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docx_第1页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docx_第2页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docx_第3页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作者:刘利丽 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很多,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对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也比较清楚,但生产过程中造成火灾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较广,特别是引起火灾的主要成因有的不易搞清楚,因此,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目前,大型化工装置大多是集智能化数字控制的,各个仪表数据均由中控室电脑控制,大部分工艺操作在电脑控制室即可完成,在控制电脑上保存了大量装置的实时数据。同时,在相关的技术资料里也有装置的工艺参数、设计参数及各种压力、温度控制指数,这些数据对火灾调查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笔者从中石化集团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乙烯装置一起火灾调查中谈谈电脑实时数据分析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的体会。一、火灾基本情况2008年6月3日18时55分,广东省茂名市于茂名市茂港区飞机岭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64万吨/年乙烯装置2号裂解装置因雷击晃电造成部分设备跳车,引发管道内压力、温度急剧上升,导致2号炉北侧出口膨胀节脱裂,高温裂解气漏出着火,造成火灾,过火面积500,火灾造成该装置线停产检修,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二、数据分析在调查过程的应用火灾发生后,调查人员迅速调取了变电站、电气车间、裂解装置中控室等场所电脑控制的实时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明确了调查方向,查清了火灾原因,认定了相关人员及单位的责任。这些数据在火灾调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了成因的干扰因素。火灾后,由于当日18时20分左右,茂名地区为强暴雨天气,厂区主电源的华南主网的榭平岭220kV变电站外线遭受雷击,一系列雷击过后,该单位即发生了火灾,加上该单位许多线路未安装氧化锌避雷器,事实是否是由于雷击引起火灾的呢?对次,调查人员迅速调取了榭平岭变电站1139开关故障录波图,该图实时数据显示18:32:17时,榭平岭变电站1139开关距离I段保护动作,延时60ms开关1139跳闸。本次故障造成乙烯动力厂管辖的北站主配6kVI段母线低电压时间共1.3秒。当外线停电的情况下,自投的定植时间为2秒,数据表明雷击只是造成了晃电,而并非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排除了雷击造成火灾的因素。从裂解车间电脑中控操作台调取监控数据显示:18:46:49,急冷水塔塔顶压力超过压力表量程(200 KPa),急冷主操打开急冷水塔TB-220塔顶控制阀向D火炬泄压;18:48,操作工先后对2#裂解装置的5#、3#和2#炉实施紧急停车,其他1#、4#、6#、7#炉调整负荷。19:00,火灾发生后,2#裂解装置紧急停车,操作人员紧急切断全部裂解炉的进料及燃料气等,同时关死急冷油到炉区的调节阀。调查人员认真分析了现场操作工的操作程序,并及时听取了化工专家的意见,综合火灾现场情况,排除了因操作不当造成火灾的因素。2、提供了准确的调查方向。根据火灾现场痕迹,及目击证人证实,调查人员很快确定了起火部位为2#裂解装置2#炉北侧。调查人员在起火部位发现2#炉北侧出口的膨胀节脱裂。是什么原因导致该膨胀节脱裂呢?调查人员及时调取了2#裂解装置中控室电脑数据,电脑数据记录18点45分2#裂解装置2#裂解炉网管内压力从0.22Mpa开始上升,达到18点56分压力达到最高值0.428Mpa,随后急剧下降至最低点。数据分析表明,2#裂解炉管道内压力超过北侧出口膨胀节设计压力(设计压力为0.35MPa),致使膨胀节脱裂,造成高温裂解气泄漏着火,致使管网内压力剧降。3、找到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导致2#裂解炉管道内压力超过北侧出口膨胀节设计压力呢?调查人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经调查,当出现紧急停车、管网压力、温度异常等情况时,该装置管网内物料会向D火炬系统排放,以保证管网压力正常,D火炬系统也是装置最终端的保护线。在64万吨/年乙烯装置区中共有6套装置向D火炬排放,具体情况如下:2#高压装置,2#聚丙烯装置,2#高密度装置,2#丁二烯装置,2#加氢装置,2#裂解装置。调查人员通过调取相关数据发现2#高压装置、2#高密度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排放量为0, 2#聚丙烯装置, 2#丁二烯装置,2#加氢装置,2#裂解装置四套装置排放量分别为5吨/小时、10吨/小时、10吨/小时、125吨/小时,合计150吨/小时。加上2#裂解气压缩机CB301中压缸干气密封排气压力高高连锁停车使之有大约250吨/小时的裂解气排向D火炬系统泄压,合计约400吨/小时。而D火炬设计排放能力为910吨/小时,远大于实际排放量,从现有数据初步分析来看,晃电后装置向D火炬排放总量在设计范围内。随后,调查人员认真查阅了中控室电脑上保存的数据,认定应该是D火炬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排放受阻。根据调查人员建议,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设备制造商、承建公司有关人员打开了D火炬顶分子封手孔,发现分子封中的钟罩已脱落,分子封内件间焊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部分焊缝未焊透。通过上述分析,火灾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大流量排放气流的冲击下,分子封内钟罩因设备缺陷脱落,堵塞了火炬排放通道,造成火炬管网压力超高,致使2#裂解炉北侧出口膨胀节脱裂,造成高温裂解气泄漏着火。三、利用数据分析进行火灾调查的几点体会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相关的数据分析参考,调查人员仅仅靠现场痕迹物证是很难查清这起火灾来龙去脉的。特别是在确定D火炬系统存在问题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利用数据分析,而是沿着管网内物料流向逐个装置设备进行拆卸排查,将大大浪费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虽然利用数据分析能最大限度帮助调查火灾工作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1、从关联性角度出发,分类梳理不同数据信息。