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禅宗寺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南北朝时,开始建造“塔院”和“石窟寺”。塔院是以塔为中心,四周建廊、殿等建筑的寺院形式。石窟寺是以石窟为中心,在石窟内雕塑佛、菩萨像等,在石窟左右两壁开凿僧房或在石窟前修建殿堂的窟寺一体的寺院形式。隋唐时代,供奉佛、菩萨的殿堂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塔已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寺院则在寺的一侧造塔。宋朝以后,多数寺院已不再修建塔了。“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蓝”就是“僧园”之意。“伽蓝七堂”的布局同我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成为我国佛寺建筑的固有标准。佛教的每个宗派的“七堂”都有所不同,后世大都沿用禅宗的七堂之制,即“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菩萨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此外,在中轴线东西两侧还有对称建造的体形较小的配殿和附属设施,通常有钟楼(东面)、鼓楼(西面)、伽蓝殿(东面)、祖师殿(西面),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其它尚有库房、客房、厨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寺前大多有水池或放生池。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封闭相反,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如苏州的灵岩寺、杭州的灵隐寺、夫台山国清寺、广东曲江南华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属于此类格局。1.山门和山门殿山门是进山进寺的大门。最早佛教寺院多在山林中修建,故有此称。通常是一座有三个洞门的牌楼式建筑,中间一个大洞门,左右各一个稍小些的洞门。它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天相门、天作门),故也称三门。佛寺的山门即便只有一门,也呼之三门。山门是僧俗的分界。山门后建有山门殿。通常是一座信道式的长方形小建筑物。在殿的左右两侧各塑造一尊密迹金刚,造型为手执金刚杵的力士。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依据佛经的记载只有一个密迹金刚力士,到了隋唐时期,为了迎合中国讲求对称美的习俗而凑成两位。左尊是怒颜张口,右尊是忿然闭唇。明代以后,山门殿中的力士由封神演义中的“哼”(郑伦)、“哈”(陈奇)二将的形象所代替,逐步汉化。2.弥勒殿(天王殿)山门殿后是一座长方形的弥勒殿。殿中供奉弥勒,故称弥勒殿。殿的东西两侧分列四大天王,故也称天王殿。弥勒背面隔板后塑韦驮像,与之背靠背。弥勒殿前大多置放一对石狮子(左雄右雌)守卫寺门。石狮外侧有一对石灯柱,底座为须弥山座,上面是透光的石灯。有些受地形限制或规模较小的寺庙,往往没有山门和山门殿。(一) 弥勒佛弥勒佛也称弥勒菩萨或大肚罗汉。弥勒是姓,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慈悲”。他出生于南印度贵族,后来出家成为佛的弟子,却先于佛祖圆寂。佛祖曾预言弥勒4000年后继承释迦而降世成佛,号称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中国佛教寺院的弥勒大多并非弥勒佛的本像。中国佛教寺院的弥勒大多是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大肚罗汉形象。这是源于五代梁朝时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形象。布袋和尚法名契此,身材矮胖,笑口常开,常背一个布袋化缘,点化世人,预测人间吉凶祸福。人们认为他是弥勒佛转世,开始按照他的形象塑造弥勒佛像,供奉于天王殿。(二)四大天王四大天王也称四大天将或四大金刚。他们是:1、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咤,守护东方。白面,穿白色铠甲,手执的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国”的意思是慈悲为怀和扶持国土,手执琵琶是表示用音乐感化众生,也表示“调”音。2、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守护南方。青面,穿青色铠甲,手执的法器是青光宝剑。