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语文.doc_第1页
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语文.doc_第2页
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语文.doc_第3页
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语文.doc_第4页
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三)语 文 试 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佝偻(gu) 信笺(qin) 声势煊赫(xun) 锐不可当(dng)B咆哮(xio) 胡诌(zhu) 戎马倥偬(zng) 暴戾瓷睢(su)C蓓蕾(bi) 隽永(jun) 呱呱坠地(gu) 悄然无声(qio)D妊娠(chn)裙裾(j) 屡见不鲜(xin) 唾手可得(ch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糟糕 消声器 嬉笑怒骂 金瓯无缺B缄默 绩优股 险相环生 目不暇接C澜言 圆舞曲 不蔓不枝 芸芸众生D蛰居 耍笔竿 步履蹒跚 真知灼见3下列语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简可以装满5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3000多支,真是叠床架屋。这些故事,说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A学富五车 B瞠目结舌 C叠床架屋 D源远流长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而造成的。B针对当今社会上频发的拐卖儿童现象,全国妇联发表声明,呼吁广大群众增强反拐意识并积极提供被拐卖儿童的有关线索。C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3月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0 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回顾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份在11月16日广为公布的户籍改革方案,名为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宣告成都在2012年年底前将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户籍统一。B“去海外打酱油”已是最新购物口号。从新富阶层,可以频繁出境的外企金领,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翻墙”成了一种时尚乃至必需,“墙”外更低更稳定的物价是他们共同的目标。C让人担心的是,科学书籍包括科普读物里面的外文缩写如果多了,若每一个外文缩写都要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注释,会不会阻碍阅读的流畅?D2011年两会期间,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就控烟问题提交议案,提案,希望推动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争取让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呼吁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广告。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从中国古代隐身术的传说,到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人类一直梦想“隐形”。一些国家的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出了一种薄膜式“超级材料”或称“特异介质材料”。这种材料克服了以往材料坚硬易碎的缺点,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制成,是可实现隐形的超级材料,这意味着人类向实现哈利波特隐身斗篷的梦想又迈出了一大步。利用超级材料实现“隐形”,是由英国两所大学的两名教授伦哈特和潘德瑞分别领导的研究小组独立研究的课题。2006年5月,他们提出了利用特异介质材料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隐形的理论,即“变换光学理论”。物体之所以被人眼看见,是因其阻挡了直射的光线,令光线发生了反射。如果我们制造一种隐形材料,让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那么,被隐形材料覆盖的物体就不会反射出肉眼所见的光来,也就“隐形”了。海市蜃楼是自然界光线弯曲折射传播最好的例子。控制光线的折射路径是实现隐形的关键,而超级材料可以实现。超级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其工作原理是阻断并引导光线。它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路线行进。除了英国两名教授外,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史密斯教授在潘德瑞的理论发表几个月后,就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5厘米的铜圆环几乎无法被微波发现。今年3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成功实现三维物体隐形:实验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使观看隐形效果的角度达到60度。此外,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还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了丝状材料的隐身斗篷。由于丝的特性,使得这种丝状超级材料在医学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国著名隐形材料专家陈焕阳教授说,变换光学给了隐形研究新的空间,它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多,这正是这个领域的迷人之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终极的隐形在原理上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所谓的宽频隐形,都需要以其隐形效果变弱为代价。