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公共课答案.doc_第1页
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公共课答案.doc_第2页
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公共课答案.doc_第3页
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公共课答案.doc_第4页
浙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公共课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以及教育者的如何通过各种心理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2、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a.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这儿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而非家庭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b.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教育涉及学和教的两个方面,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产生变化。教是外因,学是内因。)c. 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其形成、发展规律。(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的作用是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上的)d. 研究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因为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彼此相互制约。)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作为一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鲜明的实践和应用性。三、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一)独立:桑代克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于1913年扩充为三卷的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二)发展: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1、 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 阶段: 20至30年代内容扩充期:吸收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并把学科心理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后成为,不同学派的学习理论争论期,其中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占优势。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教育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对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视,使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二战时期心理学家导向实际应用,而一度停顿。 50年代,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和信息论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3、 内容;主要是学习理论。其中主要有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理论,斯金纳的操作学习和强化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格式截的顿悟说、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二)苏联教育心理学发展 20至30年代,先是将西方的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介绍到苏联,而后是将教育心理局限在用现成的心理学知识解释各种教育原理。 40-50年代,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研究,使教育心理学得以长足发展。但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对西方学习理论和心理测量简单否认的倾向。三) 我国的发展 解放前主要是介绍西方的思想和研究方法。解放后结合马克思原理对教育心理作了一些改造,同时对相关的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四)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期的特点1、 与心理学分离导致教育心理学缺乏独立的理论体系。2、 内容庞杂,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基本显现。(其中对学习心理保持关注和长期兴趣。)3、 缺乏对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的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二) 教育心理建设时期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20世纪60至70年代教育心理建设时期:1、西方的发展 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由行为范式转身认知范式。如布鲁纳的教育改革运动。70年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分类思想。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6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2、 苏联的发展50年代末将教育心理探讨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促进了教学改革。对学习活动的结构、学习类型、学习动机、迁移和智力活动理论作了较多探讨,发展了西方的理论。3、 我国的发展建国初,潘叔的教育心理学出版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开设。文革教育心理研究中断,文革后恢复。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力量不断增强。4、 发展期教育心理学的特点A、 内容趋于集中,形成学科体系。B、 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C、 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二章知识点:一、(学习与)学习的类别,学习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主要分为:(1) 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1、 言语信息学习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信息的学习2、 智力技能学习运用符号与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学习。即如何进行思考的方法(分数转换为小数)3、 认知策略的学习指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的技能的学习。如如何集中精力。4、 态度的学习指影响人们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5、 动作技能的学习指通过身体的动作质量(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二)我国学者的分类知识学习、策略学习、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学习(2) 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分(奥苏贝尔观)1、 根据学习的现实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 根据材料的意义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见P32图)二、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1、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经过试误而产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SR之间的联结。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建立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为: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行为,应答性行为由无条件刺激引起,而操作性行为则是由一定的情景中自然产生,经结果强化而固定下来。4、观察学习代表人班都拉认为:学习本质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5、格式塔的顿悟完形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即环境与问题解决的联系。6、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模式,即认知地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反应而是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7、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主要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知识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8、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学习指所学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9、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系列的与信息加工有关的过程:具体涉及信息接收和加工、执行控制过程(已有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和期望(动机过程对学习的影响)。