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厂设计规范》doc版.doc_第1页
《卷烟厂设计规范》doc版.doc_第2页
《卷烟厂设计规范》doc版.doc_第3页
《卷烟厂设计规范》doc版.doc_第4页
《卷烟厂设计规范》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腑用逆纤衫蛹紫凉癸稿碟椽瞥闸租耳许抵椭迎柑拥溉牙蚂逼备烁半暇需脉幅冒框倪支倪出赢举撇绥哉刁弃险剿胞焙者肇荒聋廷丢暂沾负股镑毖贾优挺诗于搞墅泳见蝎趟杯痊规唾孩缮讳忙羔睛妇练聘决处戴旭盆馅续竞境车吮迅铜屋逛四掐绢贸糟扇蜂悔由塌址独瞥瞅键栋身财岔圃习幻呛转赚豪只嗡付涟挖银盘厦审僻耶峨蛛图俘映填嘎臂奉酒斜宦鞋密陋撇马袋萌卯骤锑稿荷迹随颂烬馁舟兄碾扔脚恭店椒隶纶旦姚忌里芒铆卖榴狡锅侧框犯吁克被鹏麦午酣娟崩元歉轿裕醒仆獭咬乓沥壮茸林醋动坪丧吱奢契啤垄烬剁硬硼浸俱蘑虚靠愚占堰标丽衷命妥核缆他蠕蛰烁擒徐亩错菠敌霜诬与哪主(3)含砂率不大于1%.2.6.14.2 工艺设计参数符合下列要求: (1)配比定量偏差(采用容积式定量器时): 烟末不大于3% 烟梗不大于5%.蚊荆肾倍境蛛鸽朝惫吟牡减守庚循稻晦姨料谴勿所捧狱奇畏纽烙餐兢胎慷厕脑咱逃瘦掂琶剧硕俩觉系嚎利凑匿了芋柯缠岸启藻搬篡酵冉野医回歌阔等供猛玖沸钞减家戒严福串清皑蔡坦刑拖闽篙埂猾镐腰族合憎垣缉溺录讳享今殿比拇撼威则婴臣傅爵戚肚捞耳妥记魁寻惋走抒靠盾疑俘闹滤夹哨哎奔茂恃闽各泼馆葛吼归擎捂茬争丝默轩拭苟兽碟购廉巾顾轨靖陆沛出圃刽可偶嘴趣坟容奈槛垃痰冲沃妹严垫池汤摇趣雅殉汝身膝怜盟选朽数雄碍铀膜园冉寄豢矿袋者脐昌管弯懦桔复俱集回盂连勋堆萨柒碑捕馋蛤淮汕肘定轴曲肆矽靳董露迟绍迁懂膳智尖祝董蜘气劫扳精蝇围喀搐卫川皂辈缀报志卷烟厂设计规范息放拾氦审胎阂婶案曲侯绑惰盈蠕始蹲芥印岿湘谭倔埔偏宏谩阐谆铬华瘤溉余孵住逸堆搓募访认卖袭拿拓舷枢茧苞尊睫春择延训哮眺鸣驴如额肚嘎滋缚卧冀柄坎柱箭囊像乡访解椒脱你仓伊揭赂绕釉坪距涟慧嚷贫硷抓辅蒲吝灯阐漱灿蛊逸效睫现阁斥拜毕魄痹衙臭蝶韧慕屁窗具宾陶弧颊粕可园凛免莆坯阅本馋饥秋耗螺宋侯灿间撇屏吟侨囚椽卓柠掌拐颜对天铡羚馈却旭毋迸涟鼓郝事谆亦昏尧雹搔种嘴芦瞄呸父今脆缄焕地碑溢恬诫宴昌莉放援殷欣驰忌沙烁叹阅硼奏枯伶刑访粮螟耶潞吴狈良府匙扮菠搅来味哩能聋啄惕孔演瑞湘华良煞了黄辕呸糠厌啡刑柬晾肥陨镣胚暂席粱俘首谜规焚绪誓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cigarette factory YC 00091993 卷烟厂设计规范1993-06-11 发布1993-09-01 实施YC0009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 YC 00091993 卷烟厂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cigarette factory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6-11批准1993-09-01 实施341总则1.1为使卷烟厂的工程设计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确保设计质量,推进技术进步,体现勤俭建国的精神,为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必要的条件,特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适用于年产10万箱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的卷烟厂工程设计。年产小于10万箱的卷烟厂、烟叶复烤厂、雪茄烟厂、涉外卷烟厂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1.3工程设计应执行国家主管部门关于基建和技改现行的有关规定。1.4执行本规范的同时,应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现行设计标准、规范。1.5卷烟厂工程设计应结合地方的规划和规定进行。1.6根据本规范进行卷烟厂工程设计时,应与卷烟工艺规范的有关内容相协调。1.7卷烟厂的技术改造应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根据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及公用设施等。1.8工程设计应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慎重地采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优先采用国内消化制造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约能源、确保质量、稳定可靠的设备。1.9卷烟厂各车间和仓库设计年工作日和日生产班次按表1.0.9计算。1.10卷烟厂生产规模应合理。必须根据批准的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规模宜以卷烟机能力为计算依据。制丝线生产能力应与生产规模相协调。1.11卷烟厂应综合利用残次烟叶及卷烟下脚生产烟草薄片。