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鉴赏 第一讲 晓风残月总关情: 柳永词鉴赏 n雨 霖 铃 n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n词的主要内容: 冷落凄凉的秋景(衬托)情人难以割舍 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 一起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n上片: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 抒发离情别绪。 n“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 n(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 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 黄昏。融情入景, 渲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 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 凉伤感的基调 。) n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n “无绪”剪不断、理还乱! n “ 兰州催发”情何以堪! n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n “执手相看泪眼”极传神的特写。 断肠人对断肠人!作者善于以极普通的字句 表现主人公深挚的情感,乃大巧若拙之妙! n“竟无语凝噎 ”黯然销魂。 n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对别后思念的预想。“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 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 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离愁之深,别恨之苦, 溢于言表。 n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n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 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 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 ,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 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 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 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n“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 湖的感受。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 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 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 的意境。 n“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 层推想离别以后惨淡的境况今后漫长 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 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 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 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 n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 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也传 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 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足见钟情 之殷、离愁之深。此外,结尾具有 极大的开放性 n总结: n1、柳永善于选取平常的词句营造深幽 的意境; n2、柳永善于转换时空,拓展想象的空 间; n3、柳永善于将环境的总体烘托与主人 公的特写结合起来。 n八声甘州 n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 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 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 阑干处,正恁凝愁。 n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使审美主体与审 美客体呈现出来暮雨潇潇, 洒遍江天,千里无垠,主人公的 孤独感油然而生。 n“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词作者 把环境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秋已更深,雨洗暮空 ,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 子由外至内的“寒意”。一“紧”字,又用上声, 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 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 ”,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 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n“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 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 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n“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 的感慨愁恨。 n“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短暂与永恒、改变与 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 n“无语”二字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n“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 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 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 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 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n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 ,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 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 “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 ;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 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n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 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使全词有沉郁 、悠远之美。 n柳永喜欢用“残月”意象,又如: n迷神引 n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 ,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烟敛寒林簇 ,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美浅。 旧赏轻 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 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 n第二讲 英雄情长恨幽幽 n 陆游词鉴赏 n钗头凤 (陆游) n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 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 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 托。莫、莫、莫! n钗头凤(唐琬) n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 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 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 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 、瞒! 陆游与唐琬词比较 n1、陆词善于白描,唐词善于直接 抒情 n2、陆词善于选取含义丰富的意象 ,而唐词典型意象不太突出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n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 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n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州。 长相思 n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 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侧船蓬。使江风。蟹舍参差 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陆游词的艺术特征 n1、托物言志、意味深长、 品高韵芳 n2、风骨劲健、气势豪迈 n3、善于环境烘托 n第三讲:寻寻觅觅愁煞人 n 李清照词鉴赏 n 一、李清照其人其词简介 n 李清照(10841155),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今属山东)人。 n与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 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 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 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 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 死,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 憔悴。不久,嫁给了张汝舟 。 n后来李告发张,二人离婚,李独自 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 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 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 ,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 年曾作词论,主张“词,别是 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 、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 、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 足。 n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 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其词 的主要特点:一是以其女性 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 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 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 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 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 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 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 二、李清照词的意境营造方式 n1、通过典型意象来营造意境: n李清照词多用“帘”、“酒”、“黄花” 、“梅花”、“窗”、“风”、“雨”等。 特别是“帘”与“酒”频繁出现,李清 照的词有58首,提到酒和喝酒的就 有26首,有13首词用了“帘”意象, 有35首词写到“花”。如: n如梦令: n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n醉花阴: n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 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n蝶恋花: n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 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 ,枕头钗头凤。独抱浓愁无 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n蝶恋花: n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 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 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n声声慢: n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营造意境 n一剪梅: n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n“红藕香残”以女性的敏感喻青 春韶光的流逝诉诸嗅觉。(学 术界对此词的写作场景有争议,我 认为当写于赵明诚远离李清照后。 ) n“玉簟秋”秋天来临,玉席更显 得充满凉意,形单影只、秋寒难耐 !暗含对比,与夫君在一起的日子 是那么温暖!诉诸触觉。 n“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女性的郁闷情怀的独特表 达。愁眉不展更易容颜衰老 ,女性更易意识到,但对夫 君的思念是挥之不去的,因 为那份思念已沁入心脾。这 是男性此人很难表现的。 诉诸委婉情致。 3、高超的描写技巧 n 蝶恋花: n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 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 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 枕斜欹,枕头钗头凤。独抱浓愁无 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 n “柳眼梅腮”以静写动。 n “泪融残粉花钿重”以显写隐 。 n “独抱浓愁无好梦”以实写虚 。 n “夜阑犹剪灯花弄”以喜写 悲。