10、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即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的心理过程是同化和顺应。11、维果斯基的社会构建论:学习即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12、当代建构主义: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1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人的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三、强化的种类1、行为主义的强化分类:1 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2 负强化通过消除和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3 一级强化与人和动物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强化4 二级强化当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级刺激结合,自身获得强化能力后,用中性刺激进行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信物和活动连续强化:每一适当的行为后呈现一个强化断续强化:只在有些而非所有的适当行为后呈现强化(间隔和比率程序)2、社会学习理论的强化分类:直接强化: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得到强化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受到强化后而得到强化自我强化:当个体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分类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 完形学派:韦特海黙、苛勒和考夫卡。2、 符号学习:托尔曼。3、 发现学习:布鲁纳。4、 认知接受:奥苏贝尔。罗杰斯的学习分类有意义学习:是一种涉及完整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为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无意义学习:学习材料类似无意义音节,学习没有个人意义,不涉及情感,仅涉及经验增长和知识积累,与完整的人无关。概念: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前提下,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融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最近发展区:儿童发展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现有发展水平。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变叫最近发展区。4、 建构主义: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持这种主张的学派就是构建主义学派。问答题:1、 试误说与顿悟说;试误说1) 学习的本质是经过试误而产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SR之间的联结。2) 联结的形成是通过试误而产生。3) 有效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律A、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有准备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无准备而给以活动,都会产生烦恼。B、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C、 效果率:一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强化),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顿悟说1) 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即环境与问题解决的联系。2) 学习并不是由此及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3) 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近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3、社会学习理论;1)班都拉认为学习是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语言)三者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其中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自我效能感影响自己的努力程度。2)学习分为参与学习与替代学习:参与学习是通过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即做中学。替代学习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3)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4)学习本质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5)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a) 确认示范对象(适当的榜样)b) 建立行为机能价值。(强化)c) 引导学习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5、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理论认为:1) 学习主要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知识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2) 认知结构就是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关的,非具体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世界的分类形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其核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类别有两部分:一相似属性的对象或事物。二确定某事物属于该类别的规则,即类别依据。3) 学习是类目化的过程:学习者通过类目化的活动对学习材料所提示的规则、现象、事物进行类目化(概括)把输入的刺激归为一类,并据此与其他相关类别作出推理,以便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般编码系统。接受学习1)学习的本质是接受: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建立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A、 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B、 学习者方面:1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3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些,特别是在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而新知识获得意义。3)有意义学习类型表征学习: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属性命题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 5、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1)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的心理过程是认知图式的同化和顺应。并提出了图式、组织和适应、同化和顺应的概念图式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环境认知机能可进一步分化为组织和适应。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融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化导致量变,顺应导致质变,顺应发生后,儿童再次尝试去同化新刺激。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与日益复杂的环境平衡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稳与不平衡的不断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2)影响认知发展的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与经验; 社会性经验和平衡。3)儿童认知发展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文化历史发展和心理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和心理发展理论方面主要观点有:人有两类机能说:一低级机能,动物进化获得的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二高级机能由历史发展而获得的,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两工具说:一物质生产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变化;二精神生产工具指向内部影响人的心理结构的语言符号系统。这一工具导致人们的适应环境方式的变化。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2) 思维与语言:言语是思维发展的核心。3) 最近发展区:a) 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因而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现有发展水平。二、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变叫最近发展区。b)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采用支架式教学,即在儿童试图解决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能最终独立完成任务。6、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首先应当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化物,即愉快刺激或者信号。