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和意境》PPT课件.ppt_第1页
《意象和意境》PPT课件.ppt_第2页
《意象和意境》PPT课件.ppt_第3页
《意象和意境》PPT课件.ppt_第4页
《意象和意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象和意境 景物形象 意象 通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 思的物象。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这些句子中的意 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歌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 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 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 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比喻性意象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烘托性意象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几人回? 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 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 意。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之伤感 圆月对家、人的思念 流 水凡事听其自逝的叹惜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古迹怀 旧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 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兰、菊 、竹、梅)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 “桃花美人” “牡丹高贵吉祥”等等。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 ),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变式: 3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 诗中的作用? 4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 二、答题步骤与答题范式 : 步骤: 第一、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 第二、概括诗歌意象特征 第三、揭示作者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了-意象,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起到了-作用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 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 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 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 简要分析。(4分) 【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 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 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物 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铺径之落红、弄 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 景。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 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这首词应是一首 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 ,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 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 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意境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 的思维流程进行。即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 情感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即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出主要景物。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答出具体的情感,切忌空洞。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灵活变通】有时第一和第二步的顺序可以变换.有时只需 答出意象即可而不必描绘。 【答案组织】 1、句式选择: 这首诗(或哪几句)描绘的景物,描摹(展现)了 一幅的图景, 营造(渲染)了的意境(氛围),寄予(抒发)了 诗人的感情。 2、备选词语: 幽静雅致、萧瑟凄凉、孤寂凄清、生机勃勃、沉郁忧 愁、和谐静谧、 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 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 花烬繁。 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 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 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解析: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 ,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这就隐 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 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 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 !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 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意思是, 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 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 以悲凉、抑郁之感。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 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 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 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 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 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 ,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 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 、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 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 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 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 即可。)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 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 乌衣巷 朱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答案 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 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影子,夕 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 一) 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画面。(步骤 二) 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 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步骤三)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 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 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 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审题:此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 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1)“片云”“孤月”是说自己犹如一片漂浮在远 天的云,又象是一轮高悬在长夜中的孤月,意境 冷清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 2)“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 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鉴赏咏物诗 事物形象 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 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1、素材积累: 表达技巧: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 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 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 彼。 方法指津: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 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 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鉴赏流程: 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 理想情操 答题示例 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 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解析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犯。 玄 鬓:即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 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即指蝉。 高洁:指 蝉,其实是自喻。 西角高墙外,枯瘦的古槐树上,秋蝉在一声声 嘶鸣, 狱中囚禁的我,思想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 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 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 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 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 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还能有谁为我表白皎 皎廉洁的一颗心。. 这首咏物诗,名为咏蝉,实为自表心迹。诗人抒 写了因无罪被诬,无人相信自己的高洁而为之辩 白的忧愤。但忧愤之中又有着超然的心态,不愿 与俗流为伍。 参考答案 答:该诗以蝉为题,因蝉感兴,并以吸 风饮露,行为高洁,而遭际不幸的秋蝉 自比,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 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通篇托 物感怀,借蝉明志,运用比兴手法寄托 作者的不平和悲愤。既是咏物,又是写 人,物我一体。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解析迥:远。 傍:靠。 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