“增长”的意思是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宝剑是为保护佛法,也代表挟“风”。3、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守护西方。红面,穿红色甲胄,手上缠绕一条龙或一条蛇。“广目”的意思是用“净天眼”观察世界,代表“顺”。手缠龙(或蛇)意思是群龙之首,龙蛇也可喻为绳索,对不信佛者将用绳索捆来皈依佛祖。4、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守护北方。绿面,穿绿色甲胄,右手持宝幡(混元宝伞),左手握银鼠。“多闻”的意思是指其福德之名闻于四方,宝伞、银鼠,代表下了“雨”和制服妖魔,保护丰收。佛教认为,四大天王是护法神、守护神,他们担负着护佛、护法、护僧、护国、护众生的职责。老百姓则认为,四大天王表示“风、调、雨、顺”,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消灾灭祸,众生平安。(三)韦驮菩萨弥勒背面隔板后的面朝大雄宝殿的是护法天尊韦驮。他戴盔穿甲,手持降魔金刚杵,巡视东、南、西三洲,面对佛祖。传说佛祖赋予他保护佛寺院和“佛、法、僧”三宝安全的任务,成为寺院守护神。3.大雄宝殿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又叫主殿、正殿。大雄宝殿通常是寺院中最高大的建筑,为重檐歇山式。寺庙的主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进行。该殿的主尊是佛祖释迦牟尼,古印度佛教信徒尊称释迦为大雄,意即英勇无畏,法力无边,能降服群魔,因此,称该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供奉的雕塑像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大殿正中供奉主尊佛像;二是东西两侧配置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三是主尊像背面是大型海岛观音群像或三大士(文殊、普贤、观音)塑像。(一)主尊塑像大殿正中的莲花座(或须弥座)上供奉主尊佛像。主尊佛像类型多样,有设一尊、三尊、五尊几种情况。1、塑一座主尊佛像:通常是佛祖释迦牟尼。有坐式、立式、卧式三种造型。卧像一般指释迦牟尼涅盘时的形象,故又称涅盘像。寺庙中一般不供奉卧像。2、塑三座主尊佛像,有四种类型:(1)横三世佛像:正中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2)竖三世佛像:正中是“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是“过去世”燃灯佛,右尊是“来世佛”弥勒佛。(3)三身佛像:表示释迦牟尼的三种化身,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是应身佛(化身佛)释迦牟尼佛。(4)其他类型:在部分净土宗寺院中设释迦牟尼佛(中)、阿弥陀佛(左)、弥勒佛(右)或释迦牟尼佛(中)、药师佛(左)、弥勒佛(右)。3、塑五座主尊佛像:此属于佛教密宗供奉的佛。正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左第一位是南方欢喜世界的宝生佛(或叫宝相佛,表示德福),左第二位是东方妙喜世界的阿闪ch佛(表示觉悟),右第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表示智能),右第二位是北方莲华世界的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二)大雄宝殿东西两侧配置的塑像大殿东西两侧配置的塑像通常有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三种类型。1、十八罗汉:大殿东西两侧各九尊,具体是:(1)举钵罗汉,名迦诺迦跋厘隋阁,原是托钵化缘的和尚。(2)伏虎罗汉,名宾头卢尊者,曾降服老虎。(3)喜庆罗汉,名迦诺加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与人论“喜”“庆”尤其有名。(4)看门罗汉,名注荼半托迦尊者。(5)长眉罗汉,名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6)静坐罗汉,亦称为诺距罗尊者。是一位大力罗汉,过去曾是位战士,所以虽静坐,仍有力士体格。(7)挖耳罗汉,名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静”闻名,故称“挖耳罗汉”。(8)骑象罗汉,名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9)乘鹿罗汉,名宾度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宫劝国王修行。(10)开心罗汉,即戌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知内惟有佛。