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_第1页
高速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_第2页
高速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_第3页
高速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_第4页
高速公路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至x高速公路x标段 x新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_ 复核:_ 审核:_ xx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xx月x日目 录1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11.1编制依据11.2适用范围12工程概况22.1工程自然条件22.2工程地质情况32.3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42.4主要技术标准42.5隧道衬砌类型统计表52.6主要工程数量表63施工准备73.1现场调查73.1.1交通运输情况73.1.2施工用水73.1.3材料及机械设备调查83.2管理人员配置及招标工作83.3技术准备84总体施工方案94.1施工任务划分94.2施工目标94.2.1质量目标94.2.2安全目标104.2.3工期目标104.2.4文明施工目标104.2.5环保、水保目标104.2.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04.3施工进度安排114.3.1总工期及依据114.3.2进度计划指标分析114.3.3工期目标124.4施工总体安排124.5施工重难点174.5.1浅埋段施工174.5.2隧道突水突泥施工194.5.5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措施234.6隧道塌方冒顶处置措施245临时设施305.1临时设施布置及驻地规划305.2施工便道305.3施工用水305.4施工用电305.5湿喷混凝土搅拌站305.6钢筋加工厂315.7隧道弃碴场315.8火工品仓库315.9废物、污水处理设施325.10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326x新隧道施工方案33 6.1总体施工方案336.1.1隧道施工的基本理念及指导原则336.1.2总体施工方案概述356.2施工供风、供水、供电及冲沟处理方案376.2.1高压供风方案386.2.2施工供水方案386.1.3施工供电及照明方案386.2出口反坡排水方案396.3施工通风方案406.3.1通风方案406.3.2防尘措施476.4管线布置476.5超前地质预报476.6监控量测486.6.1监控量测内容486.6.2监控量测方案496.6.3监控量测资料整理与反馈556.6.4风险预警和变形等级管理566.7隧道洞口及明洞施工576.8隧道暗洞进洞施工586.8.1开挖总体施工方案586.8.2开挖方法606.8.2.1(较)小净距段、级围岩开挖616.8.2.2连拱段级围岩开挖646.8.2.3 连拱段级围岩开挖666.8.3隧道钻爆设计及爆破质量和超欠挖的检查716.9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766.9.1超前大管棚施工766.9.2超前小导管施工776.10锚杆施工796.11钢筋网、钢架及锁脚小导管(锚杆)施工826.12湿喷混凝土施工836.13隧道二次衬砌施工856.13.1钢筋加工与绑扎886.13.2仰拱及填充施工方案906.13.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916.14隧道防排水施工及防渗漏措施926.14.1防水层土工布铺设936.14.2三缝防水处理946.14.3排水盲管及泄水孔安设956.14.4隧道内渗漏水处理方法956.15隧道信息化施工956.15.1施工进度信息化管理956.15.2信息化施工967资源配置977.1劳动力组织977.2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方案987.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997.4 临时用地计划997.5施工用电计划1008工期保证措施100 8.1建立健全工期保证体系1008.2工期保证措施1019质量保证措施1029.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029.2建立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及程序1039.3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049.3.1隧道开挖1049.3.2光面爆破1059.3.3喷射混凝土1059.3.4衬砌混凝土1059.3.5衬砌混凝土防渗措施1069.3.6防衬砌开裂的技术措施1079.3.7防衬砌砼产生空洞措施1089.3.8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措施1099.3.9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措施10910安全保证措施10910.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机构10910.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11010.3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110.3.1开挖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1110.3.2装渣与运输安全保证措施11210.3.3支护安全保证措施11210.3.4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11310.3.5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11410.3.6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11510.3.7爆破物品的安全管理11610.3.8爆破作业的安全措施11610.3.9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