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审意见 1、工作面回采前,矿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对工作面通风、监控、抽采、排水、供风供水及生产运输等各大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同时集团公司对工作面抽采效果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2、工作面初采初放前必须提前编制17256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3、打运时,必须坚持“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封闭打运制度。4、进行停送电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5、加强回采期间排水系统的维护,确保排水设备完好可靠,排水系统畅通可靠。159目 录第一部分地质概况及生产技术条件- 5 -1.1地质概况- 5 -1.2生产技术条件- 5 -1.1.1煤层情况- 5 -1.1.2煤层顶底板情况- 5 -1.1.3地质构造- 5 -1.1.4水文地质情况- 5 -1.1.5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 6 -1.1.6工作面储量情况- 7 -第二部分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8 -2.1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 8 -2.2工作面主要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 8 -2.2.1液压支架- 8 -2.2.2采煤机- 9 -2.2.3运输机- 9 -2.2.4转载机- 9 -2.2.5皮带机- 9 -2.2.6破碎机- 10 -2.3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0 -2.3.1采煤方法- 10 -2.3.2回采工艺- 11 -第三部分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 12 -3.1工作面及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 12 -3.2运煤系统- 12 -3.2.1运煤路线- 12 -3.2.2运煤设备的选型及安装- 12 -3.3运料系统- 12 -3.3.1运料路线- 12 -3.3.2运料管理- 12 -3.4通风系统- 13 -3.4.1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13 -3.4.2通风系统- 13 -3.4.3风量计算- 13 -3.5监控系统- 14 -3.5.1工作面安全监控系统示意图- 14 -3.5.2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15 -3.5.3各类传感器报警点、瓦斯传感器断电复电浓度及断电范围- 17 -3.6防尘系统(见附图)- 17 -3.6.1防尘设施及管路系统- 17 -3.6.2灭尘方法- 18 -3.7防灭火系统(见附图)- 20 -3.7.1注氮- 20 -3.7.2灌浆- 21 -3.7.3工作面洒浆- 22 -3.7.417256工作面收作位置- 22 -3.7.517256工作面封闭方法- 22 -3.8抽采系统(见附图)- 22 -3.8.1瓦斯抽采方案- 22 -3.8.2瓦斯抽采系统- 22 -3.9防突设计- 23 -3.10隔爆设计- 27 -3.11供电系统- 27 -3.12通信、照明系统- 28 -第四部分顶板管理- 29 -4.1综采支架支护强度验算- 29 -4.1.1顶板压力预测- 29 -4.1.2工作面所选液压支架及乳化液泵站主要技术参数- 29 -4.1.3验算结论:- 29 -4.2工作面顶板管理- 29 -4.3上下端头顶板管理- 30 -4.4跨机头、机尾顶板管理- 30 -4.5两巷顶板管理- 30 -4.6顶板动态监测仪表仪器的安设及监测管理规定- 31 -4.6.1工作面测点布置- 31 -4.6.2观测方法- 31 -4.6.3管理规定- 31 -第五部分劳动组织、循环图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45.1劳动组织345.2 循环图表34第六部分安全技术措施386.1采煤安全技术措施386.1.1割煤386.1.2支架工396.1.3端头工406.1.4超前支架416.1.5工作面拿锚杆、钢带等物件安全技术措施416.1.6移机头机尾安全技术措施426.1.7工作面上、下隅角收作安全技术措施436.1.8调整支架安全技术措施456.1.9护帮板回撤单体安全技术措施466.1.10运煤安全技术措施466.1.11其他安全技术措施476.2煤质管理措施486.2.1毛煤灰分管理486.2.2毛煤水分管理486.2.3其他煤质管理措施496.3机电安全技术措施496.3.1采煤机496.3.2液压支架、超前支架516.3.3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526.3.4可伸缩皮带机536.3.5液压张紧卷带装置556.3.6反冲洗高压过滤装置556.3.7乳化泵、清水泵566.3.8破碎机566.3.9工作面液压胶管