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适度人口研究方法的应用.docx_第1页
区域适度人口研究方法的应用.docx_第2页
区域适度人口研究方法的应用.docx_第3页
区域适度人口研究方法的应用.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适度人口研究方法的应用 摘要: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增长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控制目标,从根本上取决于其人口承载量的大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在获取辽宁沿海经济带GDP、住房面积等资源总量的基础上,综合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公共功能三方面约束条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两种标准相对应的各项资源经济要素所能提供的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测算分析。 关键词:人口承载力;主成分分析法;辽宁沿海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25-03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协作区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能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社会基础和环境,那么,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目前人口合理容量的状况,以此确立本地区未来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数据说明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反映社会资源和环境情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和城市统计年鉴(2000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总的城市概况和国民经济核算部分;水资源的数据来自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个地区水资源公报或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方面的论文。 二、适度人口容量的多目标体系构建 所谓适度人口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标准所能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适度人口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某地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口容量的大小。若以耕地为例,计算辽宁沿海经济带最大人口容量,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至2005年10月31日为止,全国共有耕地面积18.31亿亩,中国耕地的环境承载力为人口16亿,所以耕地应人均1.1443亩,辽宁沿海经济带2008年有耕地1 426 945.1平方公顷,如果等同全国水平,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人口容量为1 870.50万人。 合理人口容量还取决于区域综合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包括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而在过去的区域适度人口研究中往往只考虑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制约能力,而对区域内社会消费水平、生活环境等人文、社会因素对适度人口的关注不够。至此,可以将这一开放条件下的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演化成社会经济、居民消费水平、资源、社会基础设施共同对区域适度人口数目的限制和支撑,相对应,衡量的指标依次选取为人均GDP、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由于适度人口的定义强调其取决于“某种可能的或期望的生活方式”,某区域在一定时期的人口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资源状况以及社会中人均消费所代表的舒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并可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 三、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根据这些综合指标所包含的原有指标信息的多少,分别称之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等。 设X = (X1 X2,Xp)为由P个指标组成的P维随机变量,其协方差V=0,令,1=2.=p=0为V的P个特征根,a1,a2,ap,分别为对应于1,2,p的特征向量,则X的第i个 主成分为: Yi =a iXi=1 ,2,p 我们称i/j(1到p)为第i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前k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之和为前k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这更集中地体现原有指标的总体特征和相互关系。 1.无量纲化处理指标 不同的指标往往有不同的计量单位,主成分计算方法会偏向方差大的指标,而对方差小的指标,反映不够准确。为使主成分均等地对待每一个原始指标,消除计量单位不同带来的一些不合理的影响,选用公式对人均量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行线性变换: XI =(Xi -X0)/(X1-X0) 其中 ,X为第i项指标原始值,XI表示转换后的指标值,X0和X1分别表示该项指标的不允许值和满意值。 2.不允许值、满意值的设定 不允许和满意的数量界限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无量纲化后的数据水平,所以,必须确定合理参照系。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角度,不允许值可以以有关指标的历史数据为依据,满意值可以参考国内大城市或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发展水平。 3.主成分分析 具体设上述人均量指标分别为X1,X2,X3,X4,X5 (按表1中顺序排列)。为了使主成分的形式一目了然,使用SPSS软件,得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六个地区五个变量的正交旋转矩阵,再根据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各项人均量指标数值,得到各主成分矩阵及其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2、表3)。由表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解释X2和X5,第二主成分更多解释X1和X3,第五主成分解释了X1和X2。这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5.254%,于是,可以确定主成分个数为3,这三个主成分基本涵盖了原始指标的信息。可以计算特征向量和主成分。 