11710.3.10交通安全措施11710.3.11施工期间的防汛措施11810.3.12施工现场治安、消防、森林防火安全保证措施11910.4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措施12010.5洞口管理1211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2112隧道施工应急预案1251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251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2612.3组织结构及职责12712.3.1应急组织体系12712.3.2指挥机构及职责12712.4预防与预警13212.4.1危险源监控13212.4.2预警行动13412.5信息报告程序13512.5.1信息报告与通知13512.5.2事故报告内容13612.5.3信息传递13612.6应急处置13712.6.1响应分级13712.6.2响应程序13712.7处置措施13812.8应急物资及应急演练13913雨季施工及春节施工保证措施14013.1 材料准备14013.2 技术准备14113.3 现场准备14113.4 技术措施14213.4.1 钢筋工程14213.4.2 模板工程14213.4.3 混凝土工程14213.4.4 机电设备143x新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1.1编制依据1.1.1xx至x高速公路x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1.1.2项目部对当地环境及现场踏勘资料。1.1.3昭通市昆巧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本合同段工程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F90-2015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1.1.4x新隧道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以及当地资源条件。1.1.5对现场实地踏勘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以及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1.2适用范围适用于xx至x高速公路x标合同段x新隧道正洞及横通道(包括正洞和人行横洞的开挖、初期支护、衬砌、防排水、水沟电缆槽、路面及预留预埋工程)施工,左线里程ZK38+790ZK39+691(全长901m),右线起止里程K38+790K39+698(全长908m)。2工程概况2.1工程自然条件x新隧道位于巧家县境内,为分离式隧道,拟建隧道呈曲线展布,隧道进口段轴线方向约 357,出口段轴线方向约 323;左线隧道起讫桩号 ZK38+790ZK39+691,总长 901m,隧道最大埋深约 230.98m,位于 ZK39+180 处;右线隧道起讫桩号 K38+790K39+698,总长 908m,隧道最大埋深约 236.66m,位于 K39+190 处,属于中长隧道。巧家县地处云贵低纬高原,金沙江河谷深切割地带,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构成了典型的山区气候特点,属南亚热带到寒温带均有分布的高原立体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四季不分明,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湿度小蒸发量大,光热资源丰富辐射强,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多样,气象灾害繁多)的立体气候特点 。巧家县最热月出现在七月,多年平均气温 26.8,最冷月出现在一月,多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 44.4(出现在 2014 年 6 月 3 日),最低气温-0.4(1977年2月8日),由于海拔高差大,造成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立体差异大,893.9 米的县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为 21.0,而海拔 2980 米的药山镇木瓦村则只有 7.1;降水量分布特点是:雨季(510 月)多年平均为 736.5mm,占全年降水量的 89.5%,干季(114月)多年平均降水为 86.2mm,占全年降水量的 10.5%,最大一日降水量达 109.9 mm;多年蒸发量达 2529.3 mm;光照条件: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134.2 小时,3 月最多,为 249.1 小时,9 月最少,为120.1 小时。x新隧道所在地区属高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 870.37m895.53m,最大高差约25.16m。山体自然坡度 3045,植被较发育。进、出口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隧址区进出口均没有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隧址区地表水主要为双河和金沙江水体,位于线位下方,对拟建隧道无影响。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玄武岩风化裂隙中,节理裂隙发育,连通性一般,赋水条件一般,浅部强风化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少量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冲沟等低洼部位以地下径流形式排泄;斜坡部位以沿裂隙渗流形式或受地形切割排出地表。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 由于区内地下水动态受降水影响,变化较大,雨季施工时隧道涌水量可能有较大的增幅 。2.2工程地质情况x新隧道属中长隧道,左线里程ZK38+790-ZK39+691(全长901m),右线起止里程K38+790-K39+698(全长908m),隧道单幅合计1809m,其中洞身IV级围岩占66%,V级围岩占34%。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均为端墙式洞门。 