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方案.doc_第1页
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方案.doc_第2页
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方案.doc_第3页
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方案.doc_第4页
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方案一、活动意义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的主题,而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执行课程能力的提高;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过程。为此,特组织我区中小学“学科课程实施创造教育”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二、概念阐释学科课程中的创造教育,就是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学生自己活眼观察,灵脑思索,俐齿说理,巧手操作,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引导学身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去探索,去体悟,去创新。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三、参评对象: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均可参评。四、活动程序-由四个步骤组成:以校为本,组织专题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实践与研究主题:怎样将“创造教育”思想渗透并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校为本,总结专题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见案例一),也可以是课堂实录+评析(见案例二),还可以是教学故事(见案例三);融合多种方式的教学案例也可以(见其它案例)。案例体现的基本思想:大而言之是“创造教育”思想;具体来说可以从不同角度体现教育教学中所蕴含的激发兴趣、引导质疑、联想迁移、展开想象、指导求异、实践探究、学科融合、课外延伸等教学策略。(具体的个案不要求全,充分体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策略即可。)以校为本,选送优秀案例参加评奖。具体要求:1、所选送的案例一定是学校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记录下来形成的。各校参评案例总数不超过学校教师总人数的40%。2、所有选送参加评奖的案例均以学校为单位,每校以一个压缩文件包发至邮箱,邮件注明学校名称。 3、每篇来稿务必注明姓名、所在学校、联系电话,便于与作者联系。区域交流,展示教师研究成果。即以教学现场、网上论坛、专题资料传阅等方式将其中评选出来的优秀案例在区域之内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推广,实现资源共享。五、评选及奖励本次评选由天心区中小学教研室组织,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励证书。同时,评奖结果作为本年度学校目标考核中“课题研究”部分的过程性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抄袭、下载的案例一律取消参评资格,并按一定比例扣除相应的考核分。望学校积极参与,保证质量。六、截稿日期:2007年10月30日 天心区教师进修学校 2007年9月16日附:系列案例(可作为学校培训、学习资料)案例一:想象作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为学生展示一个走夜路的情境,依托这个材料,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写一篇情境想象或模拟情境作文。(适合四、五年级)教学目的创设一个愉悦的故事情境,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随心所欲,放开思路,大胆地想象;通过具体的情境指导及实践活动,掌握如何大胆、合理地构思故事情境,及怎样把故事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大胆、合理地构思故事情境,及怎样把故事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写作准备1、一颗“心”、电子琴、黑袋子。2、多媒体课件深夜的街道。二、情境启导今天(假装在讲台上找东西)对不起,老师忘了带粉笔,谁愿意帮个忙?(生纷纷举手,师选生甲到指定地方去拿,又派生乙躲在门旁,并偷偷叮嘱一番)(诡秘一笑)待会儿有好戏看,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不一会儿,生甲空手儿而归,生乙猛喝一声,生甲大吃一惊,众生大笑)生甲:(到老师跟前)老师,我师:别急,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拿出粉笔示众)我要的不是你的粉笔,是你的心,跟大家说说,你的心刚才怎么样?生:我的心跳得特别厉害,快吓坏了。师:哦,摸一摸心窝,心还在吗?生甲:(茫然地点点头)师:拿出来让大家看看。拿不出来?准是在门口丢了,去找一下。(生甲至门口捡来一颗“心”事先安排好)师:(拿着“心”)请同学们用这颗心说说刚才发生的事。生:xx同学被xx一喝,心都掉了(哄笑)生:xx同学吓得心都蹦出来了。三、写作点拨1、为何走夜路原因(把“心”送给生甲) 在生活中,人们常有被惊吓的经历,老师小时候就经历了一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跃然,师板书:被惊吓的经历)那时,老师才11岁,和你们现在的年纪一样。那是一个没月亮的夜晚,10点多了,我一个人走路回家,经过一条小巷,那该死的路灯坏了,我越走越怕,突然“扑”的一声,路边窜出了一个黑影,我以为鬼来了,心真的快要蹦出来了。后来我弄清楚了,原来不过是一只野猫而已,就再也不怕了,轻轻松松地回家了。生:您为什么会一个人走夜路呢?师:对呀,我为什么一个人走夜路呢?二十年前的事了,我也记不清了,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原因会是什么?(板书:原因)生A:您可能是到姥姥家,回来迷路了师:去姥姥家的路我很熟,不会迷路。