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试题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试题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试题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试题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试题含部分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 2007级 共 页 生理学 期中测验 试题 (二九 二一 学年 第二学期) 姓名 成 绩 学号 阅卷教师 一、选择填空(每一空格1分,) 1. 与静息期细胞膜内外Na、K分布不均有关的过程是 C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钠泵作用 D. 离子通道作用 E. 出胞和入胞作用 2. ACh的N型受体属于 A A. 通道性受体 B. G蛋白耦联型受体 C. 效应器酶受体 D. 胞质 内受体 E. 核内受体 3.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D A. 脂肪 B. 糖类 C. 氨基酸 D. 蛋白质 E. 糖脂 4. 载体易化扩散饱和现象的原因是 C A. 离子跨膜梯度小 B. 能量供应不足 C. 载体数量固定、有限 D. 载体数量太少 E. 转运速度太慢 5. 具有机械门控通道的组织是 A A. 肌梭 B. 终板膜 C. 神经细胞 D.视杆细胞 6. 快Na通道阻断剂是 B A.美洲箭毒 B. 河豚毒 C. 阿托品 D. 四乙基胺 7. N受体阻断剂是 A A. 美洲箭毒 B. 河豚毒 C. 阿托品 D. 四乙基胺 8. 微终板电位属于 C A. 静息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局部电位 D. 超极化电位 E. 复合 电位 9. 增加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会导致 C A.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加大 B. 锋电位幅度加大 C. 去极化速度加快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E. 对膜电位无影响 10. 用直流电对神经纤维行细胞外刺激时,通电的瞬间兴奋发生在 A A. 阴极下 B. 阳极下 C. 两极间 D. 两极下 E. 两极外 11. 产生张力最大的收缩形式是 A A等长收缩 B. 等张收缩 C. 单收缩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12. 后负荷超过肌肉收缩的最大张力时出现 E A. 等长收缩 B. 等张收缩 C. 单收缩 D. 停止收缩 E. 缩短速度减 慢 13. 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是 C 。 A. 兴奋 B.抑制 C. 兴奋或抑制 14.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 A 刺激强度称 为阈强度,阈强度越小,说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越 C 。 A. 最小 B. 最大 C. 高 D. 低 15. 刺激轴突中点引起的动作电位将朝 B 方向传播,并且在传播过 程中动作电位的幅度 C 。 A. 轴突末梢 B. 轴突末梢和胞体两个方向 C. 不衰减 D. 明显衰减 16. 与较弱的阈上刺激比较,当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单条神经纤维上 的动作电位幅度 C ,传导速度 B 。 A. 增加一倍 B. 不变 C. 也略有增加 17. 感受器的适应是指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一定时间后,其感觉冲动发放的 A 出 D 的现象。 A. 频率 B. 幅度 C. 增大 D. 减小 18. 单个运动神经元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以 B 的方式可将兴奋传递到 D 肌纤维。 A. 电传递 B. 化学传递 C. 单条 D. 多条 19. 随着给予感受器的刺激强度的增加,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 A ,传入冲动的幅度 A 。 A. 上升 B.下降 C.不变 20. 若切断一侧脊髓(脊髓半离断),则断面以下肢体 B 痛觉消 失, A 本体感觉消失, C 随意运动障碍。 A. 同侧 B. 对侧 C. 双侧 21. A 与机体的平衡功能有关, C 与随意运动的协调有关。 A. 绒球小结叶 B.旧小脑 C.新小脑 22.耳蜗顶部感受 D 音调。 A. 外 B. 内 C. 高 D. 低 23.当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接受光量子后,使外段胞浆内的cGMP大量 B ,从而使Na 通道 D ,产生 F 电位。 A.合成 B.分解 C.开放 D.关闭 E.去极化 F.超极化 24.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释放 E ,作用于 A 受体;节后纤维释 放 F ,作用于或受体。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节后 纤维释放 E ,作用 于 B 受体。 A. N B. M C. D. E. ACh F. NE 25.在视交叉处切断交叉的视神经,左眼将出现 A 视野缺损,右眼将 出现 B 视野缺损。 A. 左侧 B. 右侧 C. 上方 D. 下方 E.双侧 26.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生机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C A、病毒对患者肌肉的直接侵害 B、患肢肌肉血液供应明显减少 C、失去支配神经的影响性作用 D、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 27.在生理学研究中,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 A 的研究。 A、细胞、分子水平 B、器官、系统水平 C、组织、细胞水平 D、整体水平 28.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D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整体水平的研究可解释机体生理功能的机理 C、离体研究的结果可直接解释在体的功能 D、器官水平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29.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发生变化,其中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C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30.反射活动“后放”作用的结构基础是中枢神经元之间的哪种联系方式? D A、辐散式 B、聚合式 C、链锁式 D、环式 31.神经营养因子 B A、由神经元胞体合成并由末梢释放 B、可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发 育和功能完整 C、可影响受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D、可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 代谢和功能活动 32.下列哪组蛋白属于骨骼肌中的调控蛋白 D A、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B、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 C、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D、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33.神经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D A、树突 B、胞体 C、轴丘 D、轴突始段 34.