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的多因素分析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的主成分公式为: Y1=0.875*X1+0.899*X2+0.341*X3-0.307*X4+0.854*X5 Y2=0.405*X1-0.326*X2-0.845*X3+0.413*X4+0.414*X5 Y3=0.139*X1+0.140*X2+0.367*X3+0.855*X4-0.129*X 然后,Y1和Y2加权合成Y: Y=1Y1+2Y1+3Y3 1=50.278/95.254=0.527;2 =26.536/95.254=0.278; 3=18.441/95.254=0.194 Y=0.527*Y1+0.278*Y2+0.194*Y3 所以,Y=0.600*X1+0.410*X2+0.016*X3+0.119*X4+0.540 *X5 四、承载能力的实证研究 1.总量预测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GDP、住房面积等五个指标的20002008年数据,根据2000年后,8年的平均增长率进行外推预测(部分结果根据近年规划数据进行了调整)。表4列出主要年份预测值。 2.地区承载力发达或富裕水平的指标确立 测算人口承载能力时,拟定了两个承载质量标准,一是富裕水平,二是发达水平。 考虑到辽宁沿海经济带以现代化经济开放区为目标定位,制定标准:(1)可以以京津唐地区为参考,两地区都是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区域,此数据可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富裕水平标准,若数据缺乏,须结合世界或中国发展情况来确定;(2)结合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都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化城市,并且这些地区的经历可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确定发达水平标准的基本依据。发达标准的数量界定,应主要以2000年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或现在的发展状况为依据。上述地区的数据一般仅限于城市部分,再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自身的特点。 人均GDP:从世界范围看,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1提供的资料,考虑到汇率因素影响,确定的具体标准如下:富裕水平6 000美元,发达水平9 266美元(2 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高收人国家下限)。 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据2006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统计,2005年中国住房竣工面积达 15亿平方米,在建的住房面积达到 35亿平方米。2020年全国建筑面积将达到 2000年的 3倍以上。根据中国城市化率达43.0%、全国人均住房为8平方米/人,而京津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5.87%,可推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住房达到富裕水平应是15平方米/人左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发达水平应是30平方米/人。2005年中国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04.1 升。达到富裕水平,至少要满足六成公民需要,所以,人均生活用水富裕水平应是111立方米/人?年,而达到发达水平应是126立方米/人?年。 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2005 年中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 602 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物质保障。城市道路长度从3 032 公里增长到10 17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增长了两倍。据推测富裕水平的人均道路面积应该是不允许值的三倍。京津唐地区不允许值是3.7平方米/人,所以,人均道路面积富裕水平为11平方米/人,发达水平为12平方米/人(发达国家90年代初水平)。 人均公共绿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反映城市绿化美化程度以及居民生活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参照90年代初部分国际现代化城市绿化状况,确定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标准如下:富裕水平为7平方米/人,发达水平为8平方米/人。 3.人口承载能力的测算 假定未来年份各项总量指标预测值均能实现,根据表1和上述数据,要求人均消费或占有量达到相应标准,可以计算出两种承载标准下的2010年、2015年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人口合理容量如表5。 参考文献: 吴瑞君,朱树宝.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人口研究,2003,9(5):19-24 毛志峰.适度人口与控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胡鞍钢.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的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田雪原,陈玉光.从经济发展角度探讨适度人口C/第三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论文选集.人口研究增刊,1981. 辽宁省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发展报告陈家华,彭希哲.扩大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规模应考虑的若干问题J.辽宁沿海经济带综合经济,2003,(7). 李涌平,扬华.社会动态人口承载力的预测J.中国人口科学,2002,(1):43-50. 邬冰.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王院尘.可行性研究和多目标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辽宁沿海经济带市统计局.辽宁沿海经济带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3. 宋艳菊,谢剑锋,陈欣.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王宇,高向东.多目标约束下的大连市适度人口J.沈阳大学学报,2009,(4).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gional reasonable population research method Taking Liaoning coastal economy area as an example HAO Na 1,SHANLiang 1,LI Fu-rong 2 (1.Cit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2.Shanxi province Shanyin county agriculture credit cooperative,Shuozhou 036900,China) Abstract: Economy area Liaoning the future population growth and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control objectives depends fundamentally on the mount of the population si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coastal economy area in Liaoning GDP and total area of housing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soci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