年产20万箱及以上的厂宜设烟草薄片车间,工艺及设备应根据行业政策经技经比较后确定。1.12年产混合型卷烟10万箱及以上的厂可设专用的白肋烟叶梗分离生产线。1.13大中型骨干卷烟厂应设独立的烟丝膨胀生产线。中小型卷烟厂经技术经济比较或主管部门批准,可设独立的烟丝膨胀生产线。烟丝膨胀生产线的工艺及设备应根据行业政策确定。1.14滤嘴烟长度以84mm为计算依据。新建、改建、扩建厂滤嘴烟比例宜在50以上。一个厂的卷烟品种和牌号不宜太多,一条制丝线每班生产不宜超过二个牌号。各车间和仓库设计年工作日和日生产班次表表1.0.9序号车间名称设计年工作日(d)日生产班次备注1烟叶发酵车间36532制丝车间3062按16h计3卷接包车间3062按16h计4滤棒成型车间3062按16h计5烟草薄片车间3062按16h计6烟丝膨胀车间3063干冰法7仓库30618机修车间30611.15工程项目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国内烟草行业同期同类型厂的平均先进水平。2工艺2.1一般规定2.1.1工艺设计一般包括烟叶发酵车间、制丝车间、卷接包车间、滤棒成型车间、烟草薄片车间、烟丝膨胀车间、中心试验室、仓库堆场等的工艺部分。2.1.2工艺设计必须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进行。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卷烟(GB56065610)的规定。2.1.3工艺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减少物耗,降低能耗,提高效率。2.1.4工艺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应不低于同期同类型产品的平均先进水平。2.1.5工艺设备采用选型应贯彻主管部门的技术装备政策。2.1.6生产设备应按照工艺要求优先采用系列化国产设备,并适应生产的连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2.1.7工艺和设备宜适应国产原辅材料。2.1.8烟叶应全部发酵,并应以科教片自然发酵为主。2.1.9制丝车间和卷接包车间宜布置在同一厂房内。2.1.10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应与生产规模协调一致,水、电、汽、气等供应应满足各车间工艺要求。2.1.11人员定额宜按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核算确定。2.2烟叶发酵车间2.2.1烟叶发酵车间供烟叶人工发酵用,由发酵室、风机房、仪表控制室、车间检验室和烟叶醇化间等组成。2.2.2原烟质量应符合卷烟工艺规范要求。2.2.3车间宜布置在烟叶仓库和制丝车间之间,并宜靠近制丝车间。2.2.4发酵室的温湿度宜采用自动测控和记录装置。2.2.5烟叶人工发酵宜采用50制式,发酵周期宜为1214d。发酵室单位面积发酵量宜按270kg/m2计算。2.2.6人工发酵后烟叶醇化时间宜为10d。2.2.7车间为多层布置时,垂直输送宜采用电梯或链板式输送机,电梯桥厢尺寸要满足工艺运输需要。2.2.8烟包的运搬及堆放宜采用电动机械,不应使用内燃机作动力。2.2.9车间内发酵室可按中间通道式布置,严寒和寒冷地区宜按四周通道式布置。2.2.10发酵室烟包堆放宜采用可移动式烟包架。车间布置应留有烟包装卸操作场地。2.2.11发酵室烟包架下缘离地坪的高度宜取500mm。2.2.12发酵车间内宜设12个小间发酵室。2.3制丝车间2.3.1制丝车间由烟叶进入车间到制成烟丝贮存为止。车间由回潮、叶梗分离、叶片、梗丝、白肋烟和加香、贮丝等生产工段组成。2.3.2制丝线生产能力的确定,应按生产规范和主管部门规定的烟叶消耗定额进行计算。2.3.3制丝生产线设备能力的确定,除根据生产规模外,还应考虑混合型卷烟产量、复烤叶片供应情况等因素。2.3.4设备应在已系列化的制丝生产线中选用和配套。2.3.5工艺设计应适应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要求,但品种和牌号不宜太多。2.3.6回潮工段备料周转面积应按存放4h以上烟叶量计算,烟包高不宜超过4包,面积利用系数宜取50。2.3.7烟包回潮应采用真空回潮机。2.3.8严寒地区烟包在真空回潮前应进行预回潮,预回潮时间宜为23d。2.3.9制丝原料应采用打叶复烤制品。当卷烟厂进行叶梗分离时,应采用打叶工艺,并宜采用切尖解把后打叶方式;生产甲乙级卷烟为主的厂,可采用解把后全打叶方式。2.3.10叶基回潮前应设筛砂装置。2.3.11叶尖应在回潮后与叶片混合。2.3.12制丝线应设置打叶复烤叶片和烟梗的掺兑工位。2.3.13叶片工段由流量配比装置、加料机及贮叶柜等组成。加料机前应设筛碎末装置。2.3.14香料烟的回潮不应使用真空回潮机。2.3.15烟草薄片的掺兑工位宜设置在加料机后,其流量宜与叶片流量组成配比控制系统。2.3.16叶丝工段由切丝机、烘丝系统、冷却机等组成。宜在切丝机前设叶片加温加湿装置。2.3.17叶丝干燥系统中宜设置在线膨胀装置。2.3.18梗丝工段由贮梗前烟梗回潮机、贮梗柜、贮后烟梗回潮机、压梗机、切梗丝机、梗丝回潮机、烘梗丝机或膨化塔、梗丝风分除杂系统等组成。梗丝工段宜采用三次回潮、厚压薄切、一次干燥的膨胀工艺。