生A:那可能是去其他人家,或者是跟姥姥闹别扭,赌气回家。(生笑)师:很有可能。生B:您可能去同学家玩,妈妈说好会去接你,临时又有其他事不能去接你,只好一个人回家。师:对对对,妈妈常常说话不算数。(生笑)(生说各种原因,师都一一肯定)2、怎样走夜路经过原因够多的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当时走夜路的经过。(板书:经过)首先,我是走在一条大街上(出示多媒体课件,板书:大街)当时我总觉得街上的东西比平时看到的可怕。到底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帮我回忆一下。(生回答的同时出示课件)生:大街上空荡荡的,没有行人。生:路灯孤零零的,发出昏暗的灯光。生:树和电线杆投下长长的影子,挺吓人的。生:小巷黑乎乎的,象怪兽张着嘴巴。师:(吃惊地)啊!跟我当时看到的一模一样。夜深人静时,还会听到什么?生:小虫的鸣叫。生:远处的狗叫声。生:自己“踏踏踏”的脚步声。师:听了会有什么感觉?生:感到心慌,生:觉得发冷师:何止这样!老师小时候特别怕鬼(生笑)尤其是晚上生:长毛鬼、无头鬼、饿鬼生:还有僵尸。生:还有歹徒。师:对对,老师一直叫自己别想这些,可脑子老是不听话,越想就越多,越走越怕。(板书:想鬼)师:走完大街,必须拐入一条小巷。(板书:小巷)来到小巷口,我往里头一看,(吃惊地)啊!没路灯!同学们猜猜,这时老师会怎么做?生:倒吸一口冷气。生:后退几步。生:在巷口徘徊一阵。师:嘴里还叽里咕噜地骂着,想想,谁最该骂?怎么骂?生:该死的路灯,早不坏,晚不坏,偏偏这时候来坏!生:讨厌的妈妈,说话不算数!师:可是,不走也得走呀,难道在这儿站一夜?为自己壮一下胆,(摸摸衣领,干咳一声)走!(拉上教室窗帘,指名一生表演,师弹电子琴极不和协的长音。忽然座上扔出一个黑袋子,生惊吓,一屁股坐在地上,众生大笑)师对生:鬼来了,要你的命,你怎么不做声?(板书:遇鬼)生:救命呀!(哄笑)师:赶快摸摸自己的头,还在不在?(生双手慌乱抱头)师:还好,头还在。难道要坐着等死?(生捡石头扔)师:黑暗中,捡石头那么容易吗?(生重演,先在地上摸,后拾起扔)师:(学猫叫)喵原来是只老猫。(站起来,拍拍衣服继续走,师示意生回座位)师:真相终于弄清楚了。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只有胆小鬼。(板书:鬼加引号)看来只要我们不疑神疑鬼,就不会妄自惊慌。想想以前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听过的名言,哪些可以说明这个道理?生:鲁迅踢鬼的故事。生:杯弓蛇影。生:老师说过:世上没有鬼,只有胆小鬼。师:这是刚才说的,现在已经变成名言了。(生笑)3、轻松回家结果师:想到这里,我勇气倍增,轻轻松松地迈步脚步,一会儿就回到了家。(板书:轻松回家)师: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正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我。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见面时的情景。生:你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生:边说边哭。(众笑)师:多可怜啊!爸爸妈妈什么态度?生:夸奖您生:安慰您生:把您抱在怀里。师:请用大人的语气对我说。生:(仿妈妈)我的宝贝,你越来越勇敢了。生:(仿爸爸)我们的女儿长大了。师:我变勇敢了,我长大了,这是我走夜路这件事的结果。(板书:结果)到此,同学们已经把老师经历的事讲完了。4、揭谜指点师:我们先回忆一下前面的内容。前面谁上了老师的当?生:xxx(去拿粉笔同学的名字)师:不!不止他一个人。全班同学都上了老师的当。(众茫然)其实老师小时候并没有经历过走夜路这件事。众生:啊?!师:同学们可能也没有经历过这件事,但凭你们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再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所以能把这无中生有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并能演出来。其实这些内容都是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这在写作文时就叫积累素材。(板书:积累素材)你们把这些素材找出来进行大胆地想象、加工、组合又编写了一个新故事,(板书:大胆想象),而你们能把这无中生有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就像真的一样,就说明你们的想象合乎情理。(板书:合乎情理)师生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练习的是那一类型的作文?生:想象编写故事。师:要把这个故事写清楚,应写好哪些?生:原因、经过、结果。师:只有这样故事才算完整(板书:完整)。同学们在叙事过程中,还应注意那些方面的描写?生: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师:写好这些,事情的经过就显得非常具体(板书:具体)。回去后,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写完整,明天交给老师。板书设计: 原因 大街想鬼 环境大胆想象 经过 小巷遇“鬼” 心理 具体 合乎情理 结果 轻松回家 动作 语言案例评析 本案例属于“模拟情境”想象作文。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巧妙设置一个“走夜路”的故事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角色错位法”想象如果是自己正走在这条夜路上,可能会发生哪些故事,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思维情境。 本案例能抓住学生生活中“怕走夜路”这个普遍心理展开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在浓厚的兴趣中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本案例的习作要求宽泛,既可以把这个故事当做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下来,也可以模拟这个故事情境,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再编写一个更有创意的故事。这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极大的思维空间。特别是范文小卡咪对学生如何再创编这个故事提供了很好的范示。