管理规定576.3.10油脂管理规定586.3.11液压系统管理规定586.3.12移开关列车专项安全技术措施596.3.13井下电气设备维护注意事项616.3.143.3KV供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626.3.15停送电管理规定636.3.16采煤口需要佩戴防护镜工种或工序656.3.17其它安全技术措施656.4上下出口超前支护管理措施666.4.1超前支护管理安全技术措施666.4.2单体液压支柱使用管理规定676.4.3退锚安全技术措施686.4.4其他安全技术措施696.5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696.5.1顶板管理一般规定696.5.2工作面局部片帮冒顶事故的预防及管理安全技术措施706.5.3工作面大面积片帮、漏顶事故处理安全技术措施716.5.4工作面上下端头处理片帮、漏顶安全技术措施726.5.5两巷处理掉顶安全技术措施726.5.6人员进入煤壁侧作业安全技术措施736.6打运安全技术措施746.6.1打运管理一般规定746.6.2斜巷运输安全管理756.6.3无极绳绞车打运管理776.6.4轨顺超前支护段打运安全技术措施826.6.5装卸车、封车安全技术措施826.6.6车辆掉道后复轨安全技术措施836.6.7打运物料经过风门时安全技术措施856.7“一通三防”及监控安全技术措施866.7.1通风系统管理规定866.7.2瓦斯管理安全技术措施866.7.3监控系统管理规定876.7.4综合防尘管理安全技术措施886.7.5防灭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896.8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926.8.1工作面概况926.8.2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926.8.3防治水领导小组926.8.4排水系统及设备配置926.8.5防治水管理936.8.6防突水措施946.8.7防治水应急预案956.9其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976.9.1物件起吊安全技术措施976.9.2更换、拆除大件安全技术措施1006.9.3工作面掐、合链条安全技术措施1006.9.4架前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016.9.5施工起吊锚杆(索)安全技术措施1016.9.6除铁器的管理规定1026.9.7可伸缩式皮带机尾收缩安全技术措施1026.9.8采煤机拖曳电缆保护措施1036.9.9辅助运料安全技术措施1036.9.10卧底、刷帮安全技术措施1056.9.11工作面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期间的管理规定1076.9.12工作面处理压车安全技术措施1086.9.13工作面卧底落车安全技术措施1096.9.14使用风镐、大锤破碎大块矸石安全技术措施1106.9.15皮带机头小眼管理安全技术措施1106.9.16使用气动凿岩机安全技术措施1116.9.17人员跨过工作面链板机机头、机尾安全技术措施1126.9.18井下登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126.9.19工作面处理遗留钻杆安全技术措施1136.9.20防突打钻安全技术措施1136.9.21煤层注水安全技术措施1146.9.22皮带机打卡头安全技术措施1176.9.23更换支架油缸安全技术措施1186.9.24工作面局部段吊链板机安全技术措施1206.9.25单轨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1226.9.26使用煤机牵引或油泵辅助对接部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1236.9.27采煤工作面带压管路二次保护工作规定1266.9.28抽采管路拆除、搬运、装车安全技术措施1266.9.29工作面更换高压胶管安全技术措施1286.9.30过避难硐室安全技术措施1286.9.31端头背帮安全技术措施1316.9.32其他针对性措施1316.9.33工作面文明生产管理规定1316.9.34物资定置管理规定1326.9.35综采工作面职业危害与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34第七部分避灾路线1377.1瓦斯、火灾、煤尘避灾路线1377.2水灾避灾路线1377.3工作面应急避灾预案1377.4避灾路线示意图137附录一 17256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138附录二17256轨、运顺提料斜巷上口绞车验算143附录三17256轨、运顺无极绳绞车能力验算144附录四移开关列车绞车提升能力验算148附录五 17256工作面供电设计149第一部分 地质概况及生产技术条件1.1 地质概况17256工作面位于北区6煤工广保护煤柱以东,对应工作面地面地物有张集矿铁路专营线、农田、西淝河及其堤坝 以及北一8煤采区回采后形成的塌陷区和鱼塘。17256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南翼,东以Fw2断层保护煤柱为界,南侧与其相邻的17266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北邻尚未开采的17246工作面,西到6煤工广保护煤柱线及北一6煤采区大巷保护煤柱,上部覆盖本工作面的17258及17268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已施工的巷道有17256高抽巷和底抽巷。