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测量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测量技术方案目 录一、概况. 11、项目概况 . 12、调查区概况 . 12.1 海南州概况 . 12.2共和县概况 . 22.3 同德县概况 . 32.4贵德县概况 . 42.5兴海县概况 . 62.6贵南县概况 . 73. 项目主要任务及工作内容 . 83.1项目任务 . 83.2 工作内容 . 84. 工作要求 . 84.1 控制测量 . 84.2 一级导线点的布设 . 94.3地籍测绘 . 94.4 地籍编号 . 95. 项目工期 . 9二、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 . 9三、项目作业依据. 101. 法律与法规 . 102. 行政规章 . 103. 技术标准 . 11四、项目实施方案. 111总体技术要求和成果规格 . 111.1 调查单元 . 111.2 调查比例尺及图形分幅 . 111.3 数学基础 . 121.4 采用软件 . 121.5 土地分类 . 121.6 计量单位及精度 . 121.7 地籍测量方法 . 121.8 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 122.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 132.1 技术路线 . 132.2 技术流程 . 142.2.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流程 . 142.2.2 宅基地调查技术流程 . 152.2.3 数据建库流程图 . 162.2.4 准备工作 . 172.2.4.1 制定调查计划 . 172.2.4.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172.2.4.3 表册及器材准备 . 172.2.4.4 调查范围确定 . 172.2.4.5 试点和人员培训 . 182.2.5 集体所有权调查 . 182.2.5.1权属调查 . 182.2.5.2宗地图输出 . 182.2.6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调查 . 192.2.6.1权属调查 . 19(1) 权属调查的任务 . 19(2) 界线调查 . 19(3) 权属调查的步骤 . 192.2.6.2 地籍测量 . 21(1) 内容 . 21(2) 任务 . 22(3) GPS控制网布设 . 22(4) GPS网观测、平差 . 22(5) 地籍碎部测量 . 23(6) 宅基地地籍图绘制 . 24(7) 宅基地宗地图绘制 . 25(9) 统计汇总 . 28(10) 提交工作成果 . 283、成果提交 . 29(1) 纸质成果 . 29(2) 数据成果 . 29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 301. 项目管理组织 . 301.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 301.2职责及人员构成 . 30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 322.1 质量方针目标 . 322.2 质量控制方法 . 322.3 质量控制流程 . 332.4 质量控制程序 . 35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423.1项目总工期 . 423.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 424. 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 434.1 影响项目进度因素 . 434.2项目进度控制 . 444.3项目实施措施 . 454.4质量控制措施 . 47六、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 55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 . 552安全生产制度 . 563安全生产措施 . 564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 58七、冬季和雨季施工措施 . 591. 冬季施工措施 . 592. 雨季施工措施 . 59八、附件. 60附件2 指界委托书 . 61附件3 违约缺席定界通知书 . 62一、概况1、项目概况为了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开展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调查,是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土地所有者、使用者持证用地,管理者以证管地,协调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牧厅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青国土资2011138号文件精神,按照青海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单位承担了海南藏族自治州辖区5县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牧)民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的调查工作,并在完成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信息,进行格式化处理,录入到软件及管理系统,完成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特编制本技术方案。2、调查区概况2.1 海南州概况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与海东地区、西宁市和黄南州毗连,西与海西州接壤,南与果洛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州相望。因地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总人口40万(2004年)。有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23个民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共和县恰卜恰镇,距省会西宁144千米。邮编:813000。代码:632500。区号:0974。海南州辖5个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地处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和黄河谷地。形成边缘高中间低、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黄河在州境的流长300多千米,还有布哈河、倒淌河、黑马河、芒拉河、曲什安河、大河坝河、巴曲(河)等。境北青海湖为全国最大内陆咸水湖。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0.3,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其行政略图如图1-1所示:图1-1:海南州行政略图2.2共和县概况共和县位于州境北部,青海湖之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北靠青海潮,南临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柴达木毗连,东西长221.5公里,南北宽155.4公里。总人口12万人(2004年)。有藏、汉、回、土等23个民族,其中藏族约占总人口的50。县人民政府驻:恰卜恰镇。邮编:813000。代码:632521。区号:0974。其地理概况如图1-2:图1-2:共和县地理概况图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青海南山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青海湖滨倾斜平原,南部是青海南山、鄂拉山环抱的共和盆地。除黄河外,还有恰卜恰河、布哈河、沙珠玉河、倒淌河、黑马河等大小河流300余条。境北青海湖为全国最大咸水湖。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温3.4,年降水量为312毫米。