残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更好的融入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不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使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培养他们感恩的心,长大后再来回报社会。让孤残儿童“感受社会,回归社会,贡献社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同时也使社会福利事业走向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更好的解决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5.3、项目建设有效地扩展了库区民生保障和服务功能随着库区移民进入县城,人口不断增长,新的孤儿也不断增加。XX县现在的福利设施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导致形成了社会福利事业基础设施的空白和盲点,形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孤残儿童早日得到救助,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设XX县孤儿养育中心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儿童福利设施,配备基本的设施设备,满足集中收养孤残儿童和服务社区残疾儿童的需求,提供基本的养育、康复、教育等服务,逐步向多功能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该项目的建设保证了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势在必行的“民心工程”。3.6、防灾减灾培训中心XX县是集库区、坝区、山区和老区与一体的的国家贫困县,农业人口31.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10.6万人。XX县计划在2020年,创建国家级、省级减灾示范社区25个,创建市、县两级规范化防灾救灾社区161个,覆盖全县12个乡镇、186个村、38万人,农村人口基数较大,人均相对文化程度较低,如此大规模的防灾减灾的建设,除了需要防灾减灾硬件设施作为支持,更需要拥有防灾减灾相关知识人员进行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能够更直观的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在灾害来临时第一时间做好及时自救与相互救助工作,从而在救援中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和生存空间。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的建设在促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上发挥极大作用,在推动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响应能力上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持。因此,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的建设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根本、全面、有效的促进作用。3.6.1、项目建设保障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全面开展 XX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关注民生、关注民权,关注人的自我发展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的建设能够培训出更多防灾、减灾工作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让他们全面深入“乡、镇、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的宣传模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大灾大难来临时的应急方式,提高大众的忧患意识,普及自救知识,从根本上做到防灾减灾。3.6.2、项目建设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培训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防灾减灾的培训使人民群众更深刻、更切实、更清楚的了解到灾难来临时自己所要做的相关救助工作,使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充分做到自救和互救,减少灾害过后所带来的后续危害。真正的做到了从根本上实现防灾减灾,有效提高防灾减灾效率,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进行。坚持抓重点,培试点,带一般的原则,推动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稳步推广,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诉,XX县现有的民政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有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尖锐问题。伴随三峡后续规划的深入开展,大量生态屏障区人口减载大量移民进入县城,给XX县民政基础设施带来了更高要求与更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移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是促进优化库区社会环境,维护库区社会稳定,促进库区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充分体现了XX县委县政府响应国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号召,并为库区救助救灾、养老服务等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实物载体和基础平台,有助于直接、有效、全面的完成“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工作目标。项目建设促进了XX县福利事业、救助以及救灾等工作的发展,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积极贡献。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利益,保证合法利益得到落实,关系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拥护的民政工程,势在必行的民心工程。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帮助XX县福利事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为XX县福利事业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 综上所诉,XX县现有的民政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有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伴随三峡后续规划的深入开展,近2万库区生态屏障区移民进入县城,给XX县民政工作带来了更高要求与更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移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安定,是促进优化库区社会环境,维护库区社会稳定,促进库区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充分体现了XX县委县政府响应国家关于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号召,并为库区救助救灾、养老服务等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实物载体和基础平台,有助于直接、有效、全面的完成“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工作目标。项目建设促进了XX县社会养老、救助、救灾等工作的发展,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积极贡献。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利益,保证合法利益得到落实,关系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拥护的民政工程,势在必行的民心工程。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帮助XX县福利事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为XX县福利事业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拟建于XX县茅坪镇金缸城村四组(崔家老屋一带),占地面积150亩,该场地自然环境好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周围无厂房,污染小 ;距XX县城对外交通主干道500米,交通便捷、方便可达,既适宜老人、孤残儿童居住,又能为救助对象及时提供救助。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地质XX县域地处秦巴山系,属大巴山、巫山余脉和鄂西八面山坳会合地带,大部分山脉在海拔千米以上。境内地形起伏,四面高,中间低;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呈盆地形。