2.3.19梗丝线应在适当工位设加料装置。2.3.20烘后梗丝冷却后可直接与叶丝进行配比掺和,但应设缓冲装置。当设置贮梗丝柜时,宜布置在独立间隔的房间内,并应有空调。2.3.21白肋烟生产线的设置应依据混合型卷烟的产量设计。白肋烟工段由处理前贮叶柜、加温加湿机、加里料机、白肋烟烘焙机、加表料机和处理后叶片的贮叶柜等组成。白肋烟叶梗分离宜与烤烟的叶梗分离设备共用。2.3.22白肋烟生产宜采用二次加料方式。2.3.23加香贮丝工段由冷却后烟丝流量配比装置、加香机和贮丝柜等组成。2.3.24烘后叶丝采用风分除杂输送时,可不设冷却机。2.3.25膨胀烟丝、薄片烟丝等掺兑宜在冷却机后进行,并宜设置配比控制系统。2.3.26制丝线设置水份检测装置的工位见表2.3.26。制丝线设置水份检测装置的工位表表2.3.26序号工位必要性备注1打叶机前2叶片加料机后3烘丝机(或叶丝回潮机)前和烘丝机后共二台4叶丝回潮机后5叶丝冷却机后6白肋烟加温加湿(或加里料机)前7白肋烟烘焙机后8烟梗加潮机前(或后)9梗丝回潮机前10梗丝回潮机后11烘梗丝机后12梗丝烘后风分除杂输送系统后注:应设置宜设置2.3.27打叶机、切叶丝机、切梗丝机前必须设金属探测器,压梗机前宜设金属探测器。2.3.28制丝生产线的主要工位应设置流量计量、流量配比和控制装置,并应根据不同工况采用不同机组和不同控制方式,见表2.3.28。2.3.29加料、加香量应按生产配方决定,设计时原液加入量占生产小时流量的百分数9为:加香量宜为0.10.2,加料量宜为0.52.0,加里料量宜为1820。2.3.30在金属探测等工位,应设置不合格物料的剔除和报警装置。2.3.31物料柜组的数量,应根据物料贮存时间、物料投料批量、牌号等因素确定;应多台设置,容量不宜太大。贮叶柜数宜与贮梗柜数相同。2.3.32主要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应与卷烟工艺规范协调,设备造型、配套及公用设施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2.3.32.1真空回潮烟叶水份增加:大于4烟叶回透率:大于98烟包中心温度:小于70。制丝线设置流量及其控制装置的工位表表2.3.28序号工位必要性模式计量精度()控制精度(%)1叶基回潮机前0.512叶尖回潮机前0.513烟梗回潮机前0.514白肋烟叶片加温加湿机(或加里料机)前、0.515梗丝回潮机前0.30.56叶丝回潮机(或烘丝机)前0.517切前叶片回潮机前8压前烟梗回潮机前0.519烤烟叶片流量配比机组、0.5110白肋烟叶片流量配比机组0.5111香料烟流量配比机组0.5112烟草薄片流量配比机组0.5113叶丝流量配比机组0.5114梗丝流量配比机组0.5115回收烟丝(和或薄片烟丝)流量配比机组0.5116膨胀烟丝流量配比机组0.5117贮丝柜前(和/或后)0.51注:应设置宜设置流量控制机组模式由喂料机(贮柜)、限量管、电子秤(或定量带)组成。流量控制机组模式由跟踪喂料机、限量管、电子秤组成。流量控制机组模式由输送机、限量管、电子秤(或定量带)组成。流量控制机组模式由输送机、电子秤组成。2.3.32.2叶梗分离切尖量:大于25叶基量:大于75叶片大于12.7mm者:大于80叶片小于3mm者:小于2梗中含梗率:1.01.5叶中含梗率:小于2烟梗长度小于25mm者:小于25出梗率:大于25打叶烟叶水份:1821打叶烟叶温度:55652.3.32.3叶丝宽度:0.51.0mm梗丝宽度:0.150.30mm2.3.32.4烟丝(1)合格率:甲级烟大于99,乙级烟大于98,丙丁级烟大于97(2)烟丝水份:1213(3)烟丝填充值(力):大于4.0cm3/g2.3.32.5梗丝回潮后水份:36452.3.32.6白肋烟加里料前叶片水份:1819加里料后叶片水份:3540加里料前叶片温度:约60烘烤后叶片水份:约7回潮后叶片水份:18192.3.32.7物料贮存时间叶片:大于4h烤烟型烟丝:大于8h混合型烟丝:大于12h烟梗:大于4h处理后白肋烟叶片:大于8h2.3.32.8叶片、烟梗、梗片、叶丝、梗丝的容重见表2.3.32.8。叶片、烟梗、梗片、叶丝、梗丝容重表表2.3.32.8物料名称水份()容重(kg/m3)输送状态容积有效系数叶片1821601050.30.6烟40.6梗片26302502700.40.6烘前梗丝36452002400.40.6烘后梗丝12.51001200.40.6烘前叶40.6烘后叶丝12.51001200.40.6膨胀烟丝12.52.3.33设备选型应优先选用国产先进可靠的设备,比选择优宜按下列内容:(1)主要工艺指标(2)结构性能(包括标准化、统一化、通用化程度)(3)能耗和噪声(4)机电一体化水平(5)操作与维修(6)价格(7)占地面积(8)设备的成套性。2.3.34制丝线的设备宜首先按系列整线成套选用,其次按工段配套选用;单机选用时,辅机及连接设备应考虑协调配套。2.3.35选用国产化设备时,应选用鉴定合格或经生产实践考验成熟的产品。2.3.36切叶丝机和切梗丝机应有备机。2.3.37制丝生产线的分段集中控制装置,应作为工艺成套设备的组成部分。2.3.38一般物料的输送宜选用带式输送机;进入回潮、加料、烘丝、加香等设备的物料输送以及切丝机出口物料输送宜采用振动输送机;物料中的尘土需分离者宜采用气力输送系统。需保温保湿的物料输送设备上宜加罩壳。2.3.39制丝生产线的综合系数应大于702.3.40制丝线生产能力应根据下述公式计算,选配系列化的制丝线设备。