共和县辖4个镇、7个乡:恰卜恰镇、倒淌河镇、龙羊峡镇、塘格木镇、石尕亥乡、沙珠玉乡、铁盖乡、廿地乡、江西沟乡、黑马河乡、切吉乡。境内有:哇玉农场、湖东种羊场、巴卡台农场、安置农场。2.3 同德县概况同德县位于州境东南部,周边与贵南、泽库、河南、玛沁、兴海五县接壤。总人口5万人(2004年)。以藏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82。还有汉、回等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尕巴松多镇,距州府驻地258千米。邮编:813200。代码:632522。区号:0974。其地理概况如图1-3:图1-3:同德县地理概况图地处青海高原东北部,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第二个弯曲部,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为滩地草原。黄河流经境南、境西,赛欠河、巴曲、尕干曲等河流由东北向西南、由东向西流经境内汇入黄河。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年均温1.2,年降水量371毫米。同德县辖2个镇、3个乡:尕巴松多镇、唐谷镇、巴沟乡、秀麻乡、河北乡。2.4贵德县概况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簇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0588”1014750”,北纬352945”362335”。东西宽63.4公里,南北长90.6公里。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总人口10万人(2004年)。有汉、藏、回、撒拉等14个民族,藏族约占总人口的33.5,其它各少数民族之和约占12。县人民政府驻:河阴镇,距州府15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114千米。邮编:811700。代码:632523。区号:0974。其地理概况如图1-4:图1-4:贵德县地理概况图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县城海拔2200米。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显低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 全年无霜期258天,作物生长期223天,年日照时数为2928小时。贵德县辖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常牧镇、河东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2.5兴海县概况兴海县位于州境西南部。总人口6万人(2004年)。以藏族为主,还有汉、回、蒙古、东乡、土家、满等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子科滩镇,距州府驻地157千米。邮编:813300。代码:632524。区号:0974。其地理概况如图1-5:图1-5:兴海县地理概况图地处青南高原东北部山地、沟谷地,西南高东北低。黄河在境东流经140多千米,大河坝河、曲什安河分别由西北至东南、西南向东北流入黄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15,年降水量在240600毫米。兴海县辖3个镇、4个乡:子科滩镇、河卡镇、曲什安镇、温泉乡、龙藏乡、中铁乡、唐乃亥乡。境内有:赛什墉牧场。2.6贵南县概况贵南县位于州境东部。总人口7万人(2004年)。以藏族为主。县人民政府驻:茫曲镇,距州府驻地157千米。邮编:813100。代码:632525。区号:0974。其地理概况如图1-6:图1-6:贵南县地理概况图地处黄河谷地、芒拉河谷地及滩地、高山,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南部高山连绵,中部为滩地,西北部为黄河谷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西北,还有茫拉、沙沟河等河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1,年均降水量398毫米。贵南县辖2个镇、4个乡:茫曲镇、过马营镇、森多乡、茫拉乡、塔秀乡、沙沟乡。3. 项目主要任务及工作内容3.1项目任务在调查区域内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或农(牧)民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的调查工作,查清各类土地的权属及利用状况,形成产权明晰、四至清楚、地类明确、图数实地相一致、数据准确、真实的集体土地和农村集体或农(牧)民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调查成果。3.2 工作内容3.2.1权属调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要求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对海南藏族自治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进行整理、核实和补充调查。调查工作的目的是认定每宗农村集体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以及农村集体或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利用现状、权属界线,填写地籍调查表。3.2.2 地籍调查包括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借助现代化仪器设备,以科学的方法,在农村村庄区域内,测量每宗农村宅基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3.2.3 数据整理将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的成果进行数据格式化处理,达到转入数据库的要求。4. 工作要求4.1 控制测量首级控制选择通视比较好的地面点进行埋石,调查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的,首级控制点不得少于两个;大于0.5而小于1个平方公里的,首级控制不得少于3个;大于1个平方公里以上的,首级控制点不得少于4个。首级控制使用静态GPS观测,观测值经平差计算,投影到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4.2 一级导线点的布设在通视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调查面积1个平方公里以内的,可以利用首级控制进行连测。大于1个平方公里的,可视情况适当加密。原则是必须保证测量成果质量。4.3地籍测绘按照第四条1.8要求执行。误差控制在国家相关规定误差范围之内。4.4 地籍编号按照第四条2.2.6和规程规范的要求实施。5. 项目工期本工程定于2011年11月15日前开工,2012年12月31日前提交全部成果资料。计划工期为:1年2个月;2011年完成各县试点村,2012年完成辖区5县所有行政村。我方设计工期为2011年12月完成试点村,后续工作根据试点村完成的实际情况再确定其具体的完成日期。二、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2.1 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核实后可利用村级权属界线、土地权属及性质、分类;- 分幅影像图;作为室内确界较直观,明晰;- 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城镇地籍数据库;核查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区域,如无误可直接利用; - 城镇地籍测绘控制资料及相关投影参数、点之记;临近及附近区域参照利用。2.2 调查区已有的集体土地确权发证资料,数据库无村权属界,可参照利用。2.3 建设部门近年施测的新农村规划资料;检查内容和精度符合要求,可修补后利用。2.4 其他部门相关的大比例尺测绘资料,如公路、水利等,检查内容和精度符合要求,可修补后利用。三、项目作业依据1. 