隧道进口段置于坡积碎石土,围岩主要为强风化灰岩,岩体中风化裂隙极发育,多呈张开微张,岩体破碎,围岩整体强度及稳定性差。隧道出口段仰坡岩土体由坡积碎石土、强中强风化玄武岩组成。强风化玄武岩,岩体中风化裂隙极发育,多呈张开微张,岩体破碎。洞身段崩坡残积层及强风化玄武岩:围岩级别为级,围岩稳定性差;强风化中风化玄武岩:围岩级别为级,围岩稳定性较差。K38+790(ZK38+790)K39+167(ZK39+167)属于连拱隧道;K39+167(ZK39+167)K39+500(ZK39+496)属于超小净距隧道;K39+500(ZK39+496)K39+698(ZK39+691)属于小净距隧道;隧道设计人行横通道2处。2.3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根据钻探及地质调绘、物探资料,隧址区地形起伏较大,上覆少量的第四系,下伏强风化玄武岩,岩体破碎。 2.4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80km/h;(3)隧道建筑限界:0.75+0.5+23.75+0.75+0.75=10.25m;建筑限界高度 5.0m; (4)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 限界高度为 5m,宽度 13.25 m =0.75m(左侧检修道宽度)+0.5m(左侧路缘带宽度)+23.75m(行车道宽度)+0.75(右侧路缘带宽度)+3.0m(紧急停车带宽度)+0.75m(右侧检修道宽度);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为 5m,宽度为 4.5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高度为 2.5m,宽度为 2.0m; (7)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 2% (直线段),超高不大于4%; (8)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 (9)设计荷载:公路I 级; (10)隧道防水: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6。2.5隧道衬砌类型统计表x新隧道左线衬砌类型统计表序号里程衬砌类型长度m备注1ZK38+790ZK38+792SFma2端墙式洞门2ZK38+792ZK38+837SL5a45连拱-超小净距分界3ZK38+837ZK38+950SL5c1134ZK38+950ZK39+030SL4a805ZK39+030ZK39+167SL4b1376ZK39+167ZK39+496SXX4b329超小净距-小净距分界7ZK39+496ZK39+535SX4b398ZK39+535ZK39+651SX5c1169ZK39+651ZK39+686SX5a3510ZK39+686ZK39+691SFmb5偏压端墙合计901x新隧道右线衬砌类型统计表序号里程衬砌类型长度m备注1K38+790K38+792SFma2端墙式洞门2K38+792K38+837SL5a45连拱-超小净距分界3K38+837K38+950SL5c1134K38+950K39+030SL4a805K39+030K39+167SL4b1376K39+167K39+500SXX4b333超小净距-小净距分界7K39+500K39+537SX4b378K39+537K39+651SX5c1149K39+651K39+696SX5a4510K39+696K39+698SFma2端墙合计9082.6主要工程数量表x新隧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开挖V级m3667452IV级1245463超前支护钢管(42*4)m1080414钢管(108*6)47605初期支护C25喷射混凝土m3155016HPB300钢筋网Kg217390742*4锁脚小导管m72972825中空注浆锚杆m 37711922锁脚砂浆锚杆Kg 469551022砂浆锚杆Kg9137011I20a工字钢Kg84172912I18工字钢Kg 103645513格栅钢架HRB400Kg16221614格栅钢架HPB300Kg 5522215钢架连接筋HRB300Kg18826216二次衬砌C30衬砌防水混凝土m31881017C30仰拱混凝土m3 1027418HPB300钢筋Kg15959219HRB400钢筋Kg168269920防排水400g/m2土工布m24602521PVC-1.5mm厚m24573222双壁HDPE,DN110mmm430023单壁HDPE,DN75mmm44953施工准备3.1现场调查3.1.1交通运输情况项目沿线分布有S303省道,金梨线于主线桩号K40+040处沿S303省道分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既有金梨线进行改造扩宽,与连通工程顺接,再修筑临时施工便道(约100m)就可顺接到达x新隧道左右线出口洞口位置。3.1.2施工用水沿线水资源丰富,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决定从x新隧道出口左侧山顶水源引水,在线路左线ZK47+036左侧300m处建一座100m3的水池,作为左右线施工及生活用水。3.1.3材料及机械设备调查 施工用电由指挥部(昭通市昆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统一沿线架设接通,施工时接至隧道出口变压器,施工用电方便;钢筋、水泥由业主指挥部负责统一供应;炸药由项目部统一招标民爆公司进行配送;沿线通讯网络发达,移动、电信通讯网络均已覆盖所经地区,施工通讯较为便利;弃渣场就位于隧道口附近,距离隧道口约300米,弃渣方便;施工所用辅助性施工材料从昆明或者四川购买,小型机械设备可从当地租赁。3.2管理人员配置及招标工作 在K53+500处设有项目部,项目部已建设完成并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项目部按照专业分工已组建有能力的管理团队负责x新隧道施工。同时也已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劳务队伍招标工作,施工人员陆续进入施工现场组织施工。3.3技术准备3.3.1设计文件的复核及技术资料准备 在总工程师主持下,召集全体技术人员完成了图纸审核工作,充分了解了设计意图,针对本隧道的特点编制本施工方案。全面分析,统筹安排,科学分解工序,合理确定了作业循环时间。制订了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以及质量目标。