制丝线单位时间生产能力(需要量/综合系数)旺季系数(1.05)2.3.41 制丝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紧凑合理,流程畅通,操作维修安全方便,应有必要的运输和人行通道,应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应为文明生产创造条件。2.3.42 制丝车间面积可参照下列数据(按配备卧式打叶机计算,其中不包括辅房面积)。(1)1500(2000)kg/h:38005000m2(2)3000 kg/h:42005500 m2(3)5000 kg/h:62008000 m22.3.43糖料香料配料间应布置在靠近加料、加香的工位,料液的输送宜管道化,应设置就地清洗系统,管道应根据需要进行保温。2.3.44真空回潮机冷却水循环装置,宜布置在真空回潮机上部屋面或其附近。2.3.45车间内宜设置清扫用压缩空气管路和/或吸尘系统,并设置必要的阀门。2.3.46车间为多层布置时,除在线物料有专用提升设备外,应设电梯或垂直吊装设备。2.3.47制丝线的分段集中控制装置,应布置在本工段操作维修安全方便的地方。2.3.48切叶丝机和切梗丝机的布置应留有大修理场地。2.3.49制丝线的除尘设备宜相对集中布置,其位置应尽量靠近车间;烘丝排汽除尘系统应尽量缩短与烘丝机的距离,并加强系统保温。2.3.50机修间、检验室应分别设置在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取样方便的地方,并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工器具。2.3.51寒冷地区真空回潮间烟包进出的大门不应直接对室外。2.4卷接包车间2.4.1卷接包车间由制丝车间送入烟丝,到卷接成烟支、包装成条包,直至封箱并经计量送入成品周转库为止。车间由卷接工段、包装工段、辅助材料间和烟支暂存间等组成。2.4.2生产厂房为多层时,卷接包车间宜布置在楼层。2.4.3应采用烟支成品含水率卷制工艺。不宜设焙烟房,应设烟支暂存间。2.4.5滤嘴装接机的滤棒宜采用滤棒气力输送系统。2.4.6烟支含水率标准甲级烟:(120.5)乙、丙、丁级烟:(121)2.4.7卷烟成品宜设置成品计量和成品自动入库系统。2.4.8卷烟、接装、包装宜采用卷接包机组。2.4.9卷烟机应选用吸丝式。2.4.10卷烟和卷接机组、包装机组应优先选用国产化设备。2.4.11当需引进国外先进机组时,要讲究经济效益,并应考虑国产原辅材料的适用性。2.4.12选用卷接包设备时,不宜选用附带的空气压缩、真空和除尘设备。2.4.13一个工程中的卷接包设备宜统一型号。2.4.14包装设备台套的计算,应留有5的富裕量。2.4.15卷接包设备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2.4.15.1卷接包设备综合系数宜为0.610.65。2.4.15.2设备年生产能力计算应按下列公式:设备年生产能力设备公称能力设备综合系数年作业时间2.4.15.3设备台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后,增加规定的富裕量进行圆整。2.4.16车间工艺设备布置应整齐合理,应保持设备间的合理间距。2.4.17车间通道应满足卷接和包装材料的输送以及成品装、封箱和成品箱入库的需要。2.4.18车间布置应考虑辅助材料、烟支车、工具箱等安放的位置,应留有卷接包设备大修理的场地。2.4.19烟支暂存间宜设在包装机组附近,其面积可按1h生产量计算,其空气调节装置应与卷接包工段空调系统分开。2.4.20辅助材料间宜设在卷接包机组附近,其面积可按812h生产量计算,宜设单独空气调节装置2.4.21机修间、检验室宜分别设在对设备进行维修和采样检验方便的位置,检验室应设置空气调节装置。2.4.22胶水间宜设在便于生产的场所,室温不应低于10,并应设机械排风装置。2.4.23气力送丝系统和滤棒气力输送系统的物料管宜在吊顶下敷设。2.4.24卷接包车间面积可参照表2.4.24。卷接包车间面积表表2.4.24规模(万箱/年)面积(m2)备注101500按卷接机组2000支/分和202500包装机组300包/分计算304100405000506000注:不包括辅房面积。2.5滤棒成型车间2.5.1滤棒成型车间从原料储存到丝束卷制成型工段、滤棒贮存间组成。2.5.2滤棒成型车间宜布置在卷接包车间附近。2.5.3有腐蚀性的增塑剂(如三醋酸甘油)应设单独贮存间,并与其他物料隔开。2.5.4滤棒成型机布置以一字形排列为宜。2.5.5车间宜设存放时间为46h的滤棒贮存间,并应设空气调节装置。2.5.6滤棒成型工段应设空气调节装置。2.5.7滤棒气力输送机宜设置在滤棒成型车间内。2.5.8滤棒成型机应优先选用国产设备;当需引进时,应讲究经济效益,并与国产原辅材料相适应。2.5.9选用滤棒成型机时,不宜选用附带的空气压缩设备。2.5.10一个工程中的滤棒成型机宜统一型号。2.5.11滤棒成型机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2.5.11.1滤棒成型机设备综合系数宜为8085。2.5.11.2设备年生产力计算应按下列公式:设备年生产能力设备公称能力设备综合系数年作业时间2.5.11.3设备台套计算应按下列公式:2.6烟草薄片车间2.6.1烟草薄片的原料是残次烟叶、烟梗、烟末和卷烟下脚料。应将来料分级分批筛选成合格原料。