(11)探手罗汉,又名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毕常双手举起伸懒腰,故有此名。(12)托塔罗汉,名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13)芭蕉罗汉,又称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下修炼用功。(14)过江罗汉,名跋陀罗尊者。(15)布袋罗汉,名因揭陀尊者。(16)降龙罗汉,名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17)笑狮罗汉,即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向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18)沉思罗汉,名罗怙罗尊者,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2、二十诸天:即二十位护法天神。大殿东侧自南而北,依次是:(1)大梵天王;(2)阎魔天王;(3)散脂大将;(4)鬼子母神;(5)韦驮天神;(6)星光月天;(7)臂不动天;(8)大辨才天;(9)月宫天子;(10)娑羯龙王。大殿西侧自南而北,依次是:(1)帝释尊天;(2)魔首罗天;(3)紧那罗王;(4)大功法天;(5)诃利帝王;(6)坚牢地神;(7)金刚密迹;(8)魔法支天;(9)日宫天子;(10)菩提树神。3、十二圆觉:即十二位圆通融达、大觉有情的菩萨,他们内藏高佛道,外现凡人相。东侧自南而北,依次为:(1)文殊菩萨;(2)普眼菩萨;(3)弥勒菩萨;(4)大势至菩萨;(5)净业障菩萨;(6)圆觉菩萨。西侧自南而北,依次为:(1)普贤菩萨;(2)金刚藏菩萨;(3)清静慧菩萨;(4)观世音菩萨;(5)普觉菩萨;(6)贤善首菩萨。(三)大殿主尊佛像背面的塑像大殿主尊佛像背面隔板后的塑像有两种类型:1、塑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像,佛教常将这最有名的三位菩萨合称“三大士”。2、最常见的是塑大型海岛观音群像。由以下几类塑像组成:(1)观音塑像。观音菩萨设在海岛群像中心,常见的形象有:A、鱼篮观音,又名航海观音,赤脚踏于鳌鱼背上,手提鱼篮。足踏鳌鱼,意思是在茫茫苦海中,“救苦救难,普渡众生”。B、杨柳观音,大士手持净瓶和杨柳枝。意思是“普洒佛法”。C、洒水观音,也叫滴水观音,右手持净瓶洒水,或滴水,或泻水。意思是将大悲甘露洒向人间,为世人造福。(2)观音左右侍从金童玉女像。金童善财和玉女龙女是观音菩萨的胁侍,设在大士的两侧,作拱手呵护状,是十余岁孩子活泼、可爱的形象。(3)五十三参禅塑像。即善财童子先后参拜53位“善知识”,最后参拜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大型海岛群雕中塑造了53次参拜时的图像。(4)在观音塑像上面,有的还雕塑有地藏菩萨像,再上面还雕塑有释迦在雪山上修行时的饥佛像。大雄宝殿前的大院正中摆设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的寺名。大殿前左右有一对旗杆,旗杆顶部各有一个幡斗。逢佛教重大节日,将升起“六色佛旗”,它是佛教九大标志之一(其余八大标志是塔、法轮、莲花座或须弥座、光相、佛祖胸前的卍、念珠、菩提树、袈裟或佛脚印)。4.本寺主供佛菩萨殿大雄宝殿后面是供奉本寺主供佛(菩萨)的殿堂,名称直接冠以佛菩萨称号或法号。如福建南普陀寺,中轴线大雄宝殿之后是大悲殿,主供大慈大悲菩萨观世音;河南洛阳白马寺,大雄宝殿之后是接引殿,主供西方三圣,居中者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接引超度世人到他们的极乐世界。供奉本寺主供佛(菩萨)的殿堂也有建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的,如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殿、普陀山法雨寺的观音菩萨殿就都建造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此外,也有在天王殿后不建大雄宝殿,而只造本寺主供佛菩萨殿的,如普陀山普济寺就是在天王殿后建造圆通宝殿。还有相当多的寺院只有天王殿和大雄殿,而无主供菩萨殿。5.法堂法堂,亦称讲堂。是高僧大德们讲演佛法的地方,是寺院重大佛事活动的场所,如方丈升座、传戒期间设戒坛等等。法堂中央设一座台,安放讲台和法座。法座背后的木板屏上常常绘有狮子吼图。因为佛教常把说法喻为狮子吼。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小一点的寺院不专设法堂,只在某一殿堂内占用一侧,或在藏经楼内设一个法台,供方丈、高僧讲法用。6.藏经楼在本寺主供佛(菩萨)大殿之后,都建有宽大、明亮的藏经楼(或阁),用来存放佛经。有些寺院也将藏经楼多用,一是藏经,二是供奉主供的佛菩萨,三是僧众学习佛经的场所,四是接待贵宾。