做好了施工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培训完成各种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表格填写要求。3.3.2交接桩复测及控制点加密隧道施工前完成了设计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工作,经复测,控制点坐标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在隧道出口分别布设了4个控制点用于隧道施工,隧道出口控制点与设计控制网进行了联测。3.3.3其他技术准备针对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较差,施工难度及风险较大等特点,施工前加强技术准备工作,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坚持三检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等措施。4总体施工方案4.1施工任务划分x新隧道采用出口单向掘进,具体任务划分见下表。x新隧道任务划分序号劳务队伍名称施工范围里程桩号备注1隧道1队(x新隧道出口施工队)x新隧道左右幅ZK38+790-ZK39+691K38+790-K39+6984.2施工目标4.2.1质量目标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工程设计文件要求。消灭重大、特大质量事故,全部工程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100,项目交工验收质量合格、竣工验收达到优良工程等级,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质量责任事故,工程全线创优。4.2.2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4.2.3工期目标合同段总工期34个月,x新隧道总工期为19.3个月。计划开工日期x年3月2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8年10月10日。4.2.4文明施工目标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放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4.2.5环保、水保目标环保、水保要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符合国家、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水保的要求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通过验收。4.2.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与安全第一”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不断降低安全风险。严格控制重大职业病,尘肺、眼炎、听觉障碍、急性中毒检出率符合规定的要求。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交通部、卫生部、业主及行业规章制定的法律、法规中的规定,年职业病事故发生率为零。4.3施工进度安排4.3.1总工期及依据根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准备、图纸情况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x新隧道计划开工日期x年03月25日(具体以开工令为准),计划竣工日期2018年10月10日。4.3.2进度计划指标分析隧道工程进度指标表围岩级别级围岩级围岩级围岩施工方法全断面法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或CD法计划开挖日循环次数/212计划开挖循环进尺(m)/1.62.40.81.0计划开挖月进尺(m)/701004560衬砌每工作面96m120m/月水沟、电缆槽每工作面500m /月洞内路面每工作面150m /天分项工程进度安排项 目开始完成日期工期(月)备注1.施工准备x-02-25x-03-2512.x新隧道x-03-252018-10-1019.32.1隧道洞口工程x-04-10x-06-1022.2隧道洞身开挖、支护x-05-152018-08-30172.3隧道衬砌x-06-012018-10-0116.32.4隧道洞内水沟、电缆槽、路面等附属工程x-08-012018-10-1014.34.3.3工期目标 施工准备: x年02月25日x年03月25日 开工日期:x年03月25日 竣工日期:2018年10月10日 总工期18.8个月。4.4施工总体安排x新隧道除洞门及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外,暗洞均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以快速掘进为主线,以超前地质预报为先导(纳入工序),以监控量测为依据,以压入式通风为保障,实现标准化、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新奥法”施工原则,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约束作用,采用系统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支撑联合支护等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反馈指导施工。x新隧道出口段为分离式结构,进口段为连拱结构。隧道进口端置于坡积碎石土,强风化灰岩,岩体中风化裂隙极发育,多呈张开微张,岩体破碎,稳定性差,施工时易坍塌。隧道进口紧邻双河特大桥,坡体极为陡峻,由于桥台及施工场地问题,桥台开挖影响较大,只能以桥台仰坡开挖线作为暗洞进洞位置。实际施工中,需待桥台施工回填完成后,形成约 10m平台后才能进行隧道施工。虽然隧道出口坡体破碎,且表层岩体风化极其严重,坡体稳定性极差,但是隧道出口与路基相接,地形相对平缓,现场利用既有金梨线再布设临时便道就可顺接到达隧道洞口位置。故决定从x新隧道出口进行独头掘进。隧道出口洞口仰坡岩土体由残坡积碎石土-强风化玄武岩组成。碎石土结构较松散,岩体中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使得洞口斜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时极易产生浅层工程滑坡。同时x新隧道出口洞口延纵向穿越一条冲沟,左侧紧邻由极松散破碎的碎石土组成的三角形堆积体。