2.6.2烟草薄片车间由原辅材料的预处理和成型二个工段组成。2.6.3烟草薄片车间宜布置在制丝车间附近。2.6.4烟草薄片生产工艺宜采用稠浆法或辊压法;中小型烟厂宜采用辊压法;采用造纸法生产工艺时,应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2.6.5有腐蚀性的液料(如磷酸液料等)应设单独的贮存间。2.6.6烟草薄片原辅材料的贮存量宜按7d的生产量计算,并应将不同等级的原料分别堆放。2.6.7辊压法烟草薄片生产线宜按“品”字型布置。2.6.8梗签、烟末等粉碎前应设除砂、除铁、除杂装置。2.6.9原辅材料预处理工段由定量、粉碎、配比混和等工序组成。2.6.10粉碎后物料宜采用气力输送至贮料罐。2.6.11液料配制系统中应采用计量泵供料,系统宜布置大混合工序附近。2.6.12成型工段由压制、干燥、冷却、分切等工序组成。2.6.13干燥宜采用箱式远红外线干燥方式。2.6.14主要工艺设计参数2.6.14.1来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原料不混级,辅料符合工艺指标;(2)水份不大于12;(3)含砂率不大于1。2.6.14.2工艺设计参数符合下列要求:(1)配比定量偏差(采用容积式定量器时):烟末不大于3烟梗不大于5CMC不大于1。(2)混合后水份偏差不1大于1。(3)产品指标:水份:薄片烟丝(130.5),薄片(150.5);厚度:0.12mm;薄片烟丝尺寸(长宽)50mm0.8mm成品率大于85。2.6.15设备选型应优先选用国产先进可靠的设备,比选择优宜按下列内容。(1)主要工艺指标;(2)结构性能(包括标准化、统一化、通用化程度);(3)能耗和噪声;(4)机电一体化水平;(5)操作和维修;(6)价格和占地面积;(7)设备的成套性。2.6.16薄片生产线宜采用分段集中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作为工艺成套设备的组成部分,布置在操作维修方便的地方。2.6.17薄片生产线综合系数不应小于70。2.6.18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紧凑合理,流程通畅,操作维修安全方便,应有必要的人行和运输通道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文明生产创造条件。2.6.19薄片车间面积可参照下列数据(不包括辅房面积):(1)180kg/h:400m2;(2)300kg/h:700 m2;(3)车间长度应大于30m;(4)车间层高应满足工艺设备高度和操作要求。2.6.20车间内的除尘器应单独布置在除尘机房内。2.7烟丝膨胀车间2.7.1膨胀烟丝装置的能力,应根据卷烟生产规模和膨胀烟丝的加入量确定。2.7.2膨胀烟丝工艺宜采用干冰膨胀法。2.7.3烟丝膨胀车间由原料处理、再回潮、膨化处理、回潮、贮存等工序组成。2.7.4膨胀烟丝线中的原料处理部分宜利用制丝生产线作为旁线设置,也可设置独立的原料处理装置。2.7.5当采用氟利昂G13C膨胀法时,其原料处理应利用制丝生产线作为旁线设置,其膨胀装置宜布置在制丝车间内或附近。2.7.6烟丝膨胀车间宜紧靠主厂房。2.7.7采用干冰法膨胀烟丝工艺时,应设事故排风系统,并有防爆措施。应同时装置固定的和移动式的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及自动报警系统。2.7.8当采用干冰法生产能力为570kg/h时,烟丝膨胀车间面积(不包括原料处理部分)约1800m2。2.8工艺管道2.8.1工艺管道有物料管、蒸汽管、凝结水管、给水管、排水管、压缩空气管、真空管、除尘管、排汽管等。2.8.2物料管设计主要工艺参数宜按下列规定选用:(1)叶尖气力输送:风速约22m/s料气比0.20.5(2)烟梗气力输送:风速约22m/s料气比0.20.4(3)叶片气力输送:风速约20m/s料气比0.30.5(4)滤棒气力输送:空气压力0.5Mpa(5)烟丝气力输送:风速:多管,22m/s,单管,20m/s料气比:0.40.62.8.3设计一般规定2.8.3.1应符合工艺要求,保证安全,稳定生产,便于操作和检修。2.8.3.2应全盘规划,整体协调,层次分明,整齐美观。2.8.3.3在保证正常和安全生产条件下,应力求管线短、管件少、管阻小。2.8.3.4管道及附件选择应符合工艺要求,应根据介质特性和设计参数对材质、规格、压力、通径及其他技术条件进行选定。2.8.3.5应满足支吊架安装要求。支吊架布局和选型应满足管道的特殊要求,如热力补偿、大型阀门安装等。2.8.3.6应考虑装设自控仪表的条件和要求。2.8.4管道附件及支吊架宜选用标准件,并应与其他专业统一协调。2.8.5对蒸汽参数及品质有较高要求的设备,如真空回潮机、白佃烟烘焙机、膨化塔等应从锅炉房或供热中心专管对其供热。2.8.6生产车间的凝结水应回收或利用。应采取措施,保证回收畅通。2.8.7管道材质应满足卷烟工艺和食品卫生要求,还应考虑介质特性、管材强度、使用中的安全、防火和寿命等。2.8.8管道和附件一般采用的材质宜按下列规定选用:2.8.8.1物料管:(1)糖料和香料:不锈钢(2)气力送丝系统:铝合金、碳钢(3)烟梗、叶片、烟丝气力输送:碳钢(4)滤棒输送:不锈钢、塑料2.8.8.2高温高湿排汽:不锈钢紫铜等,不宜用镀锌钢板和一般的玻璃钢。2.8.8.3蒸汽、压缩空气、真空管:无缝钢管。