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从“工业园区”到“产业新城”家住高新区江铜花苑的李先生早餐后,慢悠悠出门,步行上班。他的家曾经是在老城区,每天早上7点就得出家门,在路上耗费近1个小时才能到单位,这对于经常加班的他来说,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现在的开发区建设了很多住宅小区,购物中心、学校、电影院、集贸市场一样不少,生活很便利。”李先生说,近年来,高新区的生活设施日益完善,去年他在高新区江铜花园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从此告别了起早贪黑的日子。 片面追求工业化,造就的是冰冷的钢铁城市,单纯注重城市规模扩张,呈现的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城市。基于这样的认识,南昌将目标锁定在了“产城融合”的新型生态产业特色园区建设上:建成一个园区,诞生一座新城。 【改革之路】 产城融合避免陷入“产业孤岛” 高新区作为全省的产业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化不足”之痛。1991年成立至今,先后历经“青山湖时代”“艾溪湖时代”和“瑶湖时代”。由于前两个时代遵循的是传统工业园区的单一发展模式,忽视了城市功能性配套,导致开始出现“产业孤岛”现象,制约了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从2008年开始,高新区进入产城融合期,围绕瑶湖进行产业和城市功能布局,以期实现从“产业孤岛”向“科技新城”华丽变身。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顺应了城市化发展的大潮,产业和城市不再人为的分割,而是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伴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的春风,南昌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经济质量明显优化,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产城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如今,行走在南昌的工业园区,鳞次栉比的高楼耸立在宽阔整洁的主干道两旁,风格迥异的企业厂房掩映在绿色中,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是在一个个工业园区,产城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红利变现】 实现“建园”到“建城”的突破 城市和产业是相生相伴、共同发展的。产城融合,不仅能够给园区带来人气,更能带来产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近年来,南昌通过聚焦式发展的方式、方法,有效激活发展细胞,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产城互动、产城共振,产城和谐发展的美好图景。 既是园区,又是城区;既有产业,又有城市。在建设瑶湖生态科技新城过程中,高新区学习借鉴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科技新城的功能布局,规划和快速启动了南昌国际社区、紫阳大道现代特色商业街区、总部经济港、信息港和2.5产业园建设。再加上已经建设完成的昌东高校园区、省奥林匹克中心等,瑶湖生态科技城内的各类城市功能性配套已是一应俱全。与此同时,高新区还科学制定了教育、医疗、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建设了孺子学校等一批公办学校,到“十二五”末,瑶湖科技新城将实现优质教育、社区医疗、便民商业、公共交通“四个全覆盖”,成为宜居科技新城区。 小蓝经开区是全省首家落户在县域的国家级开发区。在园区南拓的进程中,小蓝坚持框架建设与功能性建设并重,编制实施供电、供水、公共设施配套等专项规划,加快汽车大道、迎富大道、金沙大道南延及富山大道商务大街、玉湖商贸开发、莲塘河综合治理、集中供热供气等生产性服务配套、生活性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完善教育、商业、餐饮等机构,努力创建最佳人居和创业环境,将“工业园区”变为既适于工作又适宜生活的“工业新城”,实现“建园”到“建城”的华丽变身。 奏响“产业”与“城市”协奏曲 城市化”和“产业化”已经成为现代区域发展的“双腿”。这些年,高新区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实现了从“产业孤岛”向“科技新城”的嬗变,奏响一首动人的“产业”与“城市”协奏曲。在这块只占南昌0.08%面积的土地上,依托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出南昌市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左右的利税。今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有望在全省工业园区中率先突破1000亿元。 经开区是南昌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今年以来,经开区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达30项,总投资679.3亿元。目前,该区已实现以格特拉克、百路佳为龙头的汽车机电产业链延伸,以南昌海立、奥克斯等为龙头的家用电器产业优化升级,以天高、硬质合金为引领的新型材料集群。同时,由于积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入驻该区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已近100家,填补了产业链空白,完善了产业链配套。 “南昌要崛起,产业是支撑。”如今,南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正成为吸引人气、汇聚投资、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十一五”期间,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24%。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光电、航空及零部件、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朝着千亿产业目标迈进。 【再谈改革】 产业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 陈耀 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主要是两个集中产业集中、人口集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合理引导人口流向和产业转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产业和城市要融合发展,产业和城市要互动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要同步推进,就是说要产城融合,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支撑相互促进。 产业新城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模式,体现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双向融合的理念,其形成路径是通过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匹配和融合发展。产业新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产业新城实施的理念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 产业新城,并不是“千城一面”,而是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魅力城市。打造城市引擎,塑造城市精神,让所有的城市都成为唯一。产业新城通过产业的集群效益,为城市经济提供发展动力。反过来,以新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代理记账合同模板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 拖拽鼠标玩游戏教学设计 泰山版
- 小学湘美版第9课 有趣的拓印教案设计
- 展览用品租赁合同
- 股权代持合同模板
- 写字间租赁合同装修
- 渔业机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分析考核试卷
- 猕猴桃营养需求与管理考核试卷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小学生守规则 7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2 鄂教版
- 田径裁判培训大纲
- 幼儿绘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 汽轮机上缸吊出及翻缸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
- 管道机器人毕业设计正文
- 小学生数学习惯养成总结-ppt课件
- 地铁工程施工作业流程化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_工程管理
- 49.5MW风电场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 喷淋水力计算表
- 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