火灾发生后,由于化工装置智能化程度高,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大量与火灾有关的数据都有保存在电脑中。调查人员应当分析这些数据与火灾事故事实有无关联,关联程度如何,从其对火灾的证明角度进行分类,剔除无关的、冗余的数据,梳理、整合出关联数据供调查工作参考。 2、注意对数据信息的审查判断。由于化工装置的仪表控制数据也会出现失真情况,调查人员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审查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对重要的数据资料,要进行保存。3 、数据收集要快速高效。发生火灾后,调查人员要快速收集相关电脑控制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损坏。特别是涉及操作人员执行操作规程不严、违章引起的火灾事故,要防止有关人员删除、修改有关数据。四、做好化工装置火灾预防的几点建议化工装置防火的着眼点应当放在限制和消除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的控制上,千方百计地避免三者同时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同时还要求我们在技术和管理上要集中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以控制事故状态的扩大。 一是合理设计。在化工企业中,搞技术改造,结合大修进行小改革的机会较多,在设计变更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技术水平高、可靠性强的防火防爆措施,采用安全的工艺指标和合理的配管。如这次火灾事故中,脱裂的膨胀节就是技术改造项目。二是正确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只要严格按着规程进行作业,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超过指标界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而不是勉强维持,就能达到预想的安全结果。三是严格检查防爆泄压设施。常用的防爆泄压装置有安全阀、防爆膜、防爆门、放空阀、排污阀等,主要是防止物理性超压爆炸。减压设备,在投产前和定期检查密闭性和耐压程度。所有压缩机、液压泵、导管、阀门、法兰接头等容易漏油、漏气部应经常检查,填料如有损坏应立即调换,以防渗漏,设备在运行中也应经常检查气字符情况,操作温度和压力必严格控制,不允许超温、超压运行。实践证明,对化工装置的火灾调查除进行现场勘验、调查询问、综合分析等基本程序外,结合化工装置火灾的特殊性,在火灾调查中按照化工生产的特点,及时调取火灾前的实时数据,采用理论推断、数据运算等科学的数据分析法,就能循序渐进,顺藤摸瓜,达到查清火灾原因的目的。(安全文化网)工业化生产中安全管理重于泰山现代工业最注重的不但有生产效益,也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命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安全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安全规范化的生产能够保证企业不会因为意外的情况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要注重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生产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只要企业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从主观上最大程度的避免火灾发生的危险和可能性。首先,企业要对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要加强企业相关人士的安全知识培养和技术宣传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专门设立防火巡查员,及时发现火灾产生的苗头。企业也要及时制止违章指挥或者是违章作业,做好下班及完工时人员、工具的清点与平安检查工作。再者,要建立健全消防平安的考察和审核制度,严格各项手续的审批。好的监督才能够促进生产的平稳惊醒。只要加强安全管理,才能够构建和谐生产。其中还有4点要求,也需要企业做到。1就是在检测现场应协调平安界或者是能够有效阻隔外界进入的栅栏,非检测有关人员是禁止进入和在现场活动的。2是需要在动火区和生产区采取防火分割措施,配备必要的防火消防器材和保护措施。检测的人员需要身着防静电的服装,不能穿带铁钉的鞋子。3.要严格规章板式,使用不产生危险性活化的工具。4.检测中药经常的清理现场,将资料和工具进行正确的摆放和堆积,保证消防通道的疏通。企业生产中防患火灾尤其要注意的就是对可燃性气体的控制,可燃性气体往往是企业产生火灾的主要隐患所在,因此对可燃性气体进行控制就会在源头遏制住可能产生的火灾危害。(安全文化网)小隐患不除,大事故难防作者:曹麒麟 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说的是1986年5月12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着人类征服宇宙的希望腾空升起,却因为一块小小的橡胶垫片出了问题,67秒后,价值5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连同7名宇航员的生命瞬间化为灰烬。而在安全生产中,职工们对大隐患大漏洞,都能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治理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很少出事故。可对于一些小隐患小细节却疏于管理和防范,认为问题不大,不会出什么大事,或者对一些细小的违章违纪行为不以为然,麻痹大意,最终“习惯成自然”,酿成大祸。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著名的“蝴蝶效应”: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经过不断放大,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对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引发极大的不良后果。在安全生产中,一个小隐患、一次小违章、一处小漏洞,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和纠正,就会不断放大,引发事故,威胁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就会给企业、社会带来大的危害。反之,只要正确引导,积极治理,将会产生联动效应,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在生产过程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的隐患,实质上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关注这些细节,重视这些小隐患,却正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如果不及时消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