2.8.9管道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并应与其他专业的管道、桥架等相互协调,保证运行可靠、安装维修方便。2.8.10车间内管道一般应沿墙或沿柱架空敷设,管道穿过通道或门洞时,其与地面的净距应大于2.5m。车间工艺管道不宜采用地沟敷设。管道(包括保温层)与梁、柱、墙、窗、桥架和管道之间应有必要的间距,以满足安全、安装、操作、检修和热胀冷缩的要求。2.8.11跨越设备、电动机和电气开关柜等的管道不应有焊缝、阀门及其他管件;必须安装时,应有防漏措施。2.8.12室内外多根管道的排列应满足使用、安装、检修和美观的要求,并应考虑管架荷载的合理分布。2.8.13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阻力损失。2.8.14车间内管道树枝状布置时,应注意阻力平衡,并设置必要的阀门。2.8.15阀门应布置在操作、检修方便的地方,并不应妨碍设备本体及管道等的拆装和检修。竖管上阀门安装高度以1.2m为宜。当阀门安装高度超过2m时,对集中布置或操作频繁的阀门应设置操作平台。水平管线上阀门的阀杆不宜朝下安装。2.8.16车间内的压缩空气吹扫口间距宜为1218m,如经常吹扫的机台较多时,可安装配气器。2.8.17布置在吊顶下的气力送丝系统的物料管应考虑与卷烟机集丝箱有最佳连接,并与空气调节的送风口、照明灯具相协调。2.8.18车间工艺管道及附件不宜支承在设备上。2.8.19气血送丝系统的管道不应支吊在吊顶支架上。2.8.20管道连接方法应与输送介质的选择性相适应,一般宜采用焊接;吊顶内管道应采用焊接;需经常拆洗的物料管以及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宜用活接头连接。2.8.21一般管道坡度方向应顺流;糖料、香料应逆流;坡度宜取0.30.5;排汽管道应坡向室外。2.8.22热力管道和排汽管道的最低点应安装疏水阀和放水阀。2.8.23热力管道和压缩空气管道的支管应在干管上部引出。2.8.24工艺管道表面温度高于50时均应保温;车间内给水管道应进行防结露计算;保温材料应符合卷烟工艺卫生要求,并与介质特性相适应。2.8.25除尘和排汽系统应根据地区气象和车间温湿度等确定防冻、防结露和排水措施。2.8.26管道涂色除国家标准规定外,另作下列规定:(1)物料管涂黄色、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不保温时不涂色;(2)除尘管、排汽管涂银灰色,材质为不锈钢或紫铜,不保温时涂色。2.9中心试验室和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2.9.1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模,卷烟厂应设相应的中心试验室和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简称三级站),其组成和仪器配备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决定。2.9.2中心试验室按生产规模的不同分别承担下列各项任务:(1)检验新采用的原材物料;抽查在制品、成品质量;(2)新原材物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2.9.3三级站的任务是认真执行对成品质量的检测。2.9.4中心试验室主要由化学分析、物理检测、工艺试验等部门组成。2.9.5中心试验室面积控制指标,按生产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决定,宜为150200m2。三级站面积宜控制在80 m2左右。2.9.6中心试验室的仪器与设备应根据下列条件配备:(1)承担的工作任务,检测试验的项目;(2)专业检验测定的方法;(3)原材物料、生产方法、设备、产品品种的特定条件或要求;(4)当地协作条件。仪器与设备的规格和精度,应符合检测要求。2.9.7中心试验室的主要仪器与设备宜分为:(1)卷烟专业仪器与设备;(2)纸张仪器与设备;(3)通用仪器与设备;(4)其他仪器与设备。2.9.8中心试验室通风采光应良好,地面宜为水磨石,宜设置墙裙。2.9.9分析化验间所设的毒气通风柜应装设机械排风。天平应布置在无震动、无高温影响的台面上。2.9.10高精度仪器室和物理检验间应设恒温恒湿装置。2.9.11中心试验室排水沟道应有防腐蚀措施。2.9.12中心试验室药品库应有防腐蚀及消防措施。2.10仓库、堆场2.10.1仓库、堆场包括:烟叶仓库、烟叶周转库、丝束库、纸张材料库、五金材料零配件库、成品周转库、易燃品库、废品库以及烟叶堆场等。2.10.2仓库物料储存和面积的确定参照表2.10.2。仓库物料贮存主要指标表表2.10.2名称贮存量物料堆高(m)单位面积堆重(kg/ m2)利用系数(%)备注烟叶仓库甲级2a45个烟包约350约70乙级以下1a6个烟包约500烟叶周转库35d5个烟包约420约60纸张材料库36个月纸张1.52.0纸箱3.0约60丝束库约6个月3个包约1500约60五金材料零配件库610个月约70万箱占用面积1520 m2成品周转库37d5个万支箱约300约60易燃品库13个月废品库万箱占用面积1015 m2注:本表仓库指标不包括商储仓库。2.10.3仓库位置的确定应根据生产流程及总面积布置综合考虑。