其次:教师应当注意和防止无意中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变化比率的强化,同时作为强化的操作者应当选择适当的强化物,以及适当的强化方式组合,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再者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确定合适学生能力和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并采用小步子教学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教师要通过榜样教育、结合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意义。(1)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它丰富了人类学习理论的内涵,并推动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进程,它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使教育目标有了根本的变化。(2)它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能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过程,因此强调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学习、自由学习。这种观点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学派对教育心理理论与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教育革新,为学习与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3)它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过渡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使得教学不恰当地拘泥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忽视了教师和教学的效能,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导性,这势必影响教育和教学质量。第三章知识点:一、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依表征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信息转换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体操作。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和如何做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策略性知识是学习者用来调控学习和认识活动本身的知识。)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1)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以命题和网络的形式表征。1、 命题:是关于事物关系的论题。相当于一个观念。对于命题人们通常采用语义编码。2、 命题网络: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它们具有共同成分,则可以通过这种共同成分而彼此联系起。许多彼此联系起来的命题组成命题网络。P76(二)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1、 产生式是所谓的条件动作规则,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征。2、 产生式系统:由若干个经练习简单产生式组合而成的产生式系统。3、 大知识单元的表征:图式。不仅含有命题的或概念的网络结构,也含有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程序性知识。三、记忆的三种形式(1) 感觉记忆: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感觉器官中以外部世界相同的形式存在。特点是不经注意马上消失(视觉在1秒内,听觉在两秒内)。容量几乎是无限的。(2)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几秒到1分钟),主要是人们正在思考的信息记忆系统,不经注意很快就会消失。经过记忆和复述加工,短时记忆的信息会进入长时记忆。是影响记忆加工能力的瓶颈。其特点是容量为7+-2影响容量的因素有二、知识背景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3) 长时记忆:信息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甚至终身的记忆特点:容量是无限的、信息通常处于未激活状态。是通过对短时记忆的信息复述,精加工和编码获得。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关于个人经历的记忆,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事情的再现。语义记忆由相互相联系的概念或图式组成的网络结构。程序记忆关于事情操作程序的记忆。四、干扰的两种形式前摄抑制先学内容对后学的内容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内容对先学的内容干扰作用。五、原理或规则学习的形式接受学习教师从原理的正确表述入手,利用大量的典型例子体现出原理 所反应的概念间的规律性联系。发现学习:学生从具体例子中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共同特征六、问题解决的过程表征问题(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关键)拟定计划克服障碍执行计划七、程序性知识掌握的阶段1 陈述性知识阶段2 转化阶段3 自动化阶段八、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类型。1、模式识别学习者学会对内部和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涉及概括化和分化(1)概括化对不同的刺激作和同类的刺激作相同或相似的的反应。(2)分化:对不同类别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2、动作步骤学习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程序化和程序合成)概念: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人们学完一系列材料后立即进行记忆测验,结果发现开始的几个项目学习效果好,中间部分的学习效果差,对首先呈现部分学习好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对最后部分学习效果好的现象叫近因效应,首因和近因效应合成为系列位置效应。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说就是个人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的有某些需要加以克服的情景。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信息转换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体操作。问答题: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2、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1) 以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 突出有关的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 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 形成概念网络5)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3、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1)知识差异(专家和新手在知识量和质的差异):(2)策略差异。(表征差异和具体解题策略差异):专家根据领域内的知识的深层结构表征问题,而新手通常采用表面特征来表征问题。新手通常采用试误法进行问题解决,而专家由于以前解决大量的同类问题,因而采用的是自动提取法。(3)元策略差异专家会更多地花时间在拟订解决问题的计划,会经常监督自己的决定。而新手则较少检验和监督自己的结论,而且往往不能觉察自己的问题。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动机激发。(2)注意策略(3)精加工指对学习材料作精细加工的活动。即通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例子、作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为知识的储存和提取提供新途径。为知识构建提供额外信息。(4)组织者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先行组织者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程度较高的引导性材料。说明组织者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新学习的材料进行说明的组织者。比较组织者在学生知识掌握尚不清晰时可以使用比较组织者。(5)认知结构的优化:5、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 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2) 示范与讲解策略3) 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4) 练习(分散练习和整体练习)与反馈策略(内部、外部反馈、5) 条件化策略(产生式)6) 分解策略:将完整的操作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第四章知识点:麦基奇的学习策略分类P118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精细加工 组织计划监督 控制时间管理 努力管理学习环境 其他人支持丹瑟洛的学习策略系统P119丹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无疑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但同时还需要适宜的气氛支持认知活动,使之更有效因而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M代表情绪(mood-seting)调节和维持(maintenance)策略,U代表理解(understanding)策略、R代表回忆(recall)策略、D代表消化(digest)策略和细述(detail),E代表扩展(expand),最后一个R代表复习与检查(review)。