7.配殿中轴线东西两侧还有对称建造的体形较小的配殿和附属设施。这里只介绍伽蓝殿和祖师殿。1、伽蓝殿设在大雄宝殿右侧。伽蓝殿正中塑波斯匿王,左塑祗陀太子,右塑给孤独长者,这是父子三人。殿的两侧配塑十八伽蓝,是守护、保佑“僧伽蓝”(佛教徒修行的场所)的十八位伽蓝神。禅宗寺院以本山土地为守护神,也称“土地堂”。2、祖师殿设在大雄宝殿左侧。以禅宗寺院为例,祖师堂通常正中塑初祖达摩,左塑六祖慧能、或马祖、或该寺开山祖师,右塑百丈大师或该寺贡献突出的的祖师。8.钟(鼓)楼 为禅宗伽蓝七堂之一,作为寺院报时,集众敲钟所设,最初位于法堂的东北,与经藏遥相对称。宋以后钟楼的位置渐渐前推,常常置山门或天王殿的东侧,与鼓楼遥遥相对。鼓楼悬鼓专作报时用,楼高二至三层,鼓置顶层,第二层用作藏经,底层供地藏菩萨,故又称地藏殿,木结构钟(鼓)楼顶层空透,底层外墙常用砖砌作券门。9.禅堂(斋堂)是禅僧坐禅修行以及休息用的场所,也称僧堂或云堂,是禅宗寺院中的主要建筑。除了方丈高僧之外,一切僧众都应住进禅堂,他们的位置依受戒先后安排。堂中除了设合供奉圣僧像外,就是长连床,衣架之类的生活用具。有的禅堂还兼作斋堂,丛林制度发达以后斋堂与禅堂分离,并且禅堂在西,斋堂在东成为定制。2佛殿尺度佛殿是寺院中重要的建筑,在寺院中随其地位的不同、寺院规模的差异,而有所变化。在以佛殿为主体的大型寺院中,佛殿可达9间。如义县奉国寺大殿,内供佛像最多者5尊,通面宽达482m,通进深达2513m,面积1211mz。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也是九开间的大殿,通面宽537m,通进深2744m,面积1474m2,是现存早期佛殿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中型佛殿以七间五间居多,七间者面宽在40m上下,进深在25m至30m。中型佛殿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图12a、b)。小型佛殿则为三开间建筑,面宽多不过10余米,进深也在10m上下,平面近方形,如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但这些佛殿建筑不论大小,普遍不设回廊,皆以门窗装修封于檐柱间,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气氛。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禅宗的这个“禅”字由于梵文“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但是禅宗所谓的禅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证悟到本性的一种状态。潘国静禅师曰:禅来自于生活,是长期对生活积累时的顿悟,禅不受知识的约束。“禅宗”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禅宗”之根本宗旨“禅宗”的修行原则“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禅宗”的修行原则“禅宗”的中心内容“顿悟见性”是“禅宗”的中心内容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教释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菩提达摩(月冈芳年 1887年)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山林地区兴建寺庙不同于平原城镇,虽然也强调中轴线,尤其在山门以内,已中轴线对称的方法构成严整的布局,突出佛教的主题,但山门以外的前导部分并不一定遵循这样的格局。 由于环境因素的制约, 地形地势起伏变换, 寺的前导部分往往顺应自然环境,方式灵活,成为山林佛寺布局的一种特色。在北京郊外西山的碧云寺是敕建寺院的另一典型。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建筑处理的手法和市区佛寺的处理手法也就很不相同了。碧云寺所在的地点是北京西郊西山的一个风景点,这里有甘冽的泉水,有密茂的柏林,有起伏的山坡,有巉岩的山石。因此,碧云寺的殿堂、廊庑的布局就必须结合地形并且把这些泉水、岩石、树木组织到它的布局中来。沿着山坡在不同的高度上坐落一座座的殿堂以及不同标高的院落。在这个组群中可以突出的提到三点:一个是田字形的五百罗汉殿,这里边有五百座富有幽默感的罗汉像,把人带进了佛门那种自由自在的境界。罗汉堂的田字形平面部署尽管是一个很规则的平面,可是给人带来了一种迂回曲折难以捉摸,无意中会遗漏了一部分,或是不自觉地又会重游一趟的那一种错觉。另一个突出点,是组群的最高峰,汉白玉砌成金刚宝座塔。从远处望去,在密茂的丛林中这座屹立的白石塔指出了寺的位置,把远处的游人或香客引导到山下山门所在。让人意外地发现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座幽雅的佛寺。