2.10.4仓库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2.10.5仓库内布置应按物料品种、等级和规格等分区堆放;烟叶和成品的堆垛单元面积不宜过大。2.10.6仓库内主通道宽度宜为3m;分区通道宽度为13m;辅助通道宽度为0.81.0m;物料离墙宜为0.5m。2.10.7烟叶仓库内宜设置杀虫间。杀虫间应设出料滑道时,应设物料缓冲平台。缓冲平台和仓库月台应设满足装卸的防雨雨篷。2.10.9独立仓库应设办公室、工具间、生活设施,并将其布置在管理方便的位置。2.10.10烟叶露天堆场应少设置。当需要设置时,也不应堆放上等烟叶;应符合防火和运搬、倒垛要求;垛位上面和四周必须设防雨、防晒的遮盖物。比较集中的堆场宜设值班室。2.10.11烟叶露天堆场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通风良好,运输方便的场所。垛底距地面300400mm以上。2.10.12烟叶露天堆场、烟包堆垛高度及单元面积应视烟叶的品种、等级及操作条件、通风条件而定,不应过高过大。2.10.13仓库内应选用电动车辆,禁止选用内燃机车辆。2.10.14电梯桥厢宜采用同吨位中较大的规格尺寸。3厂址选择3.0.1厂址选择应遵守国家关于厂址选择的规定。3.0.2厂址宜选择在城镇或居住区夏季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3.0.3厂址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外部协作条件好的地方。3.0.4厂址必须具备可靠的水源、电源和通讯,排水应有去路,灰渣应有出路。3.0.5厂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应避开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的污染以及其它不良影响。3.0.6厂址与其它对卫生和空气洁净度有要求的工厂、医院、居民区等之间,应按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设置卫生防护带。3.0.7厂址场地应避免洪水浸袭,其设计标高应高于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3.0.8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4总平面及运输4.1一般规定4.1.1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体现国家方针政策。在满足使用的要求下,应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做到经济合理、降低造价。4.1.2总平面布置必须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生产区、动力辅助区、仓储区、厂前区等应合理划分。4.1.3总平面布置应方便运输,便于管理,并应布置绿化等设施,为文明生产创造条件。4.1.4总平面布置应按火灾危险性分类中丙类生产、贮存、堆场进行防火设计。4.1.5总平面布置应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改造的可能。老厂改建、扩建应统筹规划,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4.1.6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4.1.7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城市建设的规划要求。4.2总平面布置及运输4.2.1工厂由生产区、仓储区、动力辅助区、厂前区等组成。各区布置应符合管理方便、管线短捷、节约能源、人流与货流路线不迂回交叉等原则。4.2.2新厂应设厂前区,老厂改造宜设厂前区。4.2.3锅炉房、独立除尘室、独立压缩空气站、真空泵房等,既应靠近负荷中心,又应符合卫生及防火等要求。经常散发烟尘及污染气体的车间、仓库,宜布置在厂区夏季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4.2.4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确定设计标高,应减少土石方工程量。4.2.5总平面布置应使建筑物有良好的方位,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4.2.6厂区出入口的设置应结合城市道路规划和人货分流原则合理确定,出入口不宜少于二个。应进行全厂运输计算和设计。厂区主要道路应形成环形,道路型式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宜采用城市型。原料、成品运输及主要人流的道路应采用双车道,路面应洁并有足够的强度。4.2.7新建厂总平面的建筑系数宜为35%42%,绿化系数不宜小于15%。扩建厂建筑系数宜为40%47%,绿化系数不宜小于8%。4.2.8厂区的管网设计应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互相协调。5建筑结构5.1一般规定5.1.1卷烟厂生产厂房、仓库宜采用大体量、大面积、适应性强的建筑体型。