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同时遵循尽量减少对岩土体扰动,提高洞口段岩体和边仰坡的稳定性,“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对山体进行大挖大刷,降低仰坡开挖高度,减少防护工程量,增加运营期间洞口安全的原则。隧道进洞施工前,首先在清理完洞顶坡面,做好地表及洞顶的临时排水系统后,对三角形堆积体进行部分卸载并做好边坡防护后,之后进行洞口反压回填及挡墙施工,完成后施工套拱及108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及暗洞进洞掘进,最后施工隧道路面及水沟电缆槽。洞口及明洞土石方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当反压回填及挡墙施工完成毕后再进洞施工。 K39+698(ZK39+691)K39+167(ZK39+167)段(较)小净距隧道,该段施工时拉开左右线掌子面的距离,开挖过程及时对隧道中间岩柱进行加固及支护,防止先行洞对后行洞产生影响。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至少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约25米)先行洞二次衬砌超前后行洞开挖,超前距离大于30m。 级围岩浅埋软质岩、级围岩浅埋硬质岩、级围岩深埋软质岩先行洞、后行洞均采用CD 法施工,掌子面间距控制在 12 倍洞室尺寸。为了减少爆破对中间岩柱的扰动,侧壁导洞及导洞外侧洞室均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左、右洞掌子面间距不应小于 12 倍洞室尺寸。级围岩施工开挖必要时加强超前支护,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加强现场监控量测,并及时分析量测数据,判断围岩及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如果变形过大或过快,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设计支护参数以保证安全;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保证能满足机具正常作业。锁脚导管或锚杆必须与钢支撑连接牢固,达到稳定钢支撑的作用。级围岩深埋硬质岩段及级围岩段先行洞、后行洞均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K39+167(ZK39+167)K38+790(ZK38+790)段连拱隧道,该段中导洞施工是本隧道开挖的关键。级围岩段、级土质软岩浅埋段采用单导洞法施工,合理控制三开挖作业面的间距,中导洞先行,贯通后左导洞滞后中导洞40米,右导洞滞后左导洞30米,导洞计划采用正台阶法施工,主洞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必要时侧导洞增设临时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按不超过两榀拱架距离控制,左、右主洞在中导洞贯通后,中隔墙施做完成后进行,侧导洞掌子面超前主洞大于15m,左右主洞掌子面间距错开大于40m,主洞上下台阶错开间距大于10m。 级围岩段施工开挖,同样严格控制中导洞、左右侧主洞开挖作业面的间距,中导洞先行,贯通并施作完中隔墙后,左侧主洞滞后中导洞不小于35米,右侧主洞滞后左侧主洞,中导洞采用全断面法开挖,主洞采用上弧形导坑法施工;开挖进尺控制在两榀拱架距离,左、右主洞施工在中导洞贯通后,中隔墙施做完成后进行,左右侧主洞掌子面间距大于 30m,上弧形导坑超前不小于12m。 、级围岩段开挖施工时加强超前预支护措施,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加强现场监控量测,据此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设计支护参数;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掌握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主洞开挖作业面同二次衬砌作业面不超过两倍洞径。中(侧)导洞施工必要时加设横向支撑,避免中墙失稳,保证施工安全。 洞身段每循环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初喷施工,初喷混凝土厚度2-4cm,初喷完成后进行系统锚杆、钢筋网挂设、钢支撑安装,最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隧道洞身、级围岩施工段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风动凿岩机钻孔。隧道洞身开挖实施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挖掘机配合侧卸装载机装碴,15t以上的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采用风钻或台车打孔,人工配合安装锚杆和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隧道的小净距段采用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和监控量测方案组织施工。隧道左幅作为先行洞,右幅作为后行洞。先行洞的开挖采用分离式隧道施工方法,其中先行洞I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组织施工,V级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时加强爆破震动对中岩墙影响的监控。后行洞IV级围岩开挖以台阶法施工为主,并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台阶法调整为单侧壁导坑法),V级围岩地段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先行洞超前后行洞掌子面距离至少30m以上,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并封闭或落底,保证围岩、中岩墙、支护处于有利状态。 中岩墙是小净距隧道的监控量测重点,中岩墙监控量测重点是靠先行洞一侧的拱腰位置。不良地质段坚持“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快衬砌、勤量测、循序渐进、确保安全”的施工原则,组织机械化施工。