这些策略分为两类,一是主策略,其二为辅助支持策略。元认知的成份又称反省认知,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即有关了解、检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的有交认知。涉及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1、 课程式模式。2、 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3、 交叉学习式教学模式。概念: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景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进行调控。认知策略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精加工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问答题:1、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1) 原有知识背景知识背景越丰富,越能采用组织策略。越缺乏,就只能采用记忆策略。因而教学必须考虑原有知识。2)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的评价影响学习策略的应用。因而教学时应设法提高学习者运用策略的自我效能感。3) 元认知发展水平:学习策略的教学受元认知水平的影响,元认知水平越高越能对自己是否运用学习策略进行监督和控制,越能接受学习策略并体验相应的效能感。4) 练习情景的相似与变化。即学习策略的教学必须通过相似情景的不断练习以形成认知图式。(如好人张三,再写好人李四)5) 有一套外显可操作策略。如学生学习心烦,如何静心学习?教师在指导时就必须有一套可操作的程序。2、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出声思考;写思考日记;计划和自我调节;报告思维过程,自我评价)(2)有效地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足够教学时间。第五章知识点:智力的二因素论(斯皮尔曼)1、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人的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的,并影响人的所有活动效率的智力因素。(注意集中能力)和特殊因素:在某一特殊活动中,只影响某一活动效率的因素。2、任何一项活动的完成都有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卡特尔的智力类型3、 智力分为两类:一类受先天遗传影响大的智力即流体智力。这类智力多半由对空间的关系认知、机械记忆、对事物的判断速度表现出来。一类受后天学习影响大的晶体智力,表现为受教育影响大的智力,(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1) 智力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2) 每个方面都对应着不同的亚成份。亚成分涉及三个方面:A、成分亚理论:指个体对初级信息的加工的能力,包含三个子成分:第一个成份:是智力的高级管理成分:智力活动的计划、资源分配、评价、控制以及策略选择。第二个成分是操作成分认知加工操作(信息编码、提取、应用、存贮)第三个成分是获得成分:负责对新知识的获取。B、经验亚理论个体应用经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统合不同的观念,形成顿悟或创造的能力)C、情景亚理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知识经验处理日常事务、适应环境的能力。戴斯的PASS理论1) 智力是认知过程的重构。并提出PASS模型。即指计划注意同时加式继时加工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四个加工过程。2) 当个体为如何解决问题,开展活动或叙述一件事而作决策时,必然要求计划过程的参与。计划包括目标设定,对反馈的预期和监控。3) 注意过程测允许个体选择性地注意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抵抗干扰和保持警戒。4) 同时加工过程可将个别刺激整合成有机的整体。继时加工过程则将刺激整合为一个特异的序列。因此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依赖于注意系统、同时加工和继时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的协调合作。国内关于智力的结构,?林传鼎:智力应被视为一种多维的连续统,它包含许多特殊技能和能力。智力结构包含六种能力:1) 对模式进行分类的能力2) 适宜地观察行为能力,即学习能力。3) 归纳推理能力即概括能力4) 深泽推理能力5) 形成概念模型并使用这种模型的能力。6) 理解能力林崇德:1) 智力和能力不是绝对分开的,智力是个性的范筹,不任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是思维的概括。2) 智力由思维、感知(观察)、记忆想象、语言和操作技能组成。其思维(抽象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朱智贤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目的性和问题性,层次性和产生性等特点。总倾向认为:智力是使人顺利人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一般性能力,由注意、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智力不是五种基本因素的相加,而是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每因素都全影响整个智力水平以信其他因素的作用的发挥创造力的标准化测验1) 托兰斯的创造思维测验2)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发散思维测验3) 芝加歌大学的创造力测验智力量表个别智力测验(斯比量表,韦氏智力测验、瑞文测验等)团体智力测验概念:智力智力即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是一种能力,是与个体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1、 创造力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问答题: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现实意义;?认为智力应该是指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和生产创造时所需要的能力,人有八种智力,每一种智力拓展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含义,这对差异教育和教学有重大意义。2、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 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智力的基础。2) 环境和教育影响智力发展。3、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1) 智力2) 知识3) 认知风格场独立和场依存型。4) 人格特征:对(模糊)不确定性的容忍、冒险性、毅力和坚持性、成长的愿望、自尊。5) 动机6) 环境4、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1) 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创造气氛。2)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 鼓励独创性行为。4) 积极开展创造怀活动。5) 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朵组词6) 培养创造性个性第七章知识点:一、迁移的类型1、 根据迁移的结果分A、 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着促进、助长作用。B、 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着干扰、阻碍作用,即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起阻碍作用,学俄文后对学英语产生干扰作用)2、 根据迁移的方向分1) 顺向迁移先进行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2) 逆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3、 根据迁移的范围分1) 一般迁移 一种学习所得的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影响。2) 特殊迁移某一领域或课题 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学习产生影响。4、 根据迁移的程度分A、近迁移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与原先学习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记我的妈妈到记我的教师)B、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运用。5、根据迁移的路径分A、低路迁移 一种自发的或者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迁移,这种迁移是将各种情景中的练习所获得的技能,在不留意的,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思维参与的情况下发生的迁移。B、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某种情景中所习得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情景。迁移理论关于迁移的实质及代表人物1、心理基础是官能心理学1)代表人物沃尔夫2)主要思想A、人是若干官能组成的,如注意、意志、记忆、知觉、推理、想象等,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各种官能就像人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增强。B、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后的官能就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进其他官能。2、相同要素(共同成分)说桑代克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情境存在着相同的要素,只有当两个心理机能之间存在着相同的要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3、 概括化理论(经验化说)贾德先学的东西之所以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去,是因为先期学习时获得了一般的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迁移两种学习中。