受工作面回采影响,将造成地面下沉,灌溉沟渠及农田植被将遭受破坏。水利设施应予以加固。对17258及17268工作面回采时形成的塌陷区二次形成塌陷。1.2 生产技术条件1.1.1 煤层情况6煤黑色,条痕褐黑色,以块煤为主,少量粉煤,性脆,玻璃光泽,亮煤、暗煤组成,亮煤为主,半亮型煤,油脂光泽;中上部常含有一层夹矸,以泥岩为主,厚度在01.5m,不稳定,煤层结构简单复杂为中灰,有较强的粘结性,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1.1.2 煤层顶底板情况老 顶:细砂岩,灰白色,细粒结构,块状,致密,较坚硬,裂隙发育。直接顶:砂质泥岩,浅灰色,厚层块状,砂泥质结构,致密,性脆易碎,含植化碎片,滑面发育,局部较破碎。直接底:细砂岩,灰色浅灰色, 细粒结构,性较硬,偶见植化碎片。1.1.3 地质构造该工作面位于F226断层东部,本面回采范围内6煤层的构造形态:工作面掘进范围内煤岩层总体近似为一单斜构造,在五西线以西发育有一宽缓背斜;地层走向5100,倾向95190,倾角1.57.5,平均4,在构造发育附近煤岩层产状可能有一定变化。根据工作面顺槽及切眼实际揭露,该面断层较发育:工作面回采范围内轨顺共揭露断层9条;运顺共揭露断层4条;切眼揭露断层1条,工作面内除17256底抽巷和高抽巷实际揭露18条断层外,三维地震时间剖面显示断层1条,总计33条。其中落差1/2煤厚的断层有8条;其余均为落差1/2煤厚的断层,断层发育密度为69.7条/Km2,断层对该面回采有较大影响有6条。1.1.4 水文地质情况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充水性影响该工作面回采的充水因素主要6煤、7煤顶板砂岩裂隙水、断层水、钻孔水、上覆8煤老空水及17266采空区积水。(1)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是工作面回采的直接充水水源,具有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17256工作面6煤顶板之上22.5m导水裂隙带内有细砂岩(平均厚3.1m),在构造发育区域由于受构造影响造成砂岩裂隙发育,在裂隙发育处可能有滴淋水现象,在17256轨顺、运顺掘进过程中,未出现煤层顶板锚索眼滴淋水现象。煤系砂岩裂隙水以静储存量为主,裂隙发育地带可能富水性强,类比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北一6煤采区17266工作面及17216工作面回采期间涌水量情况,预计顶板砂岩正常涌水量08m3/h,最大涌水量约20m3/h。(2)17256工作面上覆8煤老空水及17266采空区积水,目前已基本探放完毕,局部低洼处可能有少量残余积水,对17256工作面安全回采不会造成较大影响。2、导水通道(1)断层导水根据掘进期间17256轨顺及运顺所揭露的多条断层均未出现滴、淋水现象,预计回采期间工作面在采至断层附近及顶板砂岩裂隙处可能偶有淋、滴水现象。(2)钻孔水:五-六10钻孔在17256工作面西部,钻孔封闭良好,一般不会对17256工作面回采构成影响。二、防治水措施1、建立健全排水系统,在工作面两顺槽安装直径为159mm排水管路,配备排水能力不小于75m3/h的排水设备,巷道低洼处挖水漾子,在皮带机头附近挖沉淀池。建立、完善从采掘工作面到井底的疏排水系统特别是采区内的疏排水系统,保持其畅通无阻,预防重大水患事故。2、确保排水设备要完好、管路畅通,水漾、沉淀池应经常清理。制定煤水分离措施,以防淤煤堵塞巷道。3、17256工作面初采期间尽量控制采高,并保持工作面匀速推进。4、水文地质人员应加强工作面充水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对水情进行通报;当工作面出现淋水时,应进行水量和水温观测,并及时取水样送检,确定水源。1.1.5 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1、瓦斯:该工作面标高为-519m-610m,处于突出危险区内;据矿通风科资料预计,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0 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0m/t。2、煤尘:煤尘具爆炸危险性。3、煤的自燃:有自然发火危险,一般发火期为36个月。4、地温:大部分区段地温35C-37C左右,处于一级热害状态。5、地压:老顶发生周期性断裂,形成周期来压现象(局部周期性来压强烈);另外在17258、17268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内及在断层附近、层滑发育地带应力较大;余下为正常地压区。1.1.6 工作面储量情况17256工作面走向长度1744.51755.5m,斜长为270m,面积为473654m2,煤厚3.8m,工业储量246.58万t,按回采率93%计算,可采储量为229.32万t。第二部分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2.1 工作面巷道布置示意图(见图2-1)17256综采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走向长度1850m,倾斜长度270m。工作面轨运顺巷道设计断面及支护形式如下: 轨顺:5.2m3.4m,锚索网支护,长约1850m,局部巷道最大倾角15。