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doc_第1页
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doc_第2页
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族的歌圩节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歌节。壮族人的歌节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隋唐时期。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壮族的歌节,并开始在南宁举行歌节。节日期间,壮族同胞们吃五色糯米饭、会歌、抛绣球节日气氛浓厚,热闹非凡。以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是武鸣县合旗村的三月三的介绍。关键词:合旗村 壮族 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壮族聚集人数最多的省份。广西首府南宁市的许多县都是壮族人的聚居地,武鸣县就是其中一个。众多的壮族人聚集居住,使得壮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完整的保留。在壮族众多的特色文化元素中,节日文化如同一颗明星般熠熠发光。三月三、七夕、中元节、九月九等等都是当地十分独特的节日。为了进一步了解壮族的节日文化,我把三月三作为一个案例对武鸣县的合旗村进行了调查。(一)节日起源歌节又叫歌圩节,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去歌场唱歌。歌圩是壮族人民自古就有的风尚。古老的壮族长期在山野从事繁重的农耕劳动,为了打破可怕的寂寞、提高劳动效率,在各个山头劳作的人们开始相互对歌。人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随后他们又借助歌声相互表情达意,或结婚姻,或交朋友,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壮民们以歌声显示自己的才华和心灵的高尚。因此,壮族人个个能歌善歌。 壮族关于歌节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刘三姐的故事最为著名和普遍认同。刘三姐原来并不叫刘三姐,而叫刘三妹,是唐代出现的歌仙。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把刘三妹改成了刘三姐。刘三姐天生一副圆润的好歌喉,聪明机灵。她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与爱情、揭露和讽刺地主的剥削压迫。刘三姐的行为赢得了贫苦大众的赞赏和支持,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歌仙,但同时她也成了地主的眼中钉。一年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地主派人砍断了她攀爬的山藤,刘三姐坠崖而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歌仙,就在她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这便形成了歌节。节日食品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必不可缺的食品。顾名思义,五色糯米饭就是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即红色、黄色、紫色、黑色和白色。红、黄、紫、黑这四种颜色分别是用红蓝草、黄花、紫蕃藤和枫叶来染色。糯米要在节日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浸泡,直到第二天清晨女主人把它放入锅里蒸。每户人家中都会有一套专门用来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工具:一个平底锅,几根木棒,一个圆形的竹编镂空板和一个盆子。首先,在平底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再放入搭架的木棒,把镂空板平放在木架上,最后把装好糯米的盆子放在镂空板上盖上锅盖就可以起火蒸了。不过,糯米在盆子里放的位置是有讲究的。没经过染色的白糯米放在最底层,黑色的放在最上层,其他三种可随意些摆放。这五色糯米饭就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如果家里养猪的还会自己宰杀一只猪,以及预先养好的鸡鸭,因为节日里有请客的习俗(客人包括已亲朋好友、出嫁的女儿、子女的好朋友等,客人越多表示主人家的福气越好。)。主人会把做好的糯米饭装进一个个食品袋里,一起放进去的还有半只鸡或者半斤肉,这是用来送给来家里的客人的。饭前的祭祀请客一般是请晚餐,客人来到主人家首先要吃一碗五色糯米饭。而在晚饭正式开始之前主人家要进行一个家庭祖先的祭祀仪式。祭祀通常由女性(奶奶或妈妈)来完成。祭祀用品主要有:三碗糯米饭、一碗熟肉、一碗糯米酒、几个水果、一些糖果、三个汤勺和三柱香。祭祀一般在自家的正门门口进行,点燃了香后就插在祭祀的地方。其他的东西用个米筛装着放在地上。这之后分别用三个汤勺舀满酒依次摆开,汤勺的柄要一致朝东的方向。这时,家庭的成员跟在奶奶或妈妈后面合起双手拜以拜,然后把汤勺里的酒倒回碗中。如此重复三次,第三次时将汤勺里的酒倒掉。这样,祭祀就算结束了,收拾好东西便可以邀请客人入座开饭了。吃饭时,一般相同辈份的坐同一桌。愉快的晚饭结束后,主人必会送上一袋已准备好的五色糯米饭给将要离开的客人。山歌、绣球定姻缘三月三同时也是壮族男女定情结姻缘的节日。夜幕降临之后,村里未婚的男女就会迫不及待地会到垌外去对山歌,唱着山歌找心上人。阿哥唱来阿妹对,如果在歌来歌往中姑娘家看上了小伙子,就把花绣球抛给对方。花绣球是壮族极具特色手的丝织工艺品,是姑娘给男子的定情信物。绣球是姑娘在节前赶制的,制作手工很精巧。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绣球内装豆栗或棉籽。球的底部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以此象征纯洁的爱情。假如小伙子也看中对方,第二天便可以以绣球为证上姑娘家提亲了。一段姻缘就这样在山歌中促成了。歌圩比赛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也可另作分组。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可以是情歌,也可以是闲聊,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中途是不能停止的。实力相当的双方通常要对上几天几夜。所以三月三及其后几天里听到夜半歌声也是常有的事。成人仪式三月初三还是合旗村的村节,这天村长会为村里满十八岁的男孩举行一个隆重的成人仪式。成人仪式大概是在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举行。大伙会在村里宽阔的地方起一堆篝火,主角也就是刚年满十八岁的男孩们盛装列队站在篝火前,村长会逐个给他们剃头发。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把头发剃掉就表示他们已经成年,要开始脱离父母而自力更生了。剃头的仪式结束之后,大家就会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以庆祝他们的成年。(二)以上活动都是合旗村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武鸣县政府开始组织各村在县里开展一些特色的节日活动,如踩高跷、三十人板鞋比赛、抛绣球和千人竹竿阵。活动的组织者由县政府指定。各个村选出一队人前往参加比赛。踩高跷踩高跷比赛需要一段五十米长的大道,参赛者踩着高跷在大道上比赛跑速度。比赛是分组进行的,两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同一组的两人分别在大道的两端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在起跑线的一方开始奔跑,跑完五十米后由另一个队员接替跑回起跑线的一端,完成时间最短的一组获胜。三十人板鞋比赛板鞋比赛,在一些电视节目的活动中我们也时有看见。就是将同组队员的左脚和右脚分别固定在两条长木板上,然后在规定赛程内比赛前进的速度,最先到达终点的夺冠。三十人板鞋比赛也是如此,不过三十人一个小组的阵容大大提高了难度。千人竹竿阵竹竿舞是壮族的民族舞蹈,能歌善舞的壮族人们利用家乡常见的竹子创造了这种趣味十足的舞蹈。千人竹竿舞是可容纳千人同跳的大型竹竿舞。开场由一千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年轻壮族姑娘一起跳,之后看热闹的大伙都可以进去跳。抛绣球这里的抛绣球与上面提到的抛绣球是有所不同的,这里的抛绣球是纯娱乐的活动。在空地上架起一个圆圈,高度为三米,在一定距离外将绣球抛过圆圈。热闹的节日气氛和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而政府则也邀请一些投资商前来参观。政府它作为一个展示壮族文化、广西文化的大平台向外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将壮族文化、广西文化向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