本案例课堂结构巧妙,悬念迭起,教师能将习作的方法指导、习惯的养成等教学要素不留痕迹地贯穿其中,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习作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教师的语言幽默中不乏机智,颇有曲径通幽之妙。 案例二:用诗情召唤诗情从江苏名师邬建芳老师再别康桥一课说起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自有它鲜明的特点。诗人闻一多曾于上个世纪20年代力倡现代诗歌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此外,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等也是现代诗的重要特征。如何科学适度地把握现代诗的这些文本特点,如何做到“用思想垂钓思想 用诗情召唤诗情 用文字诱引文字”,一直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苦苦探索、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前些天,在网络上聆听了国内语文教育新生代领军人物之一邬建芳老师执教的再别康桥一课。因为这节课颇具特色,邬老师当时就被李镇西老师和窦桂梅老师等很多专家一致评说具有“诗人的气质、表演家的风采、魔术师的魅力”。诗人气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走近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的文学特征很强。它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十分艺术地反映生活、再现生活。要正确学习、理解、鉴赏诗歌,必然离不开主体情感的参与。因此,教者在课前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以教者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便于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诗歌。教者首先以自己对再别康桥的认识历程来导入新课:片段一:师:同学们,来自荷藕之乡的同学们(授课地点江苏扬州的宝应县素有“全国荷藕之乡”的美誉),大家好,今天邬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驾一叶扁舟,在芬芳袭人的阵阵荷香里,在初夏习习清风的吹拂下,沿岁月的河流漫溯而上,在大洋彼岸康河的柔波里,追寻千古诗人徐志摩的萍踪倩影,重温他的康桥之梦在柔和舒缓而又充满怀旧情调的轻音乐中,教者声情并茂地吟诵起了再别康桥。(台上台下鸦雀无声,所有学生及台下近千名听课老师沉浸在教者深情吟诵的美好氛围中及诗歌美好的意境里)师:同学们,邬老师当年和大家一样,也是在这个青春与梦幻激荡的花季里接触了这首诗歌,当语文老师第一次把这首诗带给我们时,我惊呆了人世间原来竟有这么美好的乐章。诗歌是用文字记谱的流动音乐这就是邬老师中学时代对诗歌最初的认识和理解。师:后来啊,在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引导下,邬老师明白了以吟诵拥有诗歌,以情感走近诗歌,还只仅仅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表层感知层面,学习诗歌还必须要经过鉴赏评点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人文的美等等等等。诗歌是美的精灵、美的使者,美的化身这是邬老师大学时代对诗歌的再认识、再理解。参加工作以后,邬老师更加热爱诗歌了,还拿起了手中的笔,尝试着开始创作,下面这两首小诗就是我从再别康桥中遴选了“云彩”、“金柳”两个景物再创作的,想听吗?写得不好,还请同学们多指教,谢谢!教者在缠绵悱恻的怀旧旋律中深情依依地吟诵起了自己的诗作师: 云 彩多少个黄昏,你总是缓缓步入,我温柔的视野,履约一般让我每日的期待都结出一枚甜润的夕阳。你说,你就要离开?瞬间我只想化作雨泪,沾湿你轻轻挥起的衣袖,随你四处云游;可又不忍,沉重了你离别的步伐金 柳我已经在这河畔,驻守了多年,以我一贯的谦卑与孤独。诗人啊,当你脉脉的眼神将我镀成傲人的金色,我只愿拼尽一生的美丽,做一回你的梦中新娘(台下台上掌声雷动,学生啧啧有声,渐趋兴奋,脸上写满喜悦、敬佩)整个导课设计情真意切、新颖别致,富有序列性、梯度感。在那柔和舒缓而又充满怀旧情调的轻音乐中,教者那带着点淡淡感伤带着点淡淡无奈的真情倾诉,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教者、学生与诗人、课堂与康桥的时空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亲眼看到了康河畔夕阳中如新娘般美艳的金柳,看到了旖旎多姿的西天云彩,更看到了苍茫暮色中诗人在康河畔彳亍独行的瘦长身影。此情此境的设置,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感知诗作所蕴涵的意境,进而进入文本理解诗人的情感,开了一个好头。而教者自身由“表层感知到理性认识,再上升到文学创作”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无疑将对学生的当堂学习乃至今后对诗歌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个长达11分钟的导课环节,自始至终都在汩汩流淌着教者的真情,尤其当教者吟诵自己对原诗中“金柳”、”“云彩”进行再创作的短诗时,每一分每一秒学生们都是在优美的旋律、心颤的感动中度过的,诚如李镇西老师和窦桂梅老师一致点评的:“诗人的气质”。以诗人的气质出现在课堂,以诗人的气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诗意去解读文本,用一颗诗性的心灵去感悟诗歌,走近大师,其效果自是不言而喻的。朗读吟诵,体情悟物,走进诗行在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中,教者则更象一个魔术大师,巧妙地按学习手段将主动请缨的同学们分成三组:朗读吟诵组,鉴赏评点组,想象创作组。主动放手、积极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选择,或朗诵、或鉴赏、或创作,尊重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独特的情感体验。片段二: 朗读与吟诵,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诗歌就是诗人在某种情境下激情喷发的有情物。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强调了朗读与吟诵在诗歌学习中的不可替代性。师:同学们,刚才三个小组合作得很认真,学得都很投入,但各组研究的成果如何呢?我们先看第一小组朗诵组。