运顺:5.2m3.4m,锚索网支护,长约1830m,局部巷道最大倾角8。切眼8.5m3.5m280m,锚索网支护。2.2 工作面主要设备及主要技术参数2.2.1 液压支架(1)端头支架型号:ZZ9200/21/42支架推移行程为950mm 伸缩梁行程为900mm初撑力为7360 KN 工作阻力为9200KN支架支护高度为2.14.2m;(2)中间支架型号:ZZ9200/24/50主要技术参数: 支架推移行程为950mm 伸缩梁行程为900mm初撑力为7360 KN 工作阻力为9200KN支架强度平均为1.0MPa 支架支护宽度为1.651.85m。支架采高范围为2.45.0m 适应仰角:30;(3)中间支架型号:ZZ13000/24/50主要技术参数: 支架推移行程为960mm 伸缩梁行程为900mm初撑力为10128 KN 工作阻力为13000KN支架强度平均为1.3MPa 支架支护宽度为1.661.86m。支架采高范围为2.45.0m; 适应仰角15;(4)超前支架:型号: ZT2X4000/20/40主要技术参数:支撑高度为2.04.0m 移架步距为0.9m; 支护宽度为3.378m 支架初撑力为23090kN 工作阻力为24000kN2.2.2 采煤机型号:BUCYRUS-EL3000主要技术参数:采高为2.55.6m 牵引力为963403KN 装机功率为1825KW 截割电机功率为2750KW牵引电机功率为2125KW 泵 电 机功率为75KW电压等级为3.3KV 机身高度为1820mm机身长度为11903mm 摇臂长度为3485mm滚筒直径为2200mm 灭尘方式为内外喷雾滚筒中心距为15725mm2.2.3 运输机型号:SGZ1000/1710主要技术参数:输送量为2500t/h 电机功率为2855KW 刮板链速为1.44m/s 电压为3300V中部槽规格m链环规格为242146mm加强链 联接强度:4000KN2.2.4 转载机型号:SZZ1000/400主要技术参数:输送能力为2500t/h 电机功率为400KW电压等级为3300V 链环规格为34126mm链速为1.59m/s2.2.5 皮带机型号:DSJ1200/3*355主要技术参数:运输距离为1600m 输送量为1600t/h 贮带长度为100m 带 宽为1200mm 输送带型号为 1600S 带速为为4m/s 电动机型号为YB2-355L-4 功率为3355KW2.2.6 破碎机型号:PlM3000主要技术参数:电压等级为3300 V 通过能力为3000 t/h破碎锤头数量为8个 电机功率为250 KW锤头冲击速度为20.5 m/s 排料粒度为300(250、200、150) mm传动方式为V带传动; V带规格为窄V带SPC-5600(10根)最大输入块度为长不限,宽高为1000mm1000mm表 2-1 17256工作面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型号规格型号数量单位使用地点1端头支架ZZG9200/21/426架17256工作面2中间支架ZZ9200/24/50107架3中间支架ZZ13000/24/5042架4采煤机EL30001台5运输机SGZ1000/17101部6超前支架ZT2X4000/20/404组17256运顺7转载机SZZ1000/4001部17256运顺8破碎机PlM30001部运顺转载机上9皮带机DSJ1200/3*3551部17256运顺10乳化液泵BRW200/31.54套17256运顺11乳化液泵BRW80/31.51套12皮带机变频器QJZ-3004台13组合开关AW20005台14馈电开关BKDZ-4008台15移动变电站KBSGZY-2500/6/3.32台16KBSGZY-630/6/1.142台17KBSGZY-1600/6/1.21台18无极绳绞车SQ80/751部17256轨顺19SQ90/1321部17256运顺20慢绞JSDB-191台轨顺提料斜巷21JH-141台轨顺机尾2245KW1台运顺23JHS-30慢绞2台运顺拉移变24潜水泵BQS100/180-110KW-660V1台运顺2#水泱子25BQS100/180-110KW-1140V1台运顺2#水泱子26BQS50/150-45KW-660V2台轨顺1#水泱子2775KW1台工作面内备用2.3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2.3.1 采煤方法1、 采煤方法:本面采用后退式倾斜长臂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回采。采高:初放期间采高控制在3.23.5m以内,正常回采期间,煤层厚度小于4.8m时一次采全高,煤层厚度大于4.8m时,留底煤跟顶回采,采高控制在4.8m以内。2、 回采层位:跟顶回采。2.3.2 回采工艺1、 工艺流程:斜切进刀打三角煤割煤移架推溜斜切进刀。2、 割煤:17256工作面采用EL3000电牵引采煤机割煤。3、 进刀:端部斜切进刀,往返一次割两刀。4、 装煤:由煤机滚筒螺旋叶片进行主装煤,刮板机铲煤板进行辅助装煤。5、 运煤:17256工作面使用一部SGZ1000/1400刮板运输机将煤运至运输顺槽的转载机上。再经由运顺DSJ1200/3355胶带输送机转至采区煤仓。6、 移架:(1)操作方式:先收回护帮板,后略降架,边拉架边收伸缩梁,移够步距后立即升架。(2)支护方式:采煤机前滚筒割煤后,立即用伸缩梁护住顶板,后滚筒割煤后,用护帮板护住煤帮,移架采用带压移架,少降快拉。(3)移架顺序:移架采用追机作业,顺序移架。端头支架实行先移机头、机尾,后移中间架;移端头支架时,采用防倒千斤顶将端头支架与中间支架相连接,防止拉架时端头支架歪斜或倾倒。7、 推溜:移架后即可进行推溜作业。