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宏: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1页
熊宏: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2页
熊宏: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3页
熊宏: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4页
熊宏:2012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 槎 中 学 熊 宏 一、文言文阅读题取材范围探索。 所选选用的文章是课课外短小的文章,以写人为为 主的记记叙类类短文占绝对优势绝对优势 ,题题材都是故 事性强的人物传记传记 ,通过简过简 短的文言材料 反应应出人物的品格特征。 选文具有教育性,所选文段有一个健康而有 教育意义的主旨,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 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 选文浅易性,主要表现在选文的故事性强, 有人物有故事,阅读量少,大多在百字左右 ,生僻字用注解、注音,使之化难为易,变 深奥为浅显。 命题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和江西省中考语 文学科说明都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基础内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数 都是围绕着“内容理解”这一核心来设置的。 二、 主要考点概述 根据今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和对近几年 的“样卷”分析,今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为10分 。主要有以下5个考点:(1)断句(朗读节奏)、 (2)实词理解、(3)句子理解、(4)要点概括 、(5)人物形象分析。 * 2005年选自三国志 王粲传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宽 广心胸和高尚品格。 * 2006年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欧阳修胸襟开阔, 虚怀若谷。 * 2007年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王猛嫉恶如仇,执法如山, 雷厉风行 。 * 2008年江西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桑怿传 桑怿有勇有谋,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2009年选自后汉书朱云传朱云耿直忠心,冒死进谏。 *2010年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黄庭坚勤学有法,终成大器。 *2011年选自解缙太原王传解元智勇双全、本领高强的形象 。 近七年来江西省中考文言文 选文与主题一览 * 试题回放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 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 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 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 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 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 ,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是,不可诛;其言 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 ,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 ,以旌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2009年 ) 【注释】匡:辅助。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厉: 激励,此有警戒之意。上:指汉成帝。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将:拿。龙逢、比干:古代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辑:连缀。 旌:表彰。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廷: 已: 易: 1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2分) 1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2分) 15、你认为汉成帝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元祐初,山谷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 ,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 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 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 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 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与元祜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 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2010年) 【注释】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涪陵:地名。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 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已:同“以”。不 诬:不假。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 (只 划一处) 。(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罢:( ) (2)从:( ) 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的意思。(2分) 1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 ?(2分) 1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 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 ,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 ,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 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 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 ,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 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却行:倒退而行。 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 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擢:提拔。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忧( ) (2)备( ) (3)遁( )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 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 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三、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分值为 10分,包括5个试题,主要从诵读、实词解释、文意把握、 概括要点、写作技巧、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考查。 选材大 多出自二十五史或其他古书,内容大多与江西的风土 人情或课文作者、课文内容有关,体裁是具有趣味性、可 读性、故事性、启发性的记叙短文,一般为人物传记。具 体分析如下:11题,划分朗读节奏,此题分值1分。只要划 一处即可。2009年考查的是前置状语与主语之间的停顿, 2010、2011年考查的是主谓之间的停顿。12题,解释词语 ,分值为3分(2010年为2分)。全部是重要的实词(以通 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为主),而且大都是 教材当中出现过的词。2009年:“廷”是活用词(名词活 用为状语),“已”、“易”都是古今异义词。2010 年:“罢”为古今异义词,“从”为多义词。2011年 :“忧”为活用词(意动用法),“备” 为古今异义 词,“遁”为一般实词。 13题,翻译句子(2009年未出现此题),分 值为2分。但题干上不说翻译句子,只提“说 说某句话的意思”,不按翻译的字字落实, 只需意译句子,说出句子大概的意思就行了 ,降低了难度。其余两题(2009年为三题) :14、15题,分值各为2分(2010年15题为 3分)。有的是 “文意理解”,如2009年13、 14题,2010年14题;有的是“概括要点”,如 2010年15题;有的是“写法分析”,如2011 年14题;有的是“人物分析”,如2009年15题 ,2011年15题。预计今年仍是人物传记,以 江西名人为主,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 题型解读1朗读停顿类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示例1:秦王坚/自河东还(2007年江西省) 示例2:力过数人/而有谋略(2008年江西省 ) 示例3:于是/左将军辛庆疾免冠(2009年江 西省) 示例4:与元佑以前所书/大异(2010年江西 省) 示例5:敌骑数千/四面集。