法律与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 行政规章(5)土地调查条例(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6)土地登记办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7)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8)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令)(9)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4,国土资发第234号)(10)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2008,国土资发2008146号)(11)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青国土资2011138号)(12)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53号(13)青海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3. 技术标准(15)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1001-93)(1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19)城市测量规范(1999,CJJ 8-99)(20)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21)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2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2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24)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2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四、项目实施方案1总体技术要求和成果规格1.1 调查单元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以宗地(村)为单元,即具有同一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同一土地权属性质所封闭的土地为一宗地,要求宗地全覆盖整个县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以宗地(地块)为单元,要求宗地或地块全覆盖整个调查区1.2 调查比例尺及图形分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调查图件比例以二调基础数据比例为准,并参照区域面积、幅面大小综合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采用1:500比例尺;本测区地籍图采用5050矩形标准分幅。1.3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 “1980年西安坐标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带投影。地籍调查平面坐标系采用独立平面坐标系。1.4 采用软件采用南方CASS、MAPGIS、苍穹、国图等与二调数据格式相兼容的系列软件。1.5 土地分类1.4.1土地利用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地籍调查的土地分类按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调查,采用一、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 个,二级类 57 个,具体分类的编码、名称及含义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1.4.2分类依据农村宅基地调查土地分类以土地的权属性质和用途为主要依据。1.6 计量单位及精度坐标单位采用米(m);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界址点坐标保留3位小数;界址线、房屋边长保留2位小数;宗地面积保留1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 h)和亩,公顷( h)保留2位小数、亩保留1位小数。1.7 地籍测量方法采用全野外解析法数字化地籍测量方法。1.8 地籍测量精度要求1.8.1 平面控制精度GPS 地籍平面控制网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2cm。1.8.2 界址点精度表4-1 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1.8.3 地物要素和精度地物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构筑物、行政界线、道路、水系、地貌、地类界等。地物点测量精度按表4-2执行。表4-2 地物测绘平面位置精度指标2.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海南藏族自治州基本为半农半牧,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详细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明晰和确定区域内各类土地权属性质;特别是二调资料的收集和利用,相关土地利用现状影像资料、权属界线协议书、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相关控制资料的利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 技术路线采用GPS、GIS、RS(3S)等高新技术手段和新的作业方法,开展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数据建库为内容的农村宅基地土地调查工作,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1) 权属调查工作,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宗地的座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等,同时调查他项权利信息。(2) 地类调查工作,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体系对测区范围的地类调查。宗地用途以土地登记用途为准,宗地外范围只划地类块,进行地类调查,不进行权属核查,调查范围内必须实现全剖分和无缝拼接。(3) 地籍测量工作,在调查基础控制的基础上布设适当密度的图根点,作为测图的基础。采用全解析法数字测绘技术,以图根点为基础,采集地籍要素点坐标,利用专业测图软件,结合权属调查信息,绘制地籍图、宗地图。(4) 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编写文字报告。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只对缺少村级权属界线的予以补充。2.2 技术流程2.2.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流程图4-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流程2.2.2 宅基地调查技术流程图4-2 宅基地调查技术流程2.2.3 数据建库流程图图4-3 数据建库技术流程2.2.4 准备工作2.2.4.1 制定调查计划作业前应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计划应将调查测量的任务、范围、方法、经费、时间、步骤、技术要求、人员组织等全面统筹安排。2.2.4.2 资料收集与整理开展调查前应收集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性文件,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的技术性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 最新的农村数据库、影像图、城镇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