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项贤明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带来高等教育精英色彩消褪,大学的办学理念、师生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学教学理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如从单纯的高深学问向高深学问与高深技能并重扩展,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复合型学习转变,学术旨趣与职业取向渐趋融合,以及“有教有类,各类分享”教学理念的形成等。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学教学理念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03(2004)01-0075-05The changing idea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XIANG Xian-ming(Center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China)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assification,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broughtmany changes in the university idea, student-teachers relationship, society-universities nexus,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The elitism faded away in higher education. All thesechanges stimulate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deal in many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world. They extended the instruction from higher learn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higher learningand higher skills, and transformed the way of learning from knowledge-based on complex learn-ing. The interest of academy and employ ability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closed in universities.An idea of”diversifi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provide multiple-choice”was formed. For the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we must now launch an innov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ur universities.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massification;idea of teaching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Jan.,2004Vol.25No.1 收稿日期:2003-10-30作者简介:项贤明(1965),男,安徽无为人,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理论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大众化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而在于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运行方式和发展道路。正如司格特(Peter Scott)所言,“高等教育体系大众化所产生的这些新环境在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上都对高等教育形成了影响。在一般层面上,它们影响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构的状况;在特殊层面上,它们影响教学和研究的具体实践”1。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教育活动之一,其基本理念在大众化过程中也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多元化的深刻变革。整理、分析、认识和反思这种教学理念的变化发展,对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健康推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人们讨论大学教学问题时,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要站在教学和科研相对立的二元逻辑上来看问题,似乎在大学里加强了科研就削弱了教学,而加强了教学就必然削弱了科研。不少人认为,在大众化阶段,学生的数量和地位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得到增加和提高,所以教学的地位自然也会上升。然而,教学和科研在高等教育中的关系是密切而复杂的,大众化在大学教学理念中引起的变化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今,现代大学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也远非只有大众化这一个因素,我们正经历着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本身及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教育范式的变革,等等,都无不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讨论大众化对大学教学理念的影响,需要透过其所引起的各种外部关系的变化来对内部的发展变化作细致的分析和反思。大众化对大学教学理念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其对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而实现的。传统的欧洲大学可以说是纯粹的教学机构。两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将大学推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但伴随着大众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多元的分化,高等教育的理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不再只是从前那种标识社会文化乃至政治意义上的精英阶层的符号,而是在规模和理念的大众化过程中,一方面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指向不同职业的培养训练和社会角色分配机构,另一方面其内部又发生了复杂的层次分化,出现少数的以研究著称的精英大学与大多数以知识教学和职业训练为主的大众大学之间的分化发展趋势。社会职能的分化也产生了高等教育理念的分野,存在于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认识论的和政治论的争论就从根本上反映了这种理念的分野,大学既被看作一种传授和探索高深知识的社会公共机构,又被视为一种社会服务机构。大众化直接造成了大学中师生比例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地改变了大学校园中的学术生活,改变了师生关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各国大学中生师比都明显增大,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延长,大学中专业人员的学术生活因此发生了改变。2学生人数的增加带来大学教师工作强度的加大和教学时间的延长。由于班级规模的扩大,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大课自然会增多,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减少。这意味着很多大学的教学中“教”的成分增加,“研”的成分会有所降低,教学在多数大学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一般的“传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大学提供的选修课也应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学习课程,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求来选择课程。这一方面适应了现代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对传统知识体系的解构力量。大学校园里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大学之间的生源之争,也带来了学生在大学中地位的变化,学生的权益在大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学生在大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得到增强。大众化使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越来越作为一个提供教学服务的人员而不是传统的知识和道德的引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师生关系的这种变化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教学活动和教学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大众化还使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新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及其蕴涵的压力也影响着大学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理念。