(2011年江西省 ) (只要标对一处即给分,出现读破句不给分 ) 文言文朗读节奏题解题策略 策略:朗读停顿类试题分值为1分,按理应该 只划分一下,这样答案更明晰,不易混淆 ,也有利于试卷评改。 做这类试题,首先要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 文,弄清其句式结构;其次,依据句式句 意在不读破句的前提下划分。 考生应特别注意四种特殊句式: 1、倒装句式(状语前置或者后置) 2、主谓句式 3、动宾句式 4、并列句式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一、 主谓之间可停顿。 主语和谓语构成单句的结构,诵读 时要停顿。 例:禽兽之变诈 / 几何哉,这里“禽兽之 变诈”是主语部分,“几何哉”是谓语部分 ,中间要停顿。 又如:可爱者 / 甚蕃 土地 / 平旷,屋舍 / 俨然 其一 / 犬坐于前 吾 / 视其辙乱 文言文朗读节奏题解题策略 二、谓宾之间可停顿。 宾语也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独立性较 强,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停顿 。 例:衔 / 远山,吞 / 长江,这里“衔”和“ 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 ,中间要停顿。 又如: 燕雀 / 安知 / 鸿鹄之志哉 广 / 故数言 / 欲亡 文言文朗读节奏题解题策略 三、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 。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用作状语 的成分,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作补语。如果 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 间要停顿。 例:受任 / 于败军之际,奉命 / 于危难之 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 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它们之间 要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题解题策略 四、 分清单音和双音,单音词间可停顿 。 文言文里常有两个单音词恰好在现代汉 语中组成了一个双音节词,意义也有所不同 ,诵读时要辨认清楚。 例:中 / 间 / 力拉崩倒之声。这里“中”是 中间的意思,作主语;“间”是夹杂的意思, 作谓语中心语,它们之间要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题解题策略 五、句首虚词、总领性词语之后可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 句乃至全段,如“夫”“盖”“若夫”“至若”等 ,诵读时可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 解。 例如: 夫 / 战,勇气也 盖 / 大苏泛赤壁云 预计今年该题将和去年一样,只划一处。 但也可能以客观题出现。 . 题型解读2解释字词类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示例1:(1)类( ) (2)是( ) (3)夸 ( ) (2006年江西省题) 示例2:(1)为 ( ) (2)患( ) (3)市 ( ) (2007 江西省题) 示例3:(1)缚( ) (2)走( ) (3)善 ( ) (2008 江西省题) 示例4:(1)廷( ) (2)已( ) (3)易 ( ) (2009年江西省题) 示例5:(1)罢( ) (2)从( ) (2010年江西省题) 示例6:(1)忧( ) (2)备( ) (3)遁 ( ) (2011年江西省题) 解释字词类题解题策略 策略:这些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都 是要求积累的重点字词,一般都可以在学过 的典范文言文中找到答案;即使不是文中出 现过的,那根据前后文意判断即可解决。因 此,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多积累、多培养 语感。 以2011年的三个例子来找课文中的原型: (1)忧(感到担忧) (2)备(详细、详尽) (3)遁(逃跑) (意思准确的其他答案均给分) 重点研读,个别突破。 对于第一遍阅读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而在解 题中确实需要理解得地方,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去 突破: 1、联系注释和已学过的文言知识推测判断,用熟悉 的义项代入筛选。 2、通过语境揣摩,联系前后的词语去分析,先把其 他词语翻译出来,然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去推断。 3、对没学过的实词,从该字的偏旁部首入手不失为 一种好办法。因为偏旁部首至少有意义指向的作用。根 据文言实词的意义有一定传承性的特点,回忆现代汉语 这个词在词语或成语中的意思,常常有一定的效果。 。 . 题型解读3翻译句子类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示例1: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2007年 江西省题) 示例2: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 (2008年江西省题) 示例3: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 父不及见也。(2010年江西省题) 示例3: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 2011年江西省题) 翻译句子类题解题策略 策略:看几年来江西省文言文阅读中“翻 译句子类”试题,当要求翻译的句子难度 过大时,一般用选择题来降低难度;当 要求翻译的句子相对简单时,一般说准 大意,关键字词把握准了即可。 请记住:句子翻译是以文言实词的掌握 为基础的,句中的几个重点实词的意思 理解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基本功要掌握扎实。 题型解读4把握文章重点、人物形象 分析、要点概括等类型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 的原因。(2007江西省) 2、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 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008江西省 ) 3、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 的?(2009江西省) 4、山谷草法“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 哪三个要素促成的?请根据文章信息 概括。 (2010江西省) 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等类型 解题策略 策略:无论是考查课内还是课外的文言文阅读,都必 须是以课内文言文为出题依据。平时积累的基础知识 和方法,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等类型 的试题,考的是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信息 提炼和概括能力。这些与现代文的阅读方法是相通的 。 在通读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时不能 理解的地方,此时不必要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时间 也不允许考生去推敲每一个字的含义。应该暂时跳过 去,把文段读完,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写了什么人、 什么事、什么情、什么理,第一步做到能理解大意就 可以了。 方法指导: 1、一般来讲,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考察内容以物 传记为主。对于人物传记,考生应该注意两个基 本问题:一是写了什么,即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有什么行为举动(如他到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事情或做什么什么官),文中涉及什么人,这些 人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二是通过这些行为举动反 映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他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评价等。 2、读题干,找区域。 就是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原文中 找出或圈定与题干要求相对应的所有段落、语句 (即“答题区域”)再加以归纳概括,这样就可以 避免遗漏,答非所问。 3、分析人物的言行,关注人物的神态,( 表情)分析具体事件,然后选择准确的语句 进行概括。 4、对文章内容的概述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概 括还要做到摘拼析,巧表述。 “摘”就是摘录法,就是直接摘录文章中相关 的原词、原句作答;“拼”就是拼接法,也就 是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的词句有机地拼接; “析”就是分析法,即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分 析,提取归纳。 如:2010年、2011年江西中考试题分别为 :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非动”是哪三个 要素促成的?请根据文章信息概括。 此题已指明了三个原因,而且限定了范围: 从“近于俗”到“下笔非动”,所以指向比较明 显,学生答题应该问题不大。从文章内容我 们不难得出:(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字帖;(3)自身的努 力。 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