隧道仰拱开挖后加强对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进行现场处置,防止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沉降过大。二次衬砌按“仰拱先行、墙拱整体式衬砌”的工艺组织施工,仰拱紧跟开挖、一次整体施作,、级围岩段施工时,仰拱距开挖面分别不超过30m、20m;墙拱衬砌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整体立模一次灌注,混凝土均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送、泵送入模,插入式捣固棒配合附着式振捣器振捣。施工期间,对隧道穿越IV、V级围岩地段时,由于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裂隙发育,施工中极易发生冒顶及局部垮塌等危害,施工中采取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判断围岩特征及地下水发育情况,调整优化支护参数,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等手段。隧道采用长管路压入式通风,反坡排水采用三级泵站接力抽排方式。4.5施工重难点x新隧道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地段主要有:洞口浅埋段施工、出口堆积体卸载反压回填施工及较小净距向连拱过渡段施工。 4.5.1浅埋段施工隧道进出口段为隧道浅埋段,围岩以玄武岩为主,强风化,强风带岩体破碎,隧道开挖后自稳能力差,存在垮塌、冒顶等危险,同时对洞口仰坡稳定性也存在较大影响,不利于隧道的施工和安全。洞口浅埋段在开挖时强调围岩变形的控制而不是强调围岩变形的释放,支护采用强度较高和刚度较大的初期支护,限制土体变形,同时二次衬砌和仰拱紧跟,形成封闭结构。根据钻探及地质调绘、物探资料,隧址区地形起伏较大,上覆少量的第四系,下伏强风化玄武岩,岩体破碎。鉴于隧道进口仰坡坡体陡峻,且坡体破碎,且隧道进口为桥接隧,由于桥台开挖将导致隧道进出口仰坡较高,高仰坡永久防护采用锚杆框架防护。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岩体情况调整边仰坡坡率,避免过大面积开挖,同时加强边仰坡监控量测,避免因施工造成隧道进出口坡体滑塌。 为了有效地减少围岩变形,及时施做洞口段二次衬砌,不应等到围岩变形速率0.2mm/d或变形量达到允许变形量的80%以后。出口洞口浅埋地段施工方案和措施 x新隧道左线出口洞口临时边仰坡防护在遵循尽量减少对岩土体扰动,提高洞口段岩体和边仰坡的稳定性,“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对山体的大挖大刷,降低仰坡开挖高度,减少防护工程量,增加运营期间洞口安全的原则下,依据专家领导多次现场研究后给出的指导意见,尽量减少对x新隧道左线出口边仰坡松散体进行刷坡,零开挖洞口,使得隧道洞口周围的植被得到妥善保护,维护原有的生态地貌。采取锚杆框架网喷支护形式,其中锚杆采用25中空注浆锚杆,L=3.5m,间距120cm120cm,梅花型布置;混凝土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钢筋网采用8钢筋网,间距2020cm。x新隧道右线出口洞口仰坡岩土体由残坡积碎石土-强风化玄武岩组成。碎石土结构较松散,岩体中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使得洞口斜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时极易产生浅层工程滑坡。同时右线出口洞口延纵向穿越一条冲沟,左侧紧邻由极松散破碎的碎石土组成的三角形堆积体。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同时遵循尽量减少对岩土体扰动,提高洞口段岩体和边仰坡稳定性的原则下,在清理完洞顶坡面,做好地表及洞顶的临时排水系统后,先对三角形堆积体进行部分卸载并做好边坡防护,在洞顶坡脚处垂直坡面打设2排(30根)15米长的108管棚并进行注浆,间距1米梅花型布设,并对堆积体注浆之后进行洞口反压回填及挡墙施工,完成后,施工套拱及108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施工导向套拱和超前管棚,导向套拱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套拱长度2m。管棚采用1086mm无缝钢管,长度34m(右线40m),外插角13,环向间距中至中40cm共35根(右线环向间距中对中30cm共46根)。并采用水泥浆液注浆。注浆结束后用M20水泥砂浆填充钢管,增强管棚强度。 隧道在超前管棚支护下,洞口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初期支护按照SX5a参数进行施工,其中I20a工字钢钢架0.6m/榀,拱部和边墙锚杆采用255mm L=3.5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0060cm(环纵),连拱侧边墙锚杆采用255mm L=5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0060cm(环纵)并挂网喷射砼。 喷砼封闭掌子面。 及时施做仰拱,形成封闭环。采用全断面法衬砌,利用9m整体液压衬砌台车施工,衬砌必须紧跟掌子面。出口洞口浅埋地段洞内外监控量测 隧道开挖将会引起地表下沉,其稳定性应该由拱顶的垂直位移、水平收敛和地表的下沉值来判断,通常用以下条件作为它的稳定性判断根据: 初期支护以后,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和地表下沉速率应明显下降。最终支护后速率应趋近于0。 根据围岩级别的不同,拱顶和地表下沉值与跨度之比的允许值控制在0.1%0.6%之间。 初期支护表面无大量的明显裂缝,允许出现的收缩裂缝无发展趋势。 浅埋地段,施工时要求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衬砌紧跟,衬砌背后注浆密实,做到循序渐进,以保证施工安全。4.5.2隧道突水突泥施工对于地下水发育、具有较强富水性破碎带,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施工中采取如下方案与措施。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1)超前地质预报由专业的队伍负责实施,同时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报队伍制订严格的实施细则,配备先进的地质预报仪器,选择预报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负责预报工作,以便准确判断,进行动态设计和施工决策。