推溜时要注意平、稳、直,溜子弯曲段长度不得少于15m,水平角度不大于1.5度,垂直弯度不大于3度,严禁出现急弯;移溜严禁从两头向中间移,推溜与移架间距不小于6m,推溜滞后采煤机后滚筒不少于15m。各工序正常作业间距:割煤与移架间距10m以上;割煤与推溜间距15m以上;割煤与端头作业间距20m以上。第三部分 工作面主要生产系统3.1 工作面及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2 运煤系统3.2.1 运煤路线17256工作面运顺北一采区-540北翼胶带机大巷-492m-380m北一皮带机上山北区主井北煤仓主井地面。3.2.2 运煤设备的选型及安装表 3-1 运煤设备表运煤设备型 号运煤能力(t/h)台数安装位置备注运输机SGZ1000/17102500117256工作面支架前部转载机SZZ1000/4002500117256运顺破碎机PLM30003000117256运顺皮带机DSJ1200/3*3551600117256运顺3.3 运料系统3.3.1 运料路线(见附图)1、运顺:副井上口副井井底车场-492北一轨道石门北一采区北翼轨道大巷北一东翼轨道下山17256运顺。2、轨顺:副井上口副井井底车场-492北一轨道石门北一采区北翼轨道大巷北一东翼轨道下山17256轨顺提料斜巷17256轨顺。3.3.2运料管理1、 工作面各种材料必须按时按量运送到指定位置,按照定置量化管理规定要求分类码放整齐并挂有标志牌。2、 顺槽及工作面用料采取自运和安专人运料,拿料后必须将材料码放整齐。3、 工作面及顺槽各种材料备用数量如下:(正常回采时)表 3-2 锚联网支护时支护材料在用及备用数量表名称规 格数 量单位名 称规 格数量单位单 体DZ-2810根工字钢 11# 4.5m10根单 体DZ-3210根铰接顶梁HDJA-100010根单 体DZ-3510根木垫墩300200150mm200块圆木20030004500 mm10根笆片50捆塘柴200根3.4 通风系统3.4.1 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见附图)3.4.2 通风系统通风方式: U型通风;运顺进风,轨顺回风。主要通风路线:北区主井井筒-492m北一轨道石门北一东翼轨道下山17256运顺提料巷17256运顺17256切眼17256轨顺17256轨顺外段北一6煤回风巷北一86煤回风联巷北一2#回风石门北区风井地面。3.4.3 风量计算风量选择:1、 按人数计算:Q采=4N=4132=528m3/min;(N按交接班时最多人数考虑,包括瓦检员、安检员等辅助工种人员,取132人)2、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采=60V采S采K=601.87.81.4=1224m3/min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长壁工作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取值为7.8m2。掩护式支护:S采=3(M-0.3)=3*2.6=7.8M为煤层开采厚度,m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根据地质资料, 大部分区段地温33C左右,处于一级热害状态。适宜风速取1.8m/s。表3-3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工作面气温/工作面风速v/m*s-1150.30.515180.50.818200.81.020231.01.523261.51.8K工作面长度系数,取1.4表3-4 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采煤工作面长度(m)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150.815800.9801201.01201501.11501801.21801.31.43、 按风速计算:取最大风速时: Q采=415.660=3744m3/min;取最小风速时: Q采=0.2519.660=294m3/min; 4、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100qK /C,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m3/min。q -采煤工作面的风排瓦斯量,绝对瓦斯涌出量按30m3/min计算,通过17256高、底抽巷加上顺层孔及上隅角抽采,抽查率可以达到70%以上,则风排瓦斯量最大为30(1-70%)=9m3/min。 K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是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其平均值之比,取1.41.6,本次取值1.5。C-回风流中允许最高瓦斯浓度%,本次按回风流允许最高瓦斯浓度0.8%。Q采=10091.5/0.8=1688m3/min。综上所述:根据“一面一策”要求,17256工作面配风量2200 m3/min满足要求。3.5 监控系统3.5.1 工作面安全监控系统示意图(见附图)监控系统型号:KJ2000N;分站型号:KJ2007F型、KJ2007F1型;分站电源箱:KDW6B;监控电缆型号:MKVVP147/0.52、MHYV147/0.52。传感器安设位置:工作面共安设传感器9个,其中回风巷道内安设瓦斯传感器4个,一氧化碳传感器1个、风速传感器1个、温度传感器1个,进风巷道内安设高低浓瓦斯传感器1个、风速(风向)传感器1个。