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辩证法(李江南).doc_第1页
学习的辩证法(李江南).doc_第2页
学习的辩证法(李江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的辩证法(李江南)(2010-10-26 14:02:15)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指导学习 从辩证的角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一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需求、一种责任,努力成为优秀的学习型干部。如何搞好我们的学习?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从辩证法的角度,笔者想谈三个观点。观点一:少就是多求精“多”与“少”是一对最朴素的辩证关系。中国有句老话:“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贪多务得、样样不精,如同“花拳绣腿”,不经用、不管用,这样的学习,多也是少;学习的领域和范围相对较少,但学一桩懂一桩,学一样精一样,能派得上用场,这样的学习,少就是多。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即便是只与工作相关的各类资讯、政策、法律等,就可以用“海量”二字来形容。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对繁若星辰的各种书籍、各种知识,不可能全部学完,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必须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要懂得书本知识的取舍。一位名人说过:“人都是自己吃出来的。在精神文化上也是如此,你吃进去什么,就将成为什么。”有的人读的是精品,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有的人读的是废品,使自己变得更加糟糕。我们应当择优汰劣,多读好书,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好的学习效益。要懂得网络知识的取舍。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的学习平台。但网上的东西多而复杂,必须具有正确辨析的“火眼金睛”,不为表象所惑,不为杂音所迷,择其良者而得之。要懂得社会知识的取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要重视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社会是个大熔炉,也是个大染缸,五味俱全,七色并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要清醒认识自我,保持定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只是个“存储器”,还要当好“处理器”,要过滤,要沉淀,正确取舍在社会历练中得到的各种知识。观点二:慢就是快求厚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慢慢长成的树木材质最好”。学习,是真功夫、硬修为。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急躁冒进、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在学习上根本行不通。搞得不好,还会弄得“胃疼腹胀,消化不良”。细嚼慢咽、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是学习的常态和正道。要端正态度,不功利。现在有少数干部的学习,还停留在一个“非我”的层次,没有把自己真正放进去,而是把学习当敲门砖、垫脚石,当一块个人升迁的跳板,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务必端正学习态度,彻底抛弃功利思想,立足于提高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着眼于提升个人品位、素质与修养,真正实现学习由“非我”到“有我”,最后进入“忘我”境界的飞跃。要脚踏实地,不浮躁。走路要脚踏实地,如果一只脚没踩实,另一只脚就抬了起来,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多了就难免会摔跟头。学习也同样如此,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实在在地学,虽然速度慢一些,但却记得牢靠,过得长久。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心无旁骛,聚精会神,真正感受遨游知识海洋的快乐。要善于积累,会消化。洪晃说:“知识只有消化以后才有营养,不然就是智商中的脂肪。”学习,是把别人的直接经验变为自己的间接经验的过程,是一个把别人的智慧装进自己脑袋的过程,既有可能学“生”,也有可能学“死”。出得来的是“蝶”,出不来的就是“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细细消化,努力把“别人的”转化成“自己的”,将外在“知识”转化成内在“智慧”。观点三:易就是难求恒老子说:“多易必多难。”其意是说,“易”里包涵着“不易”。把简单的事情坚持下来,就是不容易;容易的事情不坚持做好,往往会变成难事。归根结底,这就落到了一个“恒”字上。“求恒”有三诀:一是“挤”。总有一些同志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学习。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是会有的。党的十七大召开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已集体学习22次,平均40天左右学习一次,从不间断。中央领导同志操心国事,日理万机,尚能挤时间学习。坐下来反思,我们真的忙到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吗?如果每天挤出个小时用来学习,一年就是365个小时,日积月累,就会集腋成裘。二是“钻”。要求真知,必须要钻到知识中去,并且要钻入到知识的精髓和灵魂中去。特别是对于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必须要钻进去学,反复读、仔细品。三是“韧”。苏轼说:“古之成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