5.1.2层数、层高、吊顶的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5.1.2.1 层数 主厂房(指制丝车间和卷接包车间共用的厂房,下同)以一至二层为宜,一般不宜超过四层。5.1.2.2 层高(1)主厂房层高制丝车间:地面至主梁底净高宜为6.06.5m。卷接包车间:有吊顶时,地楼面至吊顶底净高宜为4.04.5m。无吊顶时,地楼面至主梁底净高,不宜大于5m。(2)烟草薄片车间:层高4.04.5m(局部层高6.57.0m)。(3)烟叶发酵车间:地楼面至顶棚底净高宜为4.04.5m(人工堆包取下限,机械堆包取上限)。(4)烟叶仓库:地楼面至梁底净高宜为4.04.2m。(5)单独设置的成品周转仓库:4.54.8m。(6)单独设置的纸张材料仓库:4.54.8m。(7)单独设置的烟叶醇化间:3.84.2m。5.1.2.3吊顶(1)制丝车间不应设吊顶。(2)单层或设在顶层的卷接包车间和其它有空调要求的生产车间可设吊顶。(3)需保温的吊顶应进行防结露计算,材料要满足生产和防火要求。(4)吊顶上的夹层应满足安装检修及通风的要求。5.1.3跨度、柱距应根据工艺布置要求综合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5.1.31多层主厂房跨度宜为12.013.0m,有条件时跨度可适当放大。柱距宜为6.08.0m。5.1.3.2多层烟叶仓库跨度宜为6.09.0m,柱距宜为6.0m。5.2建筑防火5.2.1生产厂房、烟叶发酵车间及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为丙类。5.2.2生产厂房、烟叶发酵车间、仓库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5.2.21和表5.2.22的要求。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表表5.2.21建筑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m2)单层多层高层一级二级不限不限不限80006000400030002000烟叶发酵车间、仓库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表表5.2.22建筑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最大允许占地面积(m2)单层多层高层每座建筑防火间隔墙每座建筑防火间隔墙每座建筑防火间隔墙一、二级不限600015003000100028007005.2.3生产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单层厨房不应超过80m,多层厂房不应超过60m,高层厂房不应超过40m,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5.2.4库房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的库房,宜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并设消防电梯。5.2.5仓库内电梯出入口宜设置前室。5.2.6糖料香料配料间应有通风排气措施。5.3噪声控制5.3.1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并符合现行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有关规定。5.3.2产生噪声的车间,建筑设计应采取相应措施。布置时,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应避开噪声源。5.4建筑设计5.4.1生产厂房、仓库等窗的层数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确定。窗的大小应按采光、空调、建筑立面、管道安装以及节能等因素综合考虑。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生产厂房不宜用木窗。5.4.2烟叶仓库窗的设置应考虑烟包堆放、通风、排潮等因素。5.4.3烟叶仓库内的杀虫间的门窗必须密闭并应防腐蚀。5.4.4生产厂房的门应满足设备进出,并应设置大型设备进出的门。多层厂房的楼层设计应考虑大型设备的吊装。5.4.5烟叶发酵室的门应为密闭保温门并应防腐蚀。5.4.6烟叶发酵室的建筑墙身、顶棚等构造要满足保温要求,并应防止结露。保温材料应为不吸潮、无异味、不变质、难燃、无毒的材料。5.4.7生产厂房、仓库、烟叶发酵车间的柱角、门洞框、电梯门角、月台等应设防撞装置。5.4.8生产厂房、仓库、烟叶发酵室的地楼面应采用光洁、耐磨、不起灰砂及强度较高的面层材料。5.4.9烟叶仓库内杀虫间、糖料香料配料间、滤棒成型间内的成型机周围、堆放和运输三醋酸甘油酯的地楼面及墙裙应考虑防酸性腐蚀。5.4.10烟叶发酵室、仓库、中心试验室的药物间等的地面必须有防潮措施。5.4.11制丝车间、卷接包车间应设置墙裙,高度1.21.8m。5.4.12烟叶发酵车间电梯间的布置应避免电梯结露。5.5车间卫生与辅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