朗诵组的10余名男女同学按序朗诵全诗师:刚才朗诵组的同学们朗诵得都很精彩,哪个同学朗诵得最好?请说说你的理由。生1:第二个同学朗诵得最好,他的朗诵充分展示了徐志摩诗歌的音节和谐自然、节奏轻柔委婉、朗朗上口的“音乐美”特点。生2:第四个同学朗诵得最好,因为她的朗诵,使人仿佛如临危楼观景、如入幽谷听箫,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人仿佛切身体会到了志摩诗人在挥别载有他青春梦幻、理想与激情、失落与依恋的康桥之际内心深处的那份浅浅忧伤和深深眷恋。生3:我认为最后一个同学朗诵得最好,他的朗诵情感饱满,尤其是入情入境的体态语言,如诗人离别康桥之际潇洒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动作,传神地展现了志摩诗人离别在即的离愁别绪齐涌心头但仍不失他个人一贯的洒脱、豁达与超然物外。生4:我基本赞同以上几个同学的观点,但我个人认为第六个同学的朗诵最为精彩,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她在朗诵时,特意请邬老师播放了那段配乐,借助婉转忧伤的旋律,在配乐中吟诵,容易使听众尽快进入情境,缩短读者与诗人、课堂与康桥的时空距离,更能使我们与诗人激起情感上的共鸣,甚至于“零距离”地触摸到诗人那颗孤高而又善感的心房。(生发言刚毕,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同学们在相互评点和揣摩情感、语调、语势的基础上,教者再顺势加以点拨、指导,最后再集体吟诵全诗。在配乐的反复吟诵中,体会徐诗的音节和谐自然、节奏轻柔委婉、朗朗上口的音乐美特点。伴随着情感的跌宕起伏,学生们的吟诵,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潜移默化地切身体味徐志摩深受西方惟美主义影响而生成的徐诗“音乐美”的惟美诗风。鉴赏评点,再现生活,走近诗人诗歌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和一般的书面语言,它是文学语言中更为艺术的语言。从微观上讲,它特殊在词性的变异、语序的倒错、句型的幻化,语随意成;从宏观上看,它特殊在不过分拘泥于语法逻辑,而讲究语言的传神达意,追求语言的高度凝炼和浓缩。要鉴赏评点诗歌,理解诗意,走近诗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鉴赏评点诗歌的语言、意象等。诗歌创作是将无形之情化为有形之物;诗歌鉴赏评点则是透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诗歌语言是情绪化的语言,其语言符号本身是固定的,但其内涵是多义性的、丰富的,即“诗无达诂”。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正是蓬勃待发的春天花季,引导学生畅游在诗歌语言的海洋中,对其进行情感教育,开发其情商,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片段三:师:下面,我们再一起看看鉴赏组同学们对诗作的赏鉴成果。生1:这首诗的语言清新秀丽、高雅脱俗、节奏和谐,在古今诗作中并不多见,如开篇、诗中、结尾处 “轻轻的”“油油的”“悄悄的”等多处叠词的运用,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给人以美感极富音乐美。尤其一些动词的贴切运用:“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动词生动凝练,传神地折射出诗人在挥别康桥时的那份徐志摩式的洒脱与惟美信念,即便离别在即也不忍带走哪怕一片的“云彩”。生2:我认为徐志摩的这首离别诗在意象的运用、惜别对象的选择以及情感基调的定位上颇具特色,如:诗人摆脱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饮酒饯别的俗套,摆脱了“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折柳送别的传统羁绊,也摆脱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那般望眼欲穿的世俗悲凉与落寞。而别具一格、惊世骇俗地用了“夕阳中的新娘”“波光中的艳影”“满船的星辉”还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超然物外的一切,一扫古典送别诗作中的灰暗、沉重,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诗人告别的对象也由古典诗词中的悲戚戚、恨深深、惜依依的离人转向了自然景物“西天的云彩”。 (台上台下再次掌声骤起)通过以上师生的互动赏鉴,深化了对徐诗的认识与理解:全诗结尾,尽管诗人已乘舟远离大西洋航行在了南中国海上,离别康桥已成了无法改变的现实,尽管此时离愁别绪一齐袭上心头,可诗人在全诗结尾依然能够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此情此景下康河畔习习晚风中玉树临风的志摩诗人,何其潇洒,何其飘逸。如此洒脱之举,追根溯源,当归乎于志摩一生孜孜以求的单纯信仰惟美信仰,正如胡适所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此番诗中真味,学生们如果不是从朗读吟诵的表层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赏鉴评点层面,肯定是无法洞悉的。 联想想象,二次创作,走出文本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任何文学作品的学习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是现代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学习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情感体验,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片段四:师:刚才邬老师和台下近千名老师一起聆听了上面两组同学的发言,真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上课30分钟以来一个真切的感受一直在强烈地撞击着邬老师的心房,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英雄出少年”,我们志存高远的翔宇学子真的了不起,真的很棒!好,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最后一组创作组才子们的实力展示。