全县800米(黄海高程)以上的高山地区占30%,500-800米的半高山地区占55%,5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占15%,形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山貌。2、地质与地震烈度XX县位于鄂西褶皱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程千米以上,山峰耸立,河谷深切,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300m之间。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结晶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侏罗系砂页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古、中生界灰岩组成的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按全国地震区带划分,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震活动区的江汉地震带内,属地震活动较弱的地震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湖北省92(283)号文,项目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3、水文县内河流水系发育,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长64km,流域面积724.4,流量丰沛,多年平均流量14300m/S,水位变幅巨大达40m。县境溪流网布,135条常流溪流汇入茅坪河、九畹溪、龙马溪、香溪河、童庄河、归州河、青干河及泄滩河等8条支流,呈交错排列,构成树枝状水文网,总流长247.8km,流域面积1952.5,占全县总面积的80.4%,县内最大的支流为香溪河,其次为青干河、归州河、九畹溪。4、工程选址结论拟建工程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地势平坦,稳定性好,适宜工程建设。场地为中软场地土,类建筑场地类别。场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六度,抗震设防烈度六度。场区内地下水、土对基础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裸露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强风化花岗岩层物理学性质较好,岩层厚度大,宜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4.2.2、气象条件 XX县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受地形和海拔高差的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多雨少,高山基本无炎夏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493.2mm。降雨具连续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高,逐渐增多,一般年降雨量9501590mm,长江河谷地带为1000mm左右,个别地区如高程1500m以上地区降雨量达1865.21904.3mm。降雨日数与降雨量分布基本一致,大部分地区为120159天,个别高山地区达200天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月平均降雨量150457.6mm,多暴雨,日降雨量达50100mm的暴雨410月均有发生,100mm以上的暴雨主要发生在6、7月,年平均频次34次,15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频次较少,历史上曾发生过2次,即1975年8月9日平均日降雨量258.7mm,最大日降雨量358.0mm;1996年7月4日平均日降雨量211.3mm,最大日降雨量260.0mm。据三峡坝区资料,拟建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6.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8.9,雨量充沛,在降雨分布上具有区域与时段的相对集中,强度不均,常形成局部性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雨量1147mm,最大年降雨量1803.9mm,最小年降雨量643.9mm,暴雨多集中于68月,相对湿度77%,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18m/s。4.2.3、公共设施条件本项目的供电、给排水在道路中预留配套管沟,从市政接口接入。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总体规划设计5.1.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GB1112008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GB121-2009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GB145-2010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和技术措施 国家和地方其它设计法规5.1.2、设计内容与规模1、设计内容根据编制依据,XX县养老救助救灾综合服务中心,包含五大内容:养老服务设施;流浪人员救助设施;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应急避难疏散中心;孤儿养育中心。2、设计规模依照有关建筑标准及规范要求,拟定五大内容的设计规模:(1)养老服务设施:按200床位设计,老年人住宿楼建筑面积为10500平方米;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为4100平方米(后勤服务楼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康复娱乐中心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600平方米。(2)流浪人员救助设施:按60床位设计,救助综合楼建筑面积为2800平方米,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3)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按五类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设计,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筑面积为2800平方米,救灾设备仓库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4)应急避难疏散中心:按二类应急避难疏散中心设计,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5)孤儿养育中心:按50床位设计,孤儿养育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5.1.3、设计指导思想 1、因地制宜,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2、总体布局合理,充分考虑涵盖各项使用功能要求,交通组织清晰合理,人流车流互不干扰,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3、依据用地现状,结合现代公用事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和布局手法,使该项目在设计中力求造型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内部布局合理,经济实用,通风采光好,满足不同功能的设计要求。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国家对移民群众生活质量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视,为移民群众提供环境幽雅、安全可靠的公共服务设施。5.1.4、设计目标1、 科学合理,技术先进从总体规划到内部布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设计思想。结合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设计出造型独特、美观实用的优秀作品。同时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为当地福利事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出行安全,合理布局从总体规划布局到各功能分区的具体分布上,对车流、人流的流向进行详细分析,得出项目的规划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章向量概念及运算教案
- 《麦哨》教学设计
- 乡村道路片石挡土墙施工合同
- 企业内部评审员管理办法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惠州市燃气租赁合同
- 建筑工程绿化协议
- 汽车用品店加油站施工合同
- 城市景观墙体租赁协议
- 橡胶性能计量器具规范
- CCTV检测修复管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图文并茂
- 发电机房安全安全操作规程
- 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报告
- DB37T 3811-2019 仿生鱼饵-行业标准
- 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课件
- 组织行为学教案英文版
- 2022中国听障用户数字产品体验调研报告
- ADAScog(老年痴呆量表—认知)
- 非婚生育子女情况声明
- 脱硫检修方案
- 乐理试题(音程-三和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