1、在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低浓瓦斯传感器(T0):距顶板300mm,距切顶线、巷帮800mm处。2、在工作面轨顺安设低浓瓦斯传感器(T1):回风巷内距工作面切眼10m处,距顶板300mm,距巷帮200mm处。在工作面轨顺安设高低浓瓦斯传感器(T2):回风巷内距工作面回风口以里1015m,距顶板300mm,距巷帮200mm处。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轨顺中每隔500m增设一个低浓瓦斯传感器T中(n),其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及断电范围与回风传感器(T2)相同。在工作面运顺安设高低浓瓦斯传感器(T3):进风巷内距工作面切眼10m处,距顶板300mm,距巷帮200mm处。3、CO传感器(0500PPm):距工作面回风巷第一风流汇合点向里1015m,距顶板(顶梁)300mm,距巷帮200mm处,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得影响行人和行车。当一氧化碳浓度24PPm,必须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风速传感器(015m/s):距工作面回风巷第一风流汇合点向里1015m处,距顶板400mm,距巷帮1.6m处。采煤面回风巷风速传感器的风速报警点为0.25m/s或4m/s,当风速传感器显示值低于或高于设计风速的20时,必须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风速传感器应安设在巷道前后10m无分支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5、风速(风向)传感器(015m/s):距工作面进风巷第一风流汇合点向里1015m处,距顶板400mm,距巷帮1.6m处。该传感器应安设在巷道前后10m无分支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当风向出现逆流时,工作面应停止生产,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6、温度传感器(-545 oC):距工作面回风巷第一汇风点向里1015m处,距顶板300mm,距巷帮200mm处。应布置在巷道上方无淋水处,且安装维护方便,不得影响行人和行车。当温度30 oC,必须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3.5.2 监控系统管理规定1、监控二队负责对各种传感器进行日常维护、调校、更换、试断电和电缆回收等工作。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堵塞传感器,影响其正常工作。2、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并不得悬挂于有淋水的地方。上隅角T0瓦斯传感器的位置距煤壁不大于800 mm,距老塘充填袋不大于800 mm,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其他瓦斯传感器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 mm,距巷道侧壁不小于200mm。3、采煤工作面在上隅角风流中必须悬挂一台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报警浓度1.0%CH4,便携仪弱电或无电时,必须立即更换。4、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隔10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一次。5、监控中心每天进行1次手控断电试验,在用甲烷传感器必须每隔10天在井下现场标校并对瓦斯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所用标准气样在1%2%(不含2%),并超过断电值。6、监控二队在井下现场标校甲烷传感器及断电试验时,施工单位必须安排机电人员现场配合,所有断电试验必须在被控开关负荷侧有电时进行,为确保安全,断电范围内的绞车要停止运行,断电试验成功后,由施工单位电工及时人工送电,恢复生产。如果断电实验不成功,瓦斯电闭锁装置不可靠,监控二队及施工单位必须立即处理,否则不允许生产。7、安全监控装置每天由监控二队负责检查、维护,确保指示准确和断电功能灵敏可靠。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工作面必须停止生产,切断电源。监控二队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8、安全监测工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每班由测气员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对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监控二队并必须在8小时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9、工作面传感器的回撤,监测装置、线路的回收由监测人员负责。无特别情况下,人员在回风巷工作时,不得影响传感器的正常监测,当工作面洒水、施工、运输、喷雾时,瓦斯传感器、监控线由工作面班队长负责保护或移挪,测气员负责监督,挪移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探头受潮误报警或损坏,恢复工作后随即挂到挪移前的位置。