创作组的同学们在宛转悠扬的音乐中依次吟诵了自己即兴创作的短诗:生1:星辉在浓黑的夜幕上/看见你抬头仰望/从你的眼中/溢出一点一滴的依恋/于是/我幻作无数温柔的晶亮/只希望/就这样/听你轻轻歌唱生2:虹我在雨后/静静地盼/盼你的轻柔缠绵与飘逸/我融入你的爱、自由与美/你融入我绚丽的七彩/我不愿你悄悄离去/我只愿陪你再别康桥生3:爱、自由、美我从再别康桥中体会/我从志摩的浪漫中品味/我放纵我的心/飞翔于康河之上/去亲吻金柳/去采摘青荇/去抚摸彩虹/我追求着爱、自由、美生4:星辉朋友/让忧愁远些/让洒脱近些/当风儿走远/当月光隐没/我愿用我的璀璨/点缀你忘情的歌声/当你的言语化作一曲天籁/在这暗磐深夜里轮回/我愿化作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构筑你恒久浪漫的乐章/离别/道一声珍重/只是/我的朋友/不要忘记/某个万籁俱静的夜里/还有/属于你的一船星辉/你的一缕幽梦/你的一泓歌声(生吟诵刚毕,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创作组的同学们踊跃地将自己从诗中自由选择、自主选择的“云彩、金柳、波光、青荇”等景物,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诗依次吟诵展示。在教者“用思想垂钓思想 用诗情召唤诗情 用文字诱引文字”的启发、点拨下,学生们思路大开、眼界豁然开朗,在他们的笔下,离别之景也分明的美丽,分明的灵动起来。他们的创作,既给人视觉上的丰富瑰丽的色彩想象,同时也给人传达出了作者对康桥的多元情愫。孩子们抓住诗中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康河畔的一草一木都在婆娑地舞蹈着、深情款款地挥洒着眷念的手,使每一幅画都具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律动感和动态的美。这样的艺术加工,这样的二次创作,使夕照中的康河畔如新娘般美艳的金柳以及斑斓星辉里康河里一切的一切,美仑美奂,俨然是一幅旷世绝美的图画。在孩子们工笔细绘的画卷中,在那长枝婆娑、月色花满地摇曳的榆荫下,还静立着一位东方诗人,其瘦长的身影、玉树临风的潇洒姿态,更平添了这幅画卷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品位。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们用四四方方的方块字,用丰满润泽的语言之河,或匠心独运地别致堆叠或鬼斧神工地精雕细凿,或以山洪爆发之势尽情喧泄而成的幅幅美丽画卷,学生们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诗歌的“绘画的美”,得到了美的熏陶,开启了美的性灵,获得了源自于现代诗的不竭的润泽。最后,教者以自己创作的一首隽永、精致的小诗诗意的追求作结。综观整堂课,掌声不断,高潮迭起,由于教者的巧引妙导,声情并茂地真情演绎,连台下近千名与会者,都沉醉其中,忘情地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无怪乎被尊为“表演家的丰采”。这堂课,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理解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现代诗歌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技能的掌握中熏陶了情操,开启了性灵,提升了品位。很显然,这是一节成功的不可多得的好课,它成功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很显见的是得力于教者对现代诗歌文本的准确定位,对现代诗文本特点恰到好处的人文化处理,关注生本,关注人文,用诗引诗、以情动情、以悟代讲、以创代析,真正践行了“用思想垂钓思想,用诗情召唤诗情,用文字诱引文字”的先进理念。而一扫过去那种教师板着积习已久的师道尊严的脸孔,按部就班而乐此不疲地作程式化分析,机械固执而苦口婆心、一厢情愿地为诗歌而诗歌,为文本而文本,一手摁住意象的选择,一手揪住语言的精练,死缠烂打,穷追不舍,孜孜以求,沿着一系列琐碎的问题不厌其烦、津津乐道的一路探究下去。诱惑着我们年轻而渴求新知的童稚未改、洁白如纸的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步入我们苦心经营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教育陷阱。如此看来,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诗的国度的子民,我们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应当像邬老师那样,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长期不懈的人文探索与人文创新,切不可沦落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诗歌多不幸”的那种惶惶然的境地了。案例三:由水资源问题一课引起的学习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五年级的学生正在上社会课水资源问题,当谈论到目前的水污染问题时,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说:环境污染每年耗费中国2830亿元,中科院院士发出警报:中国水污染冲破最后防线。另一个扎着小辫的姑娘问:你的资料有证据吗?你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男孩说:上网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水污染的资料。老师一听这样的提议,马上说:好,那么我们课后就去了解一下水污染的现状吧!把你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资料中选取你最担心的一二条信息保存下来,我们在兴趣课上交流。 终于迎来了同学们盼望的兴趣课,大部分同学把他们收集的资料进行了交流,重复用水率低,正在加剧中国的水资源危机地球上还有多少水世界水日与水的危机?全球粮食供应将受水的影响水污染威胁中国十万人靠一条被污染的河生活府南河污染触目惊心水污染趋势越来越厉害等等。 经过一番交流与讨论,大家还不尽兴,于是又继续商量,决定从周围水污染的状况着手,并确定了四个研究主题:青少年的水保护意识;宝山、月浦地区水污染现状调查;苏州河综合治理感想的现状调查;家庭水、学校水循环利用。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后就是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小组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进行了协调,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怎么研究呢?