(相传灯花为喜事的预兆) 4、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激烈冲 突营造意境 n 声声慢: n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 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n“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善于从大环境凸显主、 客体的冲突 n“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酒不敌风! n“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空惹忧愁! n“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以花喻人,人何以堪 ! n“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外 物困人! n“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主体受到刻骨的侵蚀! n第四讲:大江东去三教融 n 苏轼词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n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 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艺术特色 n一、善于用典 n二、工于环境烘托 n三、豪放雄浑 蝶恋花 n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 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 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 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n苏轼虽以豪放词著名,但其 婉约词更多,此词综合婉约 豪放特色清婉雅丽、深笃超 迈。 n 上阕伤春却不失旷 达;下阕写人“奇情四溢” ,充满想象力 n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n情与情的矛盾 n情与理的矛盾 n人生的哲理(“多情实无情, 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n 苏轼在惠州,见落木萧萧,有悲秋之感 ,听朝云唱此词。朝云歌喉婉转,泪满衣 襟!苏轼问其故,朝云说:“奴所不能歌, 是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二句。” 苏轼笑道:“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 云很喜欢这两句词,“日诵枝上柳絮二句, 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这正反映了 封建社会作妾的女性对遭遗弃的深深忧虑 和朝云对许许多多年老珠黄而被遗弃者的 同情!“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 听此词!” n 为什么苏轼晚年不听这首词?这正 如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对朝云的 评价:“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 年,忠敬如一。”苏轼晚年不听这首 词反映了词人对待他的妾妇是有爱情 的。朝云对他是“忠敬如一”,他对 朝云难以忘怀! 定风波 n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词。 n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n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 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 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 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n苏轼因“乌台诗案”之祸,谪居黄州,这首长 调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友人张 梦得(偓佺)在其舍南长江边筑“快哉亭”,亭 子建成后,苏轼作了这首词。它又叫快 哉亭作 n作者主要描写了“快哉亭”周围的广阔自然景 象。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由新 建之亭及亭前景象忆及早年在扬州平山堂 见到的山光水色。“落日绣帘卷”两句写亭下 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 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 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n。“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 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 诙谐风趣地把张梦得(偓佺)所建的快哉 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 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不一 定就真的指油漆未干,而着重说明了停之 新建,这个字用的十分传神。 n“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 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 描写。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 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 美好回忆。“山色有无中”,原出王维汉江 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欧阳 修朝中措词借用“平阑槛倚晴空。山色 有无中”一诗句而三大诗人用之,可见此句 中界动人的美学魅力和蕴含的哲理意味征 服人心的力量。 n同时他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 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 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实景 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 且拓宽了词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强了 词境的空灵飞动。上片传达出今日快哉亭 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n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 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 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 求。 n一篇之要旨在下阕。其以“风”为线索,突出 浪中“白头翁”形象,让读者联想天地间的“ 快哉亭”就像大浪中的白头翁的一叶扁舟, 词人在人生的江海中遨游,任凭风浪千里 ,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正气,就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永远“快哉”!“一点”对“千里”, 极小与极大的比,开拓了词人胸襟与气度 ,正是其人能超然于物外、齐物达观的具 体定量表述。 n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 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 点。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上 片以虚托实,而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 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 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 ,给强烈的震撼了读者,豪气干云的昭示 着世人。有一种“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 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的超脱。 作业 n赏析: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n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 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生。 n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王文诰 苏诗总案题作:“壬戌九月,雪堂 夜饮,醉归临皋作。”壬戌,也就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 黄州的第三年。临皋,即临皋亭,位 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由定惠 院移居于此。雪堂,为苏轼在东坡所 筑。 n 这首词记叙深秋之夜苏轼在雪 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 ,表达了希望摆脱人世纷扰、隐逸 江湖的心情。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n 一天夜里,作者在东坡饮酒,也不 知饮了多少,反正是醉而复醒,醒了 又饮;也不知饮到什么时候,回到家 中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n 尽管他素以旷达作自我排解, 但精神的折磨仍然让他心力交瘁 。 n“仿佛”二字形象地表现出 作者醉意朦胧、恍惚迷离的 情态。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 杖听江声。 n。“倚杖听江声”,这五个极富表现力的 字,勾勒出一个轮廓鲜明的人物剪影 苍茫的夜空下,荒凉的大江边,作者手拄 拐杖,静静伫立,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人与大自然仿佛已融为一体。这一画面意 境深沉,有厚重的沧桑之感,同时又有超 旷散淡之情。 n这三句以静夜为背景,从听觉的感受来表 现,写了深夜里的三种声音:鼻息声、敲 门声和江声。有意味的是,前两种声音本 来更弱,却传达出一种骚动;后一种声音 本来更强,却反倒让人沉静。作者虽非有 意作比,却让人感觉到尘世的喧哗、大自 然对心灵的抚慰。而最后一句,还自然巧 妙地引出作者下面的沉思。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n庄子知北游中说:“舜问乎丞曰: 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 ,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 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意思是说,人的身体和生命不属于 自己,是天地赋予的。苏轼这里所说的“ 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之言而另有 他意,强调的是自己的身不由己。 n“何时忘却营营”,化自庄子 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 使汝思虑营营。”本是说,为人当 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 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营营 ”,纷乱貌,这里引申为追求功名 利禄。 n 这两句是说,身在宦途,身不 由己,一生颠沛漂泊,总是苦于无 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什么时候才能 够不再为功名利禄而劳苦奔波呢? “长恨”,揭示出内心的厌倦和对自 由生活的向往;“何时”,又表示其 实还是很难真正忘却。 n 这种矛盾正是作者内心苦闷的 根由所在。苏轼素有经世济民之心 ,虽然政治上屡受打击,但要一下 子抛弃夙愿,归隐山林,对他来说 ,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 n希望自己能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 喧嚣,在烟波江湖安闲地度过余生 。可以说,这既是作者对隐逸生活 的感性向往,也是对孔子所说“道 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人生选择的 理性认同。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海寄余生 。 n 心绪纷乱的作者,将目光投向 江面,夜深风静,水波不兴,如绉 纱一样平展 。风平浪静,没有喧 嚣与烦杂,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 境界。因此,这一句不是纯粹写景 ,而是作者心与景会的结果。 n第五讲 侠骨柔情愁滋味 辛弃疾词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n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 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手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祝英台近晚春 n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 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 莺声住? 髻边觑,试把花 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 ,哽咽梦中语。是他春愁带来,春 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n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 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 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 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 n 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 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 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 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 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 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 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 大家风度的表现。 n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 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 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 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 。 n上片起头:“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 浦。”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濛的杨柳岸 边,情凄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 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 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 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 家常见的以香草美人作为感情渲泄寄托的 一种艺术手法,辛弃疾也继承了这种艺术 手法。 n“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手后, 登楼远眺,怀念离人,已是使人不胜其感 情负载了,更何况又总是十日有九日地遇 到那风雨晦冥的时节呢?刮风下雨,虽能 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 因;风雨晦冥,大自然的阴冷更加深离人 的凄苦情怀,这又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因素 。只此一句话,就有多层涵义,层层深入 ,对比映衬,令人不忍卒读! n“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 莺声住。”落花不要飘零了吧,啼莺也不 要叫唤了吧,但都无法摆脱心中那不绝如 缕的忧愁,简直叫人断肠了!这是何等深 沉曲折的笔触啊,“都无人”和“更谁唤 ”,加强了那种寂寞凄清、无处寻求知音 的氛围。