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习语翻译.docx_第1页
浅析英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习语翻译.docx_第2页
浅析英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习语翻译.docx_第3页
浅析英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习语翻译.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英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习语翻译 摘要:在对英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习语的翻译对于整篇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仔细去分析对于习语的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正是出于这个考虑, 对于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从文化差异上着重分析了一下,如有不足,万望指正。 下载 关键词:习语翻译;翻译方法;文化差异 0.引言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同时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纷繁浩瀚,色彩斑斓,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流传被人们广泛诵读,进而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的。好的文学作品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人的视野,给人以教益,而且丰富了语言。文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作家,这些文学巨匠们笔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富有教益的哲理和涵义深刻的词句常常凝固为语言的精华习语。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弥尔顿等的巨作,对丰富英语语言和世界语言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是现代英语习语的重要源泉之一。文学语言对习语的贡献有四种形式:“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彩词句进入社会普通语言,经过反复使用,脍炙人口,成为习语;二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读者的广泛传诵,形成习语;三是文学作品中一些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其名字具有象征意义,流传广泛,也成为习语;四是有些习语本来已在小范围中使用,后来由于文学名著的引用,得以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我们在阅读英国的文学作品时,经常会碰到很多习语,而这些习语有的时候正是整篇作品的一个重要之处,然而,它们并不是那么容易看懂,更加难以翻译,很多时候,对于习语的翻译就成了我们进行阅读或者翻译工作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对于英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习语翻译值得我们的重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翻译这些习语呢? 1.习语特征 英语习语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语言整体性(a Single Linguistic Unit)、结构凝固性(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和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如kick the bucket(翘辫子)由 三个自由词素组成,既不能随意增删,如不能说成kick the big bucket或kick bucket,也不能替换成kick the pail。然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在交际中或出于修辞上的目的或出于上下文的需要,常常对一些习语作必要的增删或更改,以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烘托思想,突出中心。这样就出现了常见英语习语活用现象。实际上,英语习语的活用是一种修辞手段,可以通过对习语组成部分进行扩充、压缩、省略、替换、分拆、次序颠倒或语义引申等手段,使习语产生新意,从而增加习语的表现力。 2.对文学作品的翻译 2.1理解 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就是不仅理解这个文学作品的每一句话的表面意思,而且理解这些话所对应的历史背景,并且对于全文的意思能做到深入的理解,这样,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才能做到不出现词不达意的状况。也就是说,对外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当然,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其中存在很多文学性的语言,并不与现实生活中所通常使用的语言相一致,而是有很多出入,所以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注意对其所包含的意思进行彻底的理解。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通过站在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去考虑,这样会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2表达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之后,作为翻译要做的下一件事就是对于文学作品本身意思的表达了。表达是理解的下一步,两者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目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表达,而每个人的表达正是每个人的理解的外在表现。所以说,准确生动的进行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表达应该做到的是三个原则,首先就是准确,即所翻译的语句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不会因为误读而产生对语句相应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误解。第二点就是通畅,也就是说不要因为过分的执着于每一个词的翻译而导致整个语句不太通畅,而要在文义正确的情况下保证语句本身的通畅性。第三点就是优雅,这是说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应该在语句准确通畅的基础上尽量增加美感,通过一种文艺的表达来更加有水平的展现原文的文学水平,使得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在经过翻译之后仍然具有文学价值。 