老师出示了一份研究计划,包含: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形式;交流时间;组长、组员签名。各小组根据要求制定计划,再按计划的内容去实施、去实践。同学们整整用了两个星期,迎来了分享成果阶段,有的展示研究报告,有的做了电子演示文稿,有的做了小队报,有的讲述研究过程中的想法如“宝山、月浦地区水调查报告污染现状”组在报告中写到: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月浦地区的水污染现象相当严重,几条河流几乎都是垃圾成片,而且散发出的臭味令人难以忍受。经调查,这些被污染的河流大都在居民生活区旁边,居民们的生活垃圾基本都到在了河里。工业垃圾的污染情况更不是少数,据我们调查统计,宝山地区最少有七条被污染的河流,其中就有一半以上是由工业废水、垃圾所污染的。曾经采访过一个月浦居民说:少一条臭水沟,就少一点疼苦,当然,垃圾可能也没地方扔了!由此可见,河流的作用已经是一个天然的垃圾场! 根据我们的分析,宝山、月浦地区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人们经常往河流中倾倒垃圾,认为保护水资源是空谈,一点也不重视;工厂不断向河流中排泄一些化学污染物;人们放任宠物在河边拉屎,拉尿,使河水变臭。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我们的行动是:组织相应的活动宣传水的重要性,号召全体市民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从根本上阻断水的污染源。对已经污染的河流进行治理,还河流以干净、清澈。对不能进行治理的污染河流加以填充并在上面加以绿化。交流研究体会时,大家都认为虽然很辛苦,但因为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很高兴。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青少年并不是非常注重对水资源的保护,也没有很高的自觉性去保护水、爱惜水。在学校经常能看到有的学生洗完手后不关紧水龙头,还有的同学用饮水机里的水打水仗,撒得满地都是水,许多队员认为是件小事情;有的队员竟然这样说:我就浪费这一点点水,也不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损失。可大家想过没有,即使一个人浪费一滴水,千万个人就要浪费千万滴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浪费一滴水,那加起来要浪费多少水啊!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等到我们把水都浪费光了,人们就将面临死亡,到那个时候,人们后悔也来不及了。我认为,节约用水也应该成为我们青少年的一个习惯,并保持下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就有救啦?”反思这个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实践活动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失的教育资源。就这个案例来说,老师利用课内即时生成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的切身体验,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自主意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研究意识以至于基本研究程序的运用、基本研究工具的选择(如调查表的制定、英特网的使用等等)都在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内化。而这些,不正是孩子们将来走上社会、走进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吗?也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案例四:成功的天梯反思雀尕飞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的实践 背景:雀尕飞是西师版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的欣赏课,歌词内容选择了“孩子眼中的移民大迁移”为主体框架,以件小事化身雀尕的小女孩三进三峡看外婆的亲情作主线,通过她的所见所闻,表达外婆(三峡人民)为了三峡工程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的三峡移民精神以及他们对三峡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为让孩子们继承传扬三峡童谣,关心三峡的人文知识,根据“新课标”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拟订对象为三年级的以赏析创新为主的综合实践课。 鲜明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象是一部天梯,它能径通成功之门。如何让直观、形象的小学音乐教育突现创新,是新时期音乐教师所面临的又一挑战。反思笔者所执教雀尕飞一课,自己觉得收获了如下新认识: 一、建课堂安全感,营造创新思维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首先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特别是在相对陌生的环境,师生初次合作时,更要给学生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及人格,努力建立一种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活动中主动参与,做学习和创新的主人。 【片段一:课前活动与引入(教学实录)】课前带领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动作(拍手、跳跃、牵手合作转圈、敲鼓击凳)克服紧张心理。 (谈话导入)师:“孩子们,来广州啊,我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是外婆把送我到机场的,诶,你们本地话怎么称呼外婆?你能教教我吗?”(到学生面前) 生:教老师说粤语的外婆(“阿婆”) 师:自然地学,后虚心问“是这样吗?”得到肯定高兴点头“恩!真好听!” 师:“想知道我在家乡怎么叫外婆吗?”(停顿,手势“嘘”)摇头晃脑“家家!”(ga)(手势掩耳听,想让他们跟我学) 反思看似简单的课前活动,从心理上却渐进地呈现了舒缓紧张以至忘却紧张的过程。