下列蛋白中 B 具有和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 A、原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钙调蛋白 35.大量饮水后引起尿量增多,这一调节机制属于 A A、神经调节 B、旁分泌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自身调节 37.正后电位是指 A A、锋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 B、锋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 C、锋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 D、静息电位基础上的缓慢去极化 电位 38.实现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D A、神经元兴奋 B、神经纤维传导冲动 C、突触传递 D、反射 39.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B A、腱反射 B、肌紧张 C、屈肌反射 D、对侧伸肌反射 40.使骨骼肌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D A、足够强度的单刺激 B、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C、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D、间隔小于收缩期的连续阈刺 激 4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A、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B、时间延搁 C、化学传递 D、单向传 导 4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时的变化是 B A、 K的平衡电位 B、 Na的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 D、 Cl的平 衡电位 43.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B A、锋电位 B、阈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44.出现大脑僵直是由于 A A、切断大部分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 B、切断网状结构和皮层运动 区的联系 C、切断大部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 D、切断网状结构和小脑的联 系 45.动物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动物有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D A、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B、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C、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D、功能及其活动规律 46.运动神经兴奋时,哪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 关系? C A、Na B、K C、Ca D、Cl 47.摘除肾上腺后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 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是 B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48.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C A、顺电-化学梯度 B、能量直接来自ATP C、能量依靠存在于胞外的Na 的势能 D、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49.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D A、瞳孔散大 B、汗腺分泌 C、胰岛素分泌 D、糖元分解加强 50.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 带不变 C、暗带、H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 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51.下列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D A、降压反射 B、体温调节 C、肺牵张反射 D、排便反射 52.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不具备的特性是 D A、结构特异性 B、饱和性 C、竞争性抑制 D、电压依从性 53.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系统的功能是 D A、Ca 的贮存量 B、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C、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处 54.骨骼肌发生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结构是 C A、终板膜 B、横管系统 C、三联管 D、纵管系统 55.内环境的稳态 D 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不受机体外部环 境因素影响 C、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是保持细胞正常生 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56.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 B A、内脏器官均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 B、对效应器的支配具有 紧张作用 C、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D、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 一般比较局限 57.下列几种生理实验中,用于慢性实验的是 B A、离体肠段运动的观察 B、消化道瘘管的安装 C、动物血压的直接测定 D、蛙心灌流 58.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 A A、快速生效 B、无预见性 C、不会失误 D、适应性差 59.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D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60.当连续刺激的间隔时间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骨骼肌出现 D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 全强直收缩 二、判断题 (每小题1分,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答错不倒扣 分。) 1. 拳击中对敌方挥来的拳头出现的躲避反射是条件反射。 ( T ) 2. 一般而言,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粗细成正比。 ( T ) 3. 微音器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 ( F ) 4. 一个运动单位的最大单收缩幅度等于其强直收缩幅度。 ( F ) 5. 对骨骼肌而言,前负荷越大其收缩力也越大。 (F ) 6. 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最高频率小于绝对不应期的倒数 (T ) 7. 