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doc_第1页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doc_第2页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doc_第3页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doc_第4页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开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2011-7-25 15:4:23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和我市“千人十户”活动开启之后,我就想起了那遥远的小山村麻城市三河口镇隘门关村,这是鸡鸣三省(鄂豫皖)地,是麻城最偏远的山村。3月5日星期六,我和市委办公室主任戴福生同志,再加上一名随行人员,乘坐一辆吉普车,开始了进山之行。3月5日(星期六) 下午拜访深山里的创业者从城区出发,走过28公里的山路,我们进入了三河口镇。在镇党委书记付艳开同志的陪同下,我们首先去拜访深山里的创业者丁大富。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丁大富是三河人,在外务工经商,最近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回乡创业,我带着对创业者的崇敬之情走进他所创办的服装厂。厂是租用粮管所的旧房,100多名工人正在两个车间里制作服装。丁大富跟我讲:“没想到在山里办厂,员工好找,年前我招100人,结果来了300人报名。回乡创业先试一下,如果搞得好,以后再扩大。”他还请求给予创业贷款扶持。走进车间,我同正在缝制服装的几位女工攀谈起来。听得出,她们都是来自附近村的,以往有的是在东莞打工,工资高一点,但生活开销大,现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到1500块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心里很满意。离开的时候,我回望着丁大富这位回乡创业者,回望着这深山里的小小工厂,心里热乎乎的,“全民创业”的路子是对的,对这样的创业者要鼓励,要扶持。3月5日 下午田间地头上的“诸葛会”离开服装厂,我们翻过一道山岗来到槐树坳村,听说这里的木耳生产搞得不错。远远地,我就望见了一垄垄、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木耳支架。走近一处白色袋料木耳基地,这块地是一个叫做商谋兵农民经营的,他正在地里补植菌种。通过交谈得知,老商这块木耳基地是14亩,每年他家木耳收入两三万元,他从事木耳生产已有7年了,在技术和品种上,他是这个村里的先行者。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黑色段木木耳基地说:“过去,我们用的就是这样的段木作营养基来生产木耳,但消耗木材,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秸杆、枝丫等粉碎,再压缩成袋料作营养基,这样更环保。”他还说山里人对这些东西会种,但不会卖,很多是整蛇皮袋低价卖给了贩子。付艳开告诉我,三河口镇从事木耳、香菇、天麻、蚕桑种植的农户有三分之一以上,年产值有5000多万元,其中仅天麻种植一项,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有几十家。但我们的包装、品牌滞后,要尽快赶上。议论间,不少人围拢过来。有镇干部,有村干部,有群众。有的说山里交通条件差,但自然条件好,山里种的林特产品越来越紧俏了,山里人只要肯动脑筋,致富的路子还是有的。有的说要不断改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普及袋料生产,既发展林特经济,又不损耗林业生态。有的说应该按产业组织农民成立专业社,联合打造品牌,统一对外销售。有的说要建设好区域山货市场,方便农特产品的交易和流通不知不觉地开起了一个“诸葛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心里越亮堂了。3月5日 下午看望福利院里的老人们夕阳西下,我们来到了三河口福利院。从外围看,这个福利院位置真好,后面一座山,门前一条河,依山傍水,环境舒适,但不知老人们的生活么样。福利院是四合院式的,住房有单人间、双人间,但没看到老人,说是到厨房过夜去了。我们转身来到厨房,看到老人们在这里边吃晚饭,边看着电视,一派大家庭的景象。厨房里有3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包括院长也在里面,老人们吃的是青菜肉丝面。我问一位69岁何姓五保老人:“您吃的饱吗,在这里生活好吗”他回答说:“一日三餐饱的,经常还加餐,没有什么不如意的,感谢党感谢政府啊!”旁边的几位老人也笑着点头说好。院长说:“福利院供养着58位孤寡老人,我们会把他们当做亲人一样,请书记放心。”我看到福利院的一头,一株梅花正盛开着,几位吃过晚饭的老人围在树边看花,福利院的另一头,几厢菜地长得绿油油的。