并在谈话导入中平等对话,特别是教老师说粤语的外婆时,一下让孩子们有了课堂主体意识和参与课堂的兴奋点,后因势利导引出歌中的“家家”,既解决了知识点,又在谈话中建立了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正是这样愉悦、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了创新兴趣和精神势能,也让教师激情四溢,萌动创新欲望。 二、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对身心成长处于关键期的小学生来讲,培养“问题意识”是探索、理解和创新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学中运用语言巧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片段二:初听、复听歌曲时的设问导疑到学生质疑】 师:在初听前,有意识导疑“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听听雀尕飞,看看你能从歌中听出什么?” 生1:“我听出家家搬了家。” 生2自疑:“为什么歌中有的地方家读(ga)有的地方却念(jia)呢?” 复听后在生说到家家为建大坝搬了家时,引出人文知识三峡大坝,让学生说出已知,把未知的延伸到课后探索解决。 反思“学而不思则惘。”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而教师问题的巧设能触动学生质疑。问题的核心“巧”,就是教师本身既要掌握提问时机,问题又不能过简单或太难,既要要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思考状态,又需寓知识于提问的情趣中。因此片段二学生能根据自身思维主动质疑,这种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是创造要求的内驱动力。而质疑过程中,无意识让作为中华儿女的孩子们,了解了三峡大坝这一世界瞩目的伟大工程。 【片段三:看移民VCD后创开放性问题】师:“为建三峡大坝,有多少人搬了家呢?”(生:上百万)“有上百万的乡亲都将舍弃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迁往祖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当地政府和百姓都会以各种方式欢迎,有部分移民也将迁往广州,你们欢迎他们吗?你想用哪些方式欢迎呢?”(生尽情说自己的欢迎方式。) 反思学生解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和一切创造性人格得以形成的必经之路。教师几句简洁的提问,却是学生感兴趣、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情景。在老师充分肯定孩子大胆交流提出创新的思维方法后,更多闪光创新点不断涌现。他们答道:“用歌声和舞蹈欢迎移民!”“给移民红包。”“教移民外语!”甚至说:“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市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多稚嫩可爱的童心啊,这样开阔的思维,怎不会不断去探索创新呢?!也正是这样巧妙的情景问题,让师生在思维交流中碰出创新火花。 三、触发艺术想象,拓展创新思维能力。 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实践证明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而音乐教育中想象的超越性和求异性,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广阔的思维方法。那高低流淌的旋律,令人充满无限幻想,从而获得超越世俗和现实的美感,鼓舞人们随着美好的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片段四:我为移民写新词(教学实录)】师:“刚才小朋友提到用雀尕飞欢迎移民,这个主意不错!我想,在异地听到自己家乡的童谣,他们肯定会感到很亲切。不过要是能把歌词改一改,改成欢迎的内容,他们就更能感到你们的真诚和热情了。”出示需要填充歌词的我为移民写新词课件,启发学生想象。生思考后自己在电脑上打出创编歌词:“雀尕雀尕飞,雀尕雀尕飞/移民到广州建新家/雀尕雀尕飞,雀尕雀尕飞/我们欢迎你呀,我们欢迎你呀!/(独白):噢!移民有新家了!/(间奏)为了三峡更美好,更美好!/移民搬了家,移民搬了家。” 反思一切创新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超凡脱俗的思维。让学生为熟悉的歌曲改编歌词,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发展。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新歌词很快就出炉了,他们还会反复推敲,选出自己认为最适合的。由雀尕飞生变的我为移民写新词中,我怕时间与孩子创新能力不成正比,就在中间一括号里先填上“为了祖国更美好,更美好”,哪知弄巧成拙,孩子们联系前后进行艺术想象后,觉得很不合适,就用“为了三峡更美好,更美好”推翻了我的原词。我打心眼儿为孩子这一创新高兴,也使我真正明白:教师不是唯一的信息源,老师可以是作为老师的学生,学生也可以是作为学生的老师。 【片段五:敲敲打打迎移民】表演前,为烘托热烈气氛,让孩子们自创一段节奏,加在创编歌曲前后。他们用板凳当鼓,热情地敲打。当有孩子提出手疼时,因势利导他们联想:“除了打鼓、敲凳子以外,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表现节奏?找你喜欢的几个小伙伴,把凳子移到一块儿,想想办法,练习练习。”他们讨论后得:“可以拍手、跺脚、弹舌头、捻手指、拍肩等”并能用几个部位一起表现以区分不同音色。 反思瑞士一教育家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音乐教学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在片段五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开放想象,鼓励大胆说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课后反思本节课由于教材内容挖掘广泛、深入,教学设计新颖、实在,加之不断诱导启发,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创新成效明显。不仅使健康的三峡童谣深入人心,还激发孩子们萌生走近三峡,了解、关注移民的欲望,让他们有了创作、传唱自己喜欢“童谣”的信心,和以往同样内容的课堂相比,真的不一样了。 当然,这节课也有诸多不成功因素。就拿教学语言来说吧,精炼的语言就象创新教学主线上闪亮的珍珠,把握好了,能让课堂栩栩生辉,而我这节课语言显得随意性较大,复重较多。