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 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 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n下片,“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作者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 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 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 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 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 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 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 ,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 了闺中少妇那复杂的感情。 n 第六讲 柔情似水一少游 秦观词赏析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n“纤云弄巧”:在初秋的夜空,美丽 的云彩,突出织女之巧。 n云、星都被赋予了情。 n佳期如梦:意境的幽美。 n结尾的作用:幽而不低沉 满庭芳 n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 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 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 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 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 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踏莎行郴州旅社 n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 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 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 潇湘去? n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大约作于绍圣四 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 秦观出为杭州通判。绍圣三年,再以写佛 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 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 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 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 词坛的千古绝唱。 n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 ,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 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 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 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 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 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n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 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 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 (今湖南 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 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 ”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 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n“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 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 喻的象征意义。而“楼台”、“津渡”,在中国 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 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 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 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 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 象。 n 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 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 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 而是天涯沦落啊。这两句正是意在渲 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 春寒料峭时 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 前景不寒而栗。 n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 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 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 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 世凄凉之感。词人连用“孤馆”、“春寒”、“ 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 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 创造“有我之境”。 n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 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 为重累。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 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 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 ,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 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 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 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n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 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 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 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寄梅传素, 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 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 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 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 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 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 n “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 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 ,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 ,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 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 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 ,漂零至于是。”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 飘零与党祸相联。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 人,秦观正是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 的抗争。 第七讲 云月花影品孤独 张先词赏析 天仙子 n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n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 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 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n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n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 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 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 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 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 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 。 n 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 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 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 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 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 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 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 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 追忆和惋惜。 n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 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 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 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 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 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 。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 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 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n 甜蜜的往事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 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 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 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 。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 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 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 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 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 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 n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 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 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作者未去参 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 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 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 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 n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 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 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 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 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 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 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n这句妙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监测与全球环境治理考核试卷
- 电力电子器件的混合动力系统应用考核试卷
- 机器人制造绿色环保理念考核试卷
- 灯具附件的创新营销与电商平台考核试卷
- 拖拉机行业政策支持分析考核试卷
- 河湖治理工程的水质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 牛只饲养与品种选育研究考核试卷
- 2025一级建造师增项学习规划
- 2025年货车超载检测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藏绵羊羊胎盘冻干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TD/T 1061-2021 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正式版)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附完整答案【典优】
- WMT8-2022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
- 30题质量检验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痛经(中医妇科学)
- 智能灯具故障排除方案
- 汽车租赁服务投标方案
- 20道瑞幸咖啡营运经理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