项目部同时加强与超前地质预报队伍协调沟通,确保超前地质预报准确及时。(2)采用长短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手段,探明前方不良地质体及赋水情况,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涌水。2、采用综合注浆技术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实际施工中将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采用超前拱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充注浆和回填注浆等不同的方式。以取得较好的地层加固效果和达到堵水的目的,以满足现场施工安全要求。隧道综合注浆技术方案注浆范围适用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超前拱部注浆开挖前进行IV、V级围岩地段;拱部渗水、漏水地段;局部注浆局部注浆:局部注浆根据情况确定,可以在开挖前或开挖后进行。岩体比较完整,任一超前探水孔流水量或水压力大于设计要求值;应进行开挖前局部注浆;开挖后局部有流水地段;应进行开挖后局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隧道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3.0m松散破碎、自稳能力极差的V级围岩地段;开挖后洞壁呈大面积渗水、淋水的一般IV、V级围岩地段;开挖后大面积渗漏水围岩。补充注浆和回填注浆补充注浆主要针对超前注浆的薄弱环节,初期支护背后空洞,加固范围一般为初期支护背后4060cm。回填注浆主要针对二次衬砌背后空洞。补充注浆:超前注浆的薄弱环节初期支护背后空洞;初期支护完成后隧道的渗漏水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回填注浆:二次衬砌背后空洞,尤其是拱顶空洞。3、减震控制爆破技术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围岩级别选用合理的爆破参数和掏槽形式、爆破材料、起爆方式、装药结构及堵塞材料,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和后行洞的扰动和破坏,严格控制超欠挖和爆破震动速度,充分保护围岩的自承能力。前一洞室爆破对相邻洞室爆破震动速度的影响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1)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和每注浆循环的开挖长度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围岩级别严格控制爆破进尺,防止支护不及时,造成变形和坍塌。(2)加强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化施工在地下水发育段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应建立施工监测系统,采集围岩和结构安全信息,认真进行分析、处理和反馈,实现信息化施工。(3)及时进行二次衬砌二次衬砌在隧道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大量工程的施工经验,二次衬砌施作不及时很可能导致隧道初期支护过度变形或坍塌,二次衬砌的时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受力、监控量测结果共同确定。对于富水地段,有时初期支护施做以后,隧道变形难以稳定,此时应通过分析决定采取何种加固措施,并及时施做二次衬砌(仰拱先行),以防止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影响二次衬砌厚度。(4)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隧道反坡施工地段,洞身开挖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并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足够的抽水能力,此外配备发电机组,确保将隧道内积水及污水抽排到洞外。(5)制订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救护方案(1)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爆破后对掌子面的观察,主要是开挖面附近围岩敲击响声和落石情况,重视坍方征兆;加强开挖面水量和水压变化观察,重视涌水征兆;洞内一定距离应安装应急灯,以便在停电的状态下,保证洞内照明;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进行安全警戒。(2)抢险救护方案成立应急抢险救护机构,成立抢险队,制定工作程序,建立预警机制;配备抽水设备、地质钻机等;工地上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医护用品,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抢险救护方案能够顺利实施。4、发生突涌水处理方案若施工过程中洞内发生突涌水灾害时,采取以下步骤处理:利用工作面现有的钻孔台架同时搭设钢管脚手架,安装大口径钢管,对出水进行初步归流,使大部分涌水沿导流管排出;在工作面施做止浆墙,考虑到工作面处出水口未从导流管流出的散水较多,止浆墙施工时泥浆水等会流入砼内,会降低砼质量,止浆墙可分两段施工:第一段浇筑起归流作用,第二段浇筑起堵水作用;为便于施工,在止浆墙砼浇筑的同时,可在涌水部位设临时集水槽以汇集未从导流管流出的散水,并设引流钢管将水引出止浆墙外。根据涌水量、水压等情况综合确定综合注浆措施,突发涌水处理具体见下图所示。突涌水处理方案图4.5.5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措施首先复测原地面线,避免盲目大挖大刷,造成人为的高边坡,同时根据现场地形减少对洞口仰坡植被的破坏。隧道进洞施工前,应完善洞口截排水设施,修建洞顶截水沟、排水沟、边沟等防排水设施和相应的防护工程,然后对堆积体卸载防护,反压回填施作横向挡墙后,依次进行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支护、套拱、洞口段超前管棚预支护,最后进行暗洞进洞掘进施工。