两种学习活动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只要一个人对其经验进行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景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4、关系理论(苛勒)迁移的发生关键不在于情境中有多少共同要素、也不在于是否掌握了原理,而在于是否理解了情境之间的关系。即情境中所有的要素是否组成了一种整体关系。概念: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定势:前面的活动对随后的活动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问答题: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 学习材料的特点(共同要素越多,越易产生迁移、实验情景与材料之间的相关度、学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点的区分程度)2) 经验概括程度: 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概括出学习中的共同原理。这种经过概括的原理就能有效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奥苏贝尔的组织者研究发现抽象概括程度高有材料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3) 对学习情景的理解。4) 学习心态(定势的影响,先易后难排列,容易解决问题)一种方式被多次运用后,如果换作与此方法相对的方法,问题解决的难度就会增加(卢钦斯实验)。5) 认知结构的特点:知识经验的准确性、丰富性、知识经验的联系有利于迁移。奥苏贝尔认为知识结构可利用性、辨别性、巩固性有利促进迁移。6) 学习策略水平2、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 注意学习材料和内容的编排A. 注意知识本身性质、特点、逻辑结构。B. 注意学生经验水平、智力年龄、知识结构C. 注意教学时间和教法上的要求,力求以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2) 改进呈现方法:一般到具体(体现不断分化,综合贯通的认知组织原则)3) 加强教学法有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 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5)改进学生的评价第九章知识点:学习动机的种类1) 正确高尚的动机错误低下的动机2) 近景动机远景动机3) 普遍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4)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动机理论的关于动机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行为是驱力驱动的,而驱力则由生理上的需要而产生。华生等人本主义: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动力。马斯洛,罗杰斯等成就动机论:默瑞:人格中心由一系列需要,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归因理论:韦纳:人们将自己的成败归结于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行为动机,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自我效能感理论:班都拉: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行为的启动和改变。自我价值感理论:科文: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概念: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比较易的学习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的增强而增强,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大比较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时学习效率最好;中等难度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中等时最好。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要的动机的最佳动机水平是不同的,随难度增大动机最佳水平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成就动机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机,亦即个体认为有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动机。问答题: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人的需要中含有学习动机:认为学生具有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1) 生理需要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有力的需要。2) 安全需要希求保护与免遭遇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3) 归属与爱的需要被那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对自己社会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人尊重两个方面的需要。自尊涉及:渴求力量、成就、自强、自信和自主;他人尊重涉及:承认、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5) 求知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和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6) 审美的需要指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的需要。(2)马斯洛两大类需要的交互作用:1 需要的层次出现顺序是由低到高。“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纹绣”。只有当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后,才能出现较高级的需要。2 各层次需要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由在大到小。3 七个层次的需要概括为两个水平,前四种为基本需要(前四种为本能需要,其特点是需要满足后动机就下降,且与维持生活所必须的),后三种为成长需要。(后三种为似本能需要)。其中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3)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指个人自我寻求自我实现之前的一种喜悦感觉。2、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1)一般人通常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个方面1) 能力:自己对完成某项任务的胜评价。2) 努力程度,即个人在某项任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3) 工作难度:即任务的复杂程度,及由此而形成的个体对该工作的困难程度的估计。4) 运气:个人自认为自己 次工作的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 身体状态,即工作时的身体情况是否影响工作。6) 其他、外部环境因素。(2)在韦纳将六个因素归入三个维度:因素源: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稳定程度: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可控性: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3)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3、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1)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2) 先求满足学生缺失动机3) 让学生切实了解学习的性质4) 使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5) 利用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士气。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动机的激发1)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 设置合理的目标3) 自我效能感4) 训练归因(2)外部动机激发1) 明确表达期望2) 提供明确、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3) 合理运用外部奖励4) 有效地运用表扬第十一章知识点: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1、认知目标的分类(1) 知识指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2) 领会指把握知识的意义。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表述;二是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可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3) 运用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4) 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结构。一要素分析;二关系分析;三组织原理分析。(5) 综合: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6) 评价:对材料作出价值判断。一依内在标准判断;二依外在标准判断。2、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1) 接受(注意)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现象或刺激。(2) 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分三个层次默认、愿意反应、及反应满足(相当于兴趣。(3) 价值化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相当于态度(4) 组织指将不同的价值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