临别时,我掏出1000元钱给院长,请他给老人们再卖点肉,再加一次餐。这些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平时很少有人来看他们,所以见到我们来,有的像小孩一样兴奋,当我们离开时,他们又依依不舍地跟到了大门口。3月5日 傍晚小镇商铺问民忧夜幕降临,小镇三河口街上亮起一片灯火。我随意走进一家小百货商铺,里面坐着一男一女,这是家夫妻店,店主热情地招呼我们。他叫汪能力,是三河口小河沟村人,在这条街上做了5年的生意。我问他小镇经营环境么样,烦心的事多不多。夫妻俩告诉我,现在工商、税务等一些部门的收费正规多了,也少多了,烦心的事也越来越少了。现在,最大的忧虑是两个:一个是经营上,淡季太长,旺季太短,平时农村人都外出了,小镇上没有什么消费,主要靠春节人流返乡这茬生意。一个是社会治安上,一些小混混爱来店里“果筋”,让人头疼。听完这席话,我点了点头。走出店铺,戴福生同志即打通了该镇派出所长的电话,要求他抓好治安工作,所长也表了很好的态。3月5日 夜围盆夜话在三河口镇政府食堂,我们同在家的镇党委委员一起吃夜饭,边吃边问了下有关工作情况和个人情况,也加深了对镇干部的了解。饭后,与镇干部道别,我们在夜色中继续驱车向深山行进。40分钟,翻越18公里崎岖山路,到达了鸡鸣三省(鄂豫皖)地隘门关村。夜色中的隘门关村一派祥和,我们打着手电筒来到正在看电视的曾令书家。刚刚坐定,几位村组干部和群众也闻讯赶来了。见人多,主人又在堂屋里火盆里加了些板炭,搬来几把椅子放在火盆四周,我和大家一起围盆而坐。我对大家说:“今夜,我们进村入户访问民情,想听听大伙的意见,比方说,这些年来,你们最满意的事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是什么,最盼望党委、政府抓好的事是什么,大家随便聊聊啊。”“好的,我先说哟。”主人曾令书乐呵呵地说:“我在这深山老林里生活了54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市委书记来到这里,我们全家好感动哟。要说最满意的吧,就是去年修通了12公里的山区水泥路,方便了山里人的进出,这是林场班子最大的功劳。我们场长功不可没,是带领职工自力更生干出来的。要说不满意的吧,也有啊,那就是这个吃水用水的问题还没解决彻底。我们这自来水呀,由于管道不好,一年只能用上几个月,遇上干旱和天冷,这洗衣机、热水器、太阳能就成了摆设。希望领导能帮忙解决下哟。”“好的,我记住了。”我点头回答。“你家几口人,去年的收入情况如何?”“我家6口人,父母、夫妻和两个孩子。孩子呢,一个大上大学,一个在外面打工。去年我在家承包一些基建工程,收入3万多元,儿子在外打工,一年纯收2万多元,爱人在家帮工收入5000多元,加上种油茶、收桐籽、养牛、发展食用菌,全年收入6万多元。这是沾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光哟!”“好啊,在这大山里,一年家庭收入达6万元,很不错。”我开心笑了。“我们村,光种食用菌和天麻收入过15万元的有上十户,过25万元的有几户,这点我认为是最满意、最高兴的,”村支书陈长明接过话头说:“当然也有些不称心的事,那就是这里移动信号不好,逢年过节外面回家的人感觉很不方便,信息不通也为农副产品走出深山带来不便。另外,到河南黄柏山的路已修通,但是到安徽金寨的路还要加把劲,如果这条路通了,那我们这里就成了发展旅游的金三角了啊!”“我最满意的是现在农民种田不交钱,还要得各种补贴,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呦。”村民余文朝说;“但是,我们指望的事也不少咧,指望到湾组的路能够修起来,指望农田水利设施能够好起来了,特别是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群众看病不方便,村医务室器材差、药品少,指望器材更好些,药品更多些哟”。“我也说几句。”村民熊仲芳操着浓厚的河南口音感慨地说:“我是从河南商城鲶鱼山搬迁来麻城的移民,来这里已有40年了,亲眼看到了这里的大变化,我感觉党的政策好,林场领导为民办事好,这都是我们满意的事儿。现在,我们手头富裕些就想盖新房子,但是村里的规划没出来,旅游没形成气候,想建也不好建。我希望政府要重视新农村的规划 ,我们按照规划来盖房子,还可以搞成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发言一个接着一个,一件件,一桩桩,句句在心头。戴福生同志还现场发放了民情调查表和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围盆夜话,促膝谈心。大家话里话外流露出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好,党的干部好,山区群众的日子好,同时又对美好生活有着新的期待。我告诉大家:“今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是事关三农的水利建设问题,这说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你们反映的农村饮用水、山区通信信号、旅游开发、新农村规划、山区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医务室等问题,我们将带回去认真研究,能解决的将尽快解决。