关于这座塔,在另一段中将比较详细地叙述,在这里就不必细谈了。另一个突出点,是以泉水为中心的庭园,在这里有明沏如镜的放生池,有涓涓流水,在密茂的松柏林下,可以销除任何人的一身火气,令人进入一个清凉的境界。总的说来这个组群是在山林优美地区建造佛寺的一个典型。浙江杭州的灵隐寺,以及江西庐山很多著名的寺院,都有相同的效果。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水泉院是碧云寺内风景清幽的好去处,院内松柏叁天,最有名的是三代树。这是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层长着一株楝树,现在楝树仍旧活着。院中还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是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碧云寺建筑的主要特征:1. 平面组合的独特:元明时期前汉寺“伽蓝七堂”,清代后喇嘛教金刚宝座塔2. 寺庙中建造园林:园林水泉院3. 金刚宝座塔:两层台基,35米1.寺庙建筑梁思成中国佛教建筑:佛寺布局,一般说从山门起,在一条南北轴线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布置一座座殿堂,周围廊庑,以及一些阁楼把他们围绕起来。这些殿的尺寸,规模随着他们的重要性而逐步加深,往往到了第三或者第四殿堂才是寺庙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2.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布局伽蓝七堂建制:四进院五殿宇P14 轴线组合古代造园名著园冶:“相地合宜,构图得体。”在地势,气候,风向,阳光,水,林木等自然条件都非常完美的环境中,寺庙得以流芳百世。寺庙园林功能介绍p16第二节 禅寺殿堂寮舍形制(一)一、佛殿、法堂与方丈二、僧堂、众寮与库院三、山门与回廊第三节 禅寺殿堂寮舍形制(二)一、东司与宣明二、伽蓝堂与祖师堂三、钟楼与藏殿四、水陆堂及其它第一章 禅宗与禅宗寺院第一节 禅宗的兴起与禅门的独立一、佛教禅宗的兴起二、禅宗在南方的发展三、禅门的独立第二节 江南禅寺的兴盛与发展一、江南的发展二、江南文化的鼎盛时期三、江南佛教的传统四、江南禅寺的兴盛第三节 五山十刹与江南禅寺一、五山十刹建置二、寺格变迁三、五山十刹的地理分布第四节 宋元江南五山十刹一、五山二、十刹三、甲刹第五节 从五山十刹到四大道场一、禅寺世俗化及诸宗混融二、佛教四大名山的兴起第二章 禅的东传与日本禅宗寺院第一节 禅的东传与日本禅寺渊源一、南宋禅的东传二、日本禅寺渊源第二节 五山十刹图?日本宋风禅寺的蓝本一、入宋求法日僧的巡访图录二、南宋江南禅寺的仿写移植三、日本禅寺的源地祖型第三节 日本禅寺的兴盛与发展一、日本禅寺的兴盛二、日本禅宗五山十刹三、日本近世黄檗禅寺与建筑第三章 禅宗寺院的布局及其演变第一节 禅寺布局的源流一、新兴禅寺布局的形式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纳米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素食食品市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箔气球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空气净化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碳钢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研究报告
- 2025-2030皮衣企业创业板IPO上市工作咨询指导报告
- 2025-2030电烤箱清洁剂市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子设备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玻璃钢钢筋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专利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安全事故案例图片合集事故警示
- 互联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新详细方案)
- CPK基本知识及实例
- 人字梯验收记录表
- 工程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1
- 200句话搞定上海中考单词(精华版)
- 船舶辅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 新员工培训考试【图书专员】
- 防伪包装技术
- 49000DWT江海直达成品油船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