在大众化过程中,进入大学已经不再立刻意味着跻身于社会精英阶层,很多时候它仅仅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多或劳动报酬的增加。大众性在多数大学已经与精英性并列甚至占据主导。高等教育精英色彩的逐渐消退首先带来了大学校园中学生构成成分的变化,即低阶层家庭子弟增多,原先在强调数理逻辑能力的学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学生也明显增加,众多在精英时代因家庭经济或个人学术性向的原因而被大学拒之门外的人如今得以踏入高等学府的大门。这些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念和未来预期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对大学教学的需求与期望明显不同,其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一些大学比较集中的城市,那些以教学为主的跨校兼职教师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大学教师生存环境的多元化。这种生存环境压力的改变,也给大学教学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影响。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决定了大学功能的多元化,因为社会不可能需要如此众多的研究者,却需要大量掌握高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这必然要求大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很多学科教学开始注意职业定向的教学和培训,应用性的课程在大学教学中也明显增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极具应用色彩的新专业、新学科开始出现在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中,与精英时代特别关注学科知识内在逻辑联系有所不同,大众化使得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更多的是关注科学技术的产业化转换,大学教学也更多注重直接服务于社会需求,服务于学生的需求。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外部环境和内部办学理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并促成了大学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概括言之,大体上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大学教学理念从高深学问(higher learning)向高深技能(higher skills)扩展。传统大学主要培养的是人的知识素养,其学术色彩十分明显。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规模的扩大迫使大学必须考虑如何培养普通劳动者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正是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促进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学的教学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面对社会的新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高深学问”,而且还要有“高深技能”。大学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意味着高深的理论知识或文化修养,而且在很多时候还意味着实践性的复杂技能。这里已经发生了对教育内容需求的结构性改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曾有学者坚持说普遍的高深学问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因此大学仍然应以高深学问为己任。然而,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有时是无法相互替代或直接转化的,知识教学是无法替代训练的。2.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复合型学习(complex learning)3转变。在精英时代的大学里,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预期主要是指向学术性的或领导层的工作,知识学习和文化修养主导其学习兴趣。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入学人数的成倍增长迫使多数学生不得不在纯粹的学术研究机构或领导职位以外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加上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企业雇主在重视学识修养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知识以外的各种技能和能力,除了基本的职业操作能力和技能外,还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特别是日益关注那些可迁移性比较强的所谓普遍技能(generic skills)。与此同时,团队合作、思维能力、研究的方法与技能等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露出来。科学研究对人才的要求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而向综合能力方向拓展。在大学里,过去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那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重视数理逻辑能力的学业竞争,正在逐步转向基于多元智力的复合能力竞争。学习已经并正在突破传统知识教学的框架而成为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方式,能力建构的理念已经上升到与传统的学问修养并驾齐驱甚至更高的地位。3.大学的办学理念出现研究型大学理念与“威斯康星理念”并行的状况,学术旨趣和职业取向在大学教学中逐渐融为一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日渐深入,作为纯粹“象牙塔”的传统大学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强调服务社会的所谓“威斯康星理念”和研究型大学理念一样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无论处在大众化体系的何种层次,为社会服务都已成为其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当代大学在实践其崇高的“为真理而教”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为社会而教”、“为产业而教”。美国产学研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成为世界效仿的典范,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劳动者技能升级(skills updating)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新加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印度软件业的振兴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例证。公司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在很多国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4,如美国摩托罗拉大学(Motorola Universi-ty)、英国巴克利大学(Barclays University)等,更是突出表明了高等教育与产业界之间的关系已经空前密切。公司大学为那些被主流高等教育体系排除在外的员工提供高等教育培训和技能升级的机会,使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日益频繁的产品换代竞争中获得了更好的适应能力,其成功经验引人瞩目。在公司大学中,大学教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尽管高等教育界有人指责公司大学背离了如学术自由等基本的大学理念,但它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本质的变化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变革,它使我们看到了“经验性学习是如何意味着参与者在工作场所中创造他们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且由此成为参与研究者的”5,看到了学术性和职业性在大学教学中的融合。4.高等教育的政治理念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从“有教有类”经过“有教无类”向更高层次的“有教有类”的回归,“有教有类,各类分享”的新型高等教育民主化理念对大学教学也形成了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一种表现,它促进了高等教育权利重心的下移,使原先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高等教育权利如今可以为更多的大众子弟共享,即从“有教有类”走向“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和多元化,在一定意义上又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了“有教有类,各类分享”的理念和现状。这里的“有教有类”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阶层意义上的分野,而是个人需要、兴趣和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承认,这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高等教育领域的这种政治理念变化必然对大学教学产生影响。在大学中,教学改革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我们看到,“在各个校园里,对话转向教学和课程革新。有些学校受到其总体教育需求的影响,对它们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进行修订;有些学校设立了跨学科的专业结果是教授应当怎样教学和学生学到了什么成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公众话题”6。