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陈涉世家(司马迁)(一)、(1)逃亡(2) (2)响应 应当(3)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4)同谪(5)考虑、思索(6)旦日明天(第二天) (7)唱,通“倡”,首发 (8)用鞭打 (9)一起 (10)十分之六七(11)愿望 (12)去、往 (13)你 (14)用笼子罩 (15)威服 (16)难道 (17)等到 (18)惩罚(19)认为怪异 (20)为王 (21)指武器 (22)用丹砂 (23)使恼怒(24)、编次。 (25)有人。 (26)指代平民 (27)估计、揣测 (28)素:向来 (29)部属 (30)发动,发起 31.少:年轻;32.恨:叹恨(怨恨);33.辍:停止 (34)同样 (35)为而死 (37)召集(二)、(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2)死亡;为而死(3)来;用;因为(4)表承接;表转折(三)、(1)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3)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4)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5)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6)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7)如今果真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8)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9)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10)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1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1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13)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1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15)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四)、1A(苟:如果) 2C(均为动词“到”“往”) 3D(均为“屡次、多次”) 4C(“等死”应为“同样是死”) 5B(“鸿鹄之志”是陈胜年轻时的抱负,而不是吴广的) 6、B 7、C 8、D 9、B 10、D 11、A12、C 13、A 14.C 15.A 16. D 17D 18D 19、A 20、D 21.C 22.C 23、 D 24、A 、C 25.C26、B 27、C 28、 D 29、A 30、C 31、A 32、B 33、C 34、B 35、D 36D 37C 38、C 39、B 40、C 41、D 42、B 43. C 44、A 45、C 46B 47. A(应该) (五)填空题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 行卜、念鬼、狐鸣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六)简答题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3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4.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5.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6、不能。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7.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8. 5.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9.答案: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意思对即可)10.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只答后一句也可) 11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12.(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每一个要点1分。1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的抱负。14、答案要点:以激怒其众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杀尉15.甲段的“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乙段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16.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 17、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18、帛书“陈胜王”三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腹中;晚上在驻所旁边的丛祠中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亦可赞同“欺骗人民”这一观点,理由是:当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失去民心。)19、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20. 示例:任何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出不凡的业绩,这与个人的出身和地位是没有多大关系的。21、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2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一).(1)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2)交换 (3)只(仅仅) (3)道歉(5)撞 (6)平民(7)道歉 (8)盛怒、愤怒 (9)曾经 (10)屈服 (11)逆:违背(12)通“措”,置(13)派(令、命、派遣)(14)把(15)扩充 (16)这,这样 (17)明白 (18)“仓”同“苍”,青色。(19)赤着脚;(20)吉凶的征兆;(21)白色(二). (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3)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5)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6)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8)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三)、选择题1、D 2、C 3、B 4.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5、C 6 C7 、B 8、B 9、D10D 11D 12B 13.B(B项 谢:道歉) 14.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15、D 16.B(B项 谢:道歉)17.C (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18 C (四)、简答题1.像及(比得上)如果(假如)2.唐雎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唐雎不辱使命) 不畏强暴(忠贞爱国)3.怫然怒 色挠 骄横凶暴 色厉内荏4.易地 出使秦国 长跪而谢之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6、秦王易地并非真心,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并以“寡人”自称(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可见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7、唐雎以平民之怒与天子之怒作对比,以专诸、聂政、要离之怒为榜样,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秦王色挠,从而使安陵国自保求存8.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9.语言(或“对话”)描写。(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0、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11答案 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12、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13、(1)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1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5、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1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8.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从容镇静、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19.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20、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21.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反抗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22、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23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等 24、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3 隆中对(陈寿)(一).(1)卑鄙:低微鄙陋 (2)顾:拜访 (3)以:把 (4)由是:因此(5)躬:亲自,自身。(6)诣:拜访。(7)就:接近。(8) 重视。(9)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10)委屈(他),招(他上门)来(11)去拜访。(12)总共。(13)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14)崩溃(15)现在写作“伸”。 (16)失败。(20)常常 (21)大概(22)亲自(23)确实这样(24)通“以”(25)少(26)挟持、控制(27)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8)枉驾:屈尊 顾:拜访 (29)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30)政理:政治 (31)日:一天天 (32)唱 (33)被 (34)是 (35)作为(二).(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4)(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5)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6)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8)我没有正确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9)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10)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而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拜访他。(1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1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3)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14)跨州连郡的人数也数不完;(15)我有孔明,如同鱼有水(三)1C 2C 3B 4.A 5 B 6、A。 7、A、 8、D 9、A 10、D 11. B 11 12. C 13.C 18. A (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9. A (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四)简答题1.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3.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4.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5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例 草船借剑 空城计6、诸葛亮是个天才。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7、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8、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9、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0、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11、因为益州战略地位重要。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12.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13.“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14.不可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5.(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16、人谋17.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18.欲信大义于天下。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9.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 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20、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1、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4 出师表(诸葛亮)(一)、(1)躬:亲自,亲身 (2)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4)询问,征求意见(5)顾:拜访 (6)以:把 (7)由是:因此 诣:拜访。(8)就:接近。(9)除去(10)落下,降落(11)答应 奔走效劳(12)降低身份 (13)询问 (14)表明,显扬 (15)的原因(16)发扬光大 (17)适宜、恰当 (18)选拔 给予(19)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20)说话不恰当(21)半路去世 (22)天下分成三部分 (23)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 (24)特别厚待(27)都,全 (28)汁算(29)奏效,实现(30)明见,英明(30)躬亲自、自己、本人;简选拔、挑选、选;益增加(32)感动,激动(二)(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4)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5)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6)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7) 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8)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1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1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13)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14)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15)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16)后来正遇危亡关头。(17)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8)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19)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0)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1)每次和我评论这些事(22)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23)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三)1C 2.A. C 3、A 5B 6C 7B 8C 10. D 11、D 12、D. 13、D. 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21B 24、C 25 26 27、B 28、A 29C 31. D33、D 34、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35、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36、D(D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A中两个“之”字分别用作代词和动词;B中两个“于”字的意思分别是“在” 和“对”;C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用来”、“以致”。)37C(“异同”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不同”;今义:含“相同”和“不同”;“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门营业:“痛恨”古义:痛心遗恨,今义:非常憎恨。)38、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 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39、A。40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41、B. 42、C. 46 47、B 48、D(四)简答题1、时候 秋天 特别(或特殊) 不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4.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5、报先帝,忠陛下;南方已定,兵甲以足。6.“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7.报先帝忠陛下8.例: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9、(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 (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10、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11.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12. 宫内 朝廷 宫中 府中13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14答案要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汉室之隆15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 (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16.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股期权基础知识
-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试卷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总结美篇
- 房地产中介服务2024年协议范本
- 2024年广告投放合作协议:社交媒体广告
- 2024年度企业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合同
- Unit 7 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建筑项目施工协议
- 04版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户外亮化工程合同条款
- 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三基选择题(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21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模板
- 实验五 PCR扩增课件
- 马拉松运动医疗支援培训课件
- 中医药宣传手册
- 不良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