我相信,有中央的好政策,有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试验区的好机遇,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啊!”掌声、笑声,在大山里的夜空回荡。3月5日 夜同群众一起看电影晚9点20分,走出曾令书家,我和大家一起来到湾中一块宽敞地,同群众一道看电影。这是在赴隘门关村的途中,戴福生同志打电话市广电局局长周玉斌同志,请他们连夜送来的。我们到时,看到周玉斌和两位放映员已做好了放映准备。他们问放什么片子,我说由群众挑吧,大家选了部香港故事片,我则要求在故事片前放映森林防火的科教片,因为麻城山区群众习惯烧田岸,上坟烧纸放鞭,乱扔烟头,经常惹发山火,造成损失,群众也有个加强宣传教育的问题。电影开始了,大家看得很投入,此情此景使我想起小时候,看电影是最兴奋的事了,如今,多年没有这样看电影了,竞不知放映机不再是胶片机而是数字机了,我也觉得新鲜呢。三月的山里,夜晚有些寒风嗖嗖的,但上百名群众在寒风中看得津津有味,有人叫我早点休息,但我不忍扰乱这个氛围,硬是陪他们看到曲终人散,尽兴而归。当晚,我夜宿山村。夜深了,山村静悄悄的,但被窝里的我却心潮澎湃。一天来,我所接触过的农民朋友,他们的眼神、笑容、话语,牵动着我的神经,他们的所喜、所困、所盼,拨动了我的心弦。只有身入群众,才能心贴群众,才能赢得群众,才能带领和教育群众。我似乎更加领悟了省委“三万”活动的深意。3月6日(星期天) 早上以干求助的好样板山里的早晨特别清新。早饭后,我们一行在付艳开和狮子峰林场场长王建朝的陪同下,实地查看我市连接河南黄柏山出口公路的建设情况。这条路既能对接市内交通,又能对接豫皖两省旅游,十分必要,但由于地势复杂,工程浩大,几届班子望山兴叹,动不了手。前年,林场新班子带领林场职工和隘门关村农民,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打响了劈山开路的战役。当时,我还带领市直部门负责人来到工地,为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大家还捐了款。事隔一年,我今天看到的是全长12公里的山区三级公路全线贯通,我兴奋地沿路查看,这条路虽然缺钱,但建设质量一点不马虎,这应当是以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修筑的质量最好的山区公路。昨夜,群众说到最多的也是修了这条满意的路。王建朝说,我们边建设边争取项目,现在立项也有些眉目了。我们常说,先动手再伸手,以干求助,这就是一个好样板。3月6日 上午翻山越岭看旅游我们沿着盘山公路翻越大别山,来到山北的河南商城地域,看了他们黄柏山景区建设。我认为他们以规划引领旅游,以招商做大旅游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返回山南,我们继续向隘门关村最偏最远的地方康王寨行进。隘门关村252户,898人,是个小村子,但人稀地广,纵深有10多公里。康王寨是大别山主峰之一,是麻城海拔最高的地方,鸡鸣三省(鄂豫皖)指的就是这里。我们向深山里又走了12公里,来到山脚,徒步爬山,有时沿着羊肠小道,有时穿过荆棘丛林,迎着呼呼的寒风,踏着皑皑的残雪,阴冷的天空还飘洒着雪花。真是山上山下两重天,山里山外不同界。给我们带路的张延海老汉,沿途介绍各类植物和三省群众发展生态旅游的愿望。经一个半小时的爬行,翻越“点将台”,穿过“跑马岗”,登上“棋盘石”,就脚踏鄂豫皖了。上下3个多小时的徒步,甚是辛苦,爬着爬着浑身热汗,吹着吹着又周身发凉,但此行收获很大。我惊喜地感觉此地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引进中电投投资10亿元开发风电,看来大有可为。我还惊喜地发现,这里有数千亩古杜鹃林,花期要晚上半个月,正好可以与龟山杜鹃花海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同时,也发现了令人忧虑的景象。在山顶,我看到河南境内修路挖到了三省交界的地方,破坏了生态。看来有必要区域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好“绿色大别山”啊。3月6日 下午柏树湾里走亲戚柏树湾是隘门关村最远的一个湾,也当然是麻城最偏远的一个湾。给我们带路的张延海老汉就住在这个湾子里。我谢绝了林场中餐的安排,而欣然应承张老汉的邀请到他家作客,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到他家走亲戚。那是2007年5月4日,我们一家3口就曾“摸”到了康王寨,在柏树湾里问路问到了他家,那次是张老汉和他孙儿一起带我们爬山的。那次爬的是主峰,这次是三省交界的棋盘山。那年老张那锅肉丝面至今让我动情。下午2点,我们来到了柏树湾。那棵古树依然如故,他家房子正在翻新。见过他儿子、儿媳,我问孙儿呢,他们告知已经上一中了。事隔4年,变化很大,感情更深。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山野菜、老米酒、锅巴粥。我们品尝着麻城山里独有的老米酒,就着热乎乎的酒劲,畅谈着山里人的新生活。张老汉告诉我们:“别看我们这里深山老林的,但景色好,经常有城里人来到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