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与融合.doc_第1页
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与融合.doc_第2页
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与融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与融合 -关于传统节日及新兴节日重视情况的调查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新兴文化,就是指在近些年迅速崛起的,本国或外国文化的笼统称呼。在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也愈演愈烈,其中以传统节日及新兴节日的碰撞最为激烈。此次,我们就以人们对传统节日及新兴节日的态度做出了调查。一、调查研究1.地点:梅仙、管前、新桥等镇级中心2.内容:就人们对传统节日及新兴节日的态度做调查3.目的:了解中西节日重视情况、分析中西文化碰撞之下的对人们的影响4.形式:在镇级中心随机询问路人情况、(2013年2月4日取上午及下午各一小时)、走访各家上门以问卷形式调查、上网搜索相关情况及到贴吧、天涯开贴询问(2013年2月5日-2013年2月8日)、进行工作总结汇报(2013年2月9日-2013年2月11日)、组长总结编辑调查报告(2013年2月12日-2013年2月13日)5.小组成员:詹莹、叶丁嘉、罗春勤、纪明星、吴琼、詹林鑫、林泽星、兰连铿6.时间:2013年2月3日-2013年2月13日 二、调查结论 1、大部分人一致重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极小部分人表示无所谓。除此外,老年人也关心重阳节、清明节等节日。中年人及儿童相对关心国庆节、劳动节等小长假节日。而青少年和小部分中年人则普遍关注情人节、圣诞节等外国节日。其中重视西方情人节级圣诞节的多于重视中国传统七夕情人节。但是综合所有情况。西方情人节的重视度不如中国传统春节、元宵节等大节日。但是却胜于其他小节日2.、除去大的节日。在小节日方面的重视度。逐年下降。近年来,除了中老年人之外。青少年及儿童大都表示无所谓或者甚至不知道有“清明节”这些节日。反而西方各类节日都了然于心。3 、新一代的青年,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却越来越少。很多民众对一些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习俗混淆不清,甚至对一些节日一无所知,而其中,青少年人群占了多数;而对于新兴节日,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抱着十分推崇的态度,甚至有些人希望新兴节日能够取缔传统节日,人们对于这些节日的重视态度,也渐渐超过传统节日,这些情况,着实有些令人担忧。4.中老年人则呼吁政府加强对节日的重视度。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碰撞,其中有利有弊。新的文化,无疑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选择与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总体上看,日渐衰败。三、有关建议 1、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尤为重要。现在,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变传统文化的现状,例如中秋端午放假。如果政府能够更为大力地保护传统文化,那一定能逐渐缓解传统文化的现状。2.、对于传统节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积极主动了解是青少年的本分.3、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本民族文化为主,吸收外来文化为辅。任何民族各自有其传统文化。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中有精华,也难免有糟粕。对我国来说,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源远流长,磐根错节,正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更应当一分为二。所谓传统,一般多指“升化”了的忧良传统而言,例如勤劳勇敢,扶危济贫,见义勇为等等,它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和文艺作品中都有反映。毫无疑问,我们应当继承、发扬,不断地创新,让传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