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在可见光范围内完全实现隐形的隐身斗篷。但超级材料的隐形功能已经受到各国军事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在医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人民日报2010年2月15日,略有改动)6下列有关“超级材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超级材料是伦哈特教授和潘德瑞教授根据“变换光学理论”,用单功能层的聚合物薄膜研制而成的可实现隐形的材料。B超级材料也称作“特异介质材料”,是一种薄膜式的人工复合材料,具有柔韧的特性,可尝试制作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C超级材料采用可控制折射率的新型人工电磁介质,通过阻断并引导光线来实现人工控制光沿弯曲路线行进,从而达到隐形。D超级材料具有隐形的功能,已经引起各国军事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在军事、医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物体之所以被隐形,是光线在其表面如流水绕过岩石般一滑而过,继续保持直线传播,因而就不会被人们的肉眼看到。B在英国两位教授的理论发表后,美国杜克大学的大卫史密斯教授首次成功地让一个直径5厘米的铜圆环无法被微波发现。C德国的科学家团队使用一种叫“径直激光平板刻录”的技术,改变了超级材料表面不同角度的折射率,成功实现了三维物体隐形。D从原理上讲,终极的隐形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出现,频段越宽隐形效果越差,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在可见光范围内完全隐形的材料。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制造出了能够控制自然界光线折射路径的超级材料,使之弯曲折射传播,就可以根据观赏的需要使海市蜃楼随时出现。B丝的特性是细长柔软易弯曲,通过黄金谐振涂层制作出的隐形丝状医学材料,在治疗疾病方面使用更方便,会减轻病人痛苦。C隐形材料和隐形技术,在军事上可以实现更好的隐蔽,能够有效地迷惑敌人,保护自己,战术意义重要,应用前景广阔。D英美等国科学家已经在“隐形”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实现终极“隐形”的梦想。9从上下文看,为什么说“人类离这个梦想(隐形)越来越近”?请简述理由。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妖术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其仆病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 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 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选自聊斋志异)【注】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弯:拉弓;指开弓射箭。关:与上文的 “弯”意思相同。翳形术:即隐身法。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觇之觇:暗中观察B倚剑危坐 危:高高地C烛之,则纸人 烛:用烛光照D瞥不可见 瞥:突然,倏忽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公方骇,鬼则弯矣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3分)(2)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4分)(3)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3分)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2)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15填空。(6分)(1)古诗中不乏摹写声音的至文,其想象之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凭箜篌引中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琵琶行中的“,铁骑突出刀枪鸣”。(2)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在历代文人笔下都有阐释,荀子在劝学中教导“故不积跬步,”,韩愈在师说中告诫“吾师道也, ”。(3)唐传奇标志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李朝威创作的就是其中的名作。(4)法国作家以总标题为名人传的一系列文章,表达了自己对贝多芬等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心头一杯冷咖啡陈思鼓浪屿是厦门人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窗前的一抹明月光,是他们永远怀不完的旧。因为鼓浪屿是绝无仅有的音乐之岛,它与它的音乐,使厦门从滚滚红尘中跃升仙境。鼓浪屿被称为“音乐之岛”,一方面是因为小岛诞生了无数音乐大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培育天才的音乐土壤之深厚:面积不足187平方公里的地域,竟聚集了500余架钢琴,钢琴密度居全国之最。500架钢琴,不是500架神龛。比起鼓浪屿人对待电器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乐器们却像不时走访的穷朋友,彼此知根知底,礼数就马马虎虎了。这音乐,是如此日常化。它是贴着生命攀援起伏的藤蔓,它是闽南人见惯不惊的稀粥或鸭蛋。50年代,祖父不惜血本专辟40元购“曼陀铃”一把,寄回家供年轻的父亲消遣。父亲闲暇时,与弹奏手风琴的大伯父、拉小提琴的二伯父与同样拉提琴的邻居叔叔组成四重奏。父亲后来又短暂沉迷口琴与小提琴若干年,不想以此糊口,亦不求技艺精进,那把口琴与提琴最后也不知所踪。到了我这一代,好乐之风不减,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畏。小提琴的琴弓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每次授琴,只要老师迟到,琴弓就是男孩子们互相砍杀时手握的十八般兵器;每次老师告状,父亲抓起琴弓一顿臭揍,它又瞬间变成家法。在这些音乐之外的奋力挥动中,马尾做的弓毛一根根地掉落下来,岁月飞逝。