另外,对时间的把握也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但由于在学生思维高潮时不忍打断他们,足足超时了两分钟。 通过这节创新综合实践课,我深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师只有不断突破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至始致终构建新颖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创新设计,才能激活课堂,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下课后学生自发演唱创编歌词雀尕飞时会场的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里,我知道,雀尕飞真的飞出三峡,飞到广州小朋友的心里去了,它也将激励我在探索中不断坚持创新。 总之,想象和创新是孩子们的翅膀,你给的天有多大,他们就能飞多高。正是这大胆、勤勉的创新精神,孕育孩子成功的天梯通往未来,也正是开阔的音乐艺术想象,让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才结出了丰硕的智慧之果。 案例五: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案例评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 【案例】“变异”与创新 这是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题目: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男女生共分,每人可分6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10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以分几个?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按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结果。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设问:“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一下思维活跃起来。一会儿,平平说:“老师,我想出了一种新的解法,我把原题通过变异为:一项工程,甲乙合做要6天完成,如果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如果乙队独做要几天完成?于是得出新解法:1()15,所以女生每人可以分得15个糖果。”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评析“变异”是指改变基本的思维方向,把知识要点进行转化,进行奇异的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本例中学生正是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才使一个用最小公倍数解答的应用题成为了一个较普通性的工程问题应用题,思维实现了创新,解法达到了最佳,可见,“变异”是实现创新的又一种方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多种知识的变异,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学生的一些超意识想象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不能只用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某一思维结果,应当让其在教师的激励下去努力实现思维的创新与再创新。 【案例】“联想”与创新 这是一节“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当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出示题目:2626、262626、26262626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一会儿分别计算出了这三道题目的结果。这时教师设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小伟说:“算式中的每个数个位数字都是6,积的个位数字也是6。”小华说:“根据这组算式,我发现了:只要乘法算式中每个数的个位数字是6,积的个位数字一定也是6。”小聪说:“老师,根据这组算式,我还想到了乘法算式中每个乘数个位数字是5、1时,积的个位数字也一定是5、1。”“”同学们充满了自信,响亮地回答着。 评析“联想”是指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本例是典型地学生运用“联想”实现思维创新的教例,学生在探索每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是6,积的个位数字也是6的规律时,已是一种创新的认识,而联想到每个因数个位数字是5、1时,积的个位数字也是5、1,更是实现了创新的运用。可见,“联想”也是实现思维创新的方法之一。为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思维创新才会成为可望而可及的现实。案例六:留给学生展翅腾飞的空间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如古人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师:前天,勤劳的你们拔了那么多的杂草,使学校的操场更平整、漂亮了,但你们一定很累,对吗?生:对。(然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生1:我的手都起泡泡了。生2:我流了很多汗,回到家累得都不想动了。生3:我的手到现在还酸酸的。生4:我觉得都没了力气。师:是啊,你们拔了那么多的草,确实很累,那么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们的感受。生:筋疲力尽。师:筋疲力尽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呢?生争着要上台演,师指名演生1:低着头,喘着气。生2: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伸着腿,低着头,两手无力地垂着。众生笑,并纷纷仿效评析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