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教学理念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这些变化既表现在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设置方面,也表现在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但不管我们的主观评判如何,这种客观的变迁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的面前。三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字,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7,按照特罗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初步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如果按照目前高等教育学界很多学者公认的观点,即大众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并不止步于特罗规定的50%的毛入学率,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则确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将面临多方面的变革,而大学教学理念的变化是其中核心的变革之一。与有关大学教学的政策和体制改革不同,教学理念的变革更具有超前性,它引领着大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政策和体制改革必须首先关注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条件,而理念的变革则应更注重对总体发展趋势的判断。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后来者,我们在大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注意利用好发展潜势,在理念上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以最先进的理念引导我国大学教学改革,促进我国高校建立高水平、多元化、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大学教学新体系。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文化系统的快速进化,其中可以出现超越阶段的不连续性发展。事实上,就招生规模而言,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已经经历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然而,规模的扩张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外在表现之一,内部结构的变迁和理念的变革,包括大学教学理念的变化,是大众化更为重要的深层次表现。如果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规模扩张方面目前还受到多方面资源不足的限制,体制改革又面临很多方面的掣肘因素,那么大学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深层变革却存在着很大的改革空间。同时,理念的变革常常能够对相关的体制改革起到铺垫和促进的作用,减少改革中可能遇到的观念上的阻力,保障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因此,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可以先行,并且可以直接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教育科学研究,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尝试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功能分化相结合,努力建构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多元、理念先进、符合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在多层次、功能分化、呈合理的金字塔结构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大学的教学改革应当各有侧重,在重视高深学问的同时也要重视高深技能,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二年制专科层次职业学院的教学,应当更加强调高等技能的训练。我国高等教育在高深技能的教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很难在产业发展和劳动者技能升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即便是在很多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中,课程设置的特点也不够突出,基础知识课程仍然占据课程主体,这些院校盲目追求“专升本”。这种状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也不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不顾不同层次大学的不同特点,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一味强调一般教学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在多数大学里强调教学的同时,也应在少数高水平大学强调科研攻关和知识创新。特别应强调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高深学问与高深技能并重但侧重高深学问,强调学术探究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适合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教学体系。为了适应大学教学的理念变革和层次功能分化,我们还应当注意促进大学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和角色分化,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教学方法,适应大众化时代大学教学需要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实践者,没有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活动的改变,再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空谈。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队伍,首先,应当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教育科学训练,在提高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忽视高校教师的教育科学训练,可以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通病。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大学教师是凭着自己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经验在从事教学,用类似于师傅带徒弟、言传心得式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讲坛上从事教学活动,很少接受专门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培训。实际上,大学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同样也应当在教育科学的指导下进行。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质量,教学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其次,应当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建立有关大学教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科学可行的大学教学评估体系、大学教师培养模式等,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在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注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学科研人员的角色分化和岗位流动。可以逐步尝试推动高校岗位的多元化,使高校教师发挥所长,各展其才。四是应当切实改善高校教师待遇,建立平等、严格、科学的人才聘用制度,吸引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投身我国高等教育。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不同地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情况,因此,就国家层次的改革来说,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在教学改革方面,都应注意政策积极稳妥,质与量并行,稳健发展。理念的超前并不意味着在相应的体制改革中也可以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一些具体做法。应当依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在实际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本文相关研究工作受到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谨致谢忱。)参考文献:1Scott, Peter. The Meanings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M. Buckingham: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5.154.2Tight, Malcolm. Academic Work and Lif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