3.习语翻译的主要注意事项 3.1习语的价值 习语作为一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所以多数习语都有与字面意思不相关的意思,这种不用的意思是由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因素造成的。由此而形成的习语也大多有着独特的典故,可以用一个短语来代表一种难以用简单词语形容的情形,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习语,可以通过习语中隐含的例子来侧面突出整篇作品的内容要点,对于文章整体的中心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文学价值。 3.2习语的翻译方法 正是因为习语在整部作品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于习语的翻译就要尽量严谨,一般有很多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同义习语翻译法和还原法。 直译法,就是指将习语直接翻译下来,不经过艺术加工,比如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一句话“鳄鱼的眼泪”就是一个原来来自英国的说法“crocodile tears”,被直接的翻译成为鳄鱼的眼泪,并为中国人们所接收。 意译法,这种翻译方法是利用习语本身的意思来进行翻译,比如“break the ice”就会翻译成“打破沉默”,这样就会使文章通顺流畅,再比如“rain cats and dogs”就会翻译成“倾盆大雨”这样就不会因为直译而出现误会了。 同义习语翻译法,是指将一个在英语中出现的习语翻译为一个与其意思类似的汉语中的习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文学作品翻译的的文学性和准确性。比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这个习语,其本意是说一个农民得到了一只可以下金蛋的母鹅,每天只能下一枚金蛋,他出于对金子的追求,宰杀了这只母鹅,结果剖开母鹅的腹部,一点金子都没有。这个习语在翻译时,可以翻译为“杀鸡取卵”,虽然把鹅翻译成了鸡,但是这样反而更方便人们的理解。 还原法,这是用于对那些由中国习语传入英国来说的,由于这些词比较常用,就逐渐演变生了英国的习语。比如“lose face”就是中文的“丢脸”,“running dog”就是中文的“走狗”。 3.3习语翻译的影响因素 对于习语的翻译并不简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差异对于习语翻译的影响,通过对于影响因素的解读,我们就能更加方便的对于习语进行翻译,因此,我将在下一部分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翻译者本身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程度也会对翻译结果产生影响。 4.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产生的影响 4.1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会对习语的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正由于英国和中国所处的环境不同,很多习语的翻译都有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海洋文化。在近代史上,英国号称是日不落帝国,航海技术十分发达,因此,很多习语都和海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相反的,中国是一个地域面积广大的国家,虽然海岸线长而曲折,但是陆地面积更加广阔,而陆地上还有着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所以形成了大河文化,更加注重土地资源。正因为如此,两国的很多习语都有着差别,比如说到浪费,中国人会说“挥金如土”,而英国人则会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正是生存环境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对于习语产生的影响。 4.2宗教信仰 宗教方面的差异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流传比较广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由此产生的各种习语也体现着类似的思想,比如“借花献佛”、“人法自然”之类的习语,体现着宗教本身的教义,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是很难以让外国人理解的,要格外注意。在英国,流传最广的就是基督教了,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和圣子耶稣的故事,还有天堂和地狱的说法也让中国人难以理解。 4.3历史典故 由历史典故衍生出来的习语也是翻译上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说包括两类,一是神话传说中所出现的典故,还有一类就是历史上所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或者民间的传闻。这一类习语背后一般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具有深意的故事,这就要求读者对典故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翻译者也要适当的加以注释,以免读者产生阅读上的困难。 4.4语言含意丰富程度 中国和英国的语言含意丰富程度也是不同的,各国文化研究学者爱德华?霍尔先生经过研究发现,不同国家的语言含意丰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别,语言含意丰富程度高的国家的人们在说话时,可以用很少的话语来表达很多的意思,很多含意都是隐藏在所说的话之中的,而语言含意丰富程度低的国家的人们在说话时,需要详细说明事情的所有情况,否则就会出现问题。中国是语言含意丰富程度高的国家,在中国,很多习语的意思就会很委婉,比如“万人空巷”就是指出现了盛大的事情,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而导致了巷子里都空了,这是运用了一种侧面的表现来说明盛事的热闹。而英国的语言含意丰富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英国的习语就会更加的直白。 4.5小结 总而言之 ,文化的差异会使得习语的翻译产生非常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对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习语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更多的重视这些因素对习语翻译所产生的影响,站在作者所处生存环境和宗教主张上去看待原文,这样就会翻译的更加客观,更加合理准确。 5.总结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总的来说,对于习语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英国文学作品之中的习语的翻译更是有很多注意事项,我们应该充分注意英国和中国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牢记在心,不断运用在实际翻译之中,做到真正的地地道道的翻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