脊休克的发生是由于切断脊髓时对脊髓造成强烈损伤所引起的。 (F ) 8. 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的效应器比副交感神经系统要广泛 (T ) 9. 视近物时,睫状肌舒张。 (F ) 10.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 合 (T ) 11.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 ( F ) 12.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随着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量的增加而增 大。 ( T ) 13.身体各部分在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的投射都是交叉分布、倒置排列 的。 (T ) 14.反射活动中虽然传出神经元的冲动与传入神经元有关,但两者的冲 动频率不同。 (T ) 15.曲张体是一种无特定突触结构的化学信息传递结构,并非突触性化 学传递。 ( T ) 16.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在相邻朗飞氏结间相继出现的 跳跃式传导。(T ) 17.体内骨骼肌收缩几乎都是单收缩。 (F ) 18.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明带的长度不变。 (F ) 19.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的兴奋性为零。 (T ) 20.外环境是细胞外的环境,内环境指细胞内的环境。 (F ) 21.局部体液调节就是自身调节。 (F ) 22.前列腺素具有防止或明显减轻有害物质对胃、肠细胞损伤和致坏死 的作用。 ( T ) 23.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 的转运。介导这过程的是膜蛋白转运体蛋白。 (T ) 24.许多基本生命现象(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已能初 步完成,因此延髓有基本生命中枢之称。 ( T ) 25.三联管由横管与两侧的终末池共同形成,是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 键部位。 (F ) 26.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稳定的 状态。 (F ) 27.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突触联系,称为辐 散。 (F ) 28.兴奋通过突触时速度减慢,称为突触延搁。 (T ) 29.除少数器官外,一般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在接受双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总是相互拮抗。 (T ) 30.神经纤维对其支配组织的形态结构、代谢类型和生理功能特征施加的 缓慢、持久的影响或作用,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 T ) 31.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大多表现为既改变长度又增加张力的混合收 缩。 (T ) 32.肌丝滑行学说认为:肌肉的伸长或缩短均通过粗、细肌丝在肌小节内 的相向滑动而发生,肌丝本身的长度或所含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变。 ( T ) 33.可兴奋性组织受到刺激后必定会产生兴奋。 (F ) 34.整体水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机体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生 理功能与环境变化关系及其调节机理。 ( T ) 35.机体接受刺激后出现的反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兴奋性增高;另一种是兴奋性降低( T ) 36.感受器电位是一种发生在感受器上的动作电位。 (F ) 37.细肌丝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 蛋白(原宁蛋白)按7:1:1组成。 (F ) 38.刺激是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 (F ) 39.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是快速、精确、短暂、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 (T ) 40.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并联,与梭内肌纤维串联,故梭外肌纤维收缩时对 肌梭刺激加强、梭内肌纤维收缩时对肌梭刺激减弱。 ( F ) 41.急性实验包括在体和离体两种实验方法。 ( T ) 42.急性和慢性的两种实验方法各有优点,急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实验 条件易掌握,而慢性实验能较好地反映器官在机体的正常活动。 (T ) 43.骨骼肌的生长包括肌纤维数目增多和肌纤维长度增长两方面。 ( F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突触后电位 视野 逆行性遗忘 最后公路原则 去大脑僵直 特异性投射系统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牵涉痛(referred pain)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 突触后电位: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与突出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 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膜电位发生除极化或超极化。由于突 触活动引起的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视野:指单眼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它可以度量静止眼的周 边视网膜对光反应的区域大小。 逆行性遗忘:对于发生在意外事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记忆丧失,原因 是第二级记忆发生扰乱而第三级记忆不受影响。 最后公路原则:传出神经元接受不同来源的突出联系传来的影响,既有 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因此神经元最终表现为兴奋还是抑制以及其 表现程度取决于不同来源的冲动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去大脑僵直:将动物麻醉并暴露脑干,在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使脊 髓仅与延髓、脑桥相联系,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明显增强。表现为 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叫去大脑僵 直。 特异性投射系统:从机体各种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径依次通过脊髓和脑干,集中到丘脑的一定神 经核(嗅觉除外),由此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的各感觉区,从而产生 特定的感觉。这种传导系统称特异投射系统。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中间 神经元兴奋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扩散到后膜与受体结合,使 后膜对K+、Cl-,尤其是Cl-通透性升高,K+外流和Cl-内流, 使后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