10、施工单位班队长每小班至少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监测装置及电缆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调度二所、监控中心汇报,并协助处理。11、与安全监测装置有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及控制线,均由辖区内的机电人员负责维护。使用单位若须更换或拆除时,必须与监控二队联系,共同处理。1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尾抵完后,施工队班队长及时将传感器外移,并将多余的电缆线盘好,测气员负责监督指导。13、施工队在进行挪移支架、上隅角收作和洒水等工作时,要妥善保护好传感器,避免造成误报或传感器损坏。14、回采单位要提前对T0、T1监控探头线路用胶皮管进行保护,胶管包裹长度不少于20m。15、当煤机到达机尾时,由机尾人员负责协助好测气员挪移、悬挂T0、T1探头。16、三机移变、高防开关、大型绞车和高频设备在监控分站附近安装时,必须提前与监控二队联系,经监控二队签字认可后方可安装。以上设备与监控分站必须保持10m以上距离。17、现场测气员及安监员对现场安全负监督管理责任,发现监控设施使用和保护不到位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制止并纠正。18、加强瓦斯监测,并严格执行张集矿瓦斯预警制度,当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当班班队长、现场测气员一起查明原并及时汇报矿调度19、此安全技术措施与该面瓦斯综合治理设计一并执行3.5.3 各类传感器报警点、瓦斯传感器断电复电浓度及断电范围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值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方可人工通电开启。详见工作面监控系统示意图(附图)。表3-5瓦斯传感器断电复电浓度及断电范围传感器预警值断电值复电值断电范围T00.6%CH41.5%CH41.0%CH4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10.6%CH41.5%CH41.0%CH4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20.6%CH40.8%CH40.8%CH4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中(n)0.6%CH40.8%CH40.8%CH4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30.5%CH40.5%CH40.5%CH4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3.6 防尘系统(见附图)3.6.1 防尘设施及管路系统1、 健全工作面防尘供水管路系统,工作面巷道必须设置防尘供水管路。各转载点安设转载喷雾。2、 皮带机巷、回风巷铺设89mm无缝钢管,且每隔50m设一个三通及闸阀,且要保证管路完好、水压满足要求。在采煤面进、回风巷内距工作面向外200m范围内设置三道风流净化喷雾,且首道净化喷雾距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60m,进、回风巷内在距巷道外口50m布置一道风流净化喷雾,要求雾化效果好,能覆盖巷道全断面,并保证正常使用。3、 回风巷安装23道全断面纱网防尘帘,防尘帘前0.30.5m,必须安装覆盖巷道全断面的喷雾装置,回采时开启喷雾装置。4、 工作面进回风巷按规定各安设1组隔爆水袋,隔爆水袋棚区长度不得小于20m,水量按巷道断面每平方米不少于200L;隔爆水袋吊挂平直,横竖成线,首列隔爆水袋距工作面距离应保持60200m,并要经常对隔爆水袋进行冲刷、加水,确保无积尘和水量充足。5、 防尘管路铺设路线:17256轨顺防尘系统:地面消防水池供水干管井底车场-492m北一轨道石门北一东翼轨道下山17256运顺外段北一6煤回风巷17256轨顺外段17256轨顺(89 mm)17256运顺防尘系统:地面消防水池供水干管井底车场-492m北一轨道石门北一东翼轨道下山17256运顺(89 mm)。供水灭尘系统示意图(见附图)3.6.2 灭尘方法1、 采煤机采用内外喷雾灭尘、附加喷雾二次降尘;支架移架时采用移架喷雾降尘;工作面及进、回风巷按规定洒水灭尘;各转载点设置转载喷雾降尘。安装采煤机高压引射外喷雾降尘装置,喷雾压力不小于8Mpa,提高煤机外喷雾效果。2、 在采煤面进、回风巷内距工作面向外200m范围内设置三道风流净化喷雾,且首道净化喷雾距工作面距离不得超过60m,进、回风巷内在距巷道外口50m布置一道风流净化喷雾,要求雾化效果好,能覆盖巷道全断面,并保证正常使用。3、 施工队定期冲刷巷道积尘,至少每天对工作面巷道(包括回风巷、皮带机巷及出货系统)全面冲洗一次,并要有记录可查。4、 施工队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5、 工作面系统内所有运煤转载点处,均要在供水管路上安设三通阀门,并设置完善的喷雾装置,并保证正常使用。6、 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在拆除供水管路时,进风巷水管末端的水头距转载机头不得超过50m,回风巷水管末端的水头距工作面不得超过50m,末端用直径为51mm的高压胶管延伸至工作面。