在洞口及进洞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沉降和洞内监控量测。隧道出口进洞施工采用弧形预留核心土进行开挖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与超前地质预报单位联系,围岩变化时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当沉降量较大时采用CD法或临时仰拱法进行施工。4.6隧道塌方冒顶处置措施塌方是隧道通过特殊围岩和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常见问题,对隧道施工进度影响严重,尤其是大塌方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隐患难以彻底消除。因此必须对塌方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一)、塌方发生的原因1、地质因素原因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承压快、围岩失稳而坍塌。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等破裂结构地层中,岩块互相挤压钳制,一经开挖则失稳,常见的有围岩掉块、塌落。在软弱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或泥质充填物过多时,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薄层岩体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的小褶皱、错动等发育地段,施工中常会发生塌方。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大降低,因而发生滑塌。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的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塌落。2、施工因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安排不合理,各工序间距拉的过长,地层暴露时间过久,未及时封闭岩面,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喷锚不及时,或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设质量欠佳,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爆破作业不当,用药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二)、预防塌方的施工措施1、技术管理措施全面了解设计提供的地质状况,并及时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明白设计意图。加强地层围岩的超前预报工作,发现开挖面前方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研究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软弱围岩、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段,应采取正确的开挖方法及有效的支护手段。2)现场管理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开挖方法及支护形式。认真进行支护作业,确保支护参数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3)施工措施应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开挖,合理选定开挖方法,同时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弱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先排水。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尽可能将水截于坑道之外。初期支护。必须及时施作并保证质量,在特殊情况下,应采取特殊的支护措施。短开挖。各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的暴露时间。弱爆破。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或用微差毫秒雷管爆破。强支护。针对围岩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快衬砌。仰拱先行,衬砌工作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勤测量。对量测数据分析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三)、塌方的处理1、塌方处理的原则隧道发生塌方后,应及时迅速处理。不得随意拖延时间。处理前,必须仔细观察坍方的范围、形状、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情况等,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研究制定处理方案。隧道塌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加强二次衬砌、设置护拱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2、处理塌方的步骤清理坍塌体前,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加强防排水工作:a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注浆填充和加固,或采用不透水土填紧密,开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坍体;b通顶陷穴口的地表四周应挖沟排水,搭设防雨棚遮盖穴顶;洞内衬砌通过塌方后,陷穴应及时回填,回填应高出原地面,并用黏土或浆砌片石封闭穴口,做好排水。C坍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无法进行引排时可采用注浆堵水。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