在别的地方,音乐是被供奉起来的;而在这里,音乐是贴肉长的,音乐从未作为急功近利的谋生手段。几代人的音乐教育,都是无心插柳式的。听天由命,有的最终长成参天巨木,大多数人永远是路边随手捋的一把青草。教会曾经承担了音乐在岛上的撒播任务。非要引经据典的话,黄河钢琴曲改编者殷承宗,出生于基督教家庭,替父亲的大太太刷皮鞋、整理房间,赚到了两美元。一美元买了琴谱,另一美元却用来跟外国牧师太太学习识谱。许斐平音乐天赋的展露,源于教堂司琴手的母亲张秀峦某次因故缺席。当时才5岁的他手脚并用爬上琴凳,竟无需翻看琴谱,将所有圣诗无误演奏至终场。歌唱家兼医生的林俊卿,祖父林温人是厦门竹树脚礼拜堂的创办人,母亲廖翠绸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本人5岁就能演唱整部闽南圣诗,担任儿童唱诗班的领唱。即使是我读过基督教小学的祖母,在接近九十高龄依然可以眯着白内障的眼睛,翻看歌谱。不用专业、系统的音乐教育,基督教家庭、教堂、礼拜与圣诗,就是上一代岛民的音乐必修课。我们这一代人的音乐教育,离不开鼓浪屿的那所音乐学校。旧址是荒凉的鸡山路上一座旧教堂。全部由笨重粗砺的花岗岩砌成,墙壁斑驳厚达一米,门窗颇有大和风范,采光极差,蛛网遍布的厕所修在主楼之外。校门两边是基督教会的基地,时常野猫出没。11当时条件看似简陋,其实遭际却颇离奇。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是在殷承宗、殷承典兄弟的祖宅(准确的说是客厅地板)进行的。当时厦门音乐学校校长是殷承典先生。他是著名音乐家殷承宗的二哥,也是这一音乐脉络在岛上的留守男士。鸡山路上,有他的殷家祖屋,全部闽南花岗岩石砌成,冬暖夏凉,卓妍异色,有幽森的门户、阁楼与狭窄望不到尽头的木梯。尤记当初,校长打开名贵音响,塞进录像带或唱片,给一众孩子讲解动物狂欢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名曲名剧。他激情澎湃,我们都坐在地上,或玩,或打瞌睡。12这是封存了提琴的我对童年的追忆,还是对曾经生我养我的海岛的最后一点致敬?1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座岛屿被迅速卷入了厦门的整体发展战略。历任政府,总有一些莫名的政策,以鼓浪屿作为招徕资本的金字招牌。今天的鼓浪屿每天接待越来越多的陌生游人,再也没有以往的风情。对于本土居民来说,老房子年久失修,加上医院搬迁,人口老化,学校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学生而一间间撤销。小岛越发不适合居住,同学、师长纷纷搬走。喧嚣,压倒了琴声。终于有一天,厦门人开始纷纷抱怨:“鼓浪屿不再像当年的鼓浪屿了。”14音乐正在从岛上全面退潮。以此为代表的鼓浪屿黄金时代的衰败,已然无法挽回。无论厦门人承认与否,现在的鼓浪屿只是我们心头的一杯冷咖啡,韵味不再。15即便你在回忆里,把它热了又热。1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对作为音乐学校的旧教堂建筑描写,用意是突出环境荒凉,教育条件简陋。B第瑏瑡段写学校校长、殷家祖屋、名贵音响等,都体现当时的音乐教育非同寻常。C第瑏瑣段“喧嚣,压倒了琴声”是说经济发展的大变革使鼓浪屿音乐氛围消失了。D文章先写岛人音乐情感,次写几代人音乐教育,最后写鼓浪屿变革,脉络井然。17作者说:“到了我这一代,好乐之风不减,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畏。”如何理解“对音乐却无任何形式上的敬畏”?(4分)18从修辞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段作赏析。(6分)19文章开头称鼓浪屿是“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窗前的一抹明月光”,结尾称鼓浪屿是“心头的一杯冷咖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5分)六、(12分)20请结合对巴尔扎克的了解和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的相关内容,为右边的巴尔扎克像配一段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21下面是一份有关目前学习汉语的人数统计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所列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4分)国外: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3600万,涉及国家地区132个,开设汉语课程的大学2500所。国内:随机采访的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国公民总人数2072人,其中承认自己“有书写中文字的困难”人数1719人。(1)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汉语学习的基本趋势是。(2)看到以上的统计数字,你的看法是。22下面是某学生日常表现记录摘抄。请根据这些内容,用第二人称,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促进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字。(4分)(1)10月20日:在校运会上创造一百米和跳高两项校纪录。(2)11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报名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训练。(3)12月3日:下午第二节生物课打瞌睡。下午第三节课,语文老师宣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演讲作品。(4)1月3日:在模拟考试中作弊。七、(60分)23根据漫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分)下面是一幅名为“愚公新难”的漫画,画的是愚公及子孙四人,愚公一手握话筒,一手拨号码,脑海中始终盘旋着那句话。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9种开头方式助你高考作文夺高分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因诚信酿造生活)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相信。(我的选择,我喜欢)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开头用“月光”“柔和”、“红叶”“艳丽”、“星辰”“明亮”构成铺排,色彩鲜明,有先“色”夺人之妙,兼具音韵之美。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雾雪般的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