7、 施工单位不得随意拆除或更换供水管路,且要按照规定加强对供水管路、三通阀门的检查与维护,杜绝漏水现象,确保施工地点供水管路有足够的水量、水压。8、 在17256工作面轨、运顺安设隔爆水袋,隔爆水袋距轨、运顺切眼距离为60200m,每个水袋的水量为40L,水量200L/m2,隔爆水袋的长度不小于20m,吊挂平直,水量充足,并要及时挪移,挂牌管理。9、 根据淮南矿业集团综合防尘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第一点:煤厚超过1.3m的采煤工作面,两巷必须采取长钻孔注水(可利用瓦斯抽采钻孔);工作面可利用检修时间实施浅孔注水,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注水压力、时间等。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注水后易造成顶板垮塌或底板变形,或者地质情况复杂、顶板破坏严重,注水后影响采煤安全的煤层;注水后会影响采煤安全或造成劳动条件恶化的薄煤层;原有自然水分或防灭火灌浆后水分大于4%的煤层;孔隙率小于4%的煤层;煤层很松软、破碎,打钻孔时易塌孔、难成孔的煤层;采用下行垮落法开采近距离煤层群或分层开采厚煤层,上层或上分层的采空区采取灌水防尘措施时的下一层或下一分层。(1)工作面煤层注水(浅孔注水) 浅孔注水钻孔布置及施工:采用气动手持式钻机人工进行打眼,孔径42mm,孔深8.0m,孔间距为5.25m。为防止工作面上、下端头煤壁片帮,上、下端头10m范围内不打注水孔;同时,煤机机身及煤机上下5m范围内及工作面顶板不稳定段不进行打眼注水;钻孔布置在工作面煤壁的中下部,护帮板下方300mm的位置,钻孔采用单排布置,仰角05;采用煤层注水用封孔器进行封孔,封孔深度不小于1m。 深孔注水钻孔布置及施工深孔注水利用工作面轨顺顺层抽采孔进行注水,孔间距为3m,使用特殊加工的连接头与供水管路连接。注水用顺层孔不得少于2个且必须为连续的,当里口注水用顺层孔距工作面煤壁小于3m时停止注水,将注水设备移至外口重新安装,继续进行注水作业。 浅孔注水参数:注水压力:采用静压注水,总注水时间:利用中班检修时间实施短孔注水,总注水时间不少于3小时。打眼可与注水平行作业,不占用注水时间;单孔注水时间:实际单孔注水时间以煤壁出水为准;一个圆班循环总注水量:按照吨煤注水量25L(煤体水份增加2.5%)考虑,该工作面一个圆班循环进尺需要的总注水量约为:1854.28.01.37/325L/t281.13;单孔注水量:平均每个孔注水量为281.13 /42=6.73。需要说明的是:煤体实际能注入的水量与封孔深度、注水压力、注水流量、煤体的裂隙发育情况等有关。(2)顺层孔注水(深孔注水) 顺层孔注水施工准备和施工工艺:管路连接:直径25mm高压软管做为注水干管,每节干管之间用一个25mm三通连接,在每个三通上接两个截止阀,其中一个截止阀通过一个变径接头(25变10)与10mm高压软管做为的支管连接,支管与抽采队加工的封孔连接头连接后套到顺层钻孔上。施工技术参数:采用静压注水;总注水时间:5-8小时进行注水,或煤壁出水后停止;循环总注水量:以流量仪记录为准;为保证有较好的注水湿润效果、适当延长注水时间,若工作面按设计的循环进度每天注水一次,一次注水1-2孔。 (3)注水系统:注水系统由工作面及轨运顺供水系统、高压胶管(直通、变通)、双功能高压水表、截止阀、煤层注水用封孔器、卸载阀(截止阀)等组成;注水系统主要设备规格参数如下。 流速流量计:型号YKS-,测量范围016MPa,最小流量0.1 m3/h,过载流量5.0 m3/h,常用流量2.25m3/h。 高压胶管:254SP10m、134SP10m、104SP10m。 截止阀:25mm、13mm、10mm。 其他:25mm直通、25mm三通、13mm三通、10mm三通、25mm变10mm变通、25mm变13mm变通、25mm截止阀、13mm截止阀、10mm截止阀等。需要准备的设备材料规格型号及数量如表所示。序号设备材料名称数量规 格 型 号1气动手持式钻机3台ZQS-502麻花钻杆12根42mm2m3三通(工作面用)各10只规格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压电工培训
- 合作经营门市出租合同
-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节庆活动计划
- 水利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
- 船用电缆选型课件
- 建筑行业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 2025年度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发展计划
- 志愿者心理辅导岗位职责
- 汽车行业2025年内部审计工作总结与未来计划
- 学校食堂保洁岗位职责及食品安全
- 2025年焦作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更换窗户施工方案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新员工培训考试【图书专员】
- 防伪包装技术
- 49000DWT江海直达成品油船设计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
- 装配及检验规范(修订版)【新版】
- 合成宝石特征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