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事故发生的11种心理状态及安全规定没有执行的原因.doc_第1页
导致事故发生的11种心理状态及安全规定没有执行的原因.doc_第2页
导致事故发生的11种心理状态及安全规定没有执行的原因.doc_第3页
导致事故发生的11种心理状态及安全规定没有执行的原因.doc_第4页
导致事故发生的11种心理状态及安全规定没有执行的原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致事故发生的11种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序 号事故发生前生理心理状态原 因 分 析1情绪波动所致注意分散和注意分配不当1.1情绪忧郁,头脑被不愉快的事件所占据 1.2由于发生了令人高兴之事而过于兴奋 1.3牵挂工作之外的事务 1.4注意分配不当,专注于某种操作而没有留意其他变化 2时间紧迫感、急于求成2.1任务催迫或受人催促 2.2急于完成工作办理私事 2.3性格急噪,急于求成 3冒险与侥幸3.1任务繁重、时间较紧 3.2计件性高额奖金诱使 3.3生产热情高,不重视安全 3.4自恃经验丰富,过于自信 4过度疲劳4.1班前忙外务、体力疲劳积累 4.2连续加班 4.3劳动强度过大,且连续劳动时间过长 5瞌睡5.1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不足 5.2因身心过度疲劳而产生睡意 6感知、记忆与判断失误6.1疲劳、睡眠不足导致的感觉迟钝 6.2强噪声干扰 6.3照明不足、粉尘、烟雾所致能见度低 6.4麻痹、未细心观察 6.5别人谈话干扰 7缺乏知识和经验7.1教育培训不足、工龄较短、不能预知危险 7.2急欲完成任务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操作 7.3受指派(违章指挥)而被迫进行不熟练的操作 8图省劲8.1任务太费体力怯于繁重劳动 8.2疲劳感加重,欲节省体力、满足休息需要 8.3一贯懒惰、责任感差 9逞能、炫耀能力9.1社会助长 9.2好胜性格 10丧失责任感10.1职业道德低下,在关键时刻脱岗,或故意给他人造成 机器故障10.2人际冲突、赌气 11动作失调或体力不支11.1疲劳、疾病、体弱 11.2饮酒过多、酗酒 安全规定不遵守、未执行的原因1、认为自己有技术、有经验不遵守2、表面赞成、没有真正理解,无人在旁不遵守3、对操作规章感到麻烦不遵守4、因为做起来很困难不遵守5、因为不想做不遵守6、想减少操作的步骤不遵守7、当时情绪波动不遵守8、技术水平低做不了9、预先准备不够做不了10、联络不充分做不了11、因为不知道没有做12、因为忘记了没有做13、外界条件影响精力分散没有做我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有不少员工反映出如下看法:“认真执行安全规程的人是胆小怕事”;“按安全规程操作多麻烦,我违章那么多次不是也没出事故 吗?”;“别人这么做也没出事,不要紧”;“当初我为生产不顾一切,负了伤还算我违章,一点功劳没有,还要受罚?”这些想法反映出造成许多事故案例发生的心理因素。1.省事心理。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付出获取最好的效果。但在安全生产方面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省事、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等心理作用下发生的。殊不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才是既省力又省事还出效果的真正捷径;因为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前人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我们没有必要再去验证。2.侥幸心理。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发生事故,就以为永远也出不了事故。这是把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的必然性混淆了。3.表现心理。有些人技术差、经验少,却喜欢自我表现,以求改变不被人重视的处境。不懂装懂,硬充好汉;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违章习以为常,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盲目自信,甚至用冒险炫耀自己的技能,把蛮干当本事。有表现心理的人在工作中既想做好工作,又想引起别人注意,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因失误而造成事故。4.经验心理。习惯性违章是经验心理的一种表现。过分相信直接经验的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容易接受新的防护装置或新的操作法。“这几年都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我师傅就是这么干的,也没出事啊!”这就是经验心理在作祟。5.从众心理。这是适应群体生活的一种心理反映,不和大家一致就感到有压力。如进入作业现场应该戴安全帽,如果多数人不戴安全帽,少数戴安全帽的人可能受到奚落或嘲笑。为了避免精神上的孤立,于是“少数服从多数”。这种心理像传染病一样威胁安全生产。但如果在一个安全秩序好的单位,从众心理又可以起到巩固安全秩序的作用。6.逆反心理。在工人与领导关系紧张的时候,工人常常产生逆反心理:“你叫我这样做,我偏那样做!”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负气大于理智,以至违章造成事故。7.抢时心理。为赶任务、抢时间而违章蛮干。任务越急、时间越紧,越容易出差错,越应注意安全,越需要专人监护。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为赶时间抢任务而省略安全措施,免去必要的检查,因人手紧而取消监护人员,以至因多人违章而造成重大事故,一些炼化生产装置在检修中发生的事故多与此有关。意识决定行为,以下10种不安全心理因素容易导致人发生不安全行为,引发安全事故:(1)自我表现心理 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却喜欢在别人(尤其是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人一知半解充内行,生硬野蛮作业,更有甚者硬充好汉,对设备设施私自乱动。(2)“经验”心理 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的正确劝告听不进去,难以接受甚至排斥新生事物,对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方法的变化等漠然视之,总以为“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的,也没有出事故”。(3)侥幸心理 为了图省事省时,在工作过程中常常投机取巧,好耍“小聪明”,把安全操作规程视为多余繁琐,明明严禁的操作方法,他照样去操作,总以为别人省事的方法也不一定会出事,把不一定这种偶然当作一定的必然。(4)从众心理没有主见,看见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反而忽视了安全操作规程,逐渐地将单个的违章行为变为普遍的“习惯”行为,直到发生安全事故后,才知道吸取教训。(5)逆反心理 这种心态一般出现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有问题,尤其是受到领导批评时。持这种心态的人员较为任性,往往气大于理,私大于公,主观上故意不服从上级或他人的指导,“为什么听他的?”,“你叫我这样干,我偏要那样做”,不辨是非,把工作当赌气,最后当然是自食其果。(6)情绪不稳定 作业人员因遇上不愉快的事情而情绪低落,或者因特别高兴的事情而兴奋异常,受这种不稳定情绪影响,思想不能集中,动作变形,导致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7)冒险蛮干这种人生性鲁莽,急功近利,凡事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主观上过分倚重生产,轻视安全的思想。总认为“生产是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只要生产拿到手,出点事算啥?照样可以一俊遮百丑。对于各级生产管理者(包括班组长)尤其应防止出现这种心理。(8)懒惰心理 知识技能本就欠缺,又不思进取,不肯学习,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技术进步,知识更新反应迟缓,认为工作很简单,没有什么可学习的,一切按老套套操作,最终因这种懒惰思想而导致事故。对于新上岗的员工应认真吸取此中教训。(9)消极悲观 有的人对生产中发生的事故,认为是无法避免的。如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只要机器转,事故就不断”。这些论点不仅是非常片面的、消极的,而且是极其有害的,是忽视和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一种借口。(10)麻痹思想有些作业人员认为这是经常干的工作,因此满不在乎、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